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霸業」之秦穆公的剋星——晉襄公!

2020-12-21 蜀山筆俠
晉國霸業

晉文公有5個重要的女人,都是在他逃亡的19年中娶的,在他回國即位的時候,他將這些女人全部迎了回去,其中最先迎接的是齊國的齊姜,而排場最大的是秦國的懷嬴,其次是逼姞、季隗、杜祁。懷嬴雖然排場大,卻不是晉文公的夫人,齊姜因早年對晉文公的幫助很大,所以被立為夫人,但資料顯示,她並未為晉文公生下一男半女。所以,晉文公從庶子中選擇最大的作為繼承人,這就是逼姞生的兒子——姬歡。晉文公死後,姬歡即位為晉君,是為晉襄公。

逼姞

由於晉文公的年齡比較大,所以姬歡即位的時候應該正當壯年,他雖不像晉文公那樣具有開拓之能,但作為守成,已經是足夠了。

晉襄公

晉襄公為了平衡各大勢力,將晉文公之前設的五軍(上軍、中軍、下軍、新上軍和新下軍)再一次進行調整,每軍增設一卿,五軍共十卿,但其中又以前三軍為主,三軍六卿,即:上軍將、上軍佐、中軍將、中軍佐、下軍將和下軍佐,晉國的六卿制度正式開始。六卿中中軍將在軍中權力最大,但在朝廷裡,卻以上軍將權威最高,而各卿的人選則由晉國幾大功臣的後代們輪流坐莊,防止一家獨大。晉襄公就是用這種制度來牽制各卿,進行有效的軍權控制的。正是他的這一措施使得晉國在短短7年中,又創造了新的輝煌。我們來看一下晉襄公的戰績:

1、崤之戰

崤之戰示意圖

野心勃勃的秦穆公從之前的晉惠公起就開始插手晉國的內部事務,後來又幫助晉文公復位,還將女兒懷嬴先後嫁與晉懷公和晉文公,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奪取晉國的控制權。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支持的晉文公後來竟將晉國帶到比晉獻公還高的高度,反而將秦國至於不利地位。晉文公死後,他就千方百計想從晉襄公身上找回損失。秦穆公派兵攻打晉國的盟友鄭國,結果在回師途中,被晉軍全殲於崤山,3名主將全部被俘。

2、箕之戰

晉國時局圖

晉襄公為了進一步肅清周邊的戎狄之患,而派兵攻打白翟,在箕地大敗白翟軍,並俘獲白翟君主。可惜此戰中軍將先軫戰死,是晉軍最大的損失。

3、泜水之役

楚國趁晉文公剛死,也想來打晉國的主意。楚成王派大軍也來攻打鄭國。晉襄公果斷髮兵,在泜水巧妙將楚將子上率領的楚軍唬退,子上回國被殺。

4、戚之役

衛國國君衛成公趁晉文公新喪之機不來朝見晉襄公,晉襄公發兵攻打,衛國再次被打服。

5、彭衙之戰

秦穆公趁晉國伐衛之機,派兵攻打晉國,晉軍果斷從衛國回撤,迎戰秦軍於彭衙,再次重創秦軍。從此之後,秦穆公認識到了晉襄公的真正能力,他認為此時的晉國不適合攻打,於是掉頭向西,開啟了秦國大刀闊斧的徵戎之路。

秦穆公

可惜晉襄公壽命不長,只做了7晉君便去世了,他死後,晉國眾卿們的勢力開始強勢抬頭。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注原創,拒絕抄襲。

相關焦點

  • 擋在秦穆公之前的龐然大物,秦穆公和晉國的那些事
    但是此舉卻導致了晉國的內亂,本來晉獻公因為擔心再次發生曲沃代翼事件而大肆屠戮晉國公室,導致本就力量薄弱的晉國公室所剩無幾。最終在驪姬的教唆下,晉獻公太子申生被殺死,重耳和夷吾兩人則長期流亡在外。驪姬之亂也因為繼位的國君太過年幼而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對,最終奚齊和接下去繼位的卓子相繼被殺。此時遠在西方的秦穆公看到晉國內亂便起了小心思。
  • 搞明白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宋襄公等的人物關係,才能讀懂春秋史
    秦穆姬齊桓公自己有個女兒齊姜,嫁到晉國,先是晉武公的妾室,後來與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私通,後來成了晉獻公的夫人,生了女兒穆姬和兒子申生這樣就得罪了懷嬴,懷嬴很生氣地說:秦國和晉國地位相等,您為什麼要蔑視我?懷嬴很聰明,她把重耳對自己的不滿演變成晉國對秦國的不滿,有意把事往大了說,用秦國來壓制重耳。果然,重耳聽了很害怕,把上衣脫掉,拘禁了自己向懷嬴謝罪。
  • 楚國攻打鄭國,晉襄公派兵前去救援
    秦穆公最先按捺不住,跳了出來,結果結結實實地被修理了一頓。晉襄公儼然在用這種方式告訴那些有意挑釁晉國霸權的諸侯:老子英雄兒好漢,別以為我爹死了你們就能胡作非為了。要論才能,晉襄公當然比不了雄才大略的晉文公,但是做一個守成之主還是綽綽有餘的。晉襄公也打定了父規子隨的主意,靠著老爹留下的底子,怎麼說也能維持。
  • 秦穆公一輩子熬死五位晉國君主,好嗨哦!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第一位就是晉獻公,在秦穆公剛上位的時候,當時的晉國是非常強大的存在,甚至一開始秦穆公是選擇巴結晉國的並且放低自己的姿態,懇求晉國國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這件事也就為之後的秦晉之好做下了鋪墊。其實這時候晉獻公已經是老態龍鍾,並且還是比較昏庸的。有一次自己的妃子在耳邊吹了吹枕邊風,他就殺了太子。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也選擇逃亡他國以求活命。
  • 「晉國霸業」之晉國無公族的新篇章——晉成公!
    晉國霸業晉國,包括整個周朝,都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周初的「三監之亂」就是一個例子,晉國的「曲沃代翼」也是一個例子。所以在晉獻公的時候,他做了一件改變晉國未來格局的大事情,就是大殺公族。晉獻公的兄弟、叔侄被晉獻公幾乎斬殺殆盡,只剩了一小部分逃到了國外。
  • 晉國霸業:晉平公腐化墮落加速了晉國的衰落?
    晉悼公去世後,晉平公即位,第二年晉平公就借著悼公所建立起來的晉國霸業的餘威,在湨梁(今山西濟源北)大會諸侯,魯襄公、宋平公、鄭簡公等十國君主都到會,而齊國卻指派大夫高厚與會。晉平公先是要求各國歸還相互侵奪的土地,然後在溫地宴請了各國諸侯。
  • 晉襄公全殲秦軍,為何又放走了秦國主將?秦晉之好該怎麼收場?
    而令這兩個諸侯國強強聯盟分崩離析的直接原因,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殽之戰:本來秦國派遣大軍出徵是為了討伐鄭國,結果被同盟戰友晉襄公在殽山打了伏擊,打了秦軍一個措不及防,導致秦軍全軍覆沒,三名主帥被抓。要是按照晉襄公的本意,他打算把秦國的三名主帥直接斬首,但是由於他父親晉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兒去求情,最終晉襄公把三名秦國主將釋放回了秦國。
  • 晉國名將先軫取得城濮之戰和崤之戰勝利,為何最終主動自殺?
    先軫是晉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先後為晉國贏得了與楚國的城濮之戰和與秦國的崤之戰,輔佐晉文公成為一代霸主,但因為對晉襄公將秦國的三名將領歸還而對晉襄公不敬,自己脫下頭盔和鎧甲而衝進狄軍中戰死,捨身盡臣節,這樣的死著實震驚了世人。
  • 崤之戰真的是哀兵必勝?除開晉遭新喪,這2因素不可忽視
    特別是在晉獻公、晉文公在位時期,先是晉獻公將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促成了一樁還算美滿的婚姻。再有二嫁晉國兩位國君的秦穆公之女懷贏(改嫁文公後稱文贏)公主。蜜月期之外,兩國更有兵戎相見的博弈。從晉惠公在位時期與秦穆公的韓原之戰,到秦國在晉文公去世後發動的崤之戰。關於崤之戰,我們大多數人熟悉的是驕兵必敗和哀兵必勝的典故。
  • 晉襄公去世後,朝政大權落到了趙盾手中
    就在晉國和秦國正打得熱鬧的時候,南方的楚國看到了機會,又開始冒頭了。公元前623年,楚穆王出兵滅了江國。江國和秦國是同姓,都姓嬴,所以秦穆公為這個事還穿了一回孝,以表示對同姓之國的哀悼。而晉國則面臨著一次重要的權力交接。首先就是公元前622年底,輔佐晉文公稱霸的最後一批功臣趙衰、欒枝、胥臣相繼病故。晉國的卿位出現了嚴重的空缺。有了缺,各方面的勢力就開始爭奪了,這和晉文公的時代完全不同。秦穆公在公元前621年去世,晉襄公也在這一年去世。
  • 秦晉崤之戰:秦國和晉國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對於晉國來說,晉文公可以即位,就離不開秦國的幫助。在春秋中期,不僅晉國成為中原霸主,秦國的國力也得到了增強。在秦穆公這位賢明的君主在位時,秦國已經有了向中原地區擴張的意圖了。不過,秦國東進中原的道路,卻被強大的晉國所阻隔,這位崤之戰的爆發馬下了伏筆。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這位君主去世。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秦穆公決定越過晉國來偷襲鄭國。
  • 「晉國霸業」之第二個被卿大夫弒殺的晉君——晉厲公!
    晉國霸業如果我們把晉國大宗被小宗弒殺的君主定義為公室內部的鬥爭,那麼晉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卿大夫弒殺的君主就是晉靈公了晉厲公,名叫姬壽曼,晉景公的兒子,晉國的第27位君主。晉景公是一位非常有手腕的君主,他在位的時候,利用各卿之間的利益糾葛,讓他們互相掣肘,平衡權力,使晉國的主導權始終牢牢的掌握在晉景公的手裡,就像晉文公和晉襄公一樣。可惜晉景公卻在壯年之際得了絕症,病入膏肓,藥石無靈,沒過多久就病逝了。
  • 晉國君主有四位稱霸春秋,晉文公最著名,最後一位才算巔峰!
    在《左傳》、《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將晉齊秦楚作為春秋四強。在春秋時期,晉國晉文公、齊國齊桓公、秦國秦穆公、楚國楚莊王,再加上宋國的宋襄公,便是我們熟知的「春秋五霸」。晉文公雕像晉文公之後的晉襄公,同樣被史學家公認為是當時的霸主,全祖望在《鮚崎亭集外編》中明確提出過晉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而近現代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先秦史著名史學家童書業、先秦史及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同樣也認可晉襄公為一世霸主
  • 晉國因一片桐葉建國,周成王被迫分封,最鼎盛時的晉國有多強大?
    秦國到了22任君主晉文公和23任君主晉襄公,晉國通過擴張,成為了中原霸主,晉襄公更是將父親晉文公時的霸權再次推向高峰。晉文公繼位後,開始任用賢良,推行有力政策,開始整頓軍事,改革為三軍六卿,執政九年間先後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威秦,使晉國國力大增,於公元前前632年在踐土會盟,奠定了春秋霸主的地位。晉獻公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 秦穆公一生犯下的最大錯誤,使得自己痛恨一生,真是死不瞑目
    秦晉之爭那我們就先說一說,秦穆公這個人的發跡歷史吧!在此我們的先說說晉國這個國家,我們知道秦國和晉國在春秋時向來是非常的友好。後人也常常用秦晉之好來比喻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確實是如此,秦國不僅幫助晉國一連立了兩代國君,更是在晉文公的爭霸時立下了不小的功勞。早在晉獻公的時候晉國就已經非常的強大,連番徵伐了很多小國。
  • 稱霸西戎的秦穆公,因死後177人殉葬為人詬病,蘇軾說了公道話
    百裡奚原本是虞國大夫,熟知中原文化,他在秦國倡導文明教化,輔佐秦穆公內修國政,外圖霸業,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秦國國內發展起來之後,秦穆公就開始對外擴張。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陷入內亂,秦穆公趁機幹涉晉國內政,先是應公子夷吾的請求幫助他繼位,即晉惠公。
  • 晉襄公這才叫會激勵
    魯僖公三十三年(西元前627年),晉國文公去世了。即位的是長子姬歡,是為晉襄公。晉國周邊山中住著狄人。狄人是馬上民族,一得機會便騷擾華夏人,搶點東西。這一年白狄便想趁晉國有大喪,撈點好處,一直打到了箕邑。晉襄公帶兵在箕與白狄決戰,大敗白狄,郤缺俘獲了白狄的君主,立下大功。
  • 王官之戰:春秋五霸―秦繆公與晉襄公―聯袂表演的「尬舞」
    一、背景介紹公元前627年,秦繆公派孟視明等率領秦軍攻打鄭國,在回師途中,將領們擅自做主,消滅了晉國的屬國滑國,恰逢晉文公去世還未下葬,晉襄公剛剛登基,晉襄公大怒,以秦國欺辱晉國為由,發動崤山之戰,秦軍全軍覆沒,三位將領被俘。
  • 齊桓公「九合諸侯」而稱霸天下的時候,晉國和秦國在幹什麼?
    同樣很多人也知道,春秋時期天下的諸侯國雖然多達幾百個,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也就晉、楚、齊、秦、魯、鄭、宋、衛、吳、越等等幾十個諸侯國。有意思的是,身為春秋第一個名副其實的霸主,齊桓公的爭霸過程主要是跟黃河下遊的魯、鄭、宋、衛以及長江流域的楚國打交道。而沒有黃河上遊的晉國和秦國。那麼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時候,晉國和秦國在幹什麼呢?
  • 都說晉襄公堪稱霸主,誰知他真實年齡?或許人們弄錯了誰應是其母
    就在晉文公去世之年,秦穆公不顧同盟正逢國喪,派軍通過函谷東出、前往偷襲鄭國。得知此消息後,晉人大為惱怒,在晉文公葬禮還在進行時,就裝神弄鬼地說要襲擊秦軍了。 一年後,秦軍偷襲計劃破產,在滅了滑國後,就準備回國了。 就在這時,晉襄公的挑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