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種傾向,就是對古人極盡調侃之能事,用流行詞彙去八卦古人的花邊新聞,然後評頭論足。比如說元稹是渣男,說陸遊是媽寶男,說李清照是「李懟懟」等。元稹最招黑的一句詩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招黑的最大原因是寫得太好了。這句詩出自元稹的悼亡詩《離思·其四》,全詩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第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化用自《孟子·盡心篇》的「觀於海者難為水」,意思是見識過大海的汪洋,就不會再為一般的水勢大驚小怪了。第二句「除卻巫山不是雲」用典於宋玉《高唐賦》的「巫山雲雨」,意思也是一樣,見識過巫山的雲彩,其他地方的雲彩都看不上了。
三四句的意思是即使從萬花叢中走過,也懶得回頭看一眼,一半的原因是在修禪學道一半的原因是世上再沒有像你這樣令我眷戀的女子了。
元稹這首詩表達的思想其實很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除了你我再也不會愛了。由於藝術手法很成功,當人們發現元稹後來居然又與其他女子有交往的時候,就罵他為渣男了。失戀了可以再戀嗎?離婚了可以再婚嗎?老婆死了可以再娶嗎?別人可以,元稹不可以。人情世故從來都是欺善怕惡,仿佛元稹不殉情就對不起這首詩。如此說來,熱戀中的山盟海誓,不兌現的都是「渣」了。
元稹這首詩是違心的嗎?不是。因為元稹這首詩寫於妻子離世不久,他是真的痛,真的難受,真的在某一刻覺得自己不會愛了。他一口氣寫了五首悼亡詩,另外四首雖然沒有這首出名,但是也寫得深情款款:
離思五首
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其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元稹的妻子韋叢原本是大家閨秀,20歲下嫁元稹的時候,元稹尚無功名,婚後生活十分貧困。元稹的五首《離思》,除了第四首是寫自己的傷感,其他四首幾乎都是在回憶妻子生前的生活片段。新婚不久,韋叢還經常在早晨梳妝打扮,而元稹躺在床上邊看書邊欣賞妻子美麗的倩影,甜蜜溫馨。這是第一首和第二首詩的內容。第一首詩著重描寫了妻子化妝情景的細節,第二首從宏觀的角度落筆,寫出夫妻的恩愛。
第三首是寫妻子的賢惠能幹,紅羅和花紗都是一種布料,妻子總是盡己所能將它們做得時髦好看,而且樂觀地表示,雖然這些布料粗糙,但其實是最適合人穿的。第五首是追憶自己和妻子的一次春遊,當年百花齊放,我摘了梨花贈給你。(白人,是指妻子的皮膚潔白如玉。)而今天只剩下我自己和江邊兩三棵已經花謝的梨樹了。昔日的熱鬧浪漫和今天的冷清落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雖然後來的人生依然經歷了幾段感情,但是她最懷念的還是曾經與她共患難的原配韋叢。韋叢離世13年後,元稹又寫下三首悼亡詩《遣悲懷》,其深沉感人遠勝於年輕時寫的《離思》,大概是元稹歷盡人情冷暖,更加明白妻子韋叢的「好」: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韋叢病逝的時候年僅27歲,《離思五首》裡元稹尚在回憶妻子的美麗。到了《遣悲懷》,一句外貌描寫也沒有了,絮絮叨叨的不過是生活中最平常的瑣事。因為此時的元稹也已經到了人生的晚年,他的詩字裡行間都已經是總結式的了。再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這輩子我對不起你呀,充滿了遺恨。從《離思》到《遣悲懷》,愛情的誓言已經悄然變成了親情的永恆。
第一首詩,謝公是指東晉宰相謝安,他最偏愛侄女謝道韞,很為她的婚事操心。這裡以謝安借指韋叢的父親韋夏卿。黔婁是戰國時齊國隱士,家甚貧,死時衣不蔽體。這裡元稹藉以自指,含有居貧而清高之意。意思是韋叢本來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大家閨秀,卻嫁給清貧的元稹,結果事事不順遂。但是韋叢毫無怨言,看到元稹沒有衣服穿了,就翻箱倒櫃想辦法為他添置,看到元稹沒有酒喝了,就拔下自己的金釵典當掉為他沽酒。拿豆葉做菜,拿槐葉當柴,辛勤地操勞著一切家務。今天我發達了有錢了,拼命將可以為亡靈做的儀式全做了。作為丈夫,元稹沒能讓妻子享一天的福,這種愧疚之痛只有經歷者才能深刻體會。
第二首是寫自己對妻子「遺願」的交代。應該是韋叢在得病期間,曾經開玩笑地說過,如果我死了就把好一些的衣服送給親朋好友穿吧。結果一語成讖,元稹果然要獨自面對這些後事了。衣服都已經送得差不多了,你生前用過的針線一直不忍心打開。對婢僕憐愛是因為想念你在世時候的情景,多次夢到你就趕緊為你焚紙燒錢。雖然也知道人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遺憾,但是像我們這樣的貧賤夫妻悲傷之情格外的多。
第二首詩元稹對妻子的後事有了「交代」,第三首甚至都在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了。只要閒下來想起往事就為你感到悲傷,也感嘆自己的命運,人生不足一百年,能有多少光陰啊。和鄧攸一樣沒有後代我已經認命了,像潘嶽那樣悼念亡妻,可語言卻顯得多麼蒼白無力。我死後即使與你合葬又能有什麼指望,希望下輩子還和你做夫妻對你好些,恐怕也只是自欺欺人。那就讓我每天晚上睜著眼想你,就當是替你將一生都在皺起的眉頭伸展個夠。未展眉,是指皺起的眉頭,因為「百事乖」,韋叢生前操勞憂慮而心情憂鬱。
年輕時我們可能更喜歡「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樣極端的表達方式,人到中年尤其是在經歷親人亡故之後,才能體會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深刻和深情。悼亡,多麼沉痛的話題。元稹以悼亡詩聞名其實是不幸的,內心總有一種苦味。記得去年父親病逝的時候,我也接連寫了好幾首悼亡詩,其中一首寫到:
悼父
詩束高閣才欲荒,筆斜舊硯墨無香。
平生興致闌珊矣,整日消沉傷父亡。
有網友給我留言,說不可能有這麼孝順的人。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平常人當然無法理解傷心人的「言過其實」。我的家庭是清貧而有愛的,我的父母屬於那種一生都在為兒女付出的家長。我得了眼疾,我的父親曾希望為我捐獻自己的角膜。這是父親死後二叔親口告訴我的。在父親臨終前,他對身邊人說的話是:不要告訴孩子,不要耽誤他的工作。當我坐了一夜的火車趕到家,看到的是滿院子的人已經在準備喪事,父親躺在冰冷的水晶棺。直到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識到,我從來沒有為父親點過一支煙,也沒有陪父親喝過一頓酒。那種悔恨痛楚叫人措不及防又無可奈何。在大半年的時間裡,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那段時間是真的沒有興致做任何事,所以我才寫下這首詩。
誰能想到,人生的重大遺憾,我這麼快就要經歷第二次。就在今年10月,父親去世一周年之際,我的母親也撒手人寰。如果說對父親是悔恨,對母親就又多了一層愧疚。我將她接到身邊,卻沒有照顧到她的情緒,甚至還與母親吵過架。母親的突然離世,讓我變得似乎與世無爭。我努力保持平靜的樣子,卻會因為一件小事突然情緒爆發。我並不像去年那樣一連寫下多首悼亡詩,我只知道「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悲傷無可傾訴,生活還得繼續。
正因為有了以上的經歷,我才相信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不是謊言,但同時我也領悟《離思五首》比《遣悲懷三首》淺薄許多。大多數人對「曾經滄海難為水」津津樂道,並人云亦云地調侃元稹是渣男。真正的悲傷是看不出來的,元稹後來與其他女子的交往,不過是「生者如斯」——生活還得繼續而已。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也是悼念亡妻的名篇,但是蘇軾在妻子王弗死後又娶了妻子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死後又將奴婢王朝雲納為妾,蘇軾也「渣」嗎?顯然不是。巧合的是,元稹的第一任妻子韋叢和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都是在27歲離世。這時候元稹和蘇軾的生活還得繼續。詩人本來就是多情和深情的。只不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都是人群中的孤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