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開悟之後,看見眾生都生活在苦海之中,於是便立下宏大誓願,要普度眾生。而眾生苦的來源,全都是因為一個字。是個什麼字呢?
人之所以有苦,就是因為人生活在苦海之中。怨憎會是苦,求不得是苦也是苦,放不下是苦。然而,人的苦究竟從何而來,知道的人不多。其實,答案就是這一個字:緣。
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真正的緣,是在你以前做過什麼事,現在的一切,只不過是一種結果。你以前造下的一切,它不會自然消亡,不會自然了斷。它需要一個人在漫長的歲月中,自己不斷地去與人相遇,去了結它。所以佛說:「假使千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在緣的作用力下,你會遇到你以前遇到的人,會遇到你以前做過的事。世間萬事萬物,都逃不開這個緣。
過去修行的人講究出家,出家之後,斷絕一切世俗間的塵緣。但是這樣做,他也只能斷開一部分的苦。如果他的心念不空,他會遭受他心中的念想,所帶來的苦。地藏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觀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一個人的苦,其實就來源於這些罪,來源於這些業。
佛教中有個典故,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真的,其實不是。但是這句話帶有很積極的意義,有讓人知曉自己的錯誤,要及時改正過來,以及有讓人重新做人的寓意在裡面。因為放下屠刀,你只能說放下了心中的念想,但是你之前所造下的緣,並沒有了結,你所造下的罪,並沒有了結。
真正成就佛果,必須得了盡世間的一切緣才行。所以學佛修行才不容易,因此釋迦牟尼佛才花了三大阿僧祇戒的時間,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
因為一個緣字,會將一個人與他所有相關聯的東西,全部都串聯起來。你造下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了結。所以佛說:「因果不可改。」正因為需要你自己去了結,所以大智大慧,無比神通的佛陀都無法給你改動。也就是你的苦,別人也無法替你去承受。
眾所周知,佛陀在《法華經》中,給諸弟子授記,並說他們在多少劫之後,會成就如來。這些弟子,其中包括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等等,他們已經明心見性,證悟了果位,可以說,已經達到了解脫的目的。為什麼還需要多少劫之後,才能真正成佛呢?其真實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往昔所造下的一切緣,都沒有全部了結。他們會在以後的漫長歲月中,逐漸地了結那些緣,才能成佛。
那麼,對於他們來說,這些緣,就是讓他們無法成佛的一條條繩索,將他們困在娑婆世界,不斷地去承受自己以前造下的一切。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苦。
也就是說,只要你造下了這種緣,就是苦。它是一個人苦的真正根源。
佛教中有這樣一個典故,說的是百丈禪師在開壇講法,其中過去有個修行的老者,因為答錯了一句話,而落入因果。老者遇到百丈禪師,便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百丈禪師便問他是什麼事,他於是對百丈禪師說:「過去有個人問我:『修行的人,會不會墮因果?』我回答他「不墮因果。」結果這句話不是正知正見,使得自己落了個野狐身,幾百年得不到解脫。」百丈禪師於是讓他將那人的話再問一遍,老者照做,百丈禪師並沒有像老者那樣回答,而是回答了一句:「修行的人,不昧因果。」老者這才恍然大悟。
關於這個典故,人們只知道裡面講的是修行的人不能亂說話,但是其中的真正原因,為什麼說「不墮因果」是錯誤的,沒有幾個人真正知道。
修行的人不昧因果,是修行的人,不會被因果所迷。因為任何人,都逃不過因緣果報,所謂的「不墮因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有了緣,你才有了苦,因為有因必有果。而菩薩畏因,就是因為她造下任何因,都得去了結。不斷在因果中打轉,她就無法稱為「大自在」。
人的苦,來源於人的緣。要想斷除人的一切緣,就要滅盡心中的一切念想,讓心達到如如不動,不起任何心念。當你不起任何心念的時候,你的如來智慧德相,自然就會出來。但是要想達到這一步,必須去不斷地修心。這也是大智大覺的佛陀,一直不斷地告訴人,要修心的真正原因。也是讓人真正離苦得樂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