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特別有紀念意義的,往往一個地方的建築風格也體現出來當地的風俗人情,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建築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多追求舒適和簡潔,同時也掀起了一股「建築風」。今天就跟大家來聊一聊中國最美建築都有哪些。
說到建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到北京故宮一遊的經歷呢?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也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建築的象徵,如此美麗端莊的古老建築,真的不失為一個旅遊勝地。那麼到了現代,我們都繼承了多少古代人的建築藝術呢?
大家眼中經常看到的現代建築都是這樣的,建築作為人類的基本生產、生活資料之一,其發展趨勢是隨著社會、環境、經濟與科技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並且具有同步一致性的特徵。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建築風格的多樣化必將成為當今和未來發展的方向,接下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建築風格吧!
古典風格的尋夢
中國各朝代傳統建築模式與歐洲各國古典主義風格,不管是在公共建築,如酒店、商業建築還是住宅設計裡,都是被爭先借用的設計手法。此類風格的建築設計,由於受建築空間大小、層高和施工條件的限制,很少去全盤複製古典制式,多是採用變異、簡化、提煉的手法去學習古典精華,以達到建築風格的高雅、浪漫,以小見大,體現了設計師與業主的復古情懷。
鄉土風格的回歸
長期生活在喧囂都市的人們,是不是也想擁有一座這樣的建築呢?許多人在享盡繁華之後,便開始渴望回到鄉間茅舍、山水清泉邊小住,這樣的心理多是源於一種對出生地的鄉土風情的眷戀,一種思鄉的情愫。最具經典的代表就是北京的「四合院」了。從文化層面看,它凝聚了歷代民間建築設計師的靈感,體現了民俗風情與文化,是建築設計發展歷程中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
異族情調的追求
當代經典建築之一,就是這些帶有異國情調的建築了。隨著交通的進步與語言的傳播,人們渴望感受重洋之外的異國情調。於是,設計師們開始想盡辦法,在建築設計中實現人們的生活與精神追求:通過園林景觀與特色構件的模仿,通過建築空間的裝飾,在這樣的建築裡,人們可以隨時傾聽蘇格蘭高地的風笛,欣賞義大利精美的燭臺和高貴的銀器,坐享南亞的藤椅和矮几,想像著窗外的叢林或是陶醉於非洲木雕的樸拙之中。這一切的夢想都可以在你與設計師的合理溝通中實現。
抽象簡明的設計
在當代,許多簡單大方的建築也成為了人們所追求嚮往的建築。在設計上,室內外設計多採用硬朗、冷峻的直線條;在建築材料上,用材的品種少而統一,材質多表現為光潔,通透和平實細膩的感覺;而其空間效果則是平靜含蓄而大方。抽象簡明的設計觀正是對大師這一理念的傳承和體現,是一種易求不易得的建築風格。近年在歐美、日本漸及港臺和大陸地區,有許多成功的簡約主義風格的建築設計實例,而且大有成為都市建築設計主流之勢。
個性化趣味設計
此類設計無明顯的風格傾向,各種設計元素之間的關係多隨業主與設計師的文化素養、個人喜好而定,隨意性較強,通常沒有固定的主題。此風格對空間硬體語言的設計多採用中性而簡潔的手法,比如自由的建築造型、隨意的自然曲線、自然凹凸的建築表層等,猶如雪梨歌劇院、Gary的博物館、洞穴酒吧等一些極具代表性的個性化建築體,就是一種充分體現自我的趣味空間的創作。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單的建築還附帶許多的人文情懷,你心目中的建築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