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西門外職業乞丐糾纏遊客 乞討不成罵粗話

2020-12-12 東南網泉州頻道

昨日上午,外地遊客剛下車,多名乞丐立即圍攏上去。

核心提示

外地遊客慕名來到千年古剎泉州開元寺,剛到大門,一群乞丐迎面而來,遊客想繞開他們,可還是被拉拉扯扯。參觀完走出大門,又一次遭遇乞丐拉扯,不給錢就被罵,一下都沒了好心情……近日,來自上海的遊客王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昨日,記者暗訪發現,不少職業乞丐聚集開元寺門口,纏繞遊客。

□本報記者 張曉明 文/圖

現象一 纏住遊客貼身乞討

昨日9時30分,在泉州開元寺位於新華路一側的西門,這裡是旅遊團參觀時的主要出入口。幾名乞丐裝扮的男女手端小碗,在門前轉悠。只要有人來到大門口,他們就一擁而上。據觀察,這裡共有五女一男六名乞討者,他們彼此間用方言交流。

「你們一下子那麼多人,我怎麼給。」在現場,一位女士被纏住後顯得很生氣,但乞丐並沒有因此走開,仍然不依不饒地拿著小碗要錢。無奈之下,該女士給了錢才抽身離開。記者觀察發現,這些乞丐用的就是「蒼蠅式」的方式,纏住遊客不放,直到對方給錢才罷休。

三名女乞丐守候在大門外,等待乞討。

現象二 乞討不成罵起粗話

10時許,一個約35人的旅遊團在西門下了車,守候的乞丐們衝了過去,熟練地彎身、伸手,向遊客挨個乞討。一些遊客遞過零鈔,但大部分遊客並沒有給錢。期間,有幾名外地遊客在門口等車,乞丐們圍著他們要錢,遊客稱給過了,沒想到一名女乞丐說:「你們那麼多人,沒有每個都給。」無奈下,男遊客想離開,豈料女乞丐罵起粗話。

現象三 戰術講究收入可觀

暗訪中,記者發現,乞丐們使用的乞討「戰術」很奏效,每個人都能要到不少錢。一輛廈門車牌的小車停到門口,幾位年輕人攙扶一位老人下車,乞丐們先是拉扯著年輕人,沒要到錢後,他們圍住老人。這時,老人掏出幾張20元的紙鈔,挨個分發。拿到錢後,乞丐們偷偷樂了起來。

據觀察,這些乞丐有好多次都要到5元、10元,閒下來時,他們還會聊聊收入。

走訪中,在現場乞討的人員顯得十分臉熟,經過仔細辨別,記者確認,其中有3名乞丐早在兩年前就在開元寺大門乞討。

兩年前,這三名女乞丐就在開元寺乞討(資料圖片)。

背後

大多是河南老鄉 農閒時外出乞討

一位女乞丐要到錢後,記者藉機搭訕起來。「我今年70歲了,前幾天才從河南周口過來。」她說,其他幾名乞丐也都是河南的,有一位是河南安陽,另外的還不知道是哪裡的,不過說的都是河南話。她說,自己來泉州好多年,每年都是年末的時候過來,以前曾在北京乞討過,但是那邊太冷,泉州天氣比較暖和。她坦言,很多「同行」都會到南方乞討,因為農閒在家沒事做。

交談中,她翻出早上討到的錢,約有20多元。她說,今天來得晚,其他的乞丐有的已經要到100元。話還沒說完,看到有遊客過來,她跑了過去。

聲音 損壞城市形象 部門應該管管

走訪中,附近不少居民告訴記者,泉州開元寺門口乞丐扎堆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特別是年終歲首,乞丐更多。他們大多是外地人,專挑外地旅遊團乞討。「作為泉州重要的景區,這麼多乞丐圍在門口,乞討不成還經常罵人,有損泉州形象。」市民陳先生說。

「這些乞丐成天在這裡,真是太影響市容了。」市民張大伯說,據他觀察,乞討的每年都是這幾個人,他們每天一大清早就扎堆在這裡。

開元寺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這些都是職業乞丐,有的年紀輕輕就來乞討,他們多次勸說無效,趕也趕不走。市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好好管一管,還景區一個文明、良好的窗口形象。

昨日上午,不少遊客試圖避開乞討者,但他們卻快步追上。

記者手記

莫讓職業乞丐 損壞古城形象

被譽為泉州寺廟叢林之冠的開元寺,是海絲起點城市泉州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歷史見證,作為省內規模最大佛教寺院和國家4A級景區,這裡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然而,到這裡參觀的遊客,卻需要繞過煩人的乞丐,這不僅掃了遊客的興,更破壞了泉州這座文明古城的形象。

曾有外地遊客在遊記中寫到,第一次慕名來到泉州開元寺,一幫乞丐的「圍堵」給他留下最深的印象。翻看過往的報導,開元寺門口乞討的問題已存在10多年,有關部門曾採取勸離、遣送救助站等行動,但如今看來效果不佳,亂象依舊。

泉州開元寺的這群職業乞討者,糾纏遊客不放的行為令人反感,更讓泉州人感到羞愧。泉州作為國家文明城市,重點景區外卻存在職業乞丐,不僅有損城市的景觀和文明,也給城市的「面子」帶來負面影響。相關職能部門應該主動作為,採取切實有效的舉措還景區一片清淨,為海內外遊客創造良好的遊覽環境。

(曉明)

相關焦點

  • 泉州開元寺周邊乞丐擾人 誰來管?
    特別是每月農曆廿六的勤佛日,遊客、香客眾多,職業乞丐們更是聞風而動,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開元寺周邊,他們強乞、尾隨、糾纏信眾,打破著和諧的勤佛畫面。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開元寺西門外聚集著多名職業乞丐 (林勁峰 攝) 在開元寺紫雲屏處,一名雙手截肢的男子,懷抱著一名三四歲大的男童坐在路邊,搖晃著手中的塑料碗,嘴裡念念有詞。
  • 泉州開元寺800年雙塔生輝,遊客不文明行為煞風景
    接前文,結束15天的臺灣自由行後,返回廈門直達泉州,我要在這裡美美地待上一周時間,遊遍這座歷史古城,感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魅力,有點小激動。本日的第一站,要去開元寺,這裡也是來泉州旅遊的遊客首選的景點。話說從位於美食街的住處,坐公交直達開元寺西門。我要從西街上的正門而入,這樣遊玩起來,脈絡更清晰。
  • 開元寺天王殿拜亭昨起修繕 遊客需繞道西門
    閩南網10月16日訊 受泉州開元寺天王殿和拜亭修繕工程影響,接下來遊客進入寺廟遊覽,得繞行新華北路側的西門了。昨天泉州開元寺天王殿和拜亭開始搭架修繕,預計今年年底前完工。  去年7月30日,本報報導當時國家文物局批覆了天王殿及緊挨著的拜亭修繕設計方案,這一維修項目昨天起進入實質階段。
  • 清朝乞丐向洋人乞討,洋人罵了一句,乞丐從此消失了
    他們大多數人的房子都是用泥土和碎磚頭堆砌而成,房頂多用草蓆遮蓋,只有極少數的人家的屋頂有著些許的瓦片。 一家五六口人就擠在這樣的房屋之內,房子的窗戶是用紙糊成的,門始終關不嚴,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任由氣流隨意流通,沒有任何保暖設施。一家人的全部財產,只有一個桌子,幾個凳子,條件好些的,還會有一個柜子。這就是大多數中國人當時的生存環境。
  • 乞討月入過萬?職業乞丐在這幾地可能進監獄
    (強裝自己不心動.gif)這種現象不只中國有, 「欺騙性乞討」其實是一個世界性難題。2012年12月,紐約一名警察看到有個光腳的流浪漢凍得發抖,就給他買了一雙新鞋,還幫他穿上。遊客將這一幕發到網上後,這名乞丐卻被曝有時日賺1000美元,不僅有房,還有存款。
  • 泉州開元寺2月1日起取消門票 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
    取消門票,讓更多人領略泉州開元寺的歷史和文化。  記者從泉州開元寺獲悉,自2月1日起,泉州開元寺將取消門票,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記者林加華 文/圖)  「泉州開元寺是泉州作為東亞文化之都名片上的瑰寶,取消門票的目的在於降低遊客負擔,繼而吸引更多的遊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更多元地展示泉州開元寺的旅遊資源。」
  • 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後來,開元寺開始設定固定的「聚集」時間,將泉州民眾聚集於開元寺「吃粥」。1949年後,單純的「聚集」逐漸發展成有規模的廟會。上世紀80年代,開元寺將勤佛日發放的「粥」改為「齋面」。德升法師說:「舊時,南方人吃『面』是比較稀有的,粥是日常,面算是加料的。」泉州話「打齋面」,說起來很像「打災面」,便是消災解難的意思。
  • 泉州一瞥:從洛陽橋到開元寺
    路過中亭,離開洛陽橋,沿著橋南街步行六七百米(半道上的蔡襄祠暫時封閉施工),走到萬發街路口的『橋南站』,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我,因為修路,公交車暫時不在這裡停靠了,讓我繼續前行到五六百米遠的下一站候車。泉州的公交,發車間隔比深圳長,但一般不超過10分鐘。由於錯開了上下班高峰期,路面非常通暢,大概只用了四五十分鐘,我便到了『關嶽廟站』。
  • 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泉州開元寺「十八景」
    本期《攝影大視界》就推出由泉州晚報社攝影部記者陳英傑拍攝的開元寺,其實作為「泉州十八景」之首的開元寺也有自己的十八景。不信請讓攝影師給你一一推薦。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地處泉州市區西街,始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為現名。
  • 在泉州開元寺旅遊,看什麼
    26日,泉州開元寺都會舉行「勤佛日」,而尤以臘月26日為最。寺內梵音繚繞,寺外的西街也是人聲鼎沸。這座福建最大的寺院,儼然已經成了古城泉州的象徵和遊客必去的打卡點。那麼來開元寺看什麼呢?看點一:桑蓮傳說這片地在唐垂拱二年(668年,武則天時代)原屬巨富黃守恭所有,遍植桑樹。
  • 泉州開元寺:(一)從蓮花道場開始
    方擁 楊昌鳴 撰文在「佛國」泉州的眾多佛寺中,開元寺的建築規模遠遠超過其他,繁榮景象歷久不衰。唐幢現存甚少,全國統計不逾10座。與宋幢的纖細繁麗相比,唐幢頗顯粗壯簡潔。泉州開元寺是宗教活動的場所,更是傳統文化的集中地,其佛像法器和塊石片瓦,無一不由世俗工匠精心製作,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開元寺內木、石兩種類型建築的輝煌成就,深受海內外專家的矚目。1961年5月,它被我國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2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身強力壯小夥子竟然街邊乞討?職業乞丐月收入分分鐘比你高!
    但其中不乏有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沒有喪失勞動能力也在街邊乞討,消耗著群眾的善心,這些看起來非常可憐的乞丐,月收入分分鐘比你高!下面有真實例子:越南夫妻街邊乞討月入3萬多,回農村蓋大房子據越南媒體12月15日報導,Nguyen Hoang家住越南農村,他與妻子「分頭行動」,把乞討當成了職業。
  • 「連載」泉州開元寺:(一)從蓮花道場開始
    作為福建省內著名的四大佛寺之一,泉州開元寺內保存古代的殿堂樓塔遠比另外三大佛寺(福州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漳州南山寺)為多,佛教文物也更豐富。圖0-1 唐經幢(方擁 攝影)[1953年在泉州西門發現,現存開元寺內,幢身銘文有「大唐大中歲次甲戌(854年)」。幢以地產花崗石鑿成,高182釐米,八面每寬24釐米。
  • 泉州開元寺 千年裡的佛光塔影
    開元寺的神話色彩也依附於桑樹之上。據載,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說:「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
  • 「職業乞丐」宋天福:將乞討當成工作,如今身家千萬活成人生贏家
    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社會中職業工種很多,只要用心幹,無論是從事哪一種職業都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把「乞丐」當作是一種行當的,可以說是十分稀有了。如果不是有宋天福這個例子在前,恐怕乞討也能當作事業這件事情,永遠也不能被人接受。
  • 泉州開元寺國慶舉行升旗儀式,《泉州開元寺》畫冊首發向國慶獻禮
    泉州開元寺方丈道元法師、泉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向願法師和四眾弟子參加了升旗儀式。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飄揚在桑蓮法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吸引不少遊客肅立致敬。《泉州開元寺》畫冊首發儀式 (吳嘉曉 攝) 道元法師在升旗儀式後發表講話。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如今有車有房攢下千萬財富
    隱藏於民間的高手,有著深藏不露的蓋世技藝,石以砥焉,化鈍為利,看過溫文爾雅的文人,雷厲風行的商人,技術精湛的藝人,能人異士中,你見過沿街乞討的「職業乞丐」嗎?很多人乞討是迫於生計、流離失所,但這個乞丐並非因衣食問題而選擇乞討,他是因追求事業而選擇乞討。
  • 國慶期間 泉州開元寺調整開放時間
    因疫情防控需要,國慶期間,泉州大開元寺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將調整開放時間,調整相應舉措,方便廣大香客、遊客遊覽參訪。必要的防控舉措,是為了創建更安全和諧的環境,帶來的不便感謝眾善信的諒解。祝大家旅程愉快!
  • 五一小長假去泉州開元寺需注意!每人「入寺三支香」!
    寺廟內已擺出相應的告示板接下來,開元寺還擬出臺文明旅遊規範,希望遊客進入殿堂時穿著端莊。如果遊客沒有攜帶適宜的服裝,寺廟還考慮出借或出租圍裙、圍巾等可以遮裹身體的紡織品。一兩年後擬規定外香三支以上限入點燃三支香,不僅代表著供奉佛法僧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