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帶你走進夢中江南

2020-08-11 中國日報網

展廳裡的浙江海寧皮影人與明成化年間說唱本,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供圖

南宋哥窯五足洗,上海博物館藏

動脈影攝

明朱稚徵竹雕高士圖筆筒,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館供圖

明宣德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上海博物館藏

沈 量攝

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中,江南是一個可以勾起無限想像的詞。它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景,是「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柔情,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也是「長江白浪不曾憂」的淡泊……

上海博物館歷時兩年打造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力圖用文物闡釋「江南」這一內涵豐厚的文化意象。展覽精選16家文博單位的197件組文物,以清代《康熙南巡圖粉本》開篇,繼而引出五大板塊,講述江南的悠久、文秀、詩性、氣節、精緻與開放。下文結合展品,談談江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個方面。

崇文重教,是江南的底色

公元317年,晉室南渡,祖籍琅琊(今山東臨沂)的「書聖」王羲之也隨之南遷至山陰(今浙江紹興)。《秋月帖》是王羲之居於紹興時回復友人盛夏問候的一緘書札,因起首第一句為「七月一日羲之白」,又稱《七月帖》。展覽第一板塊借宋拓《淳化閣帖》之《秋月帖頁》講述了衣冠南渡對於江南文化發展的重要影響。

東晉以後,江南得到了較好的開發,文學、藝術、史學等都出現了新氣象,刻書、藏書、讀書之風逐漸盛行。

宋人葉夢得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可知江南刻書早在兩宋時期已聞名全國。明人胡應麟說:「今海內書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今北京)也,金陵(今南京)也,閶闔(今蘇州)也,臨安(今杭州)也。」可知江南藏書同樣發達。明清時期,江南除官府藏書、書院藏書、寺院藏書外,私人藏書也蔚為大觀。如「揚州二馬」的小玲瓏山館、嘉興朱彝尊的曝書亭、寧波範欽的天一閣、常熟瞿氏的鐵琴銅劍樓、湖州劉承幹的嘉業堂等,均為有名的私家藏書樓。此次展覽展出了官方「南三閣」之文瀾閣藏書《歐陽文粹》卷,也展出了錢謙益的絳雲樓和曹寅的楝亭之藏書書目。曹寅為曹雪芹祖父,曹雪芹幼年時期或許讀過楝亭藏書,為之後撰寫《紅樓夢》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書香縈繞的江南,人文薈萃,名士迭出。如首開山水詩風的謝靈運、「初唐四大家」之虞世南、「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範成大、並稱「江南四大才子」的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還有儒家心學大師王陽明、「清學開山」顧炎武、「一代儒宗」錢大昕、「一代文宗」阮元等。展覽中可以看到虞世南《大運帖頁》、範成大《春晚帖頁》,還可以看到王陽明、顧炎武、錢大昕、阮元等人的手札或著作,感受江南人的才華與氣度。

精緻典雅,是江南的氣韻

南宋以還,中國文藝的重心一直在江南。文人書齋歷來是最文藝典雅的所在,有琴棋書畫、博古賞鑑、品茗焚香等雅事,有家具陳設、文房器用、花木竹石等雅物。

書畫是文人於書齋內最常進行的藝術創作。展品中五代董源《夏山圖卷》、元代倪瓚《汀樹遙岑圖軸》、明代董其昌《棲霞寺詩意圖軸》、明代文徵明《江南春詞意圖卷》等江南代表性畫家的山水名作,表現了自然美學對江南文人的滋養與影響。其中,《江南春詞意圖卷》是文徵明以倪瓚《江南春》詞意所作,描繪了江南草長鶯飛的旖旎春景。卷後吳中文人爭相題和,有沈周、祝允明、徐禎卿、唐寅等十數家題跋。此圖不僅是對江南風景的再現,更描摹出江南士人理想中的家園。

所謂「江南收藏甲天下」,書畫之餘,摹古鑑賞是文人日常消遣之必備。江南收藏涵蓋古銅器、古書畫、古碑帖、古玉器、古漆器、古窯器等多種門類,對後世影響深遠。此次展覽中備受矚目的哥窯五足洗是一件珍貴稀見的傳世哥窯器,造型端莊,釉色瑩潤,盡顯「金絲鐵線」的魅力,有「哥窯王」的美譽。

宋代《夢粱錄》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琴、茶、酒、香、花是江南人精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了聽覺、味覺、嗅覺、視覺多方面的感官享受。

以茶事為例,它始於唐、盛於宋,早期流行「點茶」,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用茶瓶煮水衝茶,其間以箸或匙不停擊拂,令其產生細膩豐盈的泡沫。宋代又興「鬥茶」,以湯色純白、水痕「咬盞」為上。因此喜用黑青色茶盞,以凸顯茶色。明代開始,散茶衝泡取代末茶衝泡,茶具也隨之改變,紫砂壺大行其道。展廳裡陳列了兩組茶具,從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到清代陳曼生井養銘紫砂壺,可以看出品茶風尚之流變。

中國人用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之前。至唐代,香道文化已形成。至宋代,隨著海外香料的大量進口,香文化融入日常,達到鼎盛。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裡提到「焚香七要」,其中的香盒用於盛放香面或香條,筯瓶用於盛放取香之箸,香爐用以焚香,合稱「爐瓶三事」。展廳裡陳列了一組製作精美的明代「爐瓶三事」,充分展現了香事之風雅。

「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是江南人由來已久的追求。展品中的犀角雕荷葉螳螂杯,是一件典型江南風格的工藝品。此杯為明代後期流行的荷葉杯樣式,荷梗中空,兼具杯柄與吸管二用,啜飲、吸飲兩宜,持之風度嫻雅,深受文人青睞。整器刻畫細膩,杯中置螳螂一隻,躍躍欲動,富有情趣。其餘諸如溫潤端莊的玉器、千文萬華的漆器、儼然圖畫的織繡、清逸脫俗的竹刻、簡練優美的家具……這些工藝美術品既反映了江南的生產與科技水平,也體現了江南人的審美品位與藝術創造力。

開放兼容,是江南的胸懷

江南的開放,由來已久。隋代京杭大運河基本完成。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與淮河、長江、錢塘江,保障了漕運,促進了商品貿易,也推進了江南與各地的交流。唐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揚州、江陰、太倉、杭州、寧波、溫州等地成為通商港口。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以太倉劉家港為起錨地和回航安泊之所,《明會典》中有詳細記錄的朝貢國家已近130個,江南與海外的交流引人注目。展覽中的唐代鞏縣窯三彩抱柱獅子、北宋越窯青釉摩竭形器、元代龍泉窯青釉貼花龍鳳紋蓋罐以及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卷》等文物,展開了一幅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繁榮並臻、江南城鎮「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畫卷。

開放與通商帶來了審美趣味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工藝品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以瓷器為例,鄭和下西洋帶回了各種異域物品,其中就包括青花料「蘇麻離青」。此次展覽展出了一件明宣德年間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造型源於伊斯蘭教寺院裡沐浴淨身用的金屬執壺,頗具異域風情。這一時期,御窯廠燒造了不少此類器物,用於與西域諸國的朝貢貿易。明清景德鎮工匠還完成了許多外來訂製需求,如展品中的清康熙景德鎮窯青花鏤空帶託盤果籃,青花濃豔,紋樣生動,堪稱實用與裝飾完美結合的作品,主要銷往歐洲,是外銷瓷的代表。

上海開埠以後,江南文化的重心逐漸移至滬。一個龐大的畫家群體以上海為活動中心賣畫為生,所作繪畫兼具藝術性與商業性,雅俗共賞,被稱為「海上畫派」。20世紀後,「海派」的稱呼擴散到戲劇界,很快又漫至文學、戲曲、電影、音樂、美術教育等領域,乃至社會風尚、生活方式、言談舉止,於是有了海派文化的概念,成為上海的文化主流。海上畫壇的部分藝術家,如劉海粟、徐悲鴻、顏文樑等,遠渡重洋學習西洋繪畫技法,回國後又借鑑西方繪畫教學體系創立美術學校、開展美術教育,引領中國繪畫等藝術的發展。所謂「海派」,既有對傳統文化的標新,又有對中西文化的糅合,更由各地移民共同鑄就。

展覽的最後展示了顏文樑運用西方印象派技法所繪油畫《黃浦江夜航圖》。在星月漁火輝映下,黃浦江靜靜流淌,正是江南文化在開放、兼容、創新中發展,並走向中西匯通、多元融合的映照。

(作者為上海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春風千裡」展內容策劃)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帶你走進夢中江南
    ▲ 展廳裡的浙江海寧皮影人與明成化年間說唱本,上海博物館藏上海博物館供圖▲ 南宋哥窯五足洗,上海博物館藏動脈影攝▲ 明朱稚徵竹雕高士圖筆筒,上海博物館藏上海博物館供圖▲ 明宣德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上海博物館藏沈 量攝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中,江南是一個可以勾起無限想像的詞。
  • 上海博物館「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5月25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並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諸多門類。本次展覽將持續到8月23日。
  • 上海博物館「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上海博物館「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2020-05-25 20:54:51 夏俊龍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王笈)「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25日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並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等諸多門類。
  • 上海博物館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江南文化講堂」同時啟動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今天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並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諸多門類。因受疫情影響,本次展覽較原定計劃略有延遲,展覽將於5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並持續到8月23日。
  •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
    昨天,「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內容策劃、上海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谷嫻子說。展覽的197件(組)文物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借展全國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從歷史縱軸講述更全面的江南。展覽今起對外開放,將展至8月23日。  江南文化「矛盾統一」  康熙曾六下江南,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也留下無數民間傳奇故事。
  • 帶你走進夢中江南
    南宋哥窯五足洗,上海博物館藏 動脈影攝明朱稚徵竹雕高士圖筆筒,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館供圖明宣德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上海博物館藏 沈 量攝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中,江南是一個可以勾起無限想像的詞。它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景,是「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柔情,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也是「長江白浪不曾憂」的淡泊……上海博物館歷時兩年打造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力圖用文物闡釋「江南」這一內涵豐厚的文化意象。展覽精選16家文博單位的197件組文物,以清代《康熙南巡圖粉本》開篇,繼而引出五大板塊,講述江南的悠久、文秀、詩性、氣節、精緻與開放。
  • 上博 |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帶你「雲遊」江南
    關於江南的景,江南的物,江南的人,江南的詩,江南這片土地擁有著讓人訴說不完的獨特魅力。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即將於5月26日與大眾見面。就在剛剛過去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為了呼應今年的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樣性和包容性」,上海博物館在全網推出了直播節目「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江南文化藝術展搶先看」,通過在線「雲觀展」,撥開上博年度大展的神秘面紗,逐一揭曉展品的亮點與看點,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暢遊春風千裡,領略最美江南。
  • 上海博物館舉辦江南文化藝術展
    5月25日,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展廳內觀展。當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涵蓋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竹木器等諸多門類。展覽將於26日正式對外開放,並持續到8月23日。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5月25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清 王翬等 康熙南巡圖卷(粉本 局部)南京博物院藏江南文化藝術展是典型的主題性展覽,展覽以清代王翬《康熙南巡圖粉本》開篇,強調江南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力,繼而引出五大板塊,每個板塊又分為若干小主題,以此來講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安禮樂儀又曠達灑脫的江南,治平濟世與明德修身的江南,陽春白雪與市井浮生的江南,抱誠守真與海納百川的江南
  • 陌上花繁——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面面觀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並受到較多關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全文從宏觀出發,對江南文化藝術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選擇等方面進行深入解讀,可了解整場展覽之概貌。
  • 「展訊」上海博物館舉辦江南文化藝術展
    5月25日,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展廳內觀展。當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涵蓋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竹木器等諸多門類。展覽將於26日正式對外開放,並持續到8月23日。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5月25日,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展廳內觀展。
  • 好書·書摘丨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憑什麼以它開篇?
    江南文化藝術展5月,「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並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等諸多門類。
  • 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呈現江南文化「前世今生」
    新華社上海5月26日電(記者孫麗萍)江南園林、白牆黛瓦,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移步換景、曲徑通幽……歷時兩年籌備的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26日正式對公眾開放。該展匯聚全國15家文博機構的197件(組)精美文物,以特別的江南韻味娓娓講述江南文化的「前世今生」。
  • 【走進博物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
    【走進博物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遇見」絲綢上的江南》絲綢是中國的名片,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具有生命力的標籤。
  •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書畫篇下:無極齋分享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25日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並借展安徽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的重要文物,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等諸多門類。
  • 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詩書畫「憶江南」系列節目於上海博物館展開...
    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詩書畫「憶江南」系列節目於上海博物館展開拍攝 2020-05-19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文物裡的「江南風景」
    來源:曲靖日報-曲靖新聞網「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江南,一個千百年來讓中國人魂牽夢繞的名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是詩詞中的江南;「雲山柳岸」「煙嵐氣象」,是中國繪畫中的江南;正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則用精心遴選的197件藝術品展現文物裡的江南風景。
  • 陌上花繁——上博「江南文化藝術展」面面觀
    「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並受到較多關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全文從宏觀出發,對江南文化藝術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選擇等方面進行深入解讀,可了解整場展覽之概貌。
  • 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特展 品文物裡的江南
    隨著疫情的相對緩和,全國各地博物館也開始重新開放。作為今年國內文化展覽的重頭戲,上海博物館的年度特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展期為5月26日至8月23日)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文博愛好者的目光。縱觀歷史,江南一帶以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而聞名,因此,這次的江南文化特展,精彩紛呈,展覽以「江南文化」為主題,遴選十六家博物館和文物單位的近兩百件作品展出,包括石器、青銅器、書畫、刻本藏書、漆器以及印章、竹刻等諸多種類,其中不少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 走進春風千裡 詩畫江南 上博近兩百件組文物立體呈現江南文化藝術
    央廣網上海5月25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期待已久的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今天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197件組,涵蓋骨角器、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諸多門類,多方面立體呈現江南文化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