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這裡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
說起中秋節,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又放假,又吃月餅,秋高氣爽,心情美麗。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三巨頭之一,中秋節的內涵也是相當之豐富。
格格盤點了12個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全面的它。
1、中秋節暱稱多,10多個馬甲任意換
中秋節的命名是根據咱們傳統的農曆來定的,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稱「仲秋」。
因為在農曆八月十五,因此又被稱為「八月節」、「八月半」。
這天的圓月是主角,所以這天還被稱為「月夕」、「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
2、中秋的起源
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到了八月收成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就選定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而上升到官方層面,最重要的就是帝王的祭祀活動。古人春天祈雨,秋天慶收,皇家也選定中秋作為祭祀的日子,普天同慶。
最有意思的說法,指中秋還與考試有著微妙的關係。八月舉行的大考,人們往往把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所以到了中秋,又多了一個慶賀的理由。
3、古代中秋也放假
中秋假期的傳統可不是現在才有,早在唐朝,官方就規定,中秋放假三天。
南宋時,中秋仍有一天假。元代時期雖然節假日被大幅刪減,但中秋假期仍一直保留。
後續斷斷續續仍保留有中秋假期,尤其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又出現了全國放假三天的情況。
不知道那時的人們在這個小長假期間,是否也會出去旅個遊,看看大好河山。
4、月餅極簡史,或與貴妃有緣
中秋都要吃的月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
當時,帶貨達人張騫出使西域,從國外帶回來芝麻(當時叫「胡麻」)。當地人用胡桃仁為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
到了唐朝,傳說某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秀恩愛、撒狗糧。
楊貴妃拿起一塊胡餅,對唐玄宗說:「你看這個餅,它又大又圓,是不是像極了今晚的月亮。」
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
據唐代《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中秋節時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宋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品種的月餅。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在民間也逐漸流傳開來。
5、吃月餅也有講究
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
畢竟這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即使有沒有回家來的親人,也要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保管好。
等到他們回來時品嘗,才算圓滿。
6、吃月餅配熱不配冷
月餅富含脂肪,吃的同時最好不要搭配冷飲,否則會引起腹瀉。
傳統來說,吃月餅時,最好是泡一壺熱茶,邊吃邊飲,止渴去膩的同時,還有助於消化。
而且,月餅雖好,也不要多吃,更不要空腹時食用,容易誘發胃腸不適。
7、除了月餅,好吃的還很多
古時在江南,中秋吃南瓜比較盛行,這個時候的南瓜不但個頭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應季上市的鴨子,肥而不膩,味美可口。(果然從來就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走出南京……)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在古代也是祭月的供品之一,石榴形似瑪瑙,晶瑩剔透,意味著長壽、團圓和吉祥。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糕、桂花酒是許多人家都會享用的美食,再夾上一隻大閘蟹,夫復何求。
潮州地區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俗,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芋頭的「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中秋吃芋頭還有闢邪消災的寓意。
8、傳統中秋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江蘇包括上海,民間中秋有燒鬥香的習俗。
有的香鬥四周會糊有紗絹,畫上月宮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山東民間就有中秋節祭土穀神的傳統習俗,當地人都稱之為「青苗社」。
有的地方在中秋節除了祭月外,還有上墳祭祖的習俗,一家人都要整整齊齊的,祈求祖先保佑。
廣東、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有舞火龍,據說可以趨吉避兇,風調雨順。
9、唐朝時賞月是一項貴族活動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王朝,文化人也多,整日吟詩作對。
在他們的帶領下,賞月變成了一種時尚和潮流,有事沒事對著月亮吟幾句,絕對風靡萬千少女。
後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賞月、飲酒、吟詩作對便傳開來了。
但是顯然,這些「活動」只是上層人士和文人的愛好,普通百姓拜祭完月亮,吃點水果和月餅,就可以洗洗睡了。
10、最早的中秋是敬老愛老活動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的《禮記·月令》:「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意思是每年秋季,根據各個地方調查戶口的結果,登記的高齡老人,可以被賞賜喝粥。
11、兔兒爺原本不是玩具
兔兒爺是北京地方傳統手工藝品,現在看是中秋節應景的玩具。
但最早它原本是老百姓祭月的對象,講究的是「年年請,年年送」。
送兔兒爺就是要在中秋前,把去年請來的兔兒爺摔掉,寓意著去年兔兒爺把家裡的災病全部帶走了,然後再去請今年新的兔兒爺。
可能因為形象太過討喜,從清代開始,它逐漸變成了小朋友們的節日玩具。
12、古代男人不能祭拜月亮
有句俗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說的是男人不能祭拜月亮,而女人則不能隨便祭祀灶神。
因為在神話故事裡,月宮中只有一位寂寞美麗的嫦娥仙子(吳剛忙著砍樹中……)。
所以男子不能拜月、也不能拜嫦娥,不聽勸告的,會被視為舉止輕浮,想法「邪惡」,放在今天來說就是「耍流氓」。
這也是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制度的反映和外在表現。
看完這些,是不是忽然覺得,今年的中秋節透著那麼點與眾不同的味道呢?
不管怎樣,今年最後一個長假期,你已經安排上了嗎?
【延伸閱讀:】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格格語錄】
「中秋的月亮多少錢?十五的月亮十六元!」
————還是華麗的分割線————
【常規的小知識】
世界上最大的月餅
2007年,在瀋陽誕生的「中華圓月」月餅,直徑8.15米,厚20釐米,表面積52.14平方米,體積10.43立方米,重約12.98噸,用面1.01噸,用餡11.967噸,皮餡比例約為1:9。在它的外圍,是圍繞圓心依次排列的八塊直徑為1.7米的小月餅,圓心處是直徑為3米的大月餅,整體看去,餅中有餅,月中含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月餅。
「中華圓月」由全國九個流派的多位月餅大師共同製作,包含了廣式白蓮、蘇式玫瑰、京式什錦、臺式鳳梨、港式紅蓮、遼式棗泥、哈式青紅絲、滇式雲腿、潮式綠豆沙等月餅餡,九大流派同聚「中華圓月」。
在展示了20天之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月餅被分切後以每500克9.5元的價格出售,以1公斤月餅可供5人食用計算,這個大月餅可供11萬人食用。
————終極華麗的分割線————
【無獎互動】
你吃過最奇葩的月餅是什麼餡兒的?
————————————
不定期更新
隨喜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