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2020-12-14 騰訊網

今天是國慶節

也是中秋節

小樂子為小朋友們科普

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

中秋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中節日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每到中秋,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

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有多少個別稱?

至少10個。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曆,農曆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八月半」。

又因圓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

中秋的起源之謎—和考試有關!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

1、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

2、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3、是古代秋天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與科舉考試也有著關係。

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稱為月中折桂之人。

月餅是楊貴妃命名滴

史料記載,月餅的鼻祖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海淘鼻祖張騫出使西域,從國外帶回來芝麻(當時叫「胡麻」)。當地人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

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相傳當時是這樣的,皇上:東西好吃,「胡餅」難聽。陪皇上賞月的楊貴妃:那就叫月餅吧。

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但這時月餅仍未普及。

宋代時,有關「月餅」的記載開始多起來,比如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到了明代,月餅才成為中秋的必備食物。《西湖遊覽志餘》記載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月餅要人切塊 每人一份

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

沒有回家來的親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才算圓滿。

兔兒爺原本不是玩具

兔兒爺原本是百姓祭月的對象,由泥製成,外形像人端坐。

兔兒爺講究的是「年年請,年年送」。在中秋前把去年請來的兔兒爺摔掉,寓意著去年兔兒爺把家裡的災病全部帶走了,然後再去請今年的兔兒爺。

從清代開始,它逐漸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

在民間藝人手裡,兔兒爺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

純正的五仁月餅其實是越嚼越香

月餅界曾經掀起過一場大戰——「五仁月餅是否應該滾出月餅界?」

支持者稱,五仁月餅裡夾紅綠絲、肥油渣、冰糖粒,感覺像黑暗料理。

其實月餅界還有更奇葩的,如腐乳月餅、滷肉月餅、韭菜月餅、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餅……

中國人在食物上的創新精神!!!

雖然各種月餅層出不窮,但是五仁的江山永不倒。純正的五仁月餅其實是越嚼越香的。

國家質檢總局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新版《月餅》新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明確,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欖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種主要原料加工成餡的月餅才可稱為「五仁月餅」。

吃月餅配熱不配冷

月餅富含脂肪,吃時不宜配冷飲,否則會引起腹瀉。

最好泡一杯熱茶邊吃邊飲,一則可以止渴。二則可去除口中異味,又能助消化。

不過,哪怕是健康人,吃月餅一天也不要超過一個,更不能空腹時食用,否則腸胃會因糖分、脂肪過分集中,大量分泌胃酸,從而誘發胃腸不適。

吃個月餅=喝三勺油?

每到中秋,總有一篇《吃一個月餅=喝三勺油》的文章在朋友圈裡刷屏,50克重的蛋黃月餅含油14克,按一勺油5克算,吃一個月餅等於喝掉三勺油。

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教授朱加進說,我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建議,每個成年人油攝入量為1公斤體重對應1克油,其中,食用油佔25-30克,其他為食物中的含油量。

以60公斤重的人為例,每天推薦的油攝入量為60克,50克蛋黃月餅含油14克,等於吃了一天23%的油,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嚇人。

古人過中秋不僅熬夜,還偷蔥偷菜

民間曾經有這樣的說法: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來祈求長壽。但現在很多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據說,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晚上偷別人家菜園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這個說法也是很清新脫俗啊,法制社會,大家還是不要效仿了。

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剝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這個來歷要追溯到元代。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百姓受盡欺凌,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有蒸熟的芋頭。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中秋節放假不是現代人才享受的

最後肯定要說說大家最關注的假期,早在唐代,朝廷就規定,中秋放假三天。南宋時,中秋有一天假。而在元明清三朝,包括中秋在內的大部分傳統節假日都被取消。到了現代,我國是從2008年起把中秋定為法定節假日。

微信更新之後

不想錯過樂藝樂學重點推送?

可以加星標關注哦!

歡迎點讚、分享、在看三連

求分享

求點讚

求在看

相關焦點

  • 「中秋節」3個冷知識:月餅是楊貴妃命名,中秋節起源於韓國?
    「中秋節」3個冷知識:月餅是楊貴妃命名,中秋節起源於韓國?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最盛大的當屬春節,這是一個舉國同慶,全世界華人都不會錯過的節日。冷知識一:中秋節命名之謎按照中國農曆的劃分,一年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又詳細的劃分成3個部分,分別是「孟、仲、季」,而「仲」就是中旬的意思,八月十五恰恰是位於秋天的中旬,所以命名為「仲秋」,後來慢慢演變為「中秋節」。
  • 這些中秋節冷知識,你了解多少?一起來「漲姿勢」
    相信大家對於中秋節的習俗並不陌生,下面就來探索一下中秋節不為人知的一面,一起來「漲姿勢」!這些中秋節的冷知識,你了解多少?榮譽榜: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起源之謎——和考試有關?
  • 中秋節的這些習俗、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的節假日,在中秋節那天,人們都會想到后羿嫦娥悽美的愛情故事,月餅成為了家家戶戶團圓必備的佳節美食,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在中秋節這天賞月吟詩作對,從而出現了「有人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樣的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成為了中秋節獨有的韻味,除了吃月餅、吟詩賞月外,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趣事」。
  • 「月餅」的6條冷知識,您知道多少?
    那麼,小小的一塊月餅究竟蘊藏著多少的故事呢?第一、 月餅最早可能是軍糧相傳,早在商朝,當時還沒有月餅這麼一說,不過臺式聞仲麾下的軍士們,都食用一種邊緣很薄,但是中間比較厚實的餅。第二,月餅要吃圓形的為什麼要學則在農曆八月十五作為中秋節呢?
  • 翡翠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我們都知道翡翠是玉中之王,而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翡翠的價格,種類,顏色等,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翡翠哪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第一個冷知識:翡翠為何沒有品牌,我們都知道翡翠是一種奢侈品,動不動就賣上百萬,那麼為何沒有品牌呢?首先。
  • 關於中秋節的這些冷知識,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泱波 攝不過,拋開吃月餅、賞月賞菊花等耳熟能詳的習俗,有關中秋節的一些「知識點」頗為冷門。它有很多「暱稱」,在宋代,也是慶祝團圓、盡情歡樂的「不眠之夜」。中秋節的由來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各種不同說法。也有的說法認為,中秋節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時至秋天,各種農作物陸續成熟,人們便想著在某一天慶賀豐收,慢慢地中秋便成了節日。八月節、團圓節……這些也是中秋節的暱稱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中秋節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說,從日期來看,因為這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 範煒:你知道多少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中秋節一定會和情感聯繫在一起那麼你心中的情絲是否也留給了那個不可能的人或遠在天堂或遠嫁他方能留在眼前的中秋節快樂說完「中」,再來聊聊「秋」什麼是「秋」?」因為秋天過後是更寒冷的冬人們的心境仿佛也開始變得更冷了秋高氣爽也許就是唯一的安慰了而越冷就越感到孤獨中秋這個秋夜有多少遊子被
  • 這些中秋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是不是放假了很激動?你以為中秋節就只是團圓佳節嗎?你知道「正宗」的吃月餅方法是怎麼吃嗎?吃個月餅=喝三勺油?中秋節只有月餅?有的地方可還要「剝鬼皮」哦……這些中秋小知識你都知道幾個?中秋節有多少個暱稱?
  • 茶葉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喝茶的學問很大,很多人喜歡喝茶,卻不知道為何喜歡,喝茶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有的人喝茶糊裡糊塗,看別人怎樣就跟著怎樣,也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跟別人講起來頭頭是道。其實茶葉包含的東西很多,需要花點時間去了解去學習,這些茶葉冷知識會讓你受用的。
  • 12個中秋節冷知識,發現它「不為人知」的一面
    說起中秋節,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又放假,又吃月餅,秋高氣爽,心情美麗。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三巨頭之一,中秋節的內涵也是相當之豐富。格格盤點了12個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全面的它。楊貴妃拿起一塊胡餅,對唐玄宗說:「你看這個餅,它又大又圓,是不是像極了今晚的月亮。」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據唐代《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中秋節時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品種的月餅。
  • 12個中秋節冷知識,發現它「不為人知」的一面
    格格盤點了12個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更全面的它。不知道那時的人們在這個小長假期間,是否也會出去旅個遊,看看大好河山。楊貴妃拿起一塊胡餅,對唐玄宗說:「你看這個餅,它又大又圓,是不是像極了今晚的月亮。」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據唐代《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中秋節時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品種的月餅。
  • 這些音樂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從最初備受質疑到最後的滿懷期待,《樂隊的夏天》以一己之力讓「搖滾」成為了這個夏天的音樂取向,樂隊的燥和燃闖進了無數人的耳朵裡,讓多少已經飽經風霜的中年人潸然落淚,讓多少失去青春激情的人再一次被喚醒。這是什麼,這就是搖滾的力量。那麼,今天小編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搖滾音樂,有一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 關於中秋的12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眼看離中秋節放假就剩十幾天了你現在的心情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中秋節的那些冷知識」;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中秋節有多少個別稱?至少10個。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曆,農曆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 中秋節冷知識:曾是果子節、結帳日、狂歡夜……
    也有的說法認為,中秋節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時至秋天,各種農作物陸續成熟,人們便想著在某一天慶賀豐收,慢慢地中秋便成了節日。八月節、團圓節……這些也是中秋節的暱稱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中秋節其實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說,從日期來看,因為這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
  • 廣東話「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官話不好,說的廣東話光緒聽不懂……再者,當年國民政府推廣統一語言——普通話,國父孫中山考慮粵語與北方漢語發音區別巨大,不利於全國推廣,為了國家大計,團結全民族人民,經國父遊說,最終粵語以一票之差落選普通話……雖然這些傳聞有待商榷,但廣東話是中國最重要方言之一毋庸置疑,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關於廣東話的「冷知識
  • 關於中國傳統七夕情人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那麼,關於七夕情人節的七個冷知識,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跟隨哈一代玩具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吧!冷知識二:它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何關係?七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那就是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搜神記》中,則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演繹成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不過,這個傳說發生在農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們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星)的行動有關,古人藉此可以了解秋天到來。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中秋節的由來,以及為什麼叫中秋節?首先為什麼叫中秋節呢?中國曆法中,一年被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的名字由此誕生。其實中秋節又被稱為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那麼中秋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 生活百科:生活中的「冷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呢?
    但是在生活中,除了這些之外,有有一些的冷知識,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這些冷知識看起來對於咱們的生活是沒有任何影響的,但是當這些小細節全部堆積起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冷知識還是非常令人驚嘆的!2.照鏡子的時候,鏡子裡面的你會比真實的你好看!這個冷知識出來的時候小編也是震驚了,明明是照照鏡子怎麼,還有什麼好看不好看這一說法呢?
  • 這些關於中秋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唐代初年,中秋節被正式定為節日。,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後來中秋節被視為「團圓節」,源頭應該在北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水調歌頭》裡,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元末陶宗儀的《元氏掖庭記》中記述過元武宗海山過已酉中秋節的情況。中秋之夜,元武宗與諸嬪妃泛舟於皇家的太液池,設宴取樂,所上食物相當豐富:「薦蜻翅之脯,進秋風之鯰,酌元霜之酒,啖華月之羔」。這裡的「啖華月之羔」即為「吃月餅」。
  • 這個中秋有點「冷」,這些習俗、「冷知識」,你真的了解中秋嗎?
    一、這個中秋有點「冷」,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幾個1、中秋節的「暱稱」有點多中秋節是大家最為熟知的節日,是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齊名,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名稱來源於我國的農曆,在農曆中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分別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之分,因而中秋也被稱為「仲秋」,同時中秋節因為在農曆的八月,也被稱為「秋節」、「八月節」、「月半節」;在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那天,月亮格外的明亮,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月節」;由於我國廣袤的土地,將居住的人們分在了不同的地區,從而產生了不同族群的文化,一些地區根據當地過中秋的習俗不同,中秋節又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