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晉」說「晉」 晉國博物館展示「晉文化」精髓

2020-12-13 黃河新聞網

晉國博物館入口正前方名為《晉魂》的雕塑。

新華網臨汾9月12日電(王夢佳 王俊玲) 位於山西臨汾曲沃縣曲村鎮的晉國博物館入口正前方矗立著一座名為《晉魂》的雕塑。這座雕塑成為該館陳展內容主題——「晉文化」的詮釋。11日,「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在此參觀,領略「晉文化」的精髓。

「鳥尊」出土於此。

博物館的展覽櫃選用了新型無反光玻璃,大大提高了文物的展示效果,為觀眾帶來更美妙的視覺體驗。

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說:「晉國博物館以晉文化為主題,打造了晉國史、發掘史、遺址展三個亮點。」

「曲村——天馬遺址」出土的2800多年前的車馬坑。

其中,歷史文化展廳以晉國歷史為線索,通過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展示了晉國一系列足以影響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遺址發掘史展廳展示了考古發掘工作經過以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遺址展廳則採用一處遺址一種展示方式的方法,重點展示了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車馬坑,呈現給觀眾一幅兩周時期邦國王侯墓葬的全景圖畫。

博物館內展出的首飾。

「太多內容了,都沒有來得及仔細看。隨便一個小物件都有這麼多文化來歷。」一位媒體記者在參觀結束後意猶未盡地說。

館內藏品。

據介紹,晉國博物館建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上,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諸侯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一萬兩千餘件。

相關焦點

  •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
    (註:內容來源於山西文旅、人說山西好風光,無商用,僅做分享使用,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山西 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 晉地寶藏 · 第十二站|進擊!稱霸!到這裡,看晉國叱吒春秋600年
    這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興建的山西第一座遺址類專題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完整展示晉文化的博物館。從造型上看,牌坊是一個「晉」字,一組三個,恰好形成「三晉」二字。順著博物館的中軸線行進,印入眼帘的則是一組長寬各十米、高八米的大型車馬出徵圖——「晉魂」。
  • 晉陝豫三地博物館聯展:以字為媒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
    「晉、陝、豫三地博物館以文字為主題聯合主辦展覽,旨在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發展進程。」26日,山西晉國博物館館長董朝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張雲攝三館依託甲骨文拓片、青銅器、碑帖等多種文字載質,通過《漢字》展、《石墨鐫華——西安碑林名碑書法展》《銘記晉國——晉侯墓地出土青銅器銘文特展》三個各具特色的展覽,將商周文化、春秋晉國文化、秦漢文化有機銜接、縱深串聯,向民眾講述中國文字的生動故事、展示漢字書法的獨特魅力。
  • 「晉國霸業」之秦穆公的剋星——晉襄公!
    六卿中中軍將在軍中權力最大,但在朝廷裡,卻以上軍將權威最高,而各卿的人選則由晉國幾大功臣的後代們輪流坐莊,防止一家獨大。晉襄公就是用這種制度來牽制各卿,進行有效的軍權控制的。正是他的這一措施使得晉國在短短7年中,又創造了新的輝煌。我們來看一下晉襄公的戰績:1、崤之戰
  • 為什麼晉國被分成三國?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晉國和楚國成為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並且,在和楚國的較量上,晉國長期佔據著上風的位置。
  • 三家分晉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三家分晉後,晉國國君的結局又如何?
    所以,若細究起來,公元前403年之後,原先的晉國其實是分裂成了,晉、韓、趙、魏四國,此時晉國在位的國君是晉幽公的兒子晉烈公。 晉烈公之後,晉國又先後歷經了晉孝公和晉靜公,直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家正式瓜分了晉國公室最後的土地,並將晉靜公遷於屯留( 即今天的山西省長治市 ),同時廢晉靜公為庶人,就這樣,晉國才算正式滅亡。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臨汾市博物館
    遠古的丁村人繁衍於斯,最早的中國起源於斯,雄霸中原的晉國始封於斯。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臨汾形成了悠久而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在這裡,你可以探尋人類的起源,追溯到「最早的中國」,也能看到一個被各種歷史摺疊、暈染和深刻影響的城市。很多人都說,博物館是現實版的「時空隧道」,向前我們可以回顧自己從何處來,向後又可以洞察我們向何去。
  • 山西博物館——晉的厚重記憶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34;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走入山西博物院,感觸最深的是對於晉的厚重記憶,而最突出感受則是戲劇。
  • 為什麼說「晉無公族」,春秋霸主晉國是如何一步步衰亡下去的?
    本來成王就說著玩玩的,但攝政王周公旦聽說這件事後,提醒周成王應當言出必行,君子無戲言;於是無奈的周成王只好把唐作為封地封賜給叔虞,後來形成人們耳熟能詳的「桐葉封弟」典故,唐這個地方位於黃河與汾水之東,方圓一百裡,這就是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由來,當然此時還不叫晉國。
  • 自古英雄出少年:晉悼公復興晉國霸業
    在抵達晉國時,欒書攜群臣迎接新君,面對這聲勢浩大的場面,周子說:「我本是一個流亡在外的公子,根本沒指望能當國君,人們擁立一個賢能的君主,就是為了聽他號令,如果我做的不好而被你們廢黜,那是我自己的問題,可如果我是個賢能的國君你們卻用暴虐來對待我,那就是你們的問題。如果你們只是想擁立我當一個傀儡的話,你們就趁早換一個人,我可不想重蹈成公的下場。」
  • 山西曲沃晉國博物館,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博物館,一起同行吧
    大家好,這裡是糯米說旅遊,我是小糯米。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晉國博物館。晉國稱霸春秋一百五十多年,要說春秋史,繞不過晉國。一部《春秋》,半部《晉國》 ,山西最輝煌的時期。今天要帶大家來了解的晉國博物館,就是一座驚豔世界的晉文化寶藏。
  • 侯馬市舉辦晉文化專題知識講座
    10月2日,晉文化專題知識講座在彭真故居紀念館多功能會議室開講。全國知名教授、晉文化研究專家田建文從鳳城古都與晉都新田、侯馬晉國新田遺址考古發現、晉都新田爭議等六個方面向與會人員講述了晉國發展史,還原了春秋時期政治生涯、晉國發展等歷史故事,講述了一段春秋時期我們腳下這塊土地發生的史實。
  • 一個20萬人的小縣,史上竟是晉都之地,興盛400多年
    也有人說「一部春秋史,半部講晉國。」晉國,誕生於古河東大地,賡續著中華先祖堯舜禹的英雄血脈,立國660年,歷經38位國君,創造了稱霸中原150餘年的輝煌功業。600多年時間裡,有近400年都處於晉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國君後來怎麼樣了?一個比一個混得慘
    春秋時代,中原有個傳統強國——晉國。這個晉地廣人多,實力強勁。在秦、楚還沒崛起之時,晉可謂是中原的霸主,到了晉文公時,晉終於成了五霸之一。也就在晉文公統治時期,整個晉國開始推行「六卿」制。所謂「六卿」就是指的6個卿大夫。這6人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負責治理國家。
  • 「晉三駕而楚不能與爭」後,晉國終在「湛阪之戰」侵入到楚國本土
    秦晉爭霸時,鄭國被秦國、晉國爭來爭去。現如今晉楚爭霸,鄭國自然會被晉、楚兩國視為戰場。猶記得當鄭國入侵蔡國的時候,鄭國人民都欣喜鼓舞,只有子產說:「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他道出鄭國是小國,面臨晉、楚兩大國兵家相爭,處境可謂是十分的矛盾。
  • 趙、魏、韓三家分晉後,晉國的國君到哪裡去了?結局如何?
    晉國作為春秋四強國之一,稱霸近百年,即便是最先稱霸的齊國也無法與之爭鋒,秦國更是無法東進,只有楚國硬碰硬和晉國爭霸,但大部分根本不是晉國的對手,但就是這樣一個強悍的諸侯國,卻在春秋末期被一分為三,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瓜分而灰飛煙滅,所以才有了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個諸侯國,不得不說,晉國的歷史是相當跌宕起伏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能體現禮崩樂壞這四個字的一個諸侯國。
  • 神秘的晉國韓氏:他的前身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還是晉君支系後裔
    今天,大多數學者相信韓氏這一支血脈是從晉小學宗曲沃系分化而來的。具體地說,韓氏始祖韓萬是曲沃系始祖——曲沃桓叔的庶子。比如著名的《左傳》研究專家楊伯峻先生就說:韓本國名,據《竹書紀年》,春秋前晉文侯二十一年滅之。僖二十四年《傳》云:「邘、晉、應、韓,武之穆也。」韓即此古韓國。
  • 一個20多萬人的小縣,歷史上竟是晉都之地,興盛400多年
    所謂「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也有人說「一部春秋史,半部講晉國。」晉國,誕生於古河東大地,賡續著中華先祖堯舜禹的英雄血脈,立國660年,歷經38位國君,創造了稱霸中原150餘年的輝煌功業。想要了解晉文化,要去曲沃,這裡是三晉的發端之地。
  • 如果韓趙魏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否取代秦國一統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從此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韓國、趙國和魏國三個諸侯國。我們不禁要想,如果當年沒有三家分晉,晉國能否取代秦國,成為最終一統天下的大國呢? 平心而論,三家分晉最大的受益者也恰恰就是秦國。
  • 歷史上如果晉沒有分成韓、趙、魏,晉國會不會弔打秦國?
    春秋時,各國分封都是按照宗法制血緣關係來獲得土地,分配的標準,不是看功勞大,而是看親疏遠近,無論是晉、秦、還是楚,幾乎都陷入過公室之間的殘酷的鬥爭,使得國力大幅度衰弱。晉國應該是第一個開始廢除公族制度的國家,晉獻公鑑於公室鬥爭的教訓,上臺不久就開始大規模消滅公族貴族,斬斷了晉國維護奴隸制的宗法血緣紐帶,之後開始新封貴族,大都是非公族的同姓或異姓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