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新十大最美建築:城市建築之美,即生活之美

2021-01-08 物道

-

物道君語:12月23日,建築暢言網評選了2020年中國第十一屆最醜建築,廣州融創大劇院高居榜首。不久前,我們也寫了《具象醜,正在毀掉城市的美》,說了具象醜的建築會像城市毒瘤一樣,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從廣州的「蓮花」、「棉襖」到重慶的「飛天」,難道這不幸的2020年,中國就沒有美的建築了嗎?並不是。今年世界著名的建築網站Architizer公布了今年的名單,中國建築斬獲了29項大獎。美的建築,不僅能表達獨特的建築語言,還能給城市生活以美的享受。

一座城市的美,從來不是依賴空洞的大地標,而是那些跟我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建築。這些建築構成一個人生活的軌跡。

王澍說,「那些好建築,你能從中看見一種真正平靜的美好生活狀態,它很真實」。深以為然,建築的美真實透射了人們生活。

一個人審美觀的養成,在於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事物。在建築界亂象頻出的2020年,我們更需要學會審視,那些記錄我們生活軌跡的建築。

因為建築之美,即生活之美。學會了如何審美,才能更好地從生存走向生活。

為此,我們想跟大家分享2020年中國十個最美的建築,從街邊景觀、民居住宅、體育場、學校、美術館、餐廳、劇院、商業中心、辦公場所甚至菜市場。

和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在順德的作品。

順德位於北回歸線,每年夏至,陽光會垂直照射在上方,點亮中庭的螺旋樓梯。

隨著時間流逝,陽光也不斷變換舞步。從螺旋樓梯盤旋而下,光照在清水混凝土的建築紋理上,也像蕩開的水中漣漪,一圓扣一圓。

和,是安藤忠雄通過圓來表現的理念。他說:「圓的立體效果,不僅創造出光影的禮讚,也更加醞釀出場地的躍動感,這種『調和』又『混合』便是和美術館的『和』。」

圓與和,是中國人對天地秩序,人間俗世的一種理解。好的建築並不是單純地堆疊元素,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文化意義。

而美術館作為精神的棲所,更是需要如此。

■ 圖片來源於ArchDaily| HEM

世上機場千萬座,唯有大興最中國。

大興機場外看現代,內藏傳統,五個指廊末端都有個園林,分別是絲園、茶園、瓷園、田園以及中國園。最大的中國園裡,幾乎複製了江南園林在其中,走入雕梁畫棟的大門,裡面亭臺樓榭、菏池假山、小橋流水。

機場是長途奔波的居所,但大興機場卻有意讓人們稍作停憩。中國風不僅是亭臺曲廊的外在,更在於中國人「亭」與「停」的奧妙。

■ 圖片來源於ArchDaily| Hufton+Crow

只有成都,才有雲鏡這樣的建築。

想找到雲鏡,要先走出車水馬龍的城市,曲徑通幽到了一片樹林裡才能找到它。雲鏡是漂浮在荷塘之上的長廊,樹林是它的牆體,林間風聲鳥鳴是環境的奏樂。

「雲鏡」有雲,每逢夜晚客滿,火鍋煙霧會瀰漫在荷池之上,光一照射,像極了仙山隱匿的居所。

成都的閒,更像傳統生活美學裡「偷出來的浮生半日閒」,逃開日常的忙碌,逃往火鍋之中,穿梭雲中閒境。

■ 圖源ArchDaily| 存在建築

好的裝置景觀並非形態好看,也能帶給人們哲學的思考。所以建築師朱小地把這個建築取名「時間塔」。

從日月之光到人造燈光,光都在向我們的眼睛解釋時間的循環流變。光是語言,建築是載體,時間空間合一,時間塔把流逝的時間,變成一個可以看見的事物。

站在時間塔前,陽光投射,燈光閃爍,我們能看見光在屏幕上如水般流動。時間,在中國人的哲學裡,就是如水一般:「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每個走近時間塔的人,都能從光中感知流逝的日常。

■ 圖源ArchDaily| 張哲鵬

山谷音樂廳,在北京以北,山谷之底,遠遠望去,就像從山中憑空長出來的石頭。

不同於傳統音樂廳,其建築形態有巨大孔洞,這些開洞經過聲學功能設計,可以將大自然中的聲音引入內部。春聽鳥叫,夏聽蟲鳴,秋來聽秋風吹拂竹林的簌簌聲,冬寂萬籟無聲時,便可聽雪落的聲音。

這彷佛是上天苦心安排的去處,為城市人逃離生活喧囂提供了一個自然之所。

■ 圖源ArchDaily| OPEN事務所

麗澤SOHO有許多響亮名頭,比如高達194.15米世上最高中庭,或者是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的遺作,但這些,都不及「夜空之眼」。

這座建築就像兩條螺旋攀爬生長的枝莖,相互交織,中間的縫隙就像人們的眼睛。暮色降臨,華燈初上,這個城市霓虹萬丈,麗澤soho在燈光中綻開其「眼」。

作為一個商業辦公的場所,多少人正在此奮戰。不知道麗澤的「眼」,看過了多少北漂的希望和心酸。

■ 圖片來源於ArchDaily

有人把幼兒園搬到了四合院的屋頂。

在北京一座三百年的四合院上面,設計師馬巖松造了一個漂浮的屋頂幼兒園。這個屋頂平臺充滿了鮮豔的暖色,像「火星」的表面,孩子們可以在上面自由奔跑,滑梯可以直接到地面。

馬巖松說:「老北京有句形容孩子淘氣的俗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麼,這樣的屋頂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無拘無束,和自由。

回想之前飽受爭議的「性冷淡風」的幼兒園,盲目地套用流行審美風格,但卻忽視建築的本質。幼兒園,本是孩子們的建築,自由天性才是它最大的美。

■ 圖片來源於ArchDaily| SAN

七舍合院,原本是北京舊城的一個破敗院落。

但設計師引入了「中國遊廊」的元素,把原本支離破碎的房屋連成整體。遊廊是中國古建築最神奇的設計,移步換景,溝通連接。

遊廊連接了古今新舊。這個三進四合院,在改成成擁有現代居住環境的同時,也留下了傳統的門樓,留住了傳統美學的拱門設計。遊走在透明的遊廊之中,彷佛穿梭在現代和歷史之間。

建築不僅是為我們遮風避雨的居住機器,也應該是審美的場所。

■ 圖源ArchDaily| 吳清山、王寧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菜市場總是擁擠嘈雜,髒亂差。

但在河南濮陽,卻出現一個極簡風的菜市場。與傳統菜市場不同,勝利市場臨時安置點建在舊菜市場附近,是一個用玻璃和金屬建造,透明且簡約。

也有人反對說:這菜市場沒有煙火氣。但煙火氣應該是市場裡鮮活的果蔬和活蹦亂跳的魚蝦,還有我們那顆認真生活的心。

■ 圖片來源於ArchDaily| 金偉琦

貝尼尼說過:「一個不偶爾破壞規則的人,就永遠不能超越它」。建築的美學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衢州這座體育公園。

衢州體育公園,這是一座讓運動「消失」的體育公園。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築群,公園上面沒有一座建築,全是綠色植被,白色的曲線將緩坡勾勒出一條條道路。在綠色之下,才是象徵現代競技運動的那些建築,體育館、遊泳館、訓練場.....

運動的「消失」將競技隱匿起來,讓建築回歸最自然的極簡本質。

■ 圖源ArchDaily|Courtesy of MAD Arch

最後我想引用一句話,以此說明城市公共建築之於我們的重要性。

「城市裡的建築,不僅僅是我們的棲身之所,不僅僅告知著所處的地理位置,而且它傳遞給我們我們在文化中所處的位置。我們來自哪裡,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希望創建一個怎樣的城市,怎樣的未來。」

參考資料:1.TOP創新區研究院 :《醜陋的建築是如何毀掉城市的?》2.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絕對震撼!2020建築界奧斯卡大獎公布》3.安邸AD:《獨家揭幕:安藤忠雄2020年新作「和美術館」 》4.Archdaily:《MAD為北京四合院幼兒園設計漂浮屋頂,孩子們可以「上房揭瓦」啦》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網站ArchDaily,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2020最醜建築:具象醜,正在毀掉城市的美
    這是不是外國設計工作室對中國風的理解呢?我不得而知。我認為除了這點之外,「花棉被」最讓人詬病的,是簡單的具象化。民間每年都有評選「中國十大最醜建築」,2020年的榜單裡具象建築佔多數。這些為了像而像的建築,就好比沒有靈魂的混凝土。
  • 建築新國粹 | 在這裡,共賞「國璟之美」
    而中國傳統建築作為國土上的瑰寶,承載了華夏的歷史文明,凝聚了中華民族的閃光智慧,建築國粹始終在國人的血脈裡流淌。秉承著「美好生活同行者」之願景,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保利大國璟正是保利對建築國粹的一次創新式發揚。以故宮太和殿為原型,營造泱泱大國風範與官式府院氣度,恢弘演繹「國風、六制、八璟」之匠心。
  • 建築日趨同質化,生活之美哪裡尋?
    原標題:汪曾祺紀念館被指與木心美術館雷同  建築日趨同質化,生活之美哪裡尋  近日,新開館的江蘇高郵汪曾祺紀念館被指在多處設計上,與位於浙江烏鎮的木心美術館頗為相似。放眼國內建築,不論寫字樓還是體育館、紀念館,設計同質化現象確實突出,「千樓一面」的背後,是建築藝術想像力的匱乏。
  • 《建築的意境》品味建築之美
    蕭默最後的著作《建築的意境》是應中華書局之邀,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抱病構思、整理,最終撰寫完成的。該是怎樣一種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之情,支撐著他於病痛中付出巨大的精力來完成此書?  建築意境的概念,是梁思成、林徽因於1932年在《平郊建築雜錄》一文中提出的。
  • 日本建築文化的禪意之美
    自佛教於公元一世紀由印度傳入中國,便受到了中國思想家和哲學家的推崇,其提倡出世和清貧的價值取向,與道家的部分理論有著相通之處,隨著佛教思想與道家思想的不斷融合,一種去除表面見解、直指佛陀精神內核的分支——禪宗便誕生了。
  • 城市建築最高境界,生活哲學至美空間
    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理想的居住之地,從古羅馬的宗教建築,到法國新古典主義的輝煌宮殿,居住建築發展的每一步,都反映了人們對優質生活品質的需求渴望。隨之帶來建築形制不斷地更新變化,以滿足城市高階人群不斷變更和提升的居住要求。
  • 2020中國十大最醜建築出爐,誰入選了?
    在華美的建築給城市帶來享受之時,每年,也會有一些「以醜為美」的建築讓人直呼「辣眼睛」。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日前,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結果揭曉,廣州融創大劇院、吉林延邊長白山長白天地度假酒店、重慶武隆飛天之吻等入選。
  • 讓世界看見中國建築之美,融創示範區將亮相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0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於8月29日舉行,展覽以「我們如何一起生活」為主題,探討建築如何促進人與人的平等、溝通與融合,而融創「設計再造我們的世界」也是對這一主題的迴響。什麼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今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由麻省理工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哈希姆·薩爾基斯(Hashim Sarkis)擔任總策展人。他希望通過這個主題,探討當下政治分歧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建築師對空間的全新探索,從而從不同層面來探討「一起生活」。當下,新冠肺炎全球範圍內加劇,其探討的價值和意義顯得更為重要和突出。
  • 中國傳統建築之美,感受獨特的中國美學
    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也構成中華民族世代安居樂業的物質環境;中國傳統建築以其形式之美、技藝之美、意蘊之美,為我們的生活賦予了濃重的藝術色彩。形 式 之 美早在《詩經》中就以「如鳥斯革,如翬斯飛」來形容棟宇飛簷的華美之姿;又有「作廟翼翼」描繪宗廟建築的嚴正巍峨。
  • 2020年中國十大醜陋建築出爐
    12月23日,建築暢言網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以下簡稱「醜建」)年終評審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王明賢、著名建築評論家顧孟潮、中房集團建築設計事務所(綜合甲級)主要創建人布正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周榕等多位業界權威專家依照評選標準,經過多輪細緻斟酌,最終評選出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榜單:
  • 宗白華:中國園林建築之美
    這種飛動之美,也成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文選》中有一些描寫當時建築的文章,描寫當時城市宮殿建築的華麗,看來似乎只是誇張,只是幻想。其實不然。我們現在從地下墳墓中發掘出來實物材料,那些顏色華美的古代建築的點綴品,說明《文選》中的那些描寫,是有現實根據的,離開現實並不是那麼遠的。
  • 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
    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 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 中國安徽--徽派建築之美
  • 極簡幾何,勾勒建築藝術之美
    結構是建築中永存的因素。——貝聿銘充滿未來感的線條、柔和流暢的曲線、規律或無序的形狀……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每座建築皆可化為點、線、面的組合,將城市的樓宇化作幾何藝術圖形,構造出浪漫與鮮活的城市景觀。本期,一起發現隱藏在富力建築的幾何美學。
  • 十大洋房後 上海醉「美」建築竟然是它
    丁香花園傳說是李鴻章為其七姨太所建的藏嬌之所。此七姨太名丁香,所以稱丁香花園。後一說原主人為李鴻章「庶子」李經邁。此外,還有嘉道理住宅、沙遜別墅 、興國賓館、東湖賓館、張學良公館,並稱為上海灘十大經典老洋房。時光流走,這些老建築矗立依舊,訴說著家族演進的滄海桑田。
  • 有一種美,叫中國建築
    美的內涵是指能引起人們美感的客觀事物的一種共同的本質屬性,但它本身是一種主觀感受。美包括生活美和藝術美兩個最主要的形態。生活美又分為自然美和社會美。美,一直以來都很難定義,美來自於自然;後又歸於自然。2008來,大陸學者在《存在於華夏文明》一書中提出了美的定義:「人對自己的需求被滿足時所產生的愉悅反應的反應,即對美感的反應。」這麼說來古人有這麼多驚奇瑰麗的建築皆源於他們對對自己需求的滿足。建築之美就似一個坐標系,上邊有不同的節點,每一個節點都對應一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文化。
  • 徽派建築之美
    1、布局之美徽派建築在布局上受我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整體布局符合中軸對稱的基本特徵。」技藝,即磚雕、木雕、石雕,傳達著徽派建築文雅質樸的獨特藝術魅力,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有花鳥魚蟲、山水自然,也有徽州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崇王之道、中庸思想在徽州木雕中也有所體現。石雕在徽派建築中多用在建築外觀、牌樓建造中,常見石材為花崗巖、大理石、青石等。石雕構圖在正室建築上採用中軸對稱形式,表現出莊嚴秩序,在偏房多採用均衡構圖,增加建築的動感和變化性,這對工匠的技能要求大大提高。
  • 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之美
    近日,山東大學副教授谷健輝博士做客山大文學生活館,詳細解讀了巴黎聖母院的歷史地位和建築之美。  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當然也是由石頭構建,「其內部受力的柱子或柱墩,都是石頭做的,小的穹頂之肋,也是石頭做的,這次著火的不是石頭,而是木結構,巴黎聖母院尖塔內部有橡木做的雙層木骨架,橡木用量很多,堪稱一個橡木叢林。而最開始正是從尖塔下方開始冒煙,火勢隨後沿著屋頂蔓延。」  谷健輝說,要認識到巴黎聖母院的地位,需要從巴黎城市建設的歷史說起。
  • 客家建築色彩之美
    形是建築的靈魂,也是表現建築美的重要特徵。它是用不同尺寸、不同形狀和不同功用的構件組接而成的具有三度空間,即長、寬、高的立體的空間環境,這種環境賦予它以使用的屬性、美的形式,滿足了人們一定功能使用的要求,也滿足了精神感受的要求。
  • 具有中國「威尼斯」之稱的城市,世界十大最美小鎮,太漂亮了
    說起威尼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我們學生年代,就聽說過了威尼斯被稱之為「水城」,房子建在水道兩側,來往的交通工具不是車馬,而是船隻,並且由於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獨特的建築構造,每年都吸引著很多的外來遊客前去遊玩參觀。然而,你知道嗎?
  • 中國十大最醜建築排行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們看多了美,就乏了,倦了,疲了,懶了,許多人患上了「審美匱乏症」,把醜的當成是美的,將土氣當成了潮流。前不久,「2019第十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網絡評選結果揭曉,上榜的建築造型千奇百怪,但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醜出了特色,醜出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