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雙塔

2020-12-17 泉南書院

泉州開元寺雙塔位於泉州開元寺內東西兩側,二塔相距約200米。東側的叫鎮國塔,俗稱東塔;西側的叫仁壽塔,俗稱西塔。雙塔均仿樓閣式木塔結構,八角五級,巍峨壯麗,為石塔建築的珍品。

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初為木塔,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改建為磚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1250年)重建,改為石塔。該塔高48.24米,是一座純用花崗巖石、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築,塔心粗壯結實,用橫梁鬥拱與外壁相連結,具有極強的抗地震和抗颱風能力。全塔造型宏偉壯麗,石雕工藝精湛古樸。壁上所雕的80尊保護神像,身份、服裝、姿態、武器、表情各不相同個性鮮明突出。須彌座束腰部嵌有39幅釋迦成佛連續故事圖像,每幅主題集中,人物故事刻畫細緻,引人入勝。

西塔始建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為木塔,北宋時改建為磚塔,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改建為石塔。西塔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西塔第四層東北壁的一尊猴行者的浮雕引起國內外遊人、學者的興趣與關注。這尊猴行者身穿直綴,頭戴金箍,項懸數珠,腰掛葫蘆和一卷《孔雀王咒經》,手握鬼頭刀,右肩背一尊小佛像,與《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相似,但西塔建造比《西遊記》早300年。因此中國一些學者及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中野美代子都提出「孫悟空出生在福建」的觀點。

東西塔已成為泉州的象徵,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誌。

相關焦點

  • 開元寺雙塔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也是泉州古城的象徵
    有很多人來到了泉州的開元寺,大多數人都是衝著開元寺本身的悠久歷史和靜修之地而來,而實際上,在開元寺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雙塔,這是中國古代佛塔,東塔名鎮國,西塔名仁壽,聳立於東西廣場,相距約200米。來到這裡,或許你並不在意,但是因為雙塔本身就十分獨特,如果想要不引起注意似乎都不太可能,所以當你走進開元寺的時候,抬頭望去還是十分感嘆!在開元寺當中,雙塔相距約二百米,東為「鎮國塔」,高四十八點二四米;唐鹹通六年(865)建五層木塔。南宋寶慶三年(1227)易為磚塔;至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易磚為石,改為現存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花崗巖石塔。
  • 泉州8個海絲史跡修繕方案獲批覆 包括開元寺雙塔
    8個海絲史跡修繕方案獲批覆 包括開元寺雙塔、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亭、真武廟、天后宮西廂房、伊斯蘭教聖墓、草庵、屈鬥宮德化窯遺址、德濟門遺址  來自市文廣新局的消息,國家文物局日前批覆同意泉州市8個海絲史跡的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包括開元寺雙塔、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亭、真武廟、天后宮西廂房
  • 福建泉州千年開元寺
    千年古剎開元寺坐落在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27號(從前的西城外),是於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黃守恭開創,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唐代古剎。這裡蓮宮梵宇,煥彩鎏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蔭,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更是古往今來泉州佛教叢林之冠。
  • 泉州開元寺800年雙塔生輝,遊客不文明行為煞風景
    接前文,結束15天的臺灣自由行後,返回廈門直達泉州,我要在這裡美美地待上一周時間,遊遍這座歷史古城,感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魅力,有點小激動。本日的第一站,要去開元寺,這裡也是來泉州旅遊的遊客首選的景點。話說從位於美食街的住處,坐公交直達開元寺西門。我要從西街上的正門而入,這樣遊玩起來,脈絡更清晰。
  • 泉州開元寺公布消息……
    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泉州開元寺將出版《泉州開元寺》畫冊,展現泉州開元寺在新時代的發展風採,濃縮泉州開元寺的古貌今顏,留下可供後人品讀的記憶畫卷,也在一幀幀畫面中,折射祖國的發展成就。李龍拋拍攝的泉州東西塔△解放前的開元寺的山門△自《泉州開元寺》畫冊對外徵集作品以來主辦方已收到了1000多件不同時期有關泉州開元寺的歷史照片
  • 開元寺:泉州佛教信仰與泉州古城的標誌
    隋唐時期,泉州信佛崇佛之人不斷增多,佛教更是迅猛發展。唐垂拱二年(686),泉州興建著名的開元寺。相傳建寺之初,此處原本是泉州人黃守恭的桑園。一日,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守恭心中雖極不情願,但又無法直接推辭,便推諉說道:「假如你能夠讓園中的桑樹在三天之內開出白蓮花,則可!」
  • 「連載」泉州開元寺:(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從材料著眼,世界古代建築可分為中國木構和歐洲石構兩大體系。
  • 飛天之美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是遊客來泉州必去的地點之一。繞過山門,一陣微風吹來,寺內濃蔭蔽日,消解了烈日的炎熱。庭院前有八棵古榕樹,枝椏蜿蜒,樹齡從兩百年到八百年不等。以我的推測,可能建造之初就種有八棵榕樹,經過不同時期由於什麼原因死了幾棵,當時的人補種上,才會有不同樹齡的榕樹。
  • 尋找桑開蓮花的傳說——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巨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長壽元年(692年)改「興教寺」,神龍元年(705年)又改「龍興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稱開元寺。
  • 80年前英文書籍《刺桐雙塔》 再現當年泉州風貌(圖)
    走在西街光滑的石板路上,穿過一個牌坊,就到了開元寺大門;泉州東門城牆外的靈山,曠無人煙、建築,只有一片巨石群,上面一塊巨大的「風動石」……這些描述的並非當下,而是上世紀20年代的泉州。  近日,南安豐州的文史愛好者王先生費盡周折,收藏了一本1926年研究拍攝、1935年出版的英文書籍《THE TWIN PAGODAS OF ZAYTON》(中文譯名:《刺桐雙塔》)。《刺桐雙塔》真實再現了近百年前開元寺及泉州的風貌。
  • 泉州開元寺:(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
    泉州開元寺東、西塔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獨特成就,借當代話語來說,它們也是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創新產物。13世紀時,歐洲石結構建築正在不斷突破高度極限。目前我們尚未發現明確記載中國與歐洲建築交流的文獻,但泉州作為世界大港的歷史地位使人相信,這種交流完全可能。
  • 泉州開元寺:「桑蓮法界」結緣「海絲之路」
    在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後廊,有一對雕刻有印度教神話故事的石柱,這對印度教石柱,來源於泉州歷史上的印度教寺廟——番佛寺。番佛寺坍塌後,大部分印度教建築構件流入民間,有的成為其他寺廟用來維修的構件。這對石柱是南印度朱羅時期常見的柱型。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泉州開元寺,千年古寺有1300多年的歷史
    泉州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荔城區西街。始建於唐初諸公二年據說泉州大亨黃守恭夢想桑樹種蓮花,於是放棄了桑園建寺,原名「蓮花寺」。在唐玄宗開元(738)詔書諸州各建一座寺廟,因此改名為「開元寺」。這座建於唐代,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寺,是泉州最著名的泉州廟,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廟,也是中國東南重要的沿海文物古蹟,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不僅見證了泉州的興衰,也見證了王朝的變化和唐以後的事務,幾千年的祝福使這座寺廟成為人們心目中非常重要的地方。
  • 泉州開元寺:難忘的花燈展和春燈詩會
    開元寺元宵燈會上,雙塔上掛著彩燈,下面是踩高蹺的表演,殿前掛著各式傳統花燈,年味十足。泉州收藏家蔡其呈1980年進入開元寺管理委員會工作,在他的記憶中,開元寺元宵燈會的盛景至今記憶猶新。記得當時有賞花燈、猜燈謎、攻炮城等節目,攻炮城的獎品由泉州本地企業提供,如皮革廠的皮包、服裝廠的衣服等。
  • 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香客雲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2018年2月11日,臘月廿六,是泉州大開元寺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勤佛日,被稱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視的日子,這一天,傳統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貢果、貢品赴開元寺朝拜。隨著開元寺勤佛日盛名遠播,新泉州人、觀光客也參與其中,成為這盛會中的一員。
  • 泉州開元寺:難忘的花燈展和春燈詩會
    開元寺元宵燈會上,雙塔上掛著彩燈,下面是踩高蹺的表演,殿前掛著各式傳統花燈,年味十足。泉州收藏家蔡其呈1980年進入開元寺管理委員會工作,在他的記憶中,開元寺元宵燈會的盛景至今記憶猶新。記得當時有賞花燈、猜燈謎、攻炮城等節目,攻炮城的獎品由泉州本地企業提供,如皮革廠的皮包、服裝廠的衣服等。燈會前,他還要和寺內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給雙塔掛上燈,距離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東西塔的明亮輪廓。
  • 泉州開元寺:「桑蓮法界」結緣「海絲之路」
    泉州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創寺,經歷代興擴,主體格局定形於宋元時期。1982年,泉州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塔」郵票一套4枚,第二枚就是泉州開元寺鎮國塔。
  • 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泉州開元寺「十八景」
    本期《攝影大視界》就推出由泉州晚報社攝影部記者陳英傑拍攝的開元寺,其實作為「泉州十八景」之首的開元寺也有自己的十八景。不信請讓攝影師給你一一推薦。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地處泉州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
  • 泉州開元寺:(一)從蓮花道場開始
    方擁 楊昌鳴 撰文在「佛國」泉州的眾多佛寺中,開元寺的建築規模遠遠超過其他,繁榮景象歷久不衰。在中國歷史上,名為「開元寺」的佛教道場甚多,泉州開元寺之所以在其中最為著名,與閩南地區歷史文化的高度發達緊密關聯。廣義的閩南包含今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四個地區,在閩文化中,它與閩東福州和閩北建州鼎足而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早在西周時期,泉州就有過燦爛的青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