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福:80年代乞討成萬元戶,如今身家千萬,還到日本新加坡演出

2020-12-20 長葶古巷

生活總是會有種種磨難,這也許是因為上天不肯放棄任何一顆璞玉,希望自己的打磨終能使這些玉石發現自己的美麗,從而發光發熱。這就是人類獨有的天賦與特長——總是能夠在困難中砥礪前行,即使迎接自己的是狂風暴雨也永不低頭。就像這個叫宋天福的"乞丐"一樣,他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證明了生命中別樣的精彩。

"困窘"的生活

上世紀60年代,一個小男孩誕生於安徽太和縣的一戶貧困家庭,他就是宋天福。宋天福的家庭成員眾多,兄妹加起來就有七個。不過貧困壓不垮這樂觀的一家人,父母努力賺錢,孩子們無憂無慮地成長。這段記憶對於宋天福來說,已經永遠鐫刻在自己的記憶當中。

只不過好景不長,宋天福的父親得了重病,家裡人哪裡拿得出錢去治病?於是沒過多久,宋天福的父親就撒手人寰了。家裡的頂梁柱塌了,全家人都陷入了窘困當中,而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宋天福在一次意外當中失去了右腿,變成了殘疾人,當時的他也不過才12歲。原本應該去承擔家庭責任的小男子漢徹底陷入了迷茫與無措當中,而這份無助,是誰都無法感受的。

想要像父親那樣種地耕田是不可能的了,可當宋天福看著窮困潦倒的家庭,聽著村裡人的嘲諷和譏笑,他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幼小的他開始讓自己振作起來,鼓起勇氣後,小宋天福決定到外面闖一闖。

可是宋天福的年紀那麼小,身體還有殘缺,就算到了外面也做不了什麼。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去上街乞討。

中國一直有著"三教九流"的說法,而這乞丐一向是最不入流的,世人也多半看不起這種只會伸手要錢的人。

聽說宋天福也去上街乞討,家裡的人都不樂意,可是他卻不以為然,只要能讓家裡人不再吃苦、餓肚子,他這張麵皮根本不值得一提。帶著自己的信念,宋天福離開了自己的家,開始了自己的乞討生涯,只是沒想到這卻帶給了他新的契機。

學過藝的"小乞丐"

一開始的時候,宋天福也只是像電視劇裡那樣,拿著一個破碗,求大家可憐可憐他,賞他一點錢。可是這樣的方式根本就得不到多少收入,這讓宋天福多少有些洩氣。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有這麼一個乞丐跟別人不一樣,他並不是單純地伸手要錢,而是通過表演一些小節目來賺錢。

這一下子就激發了宋天福的靈感,當下他就決定,自己也表演節目。

想要表演節目,得會些才藝才行,什麼都不會的宋天福並沒有消沉,而是帶著自己滿腔熱血來到了山東,開始拜師學藝。

學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宋天福身上有殘疾,很多事情學起來也更加有困難。可是宋天福不放棄,他總是在最艱苦的時候想起自己的家人,這個時候就算再苦,也總是能夠咬牙挺過來。而且宋天福在這方面也很有天賦,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宋天福居然真的學成了。

在這4年裡,宋天福始終沒有聯繫自己的家人,家裡面的人十分擔心,以至於開始懷疑,宋天福是不是已經餓死在外面了。可是宋天福不但沒有餓死,還憑藉自己學來的本事,闖出了新的天地。

帶著滿肚子的本領,宋天福開始了自己賣藝的生涯。他很聰明,把自己所看到的,經歷的事情統統用歌曲唱出來。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流行的唱法,就連唱歌的人都是長的滑稽可笑,可就是這些從市井取材的詞調,徹底打動了路人的心。在孤獨的城市裡,這樣純粹質樸的歌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在獲得了成功之後,宋天福便更加賣命地進行表演,腳踏實地地創作著屬於自己的音樂。到了80年代,認可他的觀眾變得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很多人特意跑到他表演的地方聽他唱歌。就像有歌迷專門去聽歌手的演唱會一樣,甚至還有人花大價錢,專門請他唱歌。一直到1988年,宋天福手裡已經有了兩三萬的積蓄。可是只做到這樣的程度,還不是宋天福心中所預想的目標。

當時的城市裡都很流行磁帶,宋天福發現了這東西的妙處之後,就想嗅到了一絲商機。他給自己挖了一個空地當做工作室,自己批發回來一大堆的磁帶開始錄音。批發回來的磁帶是5毛錢一盒,可再賣出去,就要5塊錢一盒。這樣過了三四年,宋天福的積蓄已經達到十幾萬元了。

從"乞丐"變"歌手"

揣著自己的積蓄,宋天福來到了河南省商丘市。不過他這次並不是為了賣藝,而是來錄製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宋天福專輯》。當時的宋天福已經很有名了,如果錄製專輯,一定會大賣。結果不出他的所料,自己的專輯一搶而空,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宋天福的經典曲目。

而這名聲不僅僅是在國內傳播遠揚,就連日本和新加坡都會邀請宋天福去進行表演,而此時的宋天福,已經成為身價千萬的藝人。

不僅如此,宋天福還參加了《我是大明星》這個綜藝節目,他用自己的實力向大家證明——宋天福並不是一個乞丐,而是一名街頭藝人。一個用心做音樂,用心經營生活的街頭藝人。

如今的宋天福已經不再是那個被人冷眼相待的乞丐了,殘疾和貧窮不僅沒有打垮這個經歷了一切苦難的男人,還使他變成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宋天福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毅應得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也向世人證明,人生的苦難終究會過去,只要不放棄自己,我們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宋天福"

人們總是理所當然的把苦難理解為人生的不幸,或許是這樣,因為苦難總是會把人們逼向無奈與困惑,總是讓多愁善感的人們情不自禁地留下悲傷的淚水。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充分體現其獨有的價值。微笑著的人並非沒有痛苦,他們只不過是善於把痛苦錘鍊成詩行,譜寫在華美的篇章上。

相關焦點

  • 中國超牛乞丐宋天福,80年代乞討成萬元戶,如今身家千萬還上節目
    宋天福便是這樣一位超牛的乞丐。他右腿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十幾歲就出去乞討了。可如今他卻「乞」來了貌美的妻子,討來了千萬身家。全因這個乞丐不太純粹——他不靠坑蒙拐騙,卻練就了一張好嘴,有一身即興說唱的本事。
  • 乞丐歌手宋天福:80年代靠說唱乞討成萬元戶,如今身價千萬
    從街邊乞討的乞丐變成身家千萬的富翁,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運氣,也是一種頭腦。這樣的經歷是所有落魄人士心中的一束微光,也是殘疾人心理上激勵人向上的正面影響。因為在宋天福的家中即使再貧窮,出門乞討也是不應該的。這樣卑微的職業不應該屬於他們。 但是宋天福卻不這樣想,他的家境貧窮,右腿更是殘疾,不能行動,對於他而言,沒有任何生活技巧,想要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談何容易。而認真學藝出去演出不僅是一份體面的活,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改變。
  • 安徽乞丐把乞討當事業,80年代已是萬元戶,現在子女雙全千萬身家
    現如今,這位曾經的乞丐也擁有著千萬資產,並過上了兒女雙全的生活。那麼,這位乞丐究竟何許人也?他又是如何從一位社會底層的乞丐,逐漸奮鬥成身價千萬的富豪呢?這位乞丐就是宋天福,他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縣城當中。由於宋天福的兄弟姐妹數量較多,且他本身有著右腿殘疾的狀況,因此,全家人的生活條件也並不是很好。而在宋天福十二歲那年,他的父親意外離世,對於這個本就破敗的家庭而言,這也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 一位「職業乞丐」,曾將乞討當成工作!如今有車有房還坐擁千萬身家!
    然而在上個世紀,卻有著一名「職業乞丐」,他將乞討當成了正經工作,現如今更是有房有車坐擁千萬身家。 這名職業乞丐,名叫宋天福,出身在安徽一個小鄉村的貧苦家庭,兄弟姐妹七個人,全壓在了父親的擔子上,日子過的非常的艱辛。
  • 他是中國最富乞丐,80年代已是「萬元戶」,如今子女雙全千萬身家
    ▲乞丐街邊乞討社會上想靠「行乞」度餘生實在是不靠譜,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或許眼前的乞丐生活比自己都好,不信你看"中國最牛乞丐"宋天福。在那個年代也意味著貧窮(孩子多家庭負擔重),不過一家人只要齊心協力,日子也能過得下去,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宋天福12歲時,宋天福的父親去世,頂梁柱的去世讓宋家「大廈傾覆」。右腿殘疾的宋天福可謂過得十分悽慘,每天生活在別人的嘲笑聲中。某天,宋天福偶遇一位靠說唱要飯的乞丐,讓宋天福的餘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職業乞丐」宋天福:將乞討當成工作,如今身家千萬活成人生贏家
    如果不是有宋天福這個例子在前,恐怕乞討也能當作事業這件事情,永遠也不能被人接受。因為宋天福偏偏就走了別人沒有選擇的道路,才讓大家真正明白了,真正有想法有本事的人,即使是把乞討當作事業,也能夠做出一番成就來。宋代《太平廣記》中引《王氏見聞》的一句話,將乞丐與馬醫、酒保、傭作及人販子之流相提並論。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如今有車有房身家千萬
    自古代起,中國各地都能看見一些衣衫襤褸的乞丐,沿街乞討。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這些"乞丐"已經很少見了,而曾經有一位"乞丐",將"乞討"當成了事業,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現在既有車有房,還身價千萬,他就是宋天福。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如今有車有房攢下千萬財富
    一、走投無路,乞討學藝 他叫宋天福,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太和縣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中,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宋天福姐弟7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成為了宋天福生活的常態,宋天福自幼最大的心願就是吃得飽、穿得暖。
  • 「職業乞丐」宋天福:把乞討當成事業,靠獨門絕技賺了千萬身家
    乞討的宋天福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雖然身體殘廢無法靠體力活賺錢,但他也不願放下尊嚴向人下跪乞討,不想靠才藝表演掙錢,這種精神令人欽佩。許多人都嘲笑這年頭的乞丐,以前的乞丐是真的找不到活幹,實在沒辦法才淪落到街頭行乞,但現在很多乞丐都是想利用別人的同情不勞而獲,雖然每個人都給點小錢,可是積少成多,甚至有乞丐通過行乞在北京買車,所以乞丐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職業。這幾件事鬧大了,大眾都不高興了,合著我那累死累活的錢,你還用我那滿腔的同情開著豪車住豪宅的好日子?
  • 「萬元戶」——80年代中國社會的關鍵詞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當中央的經濟政策剛剛鬆動時,已經有人開始重拾資本主義的尾巴了。他們是中國的第一批富人,他們共同的名字叫個體戶。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憑著他們的膽大開餐館、賣衣服、放錄像、擺百貨小攤、倒賣電子產品,迅速積累了不少的財富,社會上稱之為「萬元戶」。他們給中國人上了第一堂財富課。「萬元戶」是80年代中國社會的關鍵詞之一,就如同現在的「富豪」。
  • 80年代老物件:糧票勾起回憶,萬元戶「三轉一響」是標配!
    在不知不覺中,80年代離我們遠去了,曾經的老物件值得很多人回憶,這是一段陪伴的時光,在我們的心中有珍貴的回憶,久久不會忘懷。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80年代老物件:糧票勾起回憶,萬元戶「三轉一響」是標配!圖中的水壺想必大家都還印象深刻吧!
  • 1988年小乞丐4年賺3萬,放言乞討也是一種職業,如今他怎麼樣了?
    1988年小乞丐4年賺3萬,放言乞討也是一種職業,如今他怎麼樣了在上個世紀的中國是非常落後的,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改革開放,因此在這個社會上也經常存在著很多餓死的人。而本故事的主角也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他因為天生就殘疾,所以就只好去尋找生存下去的辦法,他找到這個方法,以後就立馬實行了。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去看一看吧!
  • 萬元戶: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現在的70、80後也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人們對當時最早的一批富起來的人有一個形象的稱呼,那就是「萬元戶」。哪麼當時第一位「萬元戶」是誰?「萬元戶」這個形象的稱呼又是從什麼時候在當時的社會上傳開的?那時候的萬元戶對於當時的普通人是什麼概念?
  • 新中國第一個「萬元戶」黃新文,被權威媒體報導,如今現狀如何?
    每個人心中的標準可能會不一樣,但大多數應該會有這樣的想法,如今幾千,或者幾萬元是算不上有錢人的,只能算是社會的中下層人士了。那麼你知道,在六七十年代時,一萬人民幣的購買力嗎?那時候的萬元戶有多難嗎?什麼是萬元戶?非常好理解就是家庭儲蓄有超過一萬的人,這個要求按照現在來講是不高,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有的。
  • 中國人口14億,身家過億的人有多少?「答案」或出乎想像
    第一次,要屬剛改革開放初期那段時間,一批膽子大的人抓住機會,憑藉智慧和努力賺了大量財富,成了富豪。 第二次,大概在90年代那段時間,許多人靠房地產發家成為富豪。 第三次,也就是在近二十年靠網際網路起家的一批富豪們。
  • 中國首位「萬元戶」黃新文,曾榮被人民日報刊登,如今靠低保度日
    導語:20世紀70、80年代,當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整個神州大陸充滿了勞動之風,人們想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全新的生活。那時大家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幾十塊錢,物價還不高,所以想做個萬元戶可不容易。據資料記載,我國第一個萬元戶叫黃新文,是廣東省中山人。
  • 震驚:1986年的萬元戶等於現在1000萬?
    百度了一下:萬元戶的出現,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1979年,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的思想。此後,黨對農村政策和城市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在農村,推行農業承包責任制。 萬戶,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戶。萬元戶這個詞是在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萬元戶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家。  「萬元戶年代」的1萬元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了。
  • 80年代結婚標配——三轉一響,摩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擁有著各種豪宅別墅,頂級豪車,各色壕奢用品,身家上億打底,這起碼才是土豪的標配,而你能想像在80年代一輛摩的,一部大哥大,資產上萬就已經是土豪的標誌了嗎?結婚標配,「三轉一響」80年代結個婚在「三轉一響」這四大件臉上就很有面子了,而現在結婚什麼車子、房子、多達十幾萬的彩禮比比皆是。
  • 鐘錶維修師傅:八九十年代的萬元戶,如今傳承的只是一份情!
    老江的父親就是個專業的修表師傅,所以他從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和父親學修表,到現在已經50年了。他說現在這一行已經不景氣了,早些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2、3塊,要知道那時候吃頓飯也只有幾毛錢。而如今生意逐漸低迷,靠的也都是老夥伴的介紹,當然現在自己做這個也不再是為了維持生計,只是為了不讓父親教給他的手藝斷在他手中而已,所以都是收個成本費,平均一個月也就2000多。 店裡客人不多,而現在手錶種類越來越多,進口的各類品牌也是五花八門,所以空閒時刻他多在研究些手錶品牌。
  • 80年代「中國土豪」的生活是這樣的
    八九十年代是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年代,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雖然正在穩步上升。大多數的中國人都處於比較貧窮的時候,但是仍舊誕生了許多「土豪(專題)」,他們的生活已經比較富裕。下面,小編分享一組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土豪的真實生活,一起來感受一下那時候的土豪是什麼樣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