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陶淵明最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不俗,其中2句更是人人皆知!
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因陶淵明為人剛正不阿,看不慣官場的腐敗墮落,於是辭官回了家,從此過上了田園隱居生活。也正因此,陶淵明著名的詩作主要題材多以田園詩為主。比如我們熟悉的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 ·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
而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首詩便是陶淵明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的10個字寫盡了陶淵明歸隱後的悠閒自得,令人拍手叫絕。且看全詩:
飲酒·其五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厭倦了官場的紛爭,淡泊名利後,歸隱田園後所作。這首詩的大意為: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賞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開篇這兩句就不俗: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水馬龍鬧市般的喧囂。不是達官貴人,門前哪會熱鬧呢?開篇這兩句話就超塵脫俗。寄情深遠寫明了陶淵明已遠離仕途、遠離名利,不再執著於功名利祿。「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如何能夠做到?只要心靈上對功名利祿採取疏遠、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東籬下採菊花,在漫不經心間,男美麗的南山便引入了眼帘。「採菊、悠然」寫出了詩人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生活的悠閒自得,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這樣悠閒、豁然的心境令人拍手叫絕,人人皆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通過對景色描寫,進而抒發了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嚮往之情。其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更是飽含了深深的人生含義:這裡有人生的意義,想要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寫出了對於詩人陶淵明所嚮往的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境界只能意會,不得言傳。
本文意在傳播、發揚中華文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記關注、轉發、收藏喔!
感謝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