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都不自覺地喜歡青春蓬勃,怠慢遲暮衰退。最近幾年,中年男人「油膩」,中年女人「沒用」的調侃甚囂塵上,如此,讓人到中年的我們又無奈又感傷。在古典文學作品中,即使是對女人態度最好的《紅樓夢》,也把讚美都給了青春少女,不僅寶玉有著著名的「魚眼珠子」理論,便是小說中寫到的中年婦女,比如王夫人、邢夫人、趙姨娘等,幾乎個個都不可愛。
中年婦女,真的這麼不堪嗎?
近來重讀與《紅樓夢》差不多同一時代的《聊齋志異》,發現了作者雖然寫了大量青年男女的動人愛情,但也同樣寫了很多中年女子的人生故事。與紅樓作者不同,蒲松齡對她們懷著深切的尊重與欽佩,寫出了她們做母親、做妻子、做女兒、做知己的情懷與擔當。她們容貌出身不同,性情經歷各異,卻都毫無「油膩」與「無用」之態,在歷經各種艱難坎坷後,演繹出善與美的傳奇。
1、做母親的「細柳」:一個有情懷的後媽,一個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細柳本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姑娘,長大後嫁給了情投意合的丈夫,生活幸福美滿。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幾年後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了兩個不到10歲的兒子,分別是丈夫前妻生的長福,和細柳親生的長怙。
長福不愛學習,經常逃學,細柳耐心教育、懲罰鞭打都沒用,於是細柳就讓他每天去放豬,和僕人一樣吃粗飯穿破衣。冬天來了,長福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鄰居們看到了,紛紛議論後媽狠心,但細柳卻絲毫不為所動。長福氣不過便離家出走,在外面流浪了好幾個月,饑寒交迫之下痛定思痛,回家請求後媽原諒,並表示,一定會好好讀書。此後長福開始發奮讀書,三年後考中了秀才,終於走上了正路。
長怙是細柳的親生兒子,可天資實在魯鈍。細柳看他不是讀書的料,就讓他管家種地經商。然而長怙既吃不了種地的苦,出去經商又花天酒地,屢教不改,讓細柳非常煩惱。一次,長怙說要和別人合夥去外地做買賣,細柳痛快地答應了。不僅給足了路費本錢,還給了他一錠金子,說這是祖傳的很珍貴,不是讓他花的,而是給他帶著壯膽。長怙來到了大城市,直接住到了名妓家裡,花錢如流水。不久錢花沒了,便拿出那錠金子去變賣,沒想到金子是假的,而製作假金子是犯法的,長怙被抓進了監獄,被拷打折磨,奄奄一息。就在這時候,哥哥長福來了,想盡辦法才把長怙放了出來。
原來,這一切都是細柳故意為之,她就是要長怙像哥哥長福一樣經受磨難,才能真心懺悔。果然長怙回來後洗心革面,帶領家人種地經商,將家業打理得十分興旺。不久長福又考中了進士,兄弟兩個一富一貴,讓周圍人無比羨慕。此時,他們不再慨嘆後媽無情,而是讚嘆細柳教育有方。
在這十幾年的單親媽媽歲月中,細柳獨自一人養家課子,辛苦備嘗。為了讓長福走正道,做後媽的她咬牙承受心理壓力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而對於親兒子,她因材施教,果斷放棄了對他讀書的培養,展現出非同尋常的境界與情懷,這樣的中年女子,實在是又有智慧又有情懷擔當,讓人肅然起敬,哪裡有一點油膩的味道?
2、做女兒的「仇大娘」:以德報怨,用堅韌和智慧打造「家和萬事興」
仇大娘出身於一個富裕之家,母親早早去世,父親又娶了繼妻,生了兩個弟弟。她長大後出遠嫁到外鄉,而每次回娘家,父親給的東西都很少,這讓她很生氣,跟父親也鬧翻了,從此與娘家斷了聯繫。
幾年後,娘家遭了大難,父親被強盜擄走,繼母老實無能,再加上同村有個壞人想要謀奪仇家家產,故意引誘長子仇福去賭博,漸漸將家產敗光。後來又被人敲詐賣了妻子,妻子憤而自盡,被娘家救了回去,自己被嚇得不敢回家,從此遠走他鄉。幼子仇祿剛剛15歲,什麼都不懂,而繼母氣怒攻心,病得奄奄一息。這時壞人故意託人告訴仇大娘,說曾經對不起她的娘家已經這樣了,她可以趁機回來爭奪財產。
仇大娘聽說後,帶著兒子回到娘家。眼見病母幼弟悽涼無比的慘狀,又聽說了這些事情,頓時大怒。她先下廚房做飯,讓繼母和幼弟先吃上一頓飽飯,隨後便到府衙擊鼓喊冤。郡守很欣賞仇大娘的勇氣,也憎恨賭博敲詐的人,便下令返回仇家財產。
此時仇大娘的丈夫已經去世,她讓自己的小兒子回家,去跟已經成年的哥哥生活。而自己則長居在娘家,「養母教弟,內外有條」。後來她不僅為幼弟娶了媳婦,當淪為乞丐的大弟弟仇福回來時,對他痛家教訓,看到他真心悔悟後,又主動去弟婦家為他道歉,請求原諒。弟媳感於仇大娘的人品,回到婆家。
經過仇大娘多年的辛苦經營,仇家家業復興,而父親竟然在九死一生後也平安歸來,一家人在備嘗艱辛後得以團聚。仇大娘決定回自己家,這些年來她從不讓自己的孩子過來,不肯佔娘家絲毫財產。父親感動於她的付出,將家產分成了三份,姐弟三人每人一份。仇大娘執意不肯要,兩個弟弟流淚請求,他們說,沒有姐姐,哪有這個家啊!仇大娘接受了這份飽含愛與親情的饋贈,她讓自己的兒子也搬過來,從此和娘家人生活在一處,彼此相親相愛。
誰說「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雖然從前娘家待她不算好,但中年女子仇大娘卻是以德報怨,憑著一己之力,拯救了瀕臨崩潰的娘家,用智慧、勇氣和能幹一手打造出「家和萬事興」。
3、做妻子的「小二」:既能掙錢養家,又貌美如花的獨立女性
與細柳、仇大娘一樣,小二亦是出生於小康之家。因為從小聰慧漂亮,備受父母寵愛,得以兄弟一起讀書識字。當時同學中有個丁生,非常愛慕小二。不久小二隨全家一起參加了白蓮教起義,丁生追隨而來,對小二說造反沒有前途,力勸小二跟他一起離開。
小二覺得丁生說得有道理,百般勸告父母不聽,便與丁生一起私奔而去。在後來的日子裡,小二憑著在白蓮教中學會的「剪紙為馬、撒豆成兵」的法術,得到了一些錢財,也趕跑了強盜。在小二的主持下,他們不僅買房購地,還開設了一個琉璃廠,成為一個創業者。小二極具商業頭腦,她親自設計的燈具樣式新穎,深受顧客喜歡,賣得又快又好,為他們帶來巨額財物。無論辦廠還是治家,小二都「明察如神」,她獎勤罰懶,管理有道,而她的丈夫丁生,則完全混成了跟班和助理。
時光荏苒,轉眼小二已經人到中年。但她依舊是又能幹又有情趣的女人。閒暇時,她與丈夫過著下棋飲酒、讀書觀史的美好生活;小二樂善好施,時常資助周圍的窮人做小本生意;對不能幹農活兒的孩子,則出錢讓他們採摘野菜;遇到饑荒年,她又將積存的野菜煮粥,救活了很多人……
在那個時代,女人輕易都不敢拋頭露面。但小二不同,這個既能掙錢養家又保持貌美如花的女子,自帶底氣和自信,外出時從來不遮掩面容。鄉人們「俱肅肅無敢仰視者」,無不驚嘆於她的美麗高貴。這樣的中年婦女,誰敢說她一句「油膩」或者「沒用」?
4、做知己的「喬女」:我用一生的光陰歲月,回報你的相知與懂得
與前面的細柳、仇大娘和小二不同,喬女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底層女子。她不僅家境貧寒,卻生來殘疾,還長得「黑醜」。這樣條件的女孩,長大後哪有人肯娶她?所以直到二十五六歲,喬女才嫁給一個年過四十、窮困潦倒的穆生為妻。而結婚生子不到三年,穆生就去世了。窮困的喬女成為單親媽媽,過得無比艱難。
因為醜陋殘疾,喬女在做姑娘的時候都嫁不出去,可誰能想到,這時竟然有個喪偶的同鄉「孟生」,特意請媒人來提親,願意娶她為妻。孟生家資富饒,條件很好,是很多女子嚮往的男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喬女卻沒有同意。她對媒人說,自己又窮又醜,唯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的品行。如果再嫁,那便是失去了女人最寶貴的德行。那樣又怎麼能配得上孟公子呢?
原本孟生就是敬重喬女的人品,才不在乎她的容顏的。聽到喬女的回絕之詞後,對她更是欽佩欣賞了。他再一次請人向喬女的母親求婚,喬母說服不了女兒,便提出讓小女兒嫁給孟生,孟生不願,他愛重喬女,只想讓喬女做妻子。
喬女雖然堅決拒絕了孟生,內心卻無比感動於他對自己的看重,認為孟生是自己的知己。不久,她聽說孟生忽然因急病去世,家中只剩老嫗幼子,家產被周圍的無賴搶劫一空。喬女得知後,不避嫌疑,去找孟生的朋友,請他出面主持公道。可朋友受到無賴威脅,不敢出頭。喬女便自己去官府上告,最終為孟生的親人討回公道。喬女如此見義勇為,讓鄉裡人很感動,他們都勸喬女留在孟家生活,照顧孟家的老少。
喬女沒同意,只帶著孟家老少回到自己家,她實在不願意佔孟生的一點便宜。在此後的漫長日子裡,她用孟家的錢撫養孟子,送他讀書,為他娶妻成家。而自己和兒子,卻堅決不用孟家一分錢,十幾年裡始終清貧度日。
喬女與孟生並無婚姻之約,卻感動於他的知己之情,情願用一生的歲月來酬答回報。這時的喬女,依舊是那個黑醜殘疾的女子,且沒有了青春年華。然而她的行為義薄雲天,不僅讓孟生的兒子視若親母,為她養老送終,更感動世人。
《聊齋志異》雖然以寫花妖鬼狐擅長,但這幾個中年女子,細柳、仇大娘、小二和喬女,卻都是尋常凡人。除了小二會一點「法術」之外,她們都沒什麼超自然的能力,只是憑藉著善良、勇敢、智慧和勇氣,成為讓人敬慕的母親、女兒、妻子和知己。誰說中年婦女沒用又油膩?三百年前蒲松齡為我們塑造出了「最美中年婦女」,用一支筆寫盡她們善與美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