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社會中職業工種很多,只要用心幹,無論是從事哪一種職業都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
但是把「乞丐」當作是一種行當的,可以說是十分稀有了。如果不是有宋天福這個例子在前,恐怕乞討也能當作事業這件事情,永遠也不能被人接受。
因為宋天福偏偏就走了別人沒有選擇的道路,才讓大家真正明白了,真正有想法有本事的人,即使是把乞討當作事業,也能夠做出一番成就來。
宋代《太平廣記》中引《王氏見聞》的一句話,將乞丐與馬醫、酒保、傭作及人販子之流相提並論。這個時候,「乞丐」一詞就被廣泛地用於稱呼討飯之人。
到了清代時,對乞丐的管理實現了制度化,同時也承認了乞丐的職業化。將乞丐編入地方保甲組織,選立丐頭為管束之人,查造丐戶牌冊。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在街邊討飯之人,就算是發展成了一門職業,又怎麼能夠有一番作為呢?因此,宋天福絕不僅僅只是在討飯這一件事情上做文章。
一技之長開啟致富之路
宋天福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實行,生活在農村的宋天福一家本來生活就不富裕,還養育著七個孩子,因此家庭情況越來越差。
而宋天福的情況還要更差一點,他的右腿殘疾,導致他根本不能夠算是家裡的一個勞動力。這樣一個不能幹活的人在農村自然是被別人看不起的。
成長在這樣家庭環境的宋天福並沒有被現實所打敗,他不僅僅是呆在家裡混日子,而是想要擺脫這種被人看不起的境地。
宋天福先天的條件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他沒有將自己局限在傳統的思維裡面。他命運的轉變從見到一個賣唱的乞丐開始。
別人見到乞丐,可能會感覺可憐,施捨過後就離開了,但是宋天福卻不一樣,他在這個乞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出路——賣唱賺錢。
宋天福的右腿殘疾限制了他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但是沒有限制他的思想。他意識到,這份工作最適合自己這種想要自力更生但是身體條件不允許的人。很快,他就為自己的賣唱事業做好了計劃。
想要事業得到成功,不僅僅要有周全的計劃,更重要的是勇於邁出第一步。柏拉圖曾經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說明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從一開始就重視起來。
宋天福唱歌的水平還算可以,但是他並沒有十分草率地就這樣開始「工作」,而是選擇地先去拜師學藝,精進自己唱歌的水平。這也證明了他想要做這件事情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已經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一旦一個人下定決心做某一件事情,那麼一定就能得到一個和他的付出相對應的結果。
宋天福在自己選定的事業道路上,對自己十分狠得下心。拜師學藝的四年中,他沒有回過家,也沒有和家人有過聯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唱歌以及練習蓮花落的技巧上面。
皇天不負有心人,事實證明投入最終將產生回報。出師之後是宋天福,憑藉著兩塊碗片和竹板,很快就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得如火如荼,1988年的時候,他已經有了兩三萬元的存款。
當時的萬元和現在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經過辛苦之後得到了這樣的回報,已經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但是即使是已經擺脫了貧困,這對於他來說也只是開始而已。
把握商機更進一步
從之前毅然地選擇了賣唱之路就可以看出來,宋天福並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他非常善於把握住眼前的機遇和挑戰,趕在商機到來的時候發展自己的事業。
作為一個賣唱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表演是受到大家歡迎和喜愛的,但是僅靠他自己在街頭演出並沒有非常廣泛的知名度,沒有辦法打開市場。
在這個時候,他迅速地注意到了其他的傳播途徑,那就是利用當時新興的磁帶。購買了大量空白磁帶以後,宋天福錄下自己的歌聲,再次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變革,人們的休閒娛樂的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宋天福隨時都觀察著聽眾的導向,在使用磁帶之後,他又抓緊機會錄製了唱片。
作為個人錄製唱片,需要的開銷對於當時的宋天福來說也不是很輕鬆。但是這個時候他仍然沒有猶豫,因為他看準了發行唱片能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事實證明,他再一次地賭對了。《宋天福專輯》大獲成功,他的名聲也廣泛傳播,演出的邀約雪片一樣地飛來,甚至還有海外演出的邀請。
保持初心堅守本心
出名以後的宋天福受邀參加了綜藝節目《我是大明星》的錄製。這個時候的他完全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但是外表還是一副普通農民的樣子。仿佛那個果斷抓住機會又一夜爆紅的人根本不是他本人。但是在交談過後,就會發現,他在談吐中所展現出的人生哲學,才造就了他的當下。
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在將乞討作為一份事業來經營。但是他所進行的乞討活動和一般意義上的又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他認為:「談乞討,不靠施捨靠才藝」。就算都是通過在街頭要錢來維持生活,他也希望自己是哪一個才藝配得上別人打賞的。
正是這種對自我的嚴格要求,決定了他能夠一直發展事業,最終讓自己一份起步並不是十分體面的「乞丐」工作,獲得了成功。經歷的多年的打拼之後,如今的他,不僅有車有房,更是身懷千萬財富,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了。
小結:
其實宋天福的成功,一方面是取決於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另一方面則是由他不走尋常路的思維所決定的。很多時候,人們容易被自己已經獲取的知識限制了眼界,比如說宋天福的同鄉,他們一輩子都呆在農村做一個農民,就是因為他們有健康的身體作為勞動的本錢。而被他們嘲笑的「殘疾」宋天福,卻憑藉著自己不走尋常路的思維為自己找到了除體力勞動以外的其他出路。
而街頭賣唱獲得初步成果以後,宋天福也沒有沉浸在當時獲得的成就裡,而是繼續觀察市場,找到更加便捷、回報率更高的磁帶錄音作為自己事業的下一個節點。這就說明走出舒適區對於一個人能否取得更高的成就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可惜很多人被眼前的成果迷惑了雙眼,沒能挑戰自我。
在這之後,宋天福做出的決定更加大膽。把所有的積蓄投入唱片可以說是背水一戰,如果失敗了那麼一切的努力都將歸零,但是他選擇了繼續前進。
事實證明,從一個高度跨越到另一個高度,要的就是這樣的眼光和膽量。他不僅精準地把握了之後的市場風向,而且充分相信自己的決定,做事情堅定不猶豫,這才有了後來的事業巔峰。
最重要的是,在成功之後不要放棄本心。紀伯倫在詩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太多人的迷失自我,都是因為忘卻了初心。而宋天福從一開始的拜師學藝,到後來的發售唱片,始終堅定地走這一條道路,專注地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做精。
多年之後他已經功成名就,但還是記得自己最初想的「做一個賣藝的乞丐」。此時的他,雖然外表還是乞丐模樣,但是無論是資產還是心靈,都已然是一個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