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引關注 巴黎部分書店該書已售空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解說】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造成三分之二的屋頂被損毀,標誌性的塔尖倒塌。火災發生後,與巴黎聖母院相關的文學、影視等作品也再度引發人們關注。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就是如此。

  4月18日,在巴黎聖母院附近的聖米歇爾廣場上的吉貝爾·熱娜(Gibert Jeune)書店裡,該書已經銷售一空。售貨員表示,要再過一周,讀者才有望買到此書。在位於市中心雷阿勒 (Les Halles)的 福那克(FNAC)書店,情況也是如此,該書的各種版本均已售空。

  據悉,口袋書版本將被重印2萬5千冊,每本售出後會有1歐元用來捐獻給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程。另據悉,伽利瑪出版社將特別印刷3萬冊Folio開本,而售出的全部款項用於捐獻給巴黎聖母院的重建。

  (記者:安東 巴黎報導 製作:周瑩瑩)

責任編輯:【李雨昕】

相關焦點

  •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引關注 巴黎部分書店售空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引關注 巴黎部分書店售空
  • 大火過後,雨果《巴黎聖母院》「霸榜」亞馬遜法國暢銷書榜
    法國人重新開始讀起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1831年出版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當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彼時聖母院的破敗狀況令人觸目驚心。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屋頂發生大火之後不久,各個版本的《巴黎聖母院》登上了亞馬遜法國(amazon.fr)暢銷書排行榜。由於法國人平時更偏愛在實體書店購買文學類書籍,作為經典圖書的《巴黎聖母院》此前並未像現在這樣「霸榜」。
  • 尋找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西岱島東南端的哥德式教堂建築,河對面莎士此亞書店,可以步行到聖日耳曼大街。教堂地處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古老巴黎的象徵。
  • 小說家雨果與巴黎聖母院
    小說家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他所出的現實生活。 小說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 小說《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在有書店的美術館,與雨果重逢,讓巴黎聖母院不朽的他竟如此鍾愛...
    「《巴黎聖母院》自1831年問世即取得巨大成功,當時的聖母院狀況不佳,岌岌可危,但由於小說的成功,政府隨即下令修復巴黎聖母院……此後,巴黎聖母院的形象始終與維克多·雨果緊密聯繫在一起……」將近200年後,當巴黎聖母院再度面臨困境,人們想起的何嘗不是雨果的不朽之作?
  • 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近日,由首都圖書館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閱讀文學經典第二季第一場講座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餘中先就「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彼此造就對方」這一主題展開講座,從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的關係講起,並在此基礎上探究雨果歷史小說的真實性,講述那一時期的法國文學。
  • 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的相互造就
    在親臨巴黎聖母院瞻仰勝跡之前,翻譯家餘中先早已熟讀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說中雨果對巴黎和聖母院的描述給餘中先造成了揮之不去、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即便這般,當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巴黎聖母院的偉大建築奇觀時,還是被這首宛如巨石譜寫的交響樂深深地攝住了心靈。
  • 書展7|餘中先:從《巴黎聖母院》能看到怎樣的雨果
    > 「先讀過小說《巴黎聖母院》後,再近看巴黎聖母院是什麼感覺呢?「小說裡描寫的巴黎布局也並沒有很大變化」 今天4月15日,巴黎聖母院屋頂部的木質部分被大火燒毀,當年它的建造花了整整一百年,不僅需要籌措資金,還需要把巨石從全國各地運來。建築是石頭的交響樂,並不信教的餘中先描述了自己在巴黎聖母院參加過望彌撒儀式,聽主教布道的感受: 「在那揪著人的心緒盤旋而上的宗教音樂中,有著一種使人心靈淨化的力量。」
  • 雨果,《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朽的「果」
    高中時期,開始閱讀世界的文學作品時,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偷麵包而被判刑的冉阿讓,從窮苦逆襲為一個樂善好施的英雄人物,也曾成為我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卻不知道小時候看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
  • 雨果《巴黎聖母院》優美句子 《巴黎聖母院》對卡西莫多的描寫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昔日裡的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凌晨,一場大火將巴黎聖母院燒成灰燼。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維克多·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部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
  • 跟著雨果遊覽巴黎聖母院(圖)
    在170多年前的某一天,雨果在巴黎聖母院的北鐘樓的一個暗角裡,發現牆上刻著一個希臘單詞:命運。這個單詞觸動了他的靈魂,激發了他的靈感,於是寫下了《巴黎聖母院》這部與這座教堂一樣不朽的著作。於是,巴黎聖母院就與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的故事一起駐留於人們的腦海,成為人們欲罷不能的嚮往。
  • 孤獨圖書館:雨果到底為什麼要寫《巴黎聖母院》?
    長期以來,《巴黎聖母院》被認為是表現宮廷和教會對平民迫害的鴻篇巨製。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讀過就知道,法國的「七月革命」只是小說的背景,小說的主線是愛情,這又和雨果自己的愛情糾葛不無關聯。雨果引為知己,很快與之成為了無所不談的密友,甚至把他引進了自己的家庭,這就為日後的一切埋下了禍根。在雨果寫作期間,聖伯夫用溫馨順從以及詩歌情書打動了雨果妻子阿戴爾的芳心,紙裡包不住火,雨果很快得知自己引狼入室,聖伯夫竟和自己深愛的妻子私通!這讓他極度痛苦,他內心的掙扎都投射在這部長篇小說裡了。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很高興在這給大家講巴黎聖母院和《巴黎聖母院》,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到真正的巴黎聖母院,這是我走過的第一步,因為我去法國看到巴黎聖母院之前已經讀了漢譯的小說譯本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漢譯本。對我來說是先有小說,再有建築,對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有看到巴黎聖母院的時候腦子裡的印象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說,給我一種想像,一種固定的形象,可以說揮之不去。
  • 大火之後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登頂暢銷書排行榜
    據法新社4月17日報導,因為巴黎聖母院周一發生大火,雨果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近日在法國銷量大增,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首位。  報導稱,很多媒體在報導火災時引用了小說裡的一段文字,仿佛雨果在100多年前就「預言」了這場大火:「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教堂的頂端」,「巨大的火焰、兇猛而劇烈,碎片隨著風煙飄散」。
  • 巴黎聖母院被毀,《巴黎聖母院》典藏
    上面段落摘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這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運用強烈的對比,美與醜,善與惡,真實與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對現實中的聖母院大教堂進行的浪漫詩意描述,令讀者令世人對現實世界中的聖母院產生無限嚮往。這部小說,讓巴黎聖母主教座堂聞名於世界。
  • 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成法國亞馬遜最暢銷書籍
    據英國《衛報》4月17日報導,巴黎聖母院失火後,法國人求助於小說來幫助他們悼念聖母院。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在法國亞馬遜網站上的銷量飆升,一躍成為最暢銷書籍。截至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巴黎聖母院》的不同版本分別佔據了法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八名,排名第六的是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史書籍,巴黎聖母院旅遊指南也榜上有名。
  • 一部被教科書誤解的小說——《巴黎聖母院》
    等再次閱讀《巴黎聖母院》,距離我初讀已經過去了五六年的時間.在我最忙的一段世間裡,我突然想起了年少時的質疑,逛物外書店看到打折的書裡面有《巴黎聖母院》時,我就鬼使神差的買下人生的第二本《巴黎聖母院》.和《笑面人》一起成了我一個月前的枕邊書.後來放假我又買了另一個版本的《巴黎聖母院》。
  • 法語文學學者董強:雨果將巴黎聖母院精神化了|獨家
    導語: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時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嚴重火災。作為巴黎最著名的文化地標與宗教場所,聖母院的損毀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關注和痛惜。鳳凰網文化第一時間連線了中法文化比較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作為深耕法國文學、文化的學者,董強指出,巴黎聖母院藉助雨果的同名小說,由有形的建築轉化為無形的精神象徵深植於人們心中,這是它最獨特之處。
  • 巴黎聖母院大火,記憶中的美好蕩然無存,雨果小說預言成真?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無論在現實世界上還是文學世界裡,都擁有者永恆價值的建築物,它是建築史上的經典傑作,也是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的主舞臺,它收藏著眾多珍貴的藝術品,是物價的世界文化遺產。然而這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著名教堂,卻在當地傍晚遭遇火災,熊熊火焰從教堂兩座鐘樓中竄出,就連塔尖也在大火中折斷墜毀,一旁的群眾親眼目睹此景都不禁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