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又來看漲房價了:原因是還有7億人沒進城!國家2個字回應打

2020-12-09 房天下

中國的房價到底高不高?未來到底還會不會上漲?一直都是無數剛需購房者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但似乎我們很難從汗牛充棟的專家嘴裡聽到「房價不會再漲」、「剛需不必擔憂房價」的答案,他們只會不食人間煙火地機械式重複著地產商給出的臺詞。

一如既往看漲房價看好樓市的國家小城鎮專家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近日一場重要論壇上又公然發聲「看漲」房價了,這次的理由也是十分驚人。他直言不諱到,從實際城鎮化質量來看,我們城市化率才達到43.34%,和戶籍人口城鎮化(59.58%)有16%的差距,大概是2億多的人口(在城市生活,但沒買房),而達到發達國家70%的城鎮化率,還有5億人要進城,加起來就是7億人口的需求,這些人進城首先是要購買城市裡的房子,如此龐大的需求支撐,房價不會下跌,只會緩慢上漲。

他還反駁說,很多人覺得房地產發展擠壓了實體經濟,這是大錯特錯,這些人根本不了解實情。實際上,這幾十年城鎮化高速增長,已對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城鎮化的紅利還沒有完全實現,未來7億人口去購買城裡的住房,從農村消費轉向城市消費,帶動對實體經濟的需求,帶動人口結構的變化。這個紅利到目前為止還有巨大的釋放空間,這個紅利期可以釋放至少15-20年。

簡言之,在中國城市化率未達到發達國家70%平均線水平之前的15-20年裡,我們是看不到中國房價下跌的,未來在房住不炒各種調控齊飛的背景下,雖然不會再重演房價一年漲幅逾30%-40%的波瀾壯闊場景,但是依然會以緩慢上漲為主基調,總結一句話就是,房價20年不會跌,期待房價下跌佔便宜買房的,可以歇歇了。

無獨有偶,此前著名財經專家莫開偉亦表示,未來中國的房產至少在30年內房價不會出現下跌,擁有房產的人財富也不會縮水。要想房價下跌也不是沒可能,除非每個人都擁有多套房子,那麼房價才會真正下跌。

我不止一次說過,作為普通剛需來說,現在的房價不是高,而是非常高,前兩天公布的全國100個重要城市房價收入比,已經很好地詮釋了——動輒需要三五十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中低收入人群買房生存之難躍然紙上。未來房價還能繼續大幅上漲嗎,我覺得不現實。經濟學家馬光遠說,現在的房價不論從市場基本層面上看,還是從絕對值上來看,都已經站上一個歷史的最高點了,戶均擁有住房超過1.5套,人均擁有住房面積超過40平的情況下,房地產未來需求的空間並不會太大,從我們的人均收入和高房價來看,房價與收入的關係已經完全倒掛,這是對價格規律背離的體現。

實幹大佬曹德旺更憤怒指出,國家崛起不能靠房地產,而是靠高科技等實體製造業。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用自身驗證了,靠房地產發展起來的都是虛假繁榮,唯有踏踏實實搞實業、高科技、搞創新、搞科研、注重人才培養才是真興邦。

然而,一些拿著豐厚報酬的專家學者卻不食人間煙火的只顧依靠高大上的數據說話,人民的生活不是數據,房地產對實體製造業有沒有擠壓,早已有了定論,過去房地產發展的確對經濟有巨大且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房地產的高速擴張發展,房價不斷竄高,這種推動作用已經開始出現負面效應了。套用馬光遠的話說就是,房地產自身難保,不拖累經濟已經不錯了。

房價到底高不高,能不能降,住建部專家仇保興說得很明確,從宏觀上看,我們已經不缺房子住了;經濟學家姜超指出,從城鎮每千人新開工套數這個指標來看,房地產從2013年其實就已經達到了頂峰,未來向下調整的空間可能會達到30%。從住建部專家的話語中,我們聽得真切,房價並非像很多人想像的不能下跌,不僅可以跌,而且30%的跌幅是可以承受的。

資金監管方面釋放的信號更加乾脆利落,金融資源向房地產過度集中,很多本該得到輸血的實體高科技等支柱型產業得不到輸血,這種局面必須得到改變。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從去年到今年,銀保監會對違規流向房地產的銀行和機構進行了查處重罰,單4月1日到5月20日50天時間裡,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223張罰單中,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的罰單就有32張,有15家金融機構受到處罰,罰沒金額合計1068.8萬元。

經濟日報更是蓋棺定論,人口、金融和家庭槓桿等基本面都決定了我國房價上漲空間已經非常狹小。人口方面,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加劇、青壯年購買力嚴重透支,決定了未來對樓市不會有巨大支撐,此前有人說,未來樓市靠90』後支撐,但是現實是90』後對租房觀念早已認同不說,更要命的是我國90』後負債已經高達人均12萬;金融方面更不用細說,6月13日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說得很清楚,過去房地產融資對信貸通道過度擠佔,未來會逐步封堵開發商的融資貸款渠道和收緊貸款額度,這意味著金融市場也不會對樓市構成利好;家庭槓桿就更有目共睹了,中國用20年時間走完了美國50年的負債情況,現在全民負債雖然不及歐美發達國家,但是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高出不少,且至少有三成居民負債率已經接近極限,超7成居民近80%的資金都鎖在房子裡了,情況不容樂觀,槓桿不能再加了。

甚至有業內研究人員稱,照著目前中國房屋建設速度和空置速度來計算,不久的將來,房屋的空置量會超過自住房數量。屆時中國房地產就徹徹底底成為全世界資源浪費最嚴重的行業了。而另一個更加令人痛心疾首的現實是,有房的人會擁有幾十甚至上百套房子,沒房的窮人真的是連一套房子都沒有。因為照著目前的房價趨勢發展,未來靠工資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你有一套房子,才有了買更多房子的資本,那些連一套房子的人,很大程度上就再也買不起房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如此,二三線城市也會是這種結局。

因此,從這個角度思考,中國的房地產確實需要好好整頓一番了,高房價必須得到遏制,因為只有這樣,億萬買來自住的剛需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國家有心靠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共有產權房等途徑解決剛需的住房問題,但事實證明,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房地產要想真正回歸合理穩定,必須遏制投機炒作,必須想方設法擺脫對土地的過度依賴——房地產不能成為投資炒作的戰場,更不能成為少數人創富的工具,這才是回歸房地產居住本質的核心。

房地產不能再延續過去的瘋狂了,房價一年就翻番的景象更不容許再複製。

今年上半年樓市發生的一切已經很好地證明了,房地產不會再有巨大起伏,樓市回暖失敗轉瞬即涼的上半年不僅給無數購房者吃了一劑安心丸,還狠扇了處心積慮期盼樓市調控鬆綁,房價死灰復燃者重重一耳光。

國家對於未來的房地產走勢是如何定論的呢?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趨穩」成為樓市新常態》中指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的態勢。樓市趨穩,還意味著其與實體經濟的互動正在變得更加良性。隨著樓市自身的持續走穩,市場上理性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房地產融資的適度收緊,有利於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降溫。「趨穩」二字是下半年的主基調,也必然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新常態。

事實上,早前人民網就曾發文指出單純靠房地產發展拉動經濟增速的嚴重不足,文章毫不避諱地說道,「高房價極大地提高了產業發展的要素成本,並且讓發展實業變得『不划算』,樓市不能成為『麻煩製造者』,所以高房價肯定是不合理。」基於此,我們過去一直沿用的發展模式,過去的確適合國情需要,但是未來肯定是不適用的,國家崛起還是要靠踏踏實實拼實業。言外之意,靠房地產發展拉動經濟的模式要被拋棄了,房地產這個「夜壺」在用了這麼久之後,終於要被棄置不用了。

經濟參考報最新的評論文章也頗有意味,以前都是高喊要「謹防房價過快上漲」,現在不同了,直接喊出了要「謹防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下跌」——首先是肯定了有些人口和產業發展不濟的城市已經有了下跌的趨勢,再者就是隨著各個基本面的改變,未來房價的確具備大幅度下跌的可能,經濟參考報的發聲不是無中生有,是對當下樓市發展趨勢的精準解析和該如何做提供參考方案。

各大官方媒體不管是不斷指出「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低」,還是發表評論文章揭露「高房價的副作用越來越大」,在我看來,其實都是在表明整個房地產行業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改變。房地產要從高增長時代向平穩健康運行過渡,過去靠投資房地產可能賺得盆滿缽盈,未來這寄希望於此,不僅賺不到錢,還會栽跟頭。

相關焦點

  • 2021年房價「全面上漲」?央媒10個字表態,1類人早打算
    專家:房價還會上漲! 孟曉蘇直言,專家們不要老用房價下跌來欺騙百姓,要敢於告訴大家真相,現階段根本沒有看到房價下跌的因素出現,未來房價上漲的概率要遠遠大於房價下跌的概率,所以要把這個真相告訴大家,不要讓人都蒙在鼓裡。
  • 2020年房子正在被"拋棄",房價下跌潮來了?官媒7個字回應
    如果離開銀行貸款,還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房?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共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市居於全國首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元,北京市緊隨其後。此外,共有10個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就拿上海來說,若按人均收入來算,能買得起有多少?
  • 5年後全國房價漲到2萬?官方9字回應,1類人早打算!
    如果用牛市來形容的話,那麼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就是「鋼鐵打造」的超級牛市,不管是誰買房都賺錢,哪怕是沒有任何經驗的農村阿姨,只要買房早的人,基本都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未來5年,房價還會漲嗎?專家:5年後全國房價漲到2萬。你沒有聽錯,這種種雷人的言論,基本都出自大師之手或者房地產專家和經濟學家的口中。
  • 空置房1.2億套,房價為何「死撐不降」?內行專家說出了「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銷售總額和銷售面積計算,自7月份起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連續5個月破萬,10月份最高是10539元/平。一邊是年輕人有很強的購房需求,但怎奈實力與房價不匹配,只能「望房興嘆」;另一邊卻是「房住不炒」調控高壓背景下,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房價仍然「穩步上漲」。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影響價格的最核心因素是供需。
  • 人工、鋼筋、水泥在漲價,為何卻說房價漲不動了?專家4個字回應
    雖然不斷地強調「房住不炒」,雖然老是有數據表明房價跌了,但是和購房者理解的完全不一樣,對於廣大購房者來說,房價根本沒跌,甚至還在漲。有讀者爆料稱,自己所在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都在漲,根本沒看見哪裡跌了。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出臺的數據,一般也不能說明房價跌了,頂多只是「漲幅」跌了罷了,和購房者理解的「跌」相差甚遠。
  • 未來將有上億農民進城定居,他們能否負擔得起上漲的房價?
    未來會有大量農民進城定居,根據社科院發布的《報告》中提到2025年我國城市化面積將增加到65.5%,鄉村面積將縮減20%農民進城乃是大勢所趨。那麼這麼多的農民進城能否負擔得起目前較高的房價。大部分人都知道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嚴重導致房價虛高,除了一線城市外很多房子都存在供大於求的狀況,所以房價在未來還是會有很大的下降空間,不過也有專家預測未來房價將會升高,原因就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上億農民進城。
  • 合肥2天拍地210億!濱湖最高價!合肥房價格局要變了!
    超百家房企大戰2天,8宗地塊觸頂限價!濱湖、蜀山、北城全拍出最高價!合肥樓市又要火,房價格局還要變! 1 合肥土拍2天攬金210億 史無前例!合肥土拍連拍兩天,攬金210億!史詩級的合肥土拍,今天落下帷幕。
  • 4句話「拋磚引玉」,暗示房價
    下面一句一句來解讀。 有2點。 第一點, 近乎明示地提醒市場,「房子,我們已經不缺了」。從這點上看,房子畢竟屬於商品範疇,而任何商品的價格背後,供需關係必然發揮著作用。因此,總量上房屋已經不缺了,供需關係已經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價格自然失去高增長的動力。 第二點, 從8.3平到40平,這不僅僅是住房面積的增長史,換個角度看,這可不就是房價的增長史。
  • 房價要跌?房地產沒你想的那麼脆弱,專家預測:明年房價大概率漲
    先看看當前的樓市基本數據表現。從全國土拍層面而言,超過28個城市的土地出讓超過500億元,每一個檔次的土地出讓城市數都刷新紀錄。 所以說,雖然表面上看,樓市風雨欲來,但是實際上市場根本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脆弱,專家們紛紛認為,未來房價還會繼續上漲。
  • 不知道2021年養老金漲不漲,但是專家回應7個字,2類人有福了?
    2020年養老金上漲,同時也實現了養老金16連漲,然而,2021年的養老金到底會不會上漲,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對此,有專家僅以7個字回應,這位專家就是工商大學保險系的博士王雯,他說:「上調可能性較大」。其實我是比較支持這7個字的,原因有以下這幾點。首先,養老金在2005年至2015年之間都是上漲的,而且漲幅也到了10%左右。
  • 房價從1.8w跌到7k,仍沒人買?業主表示心很「涼」降多少都沒人買
    其中,關於房價的預測是這樣的:你沒看錯,中科院對於樓市一直都是看漲,根據他們的預測,2020年中國房價預計上漲6.1%。從2014年到2019年,中科院每年在年初的時候,都會對本年度的房價預測一番,2014年漲7.6%,2015年漲1.2%,2016年漲3.9%,2017年漲3.4%,2018年漲4.2%,2019年漲7.6%。
  • 在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進城買房?這五個原因讓人很無奈,為啥
    尤其一些年輕人在結婚前父母都會給孩子買一個城裡房子,嚮往城市裡的生活當然是每個人追求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但是買房對於農民並非容易的事,除了花費比較高,另外就是需要戶口遷出,而戶口一旦遷出,農村很多福利就得不到了,但是很多人還是進城買房落戶,那麼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 樓市「後繼無人」!令人「洩氣」消息還是來了,房價或迎來大跌?
    根據相關統計,過去5年房價上漲約5倍,都是因為青年剛需快速增長;其中非17-50歲中青年人數從4億增加到8億,房價年漲幅保持在2.2%;總人口從12億增加到14億時,房價年漲幅是1.1%。可見,成為買房主力中青年剛需推動房價上行;可是如果這部分 人群減少,房價也有可能會隨著降低。放開限制,三胎「隨便生」?
  • 連續6年「神預測」中國房價的中科院,再對2020年房價進行預測
    統計部門公布的兩個數據也佐證了這一現狀:一是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近40平米;二是近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均保持微幅增長:2017年增7.7%,2018年增長1.3%,2019年全年數據還沒出來,不過從1-11月份公布的數據看,同比僅微增0.2%。住房供需平衡,自然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
  • 專家稱房價重回16年才算合理!國家這樣回應,剛需終於有盼頭了
    和上述這些為了維護高房價而費勁心機想出奇葩託辭的專家相比,總有一些人正義直言,敢於直面現實,敢於說出真話——玻璃大王曹德旺說,國人張口閉口都在談論房地產、談論房價,幹實業一年不如炒一套房的奇葩現象比比皆是,這讓人倍感擔憂。
  • 廣西來賓市住建委回應「房價2500元還是沒人買」:假消息
    廣西來賓市住建委回應「房價2500元還是沒人買」:假消息 微信公號「廣西新聞頻道」 2018-10-20 20:58
  • 未來5年,房價大漲還是大跌?官媒作出回應!2021年房價有驚喜?
    樓市中的每一次風吹草動都會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沒辦法,在國人眼裡房子的地位就是如此之高。 而大家所關注的點就是房價。在中國,高房價就是最好的避孕藥,這句話沒有一點誇張的成分。如今的房價跟之前相比,不知道上漲了多少倍。 買一套房不僅要傾儘自己多年的儲蓄,還要掏空家裡三代人的錢包,想想都恐怖。
  • 空置稅、房產稅沒來,它先來了!2億人受波及,多套房者恐失眠?
    一則,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敢拿工資收入的80%買房,公開數據顯示,有超過半數的購房者為了買一套房,甚至不惜掏空三代人「六個錢包」;二則,中國城鎮家庭住房擁有率高達96%,世界第一。有人按每套房子住一家三口計算,那麼這些空置房可以解決近2億人的居住問題。 房地產炒作成風,投機心態佔主導,房價居高難降,疊加房屋空置率逐年增高,因此數以億計的普通民眾就盼望著、幻想著國家能早日出臺房產稅、空置稅等長效機制大招,來壓制房價,以達到房價降低到絕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地步。
  • 5億空房還有人「搶」!房子成謀利「工具」?專家:「集體共謀」
    近幾年隨著房價一路飆升,當今在很多人眼裡房子已成為奢侈品。現在部分一線大城市房價已超過50000元/平米,有人算了一筆帳,即使買一套90平米的房子,首付款就超過百萬元。而現在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在10000元左右/平方米,有很多網友就表示,現在的房子是天價。
  • 專家7字回應,這2類人「有福」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2021年養老金是否還會上漲?對此,有專家就給出了「7字」的回應。對於2021年養老金會不會上漲,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的王雯博士表示:「上調可能性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養老金是否上調,和物價變動、工資增長,養老基金以及財政的負擔能力等有關,也就是說,了解了這些情況,基本上就可以推斷養老金會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