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2020-12-18 琉璃廠觀察

黃庭堅有一首詩《題竹石牧牛》,詩的前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這首詩的來由,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故事涉及三個人。

一個是蘇軾。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蘇軾是一代文豪,在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方面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在詞方面與辛棄疾齊名,合稱「蘇辛」;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蘇軾一身才華,再加上他性格又比較率真,所以願意跟他交往的人很多。

另一個是黃庭堅。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黃庭堅的名聲比蘇軾小,但也不容小看,在人才輩出的宋朝,他詩歌能與蘇試齊名,書法能進入「宋四家」,絕非等閒之輩。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換句話說,是蘇軾的徒弟,師徒之間少不了各種交往,自然也會有各種故事發生。

還有一個人,叫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李公麟也會詩文,也懂書法,但他在詩文和書法方面的成就在蘇軾和黃庭堅面前就不值一提了。那麼,問題來了,詩文和書法成就不大的李公麟憑什麼能與蘇軾和黃庭堅攪和到一起?

這有性格的原因。蘇軾、黃庭堅都是有獨立人格、不趨炎附勢的人,換句話說,是真正的文人,也可以說是君子。李公麟雖然詩文成就沒兩位高,但也稱得上文人,他做人比較正直,在京師呆了十年,從不登權貴之門。宋代從王安石變法開始,有所謂新舊黨爭,蘇軾和黃庭堅都屬於舊黨,李公麟既非新黨也非舊黨,但他跟屬於新黨的王安石和屬於舊黨的蘇軾、黃庭堅的關係都很鐵,這足以說明,他的為人得到這些大文人的認可。

光憑性格好就能高攀大人物嗎?當然不是。李公麟能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走到一起,是因為他也有自己高人一等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繪畫。他被稱為「宋畫中第一人」,他畫的《五馬圖》成為後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範本,有人推其為「宋畫第一」。憑著這樣的獨門絕技,他自己就變成了大人物,當然可以和其他大人物混了。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廝混在一起形成的題畫詩不少,《題竹石牧牛》只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殘鬥我竹。

詩的大意是:野地裡有大小不一的石頭胡亂擺著,幽深的竹叢緊挨著形成一片綠色。淘氣的孩童拿著三尺長的竹鞭,駕馭著一頭老牛。我很愛這些石頭,小鬼你別讓牛在這些石頭上磨角。牛在石頭上磨磨角還算可以,千萬別搞得牛打架損壞我的竹子。

要理解這首詩,需要對宋代的畫有粗略的了解。宋代流行文人畫,蘇軾就是文人畫的高手。竹石由於諧音的關係,可以寓意「足食」,因此成為文人畫所喜歡畫的對象。蘇軾的叢竹怪石已自成一幅畫,李公麟添了牧兒騎牛,就使內容變得豐富了,再加上黃庭堅的題詩,就形成了一段很有趣、很美好的故事。詩中寫了礪角、鬥角的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時新舊黨爭的背景,這當然要怪寫詩的黃庭堅,但詩是因畫而起的,所以還應該問問李公麟:你是不是故意的?

相關焦點

  • 大畫家修改恩師蘇軾的畫,黃庭堅急得寫詩調侃,蘇軾連連誇寫得好
    說起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他在宋代文壇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大宗師,他之於宋代文壇,就像李白、杜甫之於唐代文壇。作為宋詞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蘇軾在詞上的成就可謂眾所周知,不過這只是蘇軾藝術成就上的一部分而已,作為一個全才,除了詞以外,他在詩、散文、書法、畫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很高。
  • 宋代李公麟首開白描技法新畫種
    建龍眠山莊養老,蘇軾念念不忘 李公麟出身名門望族,聰慧博識,性情溫和。父親李虛一在京都任赤縣令時,李公麟的弟弟李公權娶了王安石的侄女,因此他與王安石來往密切,同時因為志趣相合,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也結為至交。 蘇軾十分欣賞比自己小12歲的李公麟,在《次韻黃魯直書李伯時畫王摩詰》詩中,就稱讚李公麟:「詩人與畫手,蘭菊芳春秋。
  • 古來畫師非俗士——蘇東坡與李公麟 | 劉墨
    因而,蘇軾一點貶損李公麟的意思都沒有;相反,倒是稱讚得恰如其分,因而蘇軾是「真相知」。至於黃庭步韻中說的「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則是北宋時期關於「詩」「畫」之間關係的一個重要思想,即李公麟並非不會詩,而是「不肯吐」「句」,他的圖畫就是詩。
  • 品宋畫之美——細微之處見魔鬼(高清資料•李公麟)
    卷後有黃庭堅讚譽李公麟的跋。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對象寫生創作的。畫作筆線遒勁秀雅,淡墨暈染精妙,表現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蘇軾喜李公麟畫之馬甚矣,在其《三馬圖贊並引》讚嘆道:「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
  • 「津門網」北宋白描大師李公麟作品欣賞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廬江郡舒縣(今屬於安徽舒城縣)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痺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
  • 如果沒有蘇軾,中國繪畫會如何發展?
    這張畫的真偽問題至今也懸而未決。除了《枯木怪石圖》的真偽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蘇軾的竹石風流到底是什麼樣子?蘇軾的繪畫理念是什麼?如果沒有蘇軾,中國繪畫會如何發展?另外一幅重要的宋畫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五馬圖》。
  • 對畫馬如痴如醉的繪畫大師,李公麟
    李公麟依然樂意地點頭,把他父親的話記在心上,並按話去做了。他平時不去巴結權貴,而是和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王洗、米芾等文人名士交了朋友。每當空閒的時候,他就主動邀約他們,找個風景幽美的地方飲酒、寫詩、作畫。有時候還切磋技藝。堅持幾年下來,他把京城附近的名園勝景,都統統畫遍了。李公麟一直是勤學苦練,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故事和佛像,他都畫得很好。
  • 「小字亦大」,黃庭堅小楷《李公麟五馬圖題字》做到了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其在李公麟傳世名作《五馬圖》的四段題記和跋語是他少見的小楷作品《李公麟五馬圖題字》該題字與跋語中的點畫結字,可展至尋丈而不失真,達到了高度的「小字如大字」藝術成就。
  • 漫談李公麟:專注人物畫,作品被宋徽宗瘋狂收藏,成就怎樣藝術巔峰
    這其中就包括蘇軾、蘇轍、黃庭堅、王詵等當代俊傑都是他的朋友,連「拗相公」王安石也與他友善,對他十分讚賞。這種讚賞,顯然來自於對李公麟才華傍身的高度認可。 李公麟畫作 李公麟博雅到什麼程度呢?首先是「長於詩」,「其文章則有建安風骨,書體則如晉宋間人」。其次在金石刻畫上又有著其他人不能比擬的地方。
  • 花氣薰人慾破禪:讀黃庭堅《花氣詩帖》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生於宋慶曆五年(1045),卒於崇寧四年(1105),享年61歲。少有才名,23歲成進士,後以詩文見知於蘇軾。詩為江西詩派宗主,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 原來不止宋徽宗擅長畫馬,還有這兩位,都曾得到蘇軾高度好評
    唐以後的鞍馬畫雖已過鼎盛期,但隨著宋代文人畫家介入鞍馬畫創作,文人畫淡雅清逸的審美格趣開始賦予這一題材新的美學理念。文人畫理論的倡導者蘇軾與李公麟關係密切,為李公麟繪畫藝術寫過大量的題畫詩,其中不乏對李氏鞍馬繪畫藝術成就的描寫。蘇軾曾評價李公麟的鞍馬繪畫:「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這是對李公麟筆下形神兼備的鞍馬作品極高的讚譽。
  • 對著蘇軾的枯木圖,黃庭堅怎麼看?
    蘇軾是個文人,和中國古代許多文人一樣,不只會寫文章,還會其他多項技藝。文人和繪畫結合就形成了文人畫,不過在蘇軾那個時代,蘇軾把這種畫叫「士人畫」,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已經說到了文人畫的一些特徵,就是要求文人畫要有文人追求的意境、情趣、思想等。
  • 宋四家之黃庭堅的書法成就
    1.書寫創作成就黃山谷出身名門,家學淵博,早年師從周越的草書,但是他覺得有些過於鋒芒畢露,於中國傳統思想不符,然後摸索20餘年,還是覺得稍顯俗氣,直到某一天看到蘇舜欽的書法(就是最近《清平樂》中的蘇子美),才得古人筆意,黃庭堅與蘇軾交遊甚密,因此黃庭堅的從藝道路頗受蘇軾的影響
  • 中國美術史:宋代被低估的畫家——李公麟
    這一時期中原的繪畫成就突出並且與遼金、西夏等地區形成了一定的藝術交流。宋代的繪畫與社會各階層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不管是貴族文人士大夫還是商人,市民,他們對繪畫都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世俗美術的發展和宮廷繪畫的繁榮,使得繪畫的題材範圍更加廣泛風格更加多樣。李公麟是這一時期畫家的重要代表。
  • 五馬圖,搶奪馬的魂魄,白描大師李公麟
    雖然在朝廷裡他一直坐著文職散官,仕途上很不得意,但是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卻非常的高,和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還互相往來,並且甚為這些人所推崇,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畫家,而且文章書法也非常的出色,宣和畫譜裡面說他的文章有建安風格。而且他還是一個古器物鑑賞家。非常的博聞強識,但是在他的眾多才藝中他的畫藝成就應該說是最高的。
  • 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畫
    他畫陶潛的「歸去來辭」一詩把表現的重點放在正在思維中的神態上,不在一般化的描寫田園松菊等自然風物,而注重描繪「臨清流處」——發人深思的流水。李公麟自己說,如果是旁人畫就要畫箭射中追騎了。可見李公麟很了解藝術的真實有別於生活的真實,表面上好象不合理,而能產生更強烈的藝術力量。
  • 此山莊景致宜人,大部分景觀為李公麟命名,另四處命名者居然是他
    關於李公麟進行山水畫創作的細節,蘇軾在其《題憩寂圖詩並魯直跋》中曾記載,元祐元年(1086年)正月十二日,蘇軾與李公麟曾為柳仲遠畫過《松石圖》和《憩寂圖》,並言其弟蘇轍題詩云:「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長松待伯時。只有兩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詩」。
  • 宋畫中第一人 白描聖手李公麟傑作四件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畫中前4馬後,各有黃庭堅籤題的馬名、產地、年歲、尺寸,卷末有黃庭堅「李公麟作」題跋:這些由西域諸國進貢的駿馬,馬名依序是「風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第五匹馬佚名,經考證可能為「滿川花」。
  • 先生十四歲續 李公麟續
    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愷之、張僧繇之亞。襟度超軼,名士交譽(爭相稱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雲。 畫馬師韓幹(韓幹,唐畫馬名家,蘇軾有詩:「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不為著色,獨用澄心堂紙(五代十國南唐徽州地區所產的一種名紙,被評為中國造紙史上最好的紙,以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著稱)為之。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筆法如行雲流水,有起倒(高低俯仰)。作《天王像》全法(學習)吳生。士人高仲常專師伯時,彷佛亂真。至南渡吳興僧梵隆亦師伯時,但人物多作出水紋,稍乏神氣,若畫馬則全不能也。
  • 「津門網」白描之祖李公麟:使白描技法成為後人學畫的樣板典範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生長於桐城縣龍眠山,舒州(今桐城)人。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痺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