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的第18天: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2020-10-20 極物來了

    前幾天看有人吐槽說,關在家裡的這些天,讓我體會到了後宮妃嬪被禁足的滋味。

    有的人被憋「瘋」了,在家裡搞起客廳陽臺N日遊,在魚缸裡釣魚,給狗子講微積分。

    有的人甚至被憋出「病」來,暴躁、焦灼,像是個隨時會引爆的火藥桶。情緒到達頂點時,和家人大吵一架,然後雙雙痛哭。

    在家裡「禁足」的這些天,秦桑總是想起周國平的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生活中,我們總強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要在複雜的關係之中遊刃有餘,卻忽略了如何跟最重要的人——自己相處。

    在外頭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回到家用娛樂和信息填充所有時間,連上個廁所都放不下手機,時時處處跟外界產生著聯繫。

    我們抽空了所有獨處的時間,以至於無法面對宅家的幾日,難受得不能自己。

    秦桑始終覺得,在浮躁的社會裡,獨處,有時候甚至比社交能力更重要。

    1

    不會獨處,生活永遠是一地雞毛

    假期和朋友視頻通話,真的是種全新的冒險,因為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在昨天,秦桑和我一個朋友視頻聊天,卻覺得她像換了個人,一點不見往日的精緻優雅。

    她說,在家無聊,不知不覺就磕了好幾斤瓜子,現在嗓子疼得像刀割,減肥計劃也宣告失敗,還刷新了「五天不洗頭」的最高記錄。

    更要命的是,在家辦公沒人盯著,效率低下,兩天的工作量擠到一天做,做不完就只能熬夜爆肝,「一晚上沒睡像是老了好幾歲」。

    秦桑有些哭笑不得,在公司,她可是日常打雞血的職業女性,此刻卻連個影子都看不著。

    相處,是放大別人,獨處,是放大自己。

    我們習慣了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收拾自己是因為要見人,收拾家是因為有人來,努力是因為有人催,豁達是講給別人聽。

    等到終於有時間關注自己,卻因為缺乏獨處能力而慌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細碎而漫長的日子。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縱容自己的懶惰、頹廢,用吃喝玩樂手機睡覺填充空閒的生活,不讓自己有片空白。因為只要靜下來,就會感到無邊的寂寞。

    人生是場漫長的旅行,伴侶不一定永遠在,孩子和父母也只能陪著走一陣,沒有人能一直監督著我們,推著我們走。

    陪伴我們最久的,是自己。最該好好相處的,也是自己。

    2

    享受獨處,是最高級的活法

    和別人相處得好是一種能力,和自己相處得好更是一種智慧。

    這兩天,有張照片在網上瘋傳,武漢方艙醫院的病房裡,大多數人都或玩手機,或躺著睡覺,只有一個年輕人躺臥在病床上,戴著口罩,聚精會神的讀一本書,後有網友扒出,他看的書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從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網友們稱他為「清流哥」,武漢大學的一個博士,畢業後去美國深造,春節前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全家感染肺炎。

    有人說,他看的不是書,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活法。在疾病面前,在驚恐面前,在浮躁面前,亦可以安然地和自己相處。

    前段時間《慶餘年》熱播,陳道明飾演的慶帝表面不修邊幅,內裡心狠手辣,演技精湛令觀眾大呼過癮。

    但秦桑更喜歡他的生活觀。紛亂複雜的娛樂圈裡,人脈關係尤為重要,陳道明卻不喜結交,也很少參加飯局,偏愛自己獨處。

    坐在窗前彈琴,抬頭就是天空,沉醉於此情此景,可以四五小時不罷休。或者鋪紙執筆,回憶曾見過的山川湖海,然後縱情畫下水墨丹青。

    他在家中劃出一個空間,放置各種各樣的工具,興致來時,便澆個糖人,給女兒縫件衣裳,給妻子裁個皮包。

    陳道明說:「人在對事物、對於自己沒有把握的時候就會煩躁。這是很痛苦的,但這只是現象。很多人生活缺少目的性,不知道做什麼,所以就會煩躁。」

    能夠決定我們生活充實與否和格局高低的,從來不是旁人眼中的榮華富貴,也不是左右逢源的交際人脈,而是獨處時內心的波瀾起伏。

    生活總是不定時爆炸,有時是彩蛋,有時是炸彈,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也需捱過一些黑暗的時刻。

    只有學會獨處,享受獨處,才能以一個穩定的自己,抵抗外界變幻的風雲。

    3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問:你在什麼時候思考人生?

    很多人答:洗澡的時候。

    這一點,秦桑也有共鳴。浴室裡的十幾分鐘,既玩不了手機電腦,也不必回復領導同事的信息,沒有任何外界的幹擾。

    從忙碌的生活裡抽身,去跟自己對話,了解、接納自己,在此之後努力提升自己,這便是獨處最大的價值。

    建築師王澍在獲得建築界諾貝爾級別的獎項時,和大家分享了成功的秘訣。

    「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畢業後因為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早些時候,因為對建築藝術的執著,他拒絕了商業項目和地標性建築,被視作建築師中的異類。當同行們賺到大筆財富,走上人生巔峰,王澍還在工地裡幹活。

    孤身一人的時候,他沒有糾結於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而是屏蔽外界的聲音,心無旁騖地學習,在腦海中建築他的藝術王國。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它允許你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內核。

    而越是充實自我,就越能看到夢想實現的希望,內心就越篤定,越堅強。

    電影《千與千尋》中有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班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

    是的,我們總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的去揣摩別人,討好別人,博弈別人,卻不曾想,終其一生,我們花的最多的時間,其實是和自己相處上。

    所以,難得有這麼多的時間,與其抱怨無聊被憋瘋,不如去讀讀那些欠下的書,看看那些想看卻一直沒看的電影,做做那些真正喜歡的事情。亦或者,只是找點時間,單獨呆會,回憶回憶自己的過去,思量思量自己的將來。

    一個人,真正學會了獨處,才能更豐盈優雅的行過此生。


    今 / 日 / 互 / 撩

    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做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

相關焦點

  • 獨處不是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人一定需要有人陪伴不能有獨處的時間嗎?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梭羅回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
  •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然而時光流逝,年齡增長,卻越來越喜歡獨處了,獨處不是孤獨內向,是一種輕鬆,是一種靜靜的美。曾經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有一些所謂的無關痛癢的朋友,猜著那些無聊的酒令,然後喝得酩酊大醉,真是既傷了身子又浪費了光陰。獨處是自我剖析的時刻, 反照自己的不足,獨處可以沉澱自己的內心,獨處也是輕鬆的充實。是一個人映照自我的清歡。
  • 人為什麼要學會獨處
    點擊進入同城小程序全國創業平臺星標本公眾號,你有機會獲得創業項目獨處,是一種能力。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學生時代的我,總是害怕獨處,吃飯、逛街、泡圖書館,甚至上廁所都一定要拉著別人一起。害怕一個人走在路上時被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那意味著:你性格孤僻、人緣差、沒朋友。所以很多時候,寧願在人群中迷失自我,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也不願獨處。後來我才知道:人們常常誤解了「獨處」與「孤獨」的界限,因此將獨處與孤立無援、寂寞無助的狀態混為一談。
  • 獨處,是最高級的自律形態
    #日更寫作# 第 6 天 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越自律的人,越清楚自己知道要什麼,越能通過「自我管理」獲得更多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獨處,是一次次的自我管理。
  • 臺灣新北市演練「禁足21天」:民生以外商業活動暫停
    臺新北市演練「禁足21天」:民生以外商業活動暫停,大眾運輸減班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新北市繼3月舉辦大型小區感染實兵演練後,20日又舉行「擴大管制兵棋推演」,模擬「禁足21天」。  這場兵推20日上午在新北市政府大禮堂舉行。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裡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誰知梭羅反問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人們常常將「孤獨」和「獨處」歸為一類,認為這些都是貶義詞。
  • 成年人學會獨處的必要性
    獨處的時光,更會讓你發光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一些人,開車回家到樓下卻要呆半天才下車? 人需要獨處,獨處可以讓人靜下心思考,專注於自身發展。 人可以沒有榮華富貴,沒有高朋滿座,但不能沒有自我。
  • 念空大叔:獨處的生命如花,花開成景,花落成詩
    作者:念空大叔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縱遇繁花滿千樹,他日花謝剩枯枝。因此,筆者一直認為獨處是一種難得的超脫境界,是一種孤傲的清高!其實,獨處就是拜託外界的喧囂與幹擾做回自己,讓生命豁達淡然,多一份美麗的真實。可是,面對浮躁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殘酷的現實,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停下腳步,認真地來思考人生,從而沉澱自己,並享受那孤傲的獨處呢?因為疫情防控需要,我被抽調近一個月的封閉執勤,十四天的隔離後開始十四天協助基層單位管理。這難得的時間,對我來說既是沉澱,也是升華自己。
  • 夜讀|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 01 -獨處,是做回自己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寧,回歸靈魂的本真。- 02 -獨處,是最好的修行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最好的修行。古人說「君子慎獨「,君子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
  • 獨處——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我們常常有一種找不到自己的感覺,這是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偷起我們獨處的時間,使我們無暇與自己的心靈說幾句體己的話。如果可能,還是享受一下獨處的好處,使自己的靈魂趕上自己前行的腳步。成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承擔著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能有獨處的時間卻是一件奢侈。要儘可能地從忙碌、浮躁、繁華、應酬中抽出時間靜下來,享受一下這獨處的幸福。
  •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獨處,是一個的的清歡。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一書中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我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獨處時,最輕鬆,不用刻意迎合,不用強顏歡笑,不用違心而為。可以天馬行空,喝茶看書,聽曲靜坐。
  • 三十歲,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增值期
    02在小鹿身上,我還悟出了另外一個道理:三十歲,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增值期。永遠不要害怕來不及。當你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等苦盡甘來的那天,山歌星月都做賀禮。你若盛開,清風自來。03有的人十七八歲就遇見真愛,從校服到婚紗,一生相濡以沫。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獨處為你帶來開掛人生
    在看到明星的獨居生活後,我發現厲害的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的獨居生活,例如周筆暢,獨居15年,你會發現她的家裡充滿情趣,一切都井井有條,即使只有自己,也會享受的做飯,吃飯,享受自己的每一分鐘,這就是獨居的最好狀態。作家連嶽曾說過:「獨處技能,是必須學習的關鍵技能,人在創造的時候,大段的獨處就是必須的。
  • 獨處,守心(深刻)
    獨處,是聰明人的浮世清歡。01獨處的時光,讓你發光。有人把孤獨分為十級,其中「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穩居前三。02獨處的能力,讓你增值。周國平說:「人們往往把交往看成了一種能力,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 獨處|精神上的自由,內心裡的富足
    01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大部分自己獨處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要做到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對事物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好價值觀。正如村上春樹說的那樣,如果能靜靜地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不是很好嗎?獨處,反而成為他們最好的奢侈品。因為他們堅信總會有一個人會為他們而來,給予史上最長情的告白,然後一生陪伴。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 最好的獨處方式:閱讀和寫作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一劑雞湯似乎有些過頭了。充其量,我們也僅僅只是遭遇到了瓶頸期而已。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的不是自我否定,而是獨處。你需要通過獨處,來與自己進行一場對話:「你是因為熱愛而寫作嗎?」「既然熱愛,又何必在意你是新手還是大咖?」
  • 越是熱愛獨處的人,內心就越強大
    這種經歷,聽起來孤獨心酸,但其實這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將過往一一沉澱,專注於現在,著眼於未來。霍華德、法斯特曾言:「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獨的,完全孤獨的,你就把這種孤獨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只有如此,你才會讓自己在無形之中鍛造更強大的內心。
  • 封城禁足99天 池莉的腦海裡閃過些什麼
    這是著名作家、武漢市文聯主席池莉在新作《封城禁足99天腦子閃過些什麼》(刊發於《北京文學》2020年第7期)裡寫下的第一句話。和千千萬萬個武漢人一樣,2020年伊始,池莉陪著這座她土生土長的城市一起走過最艱難的日子,並以文學家的敏銳感知著人類面對未知時的脆弱和無措,捕捉著居家隔離生活中的微小與偉大。
  • 周國平: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獨處
    一個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有著自己自足的精神世界,有著豐富的情感,有著敏銳的情思,一束陽光,一縷清風,一朵花,一株草,一抹流雲,一片湛藍,即使片刻安寧......都會輕易滿足,喜悅盈心。喜歡獨處的輕鬆愜意,喜歡獨處的真實平淡,喜歡獨處的靜謐安然,喜歡獨處的恬美恣意。
  •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在獨處安靜中續能
    適當留點時間給自己獨處,更有助於找回真正的自己。每個人的心都只能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比如當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當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的情緒不能用語言說出來,可以讓自己通過隱形梯子來到秘密花園,讓自己消化沉澱,以便迎來更強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