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800年雙塔生輝,遊客不文明行為煞風景

2021-01-08 懶遊的故事

接前文,結束15天的臺灣自由行後,返回廈門直達泉州,我要在這裡美美地待上一周時間,遊遍這座歷史古城,感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魅力,有點小激動。

本日的第一站,要去開元寺,這裡也是來泉州旅遊的遊客首選的景點。話說從位於美食街的住處,坐公交直達開元寺西門。我要從西街上的正門而入,這樣遊玩起來,脈絡更清晰。

泉州西街是條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街,有「活的建築博物館」美稱,如今春節假日裡,更是遊人如織,是泉州最熱鬧的街道了。

開元寺位於西街上的正門。開元寺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距今1300多年。步入寺廟,那種無可複製的歷史厚重感迎面拂來。

開元寺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東為「鎮國塔」,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米。

那種厚重的歷史感,穿越時光隧道與歷史對話,能欣賞到800多年前能工巧匠的神作,那種感覺太特別了。可是這樣的氛圍被無情地打斷了,看看這家的拍照。文明的拍照有一萬種方法,都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除了站在石凳上。

東塔的入塔口已被封閉,但遊客們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總願意往裡面丟點什麼東西,是為了祈福?

於是,東塔入口處的地面上就散落著紙幣、硬幣、花生、糖果,還有餐巾紙,不知道這是什麼操作?

東塔的須彌座束腰處雕刻有37幅佛經故事圖,極為精美。可惜,這裡少有遊人細細品味,或者直接忽視,垃圾隨手丟棄在精美的石雕前,讓人痛心。

西塔為「仁壽塔」,先於東塔十年建成。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不幸的是,西塔的塔門上被人塗鴉,有工作人員清理過的痕跡。

這位家長,您的孩子如此照相是不是有些危險?能長點心嗎?

郎才女貌的一對情侶,騎坐在古塔的欄杆上拍照,既不文明,也有安全隱患。

一處鮮花盛開的地方,咱非要到花壇裡去照相嗎?

這裡被稱作「拜庭」,拜庭是山門與大殿之間的庭院,面積2800多平方米,全部用加工平整的花崗條石鋪就。拜庭中有多株800年以上的古榕樹,尤為珍貴。

拜庭中分列16座唐宋元明四朝建造的經幢、印經塔、舍利塔和焚帛爐等,印經塔內有五代經幢,經幢身上文字記載了泉州最早的海外貿易管理機構,印證了五代時期泉州官方對海外貿易的重視。

各位遊客,咱能尊重一下年代久遠的經幢嗎?這可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寶啊。

大姐,這樣的拍照,對孩子有不好的引導吧?

石龜就這麼惹人喜歡,孩子們都喜歡爬到上面去,都是家長默許縱容的。

石龜對面的古榕樹上,更是反覆上演著爬上爬下的拍照場景,這樣真的好嗎?

親愛的遊客們,在你帶著孩子爬上古榕樹,拍下你心儀的照片時,下面的石頭上鄭重的介紹著,古榕樹,800年樹齡,一級保護。

一旁的休息區石桌上,一家人豪放地在啃著甘蔗,咀嚼過的甘蔗殘渣,不斷從口中無規律地吐出,弄得桌上桌下都是,讓人不忍卒視。

石桌上留下的飲料杯和用過的紙巾。此刻的心情有些複雜,最近屢屢爆出國人在國內外旅遊時的不文明行為,外界對中國遊客詬病頗多,眼前的這一幕怕是印證了這樣的說法。

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可是,年輕父母們帶著年幼的孩子,做著不文明的行為,那麼,讓我們又怎麼期待下一代的素質提高呢?

康定青旅狼哥風採

寫到這裡應該收筆了,可總覺得有哪裡不妥?想了一下,看不慣不文明行為的人很多,但我們除了鄙視譴責一下以外,到底還應該做點什麼?前段時間在康定旅行時,結識了康定青旅老闆狼哥,狼哥每次組織登貢嘎雪山,一定會在登山途中,將不文明遊客隨手丟棄的垃圾儘量收集背下山去。康定狼哥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待續,我在泉州繼續品味年味。

相關焦點

  • 泉州開元寺雙塔
    泉州開元寺雙塔位於泉州開元寺內東西兩側,二塔相距約200米。東側的叫鎮國塔,俗稱東塔;西側的叫仁壽塔,俗稱西塔。雙塔均仿樓閣式木塔結構,八角五級,巍峨壯麗,為石塔建築的珍品。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初為木塔,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改建為磚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1250年)重建,改為石塔。該塔高48.24米,是一座純用花崗巖石、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築,塔心粗壯結實,用橫梁鬥拱與外壁相連結,具有極強的抗地震和抗颱風能力。全塔造型宏偉壯麗,石雕工藝精湛古樸。
  • 泉州開元寺公布消息……
    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泉州開元寺將出版《泉州開元寺》畫冊,展現泉州開元寺在新時代的發展風採,濃縮泉州開元寺的古貌今顏,留下可供後人品讀的記憶畫卷,也在一幀幀畫面中,折射祖國的發展成就。有檔案館裡翻出的光緒年間的照片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泉州開元寺的全景有2000年以來泉州開元寺也有氣象變化之中「開元寺十二時辰美景」……《夜半廟會》-張加陛(2014年1月/攝)△
  • 開元寺雙塔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也是泉州古城的象徵
    有很多人來到了泉州的開元寺,大多數人都是衝著開元寺本身的悠久歷史和靜修之地而來,而實際上,在開元寺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雙塔,這是中國古代佛塔,東塔名鎮國,西塔名仁壽,聳立於東西廣場,相距約200米。來到這裡,或許你並不在意,但是因為雙塔本身就十分獨特,如果想要不引起注意似乎都不太可能,所以當你走進開元寺的時候,抬頭望去還是十分感嘆!在開元寺當中,雙塔相距約二百米,東為「鎮國塔」,高四十八點二四米;唐鹹通六年(865)建五層木塔。南宋寶慶三年(1227)易為磚塔;至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易磚為石,改為現存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花崗巖石塔。
  • 泉州開元寺西門外職業乞丐糾纏遊客 乞討不成罵粗話
    核心提示外地遊客慕名來到千年古剎泉州開元寺,剛到大門,一群乞丐迎面而來,遊客想繞開他們,可還是被拉拉扯扯。參觀完走出大門,又一次遭遇乞丐拉扯,不給錢就被罵,一下都沒了好心情……近日,來自上海的遊客王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飛天之美泉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是遊客來泉州必去的地點之一。繞過山門,一陣微風吹來,寺內濃蔭蔽日,消解了烈日的炎熱。庭院前有八棵古榕樹,枝椏蜿蜒,樹齡從兩百年到八百年不等。以我的推測,可能建造之初就種有八棵榕樹,經過不同時期由於什麼原因死了幾棵,當時的人補種上,才會有不同樹齡的榕樹。
  • 石家莊:不文明出遊行為有點煞風景
    端午假期,遊園和周邊景點成了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但部分遊客在遊玩時,行為稍有放縱,導致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現象,既煞風景也影響了別人遊玩的興致。  6月25日,記者來到了人民廣場走訪。從廣場東南門進入,在不遠的空地上,不少市民在此跳廣場舞、散步。但是,有市民為鍛鍊身體,在不停地搖晃樹枝,地上已經散落了不少樹葉。
  • 泉州8個海絲史跡修繕方案獲批覆 包括開元寺雙塔
    8個海絲史跡修繕方案獲批覆 包括開元寺雙塔、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亭、真武廟、天后宮西廂房、伊斯蘭教聖墓、草庵、屈鬥宮德化窯遺址、德濟門遺址  來自市文廣新局的消息,國家文物局日前批覆同意泉州市8個海絲史跡的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包括開元寺雙塔、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亭、真武廟、天后宮西廂房
  • 旅遊不文明,行為煞風景
    國慶假期即將結束,期間無論是市民出遊還是遊客來綿,熱情都很高漲。近日,直播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公園發現,遊客大多能自覺愛護環境,文明出遊,但仍有一些不文明旅遊的陋習,很是「煞風景」。
  • 玉林:不文明旅遊行為 「煞風景」
    今年的國慶黃金周雖然結束了,盤點起節日假期裡我市景區景點文明旅遊行為,文明、禮讓已成為越來越多遊客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但不文明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遊客文明旅遊觀念亟需提升。各種不文明行為如影相隨記者在假期走訪中發現,我市各大景區立足本地文化特色,精心策劃旅遊活動,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交融,傳統活動與新派體驗輝映。
  • 泉州開元寺:「桑蓮法界」結緣「海絲之路」
    >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是宋元時期泉州規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創寺,經歷代興擴,主體格局定形於宋元時期。1982年,泉州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塔」郵票一套4枚,第二枚就是泉州開元寺鎮國塔。
  • 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香客雲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2018年2月11日,臘月廿六,是泉州大開元寺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勤佛日,被稱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視的日子,這一天,傳統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貢果、貢品赴開元寺朝拜。隨著開元寺勤佛日盛名遠播,新泉州人、觀光客也參與其中,成為這盛會中的一員。
  • 「連載」泉州開元寺:(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
    【題記】據官方消息,泉州作為中國2020年唯一申報項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即日起,連載北京大學方擁教授撰文之《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中國精緻建築100》叢書)方擁 楊昌鳴 撰文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從材料著眼,世界古代建築可分為中國木構和歐洲石構兩大體系。
  • 福建泉州千年開元寺
    千年古剎開元寺坐落在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27號(從前的西城外),是於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黃守恭開創,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唐代古剎。這裡蓮宮梵宇,煥彩鎏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蔭,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更是古往今來泉州佛教叢林之冠。
  • 泉州開元寺:(六)東、西塔的建築成就
    高達67米的山西應縣木塔和面積1200平方米的泉州開元寺大殿,都是了不起的建築成就。然而木材易腐易燃的弱點太致命了,就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而言,留存至今的古代遺產太少。石材,我們並不缺乏。大體說,閩東福州地區的石塔為七層細長型,閩南泉州地區為五層粗壯型,莆田地區介於其間,但迄至北宋它在行政上隸屬於泉州,從而在文化上與之關聯緊密。開元寺雙塔是閩南石塔中的最高成就。
  • 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泉州開元寺「十八景」
    本期《攝影大視界》就推出由泉州晚報社攝影部記者陳英傑拍攝的開元寺,其實作為「泉州十八景」之首的開元寺也有自己的十八景。不信請讓攝影師給你一一推薦。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地處泉州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
  • 泉州開元寺:「桑蓮法界」結緣「海絲之路」
    柱上雕刻的圖案以毗溼奴及其化身的神話故事為主,配以八幅中國吉祥圖,有中國人喜歡的菊花、牡丹花等圖像,充分體現了中印文化在泉州這個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的相互融合、和諧共存。 如今,這對印度教石柱成為泉州開元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成為世界各地遊客「必看」點之一。在漫長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中,外來宗教文化在泉州落地生根,中華的宗教文化從這個城市窗口走向世界。
  • 泉州開元寺:難忘的花燈展和春燈詩會
    開元寺元宵燈會上,雙塔上掛著彩燈,下面是踩高蹺的表演,殿前掛著各式傳統花燈,年味十足。1978年開元寺內的元宵花燈展上,泉州一中製作的「東方巨龍」花燈。元宵之夜,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湧向了燈展的舉辦地開元寺,不僅有市區的,還有從晉江、石獅特地進城觀燈的,西街上人擠人,很是熱鬧。直到下半夜,西街上的喧囂才慢慢消去。第二天一早,到街中水井打水的居民撈上了不少鞋子,那是昨晚遊人不小心被擠掉的鞋子。
  • 泉州開元寺:難忘的花燈展和春燈詩會
    開元寺元宵燈會上,雙塔上掛著彩燈,下面是踩高蹺的表演,殿前掛著各式傳統花燈,年味十足。黃真真說,記得花燈會結束的第二天一大早,開元寺內的清潔人員能撿到一筐的鞋子和遺落物品,因為花燈會上人擠人,很多人鞋子掉了還不敢彎腰下去撿。泉州收藏家蔡其呈1980年進入開元寺管理委員會工作,在他的記憶中,開元寺元宵燈會的盛景至今記憶猶新。
  • 泉州開元寺下月起倡導「入寺三支香」 擬出臺文明旅遊規範
    不過,從即將到來的這個五一小長假起,您到泉州開元寺遊覽時,可得注意燃香文明了。開元寺將邀請義工勸導燒香者文明進香,倡導每人「入寺三根香」。昨日,寺廟內已擺出相應的告示板  接下來,開元寺還擬出臺文明旅遊規範,希望遊客進入殿堂時穿著端莊。如果遊客沒有攜帶適宜的服裝,寺廟還考慮出借或出租圍裙、圍巾等可以遮裹身體的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