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2020-07-31 書童嘮歷史

王進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無論是武功還是遭遇,都和林衝是一樣的,而且也不是鎮關西那種地痞流氓。按理來說,他符合梁山好漢的標準,應該成為梁山好漢的一員啊。

但是這位好漢偏偏沒有佔山為王,而是另謀出路。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王進是之前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也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根據時間段推測,或許兩人之間還見過面,都是同事,而且二人的武藝不分上下,同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高俅。

只要主子說你有問題,那你沒問題也得變成有問題的人。高俅剛當上太尉後,就拿王進開到,好在平時王進為人很好,和大家都合得來,在眾人的求情下才免於一死。不過王進在官場待了這麼多年,非常明白大宋朝廷的腐敗,不過因為他老爹王升當年將街頭耍橫的高俅一棒打翻,至此有了矛盾。出人意料的是,現在的高俅成為了太尉,真是麻雀變成鳳凰了。

王進決定離去,在離去的時候非常低調,花了一番心思,做出次日去嶽廟燒香還願的架勢,把手下的人都給迷惑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當晚就帶著老娘逃走了。等實情傳到高俅耳中後,高俅再下令追捕,一切都已經晚了。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王進始終要去延安府投奔老種經略,此處正是魯智深昔日當過提轄之地,位於宋夏邊界,正值用人的時候。武將出身的王進,早就已經想好了要保衛邊疆,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王進的未來也沒在書中提到,不過作者借王進的話定義了水滸的主旨,也為梁山好漢定了性,他們不管怎麼做,都是為了安身立命。

王進道:「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著在老種經略處勾當,那裡鎮守邊庭,用人之地,足可安身立命。」——《水滸》第三回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既然是安身立命,就沒必要非得上梁山。安身立命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日子能夠穩定下來,連發展都算不上。

就算梁山好漢聚集到一起又如何?又面臨著新的問題,梁山的未來在哪裡?因此才會選擇招安投降,其實還是為了能夠活下去。既然這樣,當初就不用再折騰了,不管走到哪都是為了能有活路,非得要上梁山嗎?這是王進的想法,同樣是作者的想法。

一開始,作者就借王進的實際表明了水滸的主題就是安身立命。這是梁山好漢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王進的想法沒有錯,為了證實他的想法是對的,作者安排了他的徒弟史進出場,代替他上梁山。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王進在逃跑途中,偶然在史進家借宿,就讓史進成為自己的徒弟,傳授武藝。得到王進的真傳後,史進武藝進步非常快,後來能和魯智深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就是證據。後來過了半年,王進去了延安府,史進由於家道中落,最後只能淪為草寇。

史進在梁山108將中表現平平,但好歹坐上第23把交椅。而且他和魯智深都是三山派的代表人物(三山系人物:魯智深、楊志、武松、周通、李忠、史進、陳達、楊春、孫二娘、張青、施恩),他們是梁山裡一個實力不俗的派系。宋江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必須給他們留面子。何況,在梁山上,雖然史進沒有卓越的成就,不過它確實真正的梁山好漢。梁山108將中,只有他和魯智深才是行俠仗義之人。難怪在金聖歎眼裡,史進人品非常好,作者也是有這種想法,於是史進在梁山上排名不低。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什麼沒有上梁山?作者想說明什麼

我們從史進身上可以看到王進的影子。師徒二人對生活的選擇,也是梁山好漢面臨的問題。不管怎樣做,都是為了安身立命。於是作者把王進「分」成了兩個人,結局都是為了安身立命。這就是水滸想表達的觀點,即使看上去很傷感,然而非常現實。

相關焦點

  •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何最終沒上梁山落草?作者想說明什麼
    王進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無論是武功還是遭遇,都和林衝是一樣的,而且也不是鎮關西那種地痞流氓。按理來說,他符合梁山好漢的標準,應該成為梁山好漢的一員啊。但是這位好漢偏偏沒有佔山為王,而是另謀出路。王進的未來也沒在書中提到,不過作者借王進的話定義了水滸的主旨,也為梁山好漢定了性,他們不管怎麼做,都是為了安身立命。王進道:「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著在老種經略處勾當,那裡鎮守邊庭,用人之地,足可安身立命。」
  • 他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不上梁山?作者的寓意何在
    王進: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不上梁山?作者寓意何在引言:讀《水滸傳》,品味不同人生。在水滸中,他是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而且曾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功不在林衝之下,人品也並無太大過錯,像時遷這種偷雞摸狗的小人都能上梁山,都能稱之為英雄好漢,那他是完全符合梁山好漢的標準的,為何最後沒有上梁山呢?
  • 水滸: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沒上梁山,作者寓意何在?
    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論武功,與林衝不差上下,論人品,非鎮關西之流,論遭遇,同林衝有幾分相似。以書中常理,此人完全符合梁山好漢的標準,理應上梁山入夥。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梁山遠不遠,入夥是否方便?另外,當時梁山還未成氣候,沒有豎起「替天行道」的招牌,即使這位好漢心有餘,無奈力不足。
  • 水滸中第一位出場的好漢,九紋龍史進究竟是怎樣一個好漢人物?
    水滸有一百零八位好漢,好漢們各有不同,為了加深讀者們對於好漢的影響,作者為好漢們安排很多不一樣的方式讓有他們成為獨特的好漢,做普通的就是聽過很多故事來讓我們記住好漢們。現在一說到水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武松,為何?因為景陽岡打虎深入人心,手刃潘金蓮西門慶讓讀者大快人心。
  • 他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卻在梁山上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經過作者一番精心的安排,史進在108將第一個出場,可謂舉足輕重。至於為什麼是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史學界有很多說法,我個人還是更認可作者用意「歷史的前進或者歷史的進步」這個說法的。當然,作者是什麼用意,也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背景下不能理解的!
  • 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他卻不上梁山?原因有三點
    王進: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不上梁山?作者寓意何在引言:讀《水滸傳》,品味不同人生。在水滸中,他是第一個出場的人物而且曾擔任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功不在林衝之下,人品也並無太大過錯,像時遷這種偷雞摸狗的小人都能上梁山,都能稱之為英雄好漢,那他是完全符合梁山好漢的標準的,為何最後沒有上梁山呢?
  • 《水滸傳》中,這五位武藝高強,卻為什麼都不是梁山好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書中有幾位因為無意高強卻沒有上梁山或陰差陽錯想投奔梁山,卻未能上成梁山的好漢。如果他們都上了梁山的話,憑著他們的一身武藝,梁山是肯定會收留的。那時梁山的英雄好漢就要增加幾個了。今天我們就把視線重點挪一下,一起來看一下,《水滸傳》中,這五位沒能上成梁山的英雄好漢,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有著一身高強武藝卻沒能上梁山呢!
  •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啥沒上梁山,其中有何寓意?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在書中主要描寫的就是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和大宋朝廷之間的矛盾,一百零八位好漢因為不同的原因上了梁山泊,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遭受到了大宋朝廷的欺壓,如果不上梁山泊的話就會失去性命。實際上,書中還有許多英雄好漢,他們卻沒有投靠梁山泊,選擇了其他的出路。
  • 兩位獨特的水滸好漢,用兩件事說明: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朋友
    一、水滸第一位出場的好漢:王進《水滸傳》開篇不久,高俅這個水滸第一反面人物,便機緣巧合地發跡,並被宋徽宗提拔到了「殿帥府太尉」上。隨後高俅升堂點名,發現少了位八十萬禁軍教頭,此人叫王進,因為得病沒有來。王進,是水滸中第一位出場的好漢,由於老爸曾把高俅,揍得「三四個月將息不起」,所以高俅發跡後便來尋仇,根本不管王進是不是得病,命人把王進就給抓來了,一口一個「賊配軍」的罵,要不是眾人求情,王進今兒絕對會被高俅揍一頓不可。
  • 《水滸》中首個出場的王進,為何沒上梁山,作者這樣安排有何寓意
    他是《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什麼後來沒有上梁山?作者施耐庵為什麼會這麼安排?王進原本是一個官家人物,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父親是名武師王升。在父親的指導下,他的武功非常高,與林衝不相上下。好在王進的人緣還不錯,沒跟其他人結下什麼恩怨,大伙兒紛紛為他求情,他才沒有被毒打。他當官多年,深知官場的水很深,自己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日後高俅肯定會想方設法找自己的麻煩,弄死自己。趁他沒得手之前,不如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於是,王進帶著老母親逃離京城。路過史家莊時,他遇到了「九紋龍」史進,並教授他武藝。
  • 首位出場的梁山好漢:前期個性飛揚令人眼前一亮,後期卻呆板無腦
    今天要介紹的水滸人物,是九紋龍史進,也是原著中頗有特點的一位好漢。因為是首位出場的梁山好漢,史進和他的師父王進一樣,名字中都帶了一個「進」,是寓意全書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但史進個人形象的塑造,卻顯得有些瑕疵。最大的區別便在於:史進一出場時很驚豔,人物生動形象飽滿;可到了中後期,他的個性便逐漸消失,成了一個工具人般的存在。
  • 九紋龍史進,作為水滸第一位出場的好漢,預示作者怎樣的想法
    史進毫不猶豫把正統價值觀給顛覆了,讀書考功名對他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這剛好符合梁山好漢觀念,梁山好漢很多文盲,務什么正業,肚子都吃不飽了。封建正統,朝廷權威,禮教儀學,在他們這通通不存在的。史進只愛耍槍使棒,崇尚武藝。在王進之前,家人已經為他請了八個「名師」指點武功。他那一把三尖兩刃刀,舞起來威風凜凜,跟楊戩似的。
  • 水滸後傳中,徵方臘結束,為什麼阮小七會成為頭領?
    敗遼國,徵方臘,忠義好漢留佳話。一部大水滸,講述了一百單八將,從九紋龍史進拜師王進開始,到宋江被高俅等奸臣毒死結束。儘管好漢們立功報國,完成了救贖,一切都結束,但總是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是今人所有,早在清朝就出現。為此,還有人專門寫了一部書,內容就是說徵方臘之後,昔日梁山好漢的故事,這便是陳忱的《水滸後傳》。
  • 四大名著之《水滸傳》作者想通過好漢的外號和星宿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水滸這部書非常高深,不然清初時期的才子金聖歎也不會讚嘆它為「天下第一奇書了」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埋下了很多伏筆和隱晦的道理暗示,不僅為了抒發他的個人情懷,也在希望讀者能通過思考來了解和讀懂他書中的深意!這其中,梁山眾好漢尤其是天罡星三十六人的外號以及星宿名稱就大有文章。下面,我將通過我對這部奇書的個人理解和心得,挑幾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家逐一解析!
  • 水滸中梁山好漢名字不是白起的,原來早已預示了各自的命運
    讀了很多年的水滸,梁山好漢那些殺人越貨的勾當已瞭然於心,看得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原來好漢們的遭遇和歸宿都是冥冥中早有安排,作者在人名和地名上都作了巧妙的暗示。不信的話,可以解析一二。水滸中梁山108好漢第一個出場的是九紋龍史進,史進,史者,歷史也,進者,前進也,所以史進其實是梁山好漢的開篇人物,寓意歷史之前進。史進引出了其他三位好漢:朱武、陳達、楊春。朱武是什麼寓意?
  • 為何水滸中的好漢,基本沒有用劍的?
    為何水滸中的好漢基本上沒有用劍的,你看用劍的都是些什麼人?劍號稱百兵之君,從古至今的武林高手沒有一個不用劍,因為劍法的精妙足以讓人參悟一生。同時很多俠客行走江湖劍是必備之武器。 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就是在水滸傳中放眼108個好漢,幾乎都沒有用劍的,這是為什麼呢
  • 《水滸傳》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是史進?原來施耐庵大有深意!
    史進綽號九紋龍,他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最先出場的,但是史進卻並非梁山的核心人物,也並非是像魯智深武松那樣的傳奇人物,而若論武功排行,在梁山眾好漢當中史進也不過是排個中上而已,比他的厲害的人可多得是,那麼史進既然沒有那麼突出,作者施耐庵為何要讓他第一個出場呢?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水滸》中的女性那些事
    《水滸》中共有女性人物78位,約佔人物總數的10%,可以說女性人物在《水滸》人物中所佔的比例是很低的(水滸人物總數為787個)。然而女性在《水滸》中的死亡率並卻很高,78位女性中明確描寫死亡的有34位,約佔女性總數的43%。
  • 他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只因名字沒取好,落得半生平庸
    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乃是九紋龍史進,原文有載【只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膊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麵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棍在那裡使。】這是借王進之口說出來的話,王進是誰?按理說史進作為水滸傳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就算沒有主角光環,也有了王進這般的名師教導,應該能在梁山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出來,但事與願違,史進雖在梁山排行第二十三位。開頭把勢造好了,但後續卻總是一筆帶過,總體來說精彩程度還比不上梁山的三位女將。
  • 水滸中武功深不可測的人,保護一文官從12個梁山好漢包夾中突圍
    水滸中有一個官軍將領,武功方面作者寫的非常模糊,他能保護一位文官從梁山布下的天羅地網(有12個梁山好漢率領大量嘍囉),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從這模糊的描寫中,還能寫出此人武功太厲害了!李成此人就是大名府的李成,與他齊名的是聞達,二人同為大名府的都監,李成第一次出場是在楊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