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分別為: 滿維起 何加林 王裕國 謝宗君 盧禹舜 牛克誠 林容生 盛壽永 許俊 祁恩進 範揚 )
關於藝術家
林容生(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畫有不落纖塵之明澈,是林容生藝術最大的特色。林容生的畫以「具體」為勝,山石坡峰,林木莊稼,房屋的窗欞階壁,溪流的委婉走向,在他的畫中都清晰如許。正是由於他的用筆用線十分豐富並有著極深的線造型功力,他才能如此悉心而對容地勾勒物象的形貌,使筆線在塑形的同時,盡情展現出變化的意趣,透溢出使驅者的興味與情懷。另一方面,他長期研究墨與色的關係,將「隨類敷彩」上升為「以意敷彩」,控制墨與色的比度,把握色調的美感,讓人看到一種滲透了當代意識的「青綠山水」。
山水本色展覽照片
1
您對於山水畫的創作有什麼心得和感受?
談及山水畫的創作,從我目前這個形態上來說,我主要表現的是南方的自然山水,因為南方的自然山水給我的感覺,除了一種很親切的感覺,還有一種比較熟悉的地方。自幼在那個地方成長,最讓我動心的是那種大自然勃勃生機的狀態,這種狀態又不完全是那種名山大川的自然生機,因為那種名山大川的雄偉和壯闊,我們的畫筆沒有力量去表現它。所以,我更多的是把這個東西跟我們的生活環境聯繫在一起,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把他們結合起來,所以,我選擇在這種形式上,延續了作為青綠山水的一些主要表達方式,又根據自己的這種內容的表現,在技法上有一些個性的表達,所以慢慢形成了這種風格。我覺得我畫青綠山水的這種風格,最主要是側重於對自然氣息的表達,和個人的這種氣息所呈現的那種意境,再通過藝術作品進行的一種呈現。
其實,無論在什麼時候,我都覺得一個畫家的創作,他必然離不開他所生活的環境,我之所以選擇了這些題材,很多都是我生活在福建的農莊、 鄉村的青山綠水,作為題材上的一種表現對象,因為這些東西我比較熟悉,每次到鄉下走一走,都有著很強的那種親切感,所以這些內容很自然地就作為我繪畫表現的一個題材。
2
您對於山水畫的傳承與開拓有哪些思考?
山水的涵義一方面來自對於山川自然的視覺和心理體驗,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我們從古代山水畫的情境和表現方式的認知。前者是自然的,後者是人文的。而今天的山水畫則是我們對自然造化和人文經驗的重新闡釋。自然山水提供了創作的生活基礎,人文山水則為我們建立了創作中審美和精神追求的價值指標。中國山水畫的歷史先工後寫,以具有象徵意義的色彩和筆墨方式造就了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因為自然,本色天真浪漫,因為傳統,本色質樸淳厚。沒有對自然和傳統的藝術經驗感受,山水畫就沒有靈魂。在傳統經驗的基礎上,以色彩和筆墨抒寫胸中溝壑,同時從藝術方式的自由狀態走向審美個性,一直是這些年來我在創作實踐中努力去追求的。
3
對於您的兩個系列作品二十四節氣系列和桂峰村系列有什麼不同的構思?
二十四節氣系列技法屬於勾染的工筆形態,內容無疑與自然時空的變幻有關,形式上是以色為墨的一種實踐。色彩佔據了畫面的中心,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審美理念,而並非只是對自然形態的自然表現。季節的變化也不僅僅是大自然時光輪迴的敘述,同時有人的生活存在。這種存在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並真切地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係。
桂峰村系列是以意筆的方式搭建形式的架構,筆墨的表現不僅只是實現在創作過程中縱橫勾染的樂趣,同時也是支撐畫面結構和細節閱讀的重要內容。情境來自於生活,來自於現實中一個東南山區古村落的自然景色。舒緩的行筆厚實中帶著蒼茫,墨色在線條中是凝重的,而作為色彩應用的時候則與青綠和其他色彩共同營造畫面的視覺形態和意境表現。其中色彩意義與情境同樣可以追求表達典雅、莊嚴、素樸的品性,在與溫潤、幽微、寧靜的生活情境相對時畫面所產生出的視覺感染和心理觸動,是心性智慧對自然與人文精神合二為一的解讀。
山水本色藝術家合作筆會
山水本色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