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等待,那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將授予誰,絕對沒有想到是石黑一雄。」石黑一雄作品《無可慰藉》的譯者、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郭國良告訴讀者,在震驚之餘,結合他的八部作品,以及諾獎的頒獎詞:「揭示出人類充滿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對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靜下來想想,石黑一雄獲獎是實至名歸的。
繼《遠山淡影》、《無可慰藉》、《小夜曲》、《浮世畫家》和《被掩埋的巨人》之後,上海譯文出版社又相繼推出了諾獎作家石黑一雄的三部重要作品《我輩孤雛》、《長日將盡》、《莫失莫忘》。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為無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
石黑一雄是如何以無聲的火花給平凡人以慰藉的呢?
29日下午,譯者馮濤、張坤、郭國良在解放路新華書店的悅覽樹與讀者共讀石黑一雄兩部代表作《長日將盡》、《莫失莫忘》。
移民身份造就作品獨有的張力和向度
作為英國文壇的「移民三傑」之一,生於日本,長在英國,特殊的生活背景使得石黑一雄的作品交織著英國文學的隱忍克制和日本文學中的淡雅質樸這兩種傳統特質。「用英國媒體的話來說,《長日將盡》是一部比英國作家寫出的還要更英國的作品。」譯者馮濤認為,書僅十萬多字,卻濃縮了大到整個大英帝國的沒落,小到每個人物的悲劇命運的故事;而日本文學中特有的「物哀」之情,在作品中,體現在歷史大浪中命如浮萍的小人物的悲戚共鳴。
在交談中,有讀者將《長日將盡》表達為《長日留痕》,譯者馮濤再一次強調了自己的觀點:「石黑一雄是輓歌情緒的作家。他在小說最後一段,寫到了主人公到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去,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天,說黃昏才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雖然,我們年紀大了,但是其實還是不錯的。這感覺很有感傷的氣味,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我覺得強調『盡』比強調『留痕』,更能體現他的輓歌式。」
「迄今為止,我閱讀石黑的作品時從來不曾失望過」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特別喜歡石黑一雄的作品,他說:「近半世紀的書,我最喜歡的是《莫失莫忘》。」村上春樹稱石黑一雄的小說中有「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品讀其作品從未失望過。多用短句,措辭簡單,不追求辭藻的華麗,以平實的語句來闡述邏輯——這是石黑一雄的作品給讀者最深刻的感受。
「石黑一雄想要做到的,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剔除幹擾因素後,單純在放大鏡下觀察。」《莫失莫忘》譯者張坤告訴讀者,「書中複製人的世界與生物、血緣毫無關係,只有單純的個人關係。」在這樣赤裸的人與人關係中,石黑一雄用筆觸細膩,通過一個複製人的回憶,透過層層懸念,展現了洶湧強大的情感,反思生命的意義。
人類永遠是需要故事的,我們有情感需求,我們都需要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