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了不起的蓋茨比》:愛情主義與物質主義,必然的愛情悲劇

2020-12-12 楊小姐的便利貼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他想到那盞燈對他的已經消失了。與他跟黛西分開的相,那盞燈離她那麼近,近得幾乎可以碰到她,就好像和那樣。而現在它又變回了碼頭上的一盞。他為之顛倒的又減少了一件。——摘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通過尼克的視角向讀者揭露上層社會在奢靡的生活下貧瘠無趣的內心,用蓋茨比和黛西的愛情線來探討愛情與物質的聯繫。

簡單的來說主人公與黛西的感情來看,是年少時的蓋茨比與黛西兩情相悅但卻因為兵役不得不分離,最終黛西嫁給了紈絝子弟湯姆。但黛西的婚後生活過得並不好,湯姆在外花天酒地,雖然黛西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但精神始終是空虛的。而蓋茨比一直都深愛著黛西,從戰爭中復員回來的他堅信黛西是因為金錢才離開,所以運用了不法手段獲得了大量的財富變成了一個大富豪。之後他便在黛西住所對面建了一座城堡,每天宴請眾人揮金如土以此來吸引黛西的注意,想要挽回黛西的心。但經過種種事件,黛西最終拋棄了蓋茨比,蓋茨比也因為被人報復而亡。

在這段感情線中,我看到了永恆不變的愛情,也看到了因為金錢地位而轉移的愛情;看到了蓋茨比為愛無限付出,也看到了為物質為金錢出賣自己;看到了主角夢想的美好,也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在這個故事裡面,愛情主義很明顯的敗給了物質主義,才形成了這一美好的愛情悲劇。

蓋茨比對黛西的愛情——愛情主義的完美體現

"我像我這樣的人,墜入愛河便犯了大錯"——摘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對黛西的愛是純真但又充滿幻想的。他愛的純真可以完全不計較物質,絲毫不為自己著想,一心一意只想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可他的愛也是充滿幻想,他把黛西看作完美,堅信黛西還是以前那個純潔可愛的少女,殊不知黛西內心已經是被湯姆同化了——重視物質看重自我利益輕視他人,已然和上流社會醜惡的嘴臉一樣。看不清現實,一再追求得不到的夢想,最終導致了蓋茨比那悲慘的結局。

1,一味地追尋遙不可及的愛情便是悲劇的開始

現實中不乏見到為了愛情奮不顧身但最終一無所獲的例子,貶義一點的稱呼就是"舔狗"。蓋茨比如果在現在那就是標準的"舔狗"了, 蓋茨比所做的一切包括創造的財富都是為了黛西。

但這種愛情關係是不可取的,在愛別人之前先要愛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才會值得被自己所愛的人喜歡。

蓋茨比對於黛西的愛來自於青春的時光,他一味地沉浸著、追尋著,想要找回那段時光裡的黛西,可是怎麼尋找也找不到他所要的黛西了,美好的黛西已經被物質主義腐化了。如果蓋茨比認清現實,他也不會因別人錯誤的報復而死。蓋茨比追尋著遙遠的愛情,不肯著眼現實,擁有滿懷的愛情主義,但卻輸給物質主義,才有這悲劇。

2,蓋茨比的死亡只是愛情主義的失敗,卻不是愛情悲劇的結束

在小說的結局,以蓋茨比的死亡,尼克看透東部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而回老家結束。蓋茨比對愛情的執著很能打動讀者,所以他的死會有很多讀者覺得不值。但我覺得蓋茨比的死亡對於他只是一個解脫,一個想要擁有完美愛情的愛情主義者的解脫。蓋茨比是孤獨的,儘管眾生喧囂。

參加蓋茨比宴會的人們大多都對他一無所知,蓋茨比也從未與上層社會深交,也無法融入上流。孤獨的他渴望著愛情,但黛西得知蓋茨比的財富是通過非法而得之後便拋棄了他,無法融入物質主義的社會,也無法擁有愛情,死亡只是一種解脫。

黛西在結局與湯姆一起離開象徵著愛情主義的失敗,但是在黛西身上的愛情悲劇卻遠沒有結束。黛西與湯姆離開後的生活肯定會如同沒再遇蓋茨比之前一樣無趣,被物質所捆綁,被資本所迷惑,最終只能淪為上層社會只看利益只憑資本評判事務的庸庸眾人,一生只能活在物質中,接觸不到愛情的滋潤。曾經的黛西與蓋茨比是相愛的,但在她相對於愛情更看重物質,愛情的悲劇就已經在黛西人生中了。

黛西的選擇——物質下的穩定生活

"那午一定有過一些,黛西遠不如他的——並不是由於她本人的,而是由於他的有巨大的。"——摘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黛西曾是個美好的少女,勇於追求愛情,敢於跨越階級與蓋茨比相愛。隨著蓋茨比服兵役的遠離,身邊又是擁有著身份財富的湯姆求婚,黛西最終還是選擇了穩定富裕的生活而不是等蓋茨比回來一起追尋愛情。

1,黛西只是物質主義中的一個化身

選擇穩定優雅的生活還是選擇躋身愛情的冒險,這一選擇各人有各人不同的選擇,而黛西無疑是選擇了前者。相對於參加戰爭未歸的蓋茨比,黛西選擇了身份顯赫家境優越的湯姆。這一選擇站在黛西的角度上看誰也說不出對錯,就連我們也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選擇愛情還是物質。而黛西的選擇只是遵循物質主義所做出的選擇,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這物慾橫流,娛樂、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處處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黛西",曾心懷過愛情主義但卻敵不過現實。黛西是這愛情悲劇中的一員,但這愛情悲劇裡卻遠不止有一個"黛西"。

2,黛西最終成為物質主義的附屬品

黛西與湯姆的婚後生活十分無趣,湯姆在外包養情人,黛西沉浸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中,所思所想都向物質靠攏。黛西雖對無趣的生活感到不滿,但是卻無力做出改變,物質主義已經深深地將她捆綁在湯姆身邊,離開湯姆就是離開穩定的資本,也代表著要失去先前那些舒適優雅的物質生活。所以黛西在紐約得知蓋茨比財富的不穩定後決然離開,因為在黛西的思想裡生活已經經不起任何低谷,黛西已經被物質所捆綁,終不得脫身。

《了不起的蓋茨比》帶給我們的思考:物質與愛情

雨仍在下,但西邊的已經分開,幾朵和的燦爛像般在海面上空翻滾著。"你看,"她喃喃地說。過了片刻,她又說,"我真想弄一片紅雲,把你放在上面,然後推著你到處走。"——摘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物質在生活中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有物質的需求;愛情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在歌頌愛情的外大。在生活中如果能過同時兼顧愛情與物質,愛情主義與物質主義並存,那或許就能避免故事裡的愛情悲劇了吧。

1,看重物質生活,卻不為五鬥米折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充足的物質滿足需求,愛情也很難堅持下去。在經濟基礎支撐不起自己的消費欲望時,有些人會像小說中湯姆的情婦默特爾一樣被金錢物質蒙蔽了雙眼走上歪路。這種行為是十分不可取的,就連在小說中默特爾的結局也是悲慘。在生活中物質雖然重要,但也不要為了物質而丟掉尊嚴。錢財可以努力獲得,而尊嚴卻不是那麼容易拾取。

2,追尋愛情,卻不盲目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得不說愛情真的是人類一直所尋找的精神寄託,人們對愛情的渴望往往會超過愛情的美好,於是便有了許多盲目的愛情主義者。追尋愛情無可厚非,但在這結局真正能獲得幸福的只有找到真正的愛情。許多人都會被愛情欺瞞,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所愛的人,盲目的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愛情,得到之後卻發現與心中的愛大不相同,愛情悲劇就此展開。追尋愛情但不盲目,對方真的適合把愛情寄托在身上,好好觀察好好評價。遇到真愛請不要錯過,心中有憾也不要失望,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真愛永遠都在。

總結

總的而言,《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村上村數先生曾說過:如果這部作品算不上偉大的作品,還有什麼作品稱得上偉大呢?這部小說所描寫愛情主義與物質主義的衝突,不同階級的衝突所產生的愛情悲劇,這種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悲劇,我們要如何去改變,如何去使得這類悲劇不再發生,這是這部作品所思考的問題。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令人回味的愛情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上世紀美國繁華喧囂、紙醉金迷的爵士時代的輓歌,人們迷失於金錢、地位和權力之中,思想墮落,道德失序,曾經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不懈奮鬥的美國夢,內裡已經糜爛腐朽,最終歸於幻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故事承載了沉重而深刻的時代主題,但我更願意單純從一個迷人的、令人回味的愛情故事角度來聊一聊這部影片。
  •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場愛情夢的背後,藏著更深的時代悲劇
    背景:《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的代表作,它描寫的是主人公蓋茨比為追求夢幻愛情而付出所有努力,最終卻並未如願的故事。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那時美國剛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從戰爭高壓下獲得喘息機會的人們,因為受享樂主義盛行及特定歷史時代的影響,他們逐漸迷失在紫醉金迷的生活中,最後迷失了自我。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的人生悲劇及現實意義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該片根據菲茨傑拉德德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精彩的畫面和動人的影音向觀眾展現了男主角蓋茨比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悲劇。影片通過敘述者尼克·卡羅維講述著男主傑伊·蓋茨比和女主黛西·布坎南之間的愛情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五年前,當時還是一名軍官的蓋茨比偶然間出現在黛西的家門前,兩人相見,一見鍾情,自此兩人陷入愛河。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男人的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男人的悲劇愛情在大家的認知裡是什麼樣的?是否純潔、堅貞不渝、甘願為對方付出一切?我想在大多數人眼裡愛情應該是這樣的,那大家又怎樣追求愛情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男主是「小李子」,畢竟這部電影的影迷不少,男主也是很多女孩子心中過去時的男神,但在片中,他確是當時社會上男女老少的男神,因為他富貴多金,而且是個謙謙君子,十分的有紳士風度,坐擁一座巨大的城堡,這樣的主角設定,是不是讓人好奇心爆棚,想及你不了解?
  • 《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的悲劇人生源於自我迷失
    有人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美國夢」破碎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輓歌。在我看來,這本書是藉由虛幻的愛情故事,講述了蓋茨比悲劇人生的根源——並非源於求而不得的愛情,而是源於其自我迷失導致的自身毀滅。在了解這本書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作者本人——菲茲傑拉德。
  • 《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的愛情悲劇
    蓋茨比×黛熙部分 故事梗概:蓋茨比是黛熙年輕時的戀人,黛熙是個「大家閨秀」,蓋茲比卻只是個普通的軍人。剛開始蓋茨比並未對黛熙產生愛情,只是逢場作戲,直到後來卻弄假成真。關於和她丈夫湯姆布坎南結婚,黛熙奮力抗爭過,然而卻都無濟於事,最後對湯姆產生一些愛情並孕有一女。後來黛熙與蓋茨比相遇,兩人迅速產生愛的火花。 期間,黛熙明知道布坎南出軌對她不忠,卻出於對湯姆錢財的貪戀,並未與湯姆離婚,但又與蓋茨比保持著情人之間的聯繫。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悲劇的誕生,早已註定
    菲茨傑拉德的經典名著《了不起的蓋茨比》主人公蓋茨比先生,出身於美國西部一個農民家庭,年輕時候是一名少校軍官,因為一次舞會,認識了讓他迷戀一生的女人黛西。一個年少英俊,一個青春美麗,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後來由於一戰爆發,他被調往歐洲戰場,等他五年後再度歸來,黛西已經嫁作他人。
  • 《了不起的蓋茨比》:痴情釀成的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所著,自1925年出版到現在一直經久不衰。電影也是多次翻拍,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這一部。該片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梗概主人公詹姆斯·卡茲本是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
  • 《了不起的蓋茨比》哪裡了不起
    在一個人慾橫流的社會背景下,做著一個物質的夢,這並沒有什麼錯,至少錯的不是你,與眾不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不過一個物質的夢,它可能也是一個空洞虛無的夢,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所能帶給人們的一個警示。而小說刻畫的紫醉金迷的爵士時代,一出精緻的悲劇和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人物使其廣受評論家喜愛。菲茨傑拉德成為了偉大的小說家,但是他早已逝去,因《了不起的蓋茨比》與他的人生的相識程度,也披上了自傳色彩。這是一個悲劇式的愛情故事,但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
  • 看完《了不起的蓋茨比》其實就一句話:再有錢的男人也買不到愛情
    這本書一問世就引起了很激烈的討論,有的是「女人在婚姻和愛情面前究竟該做何選擇」,還有的是「一個人能為了夢想付出多少」,無論是愛情、夢想還是金錢。這本書都確確實實地引發了人們的思考。這本書的主人公蓋茨比年輕時根本不是大富翁,而是一個貧窮的農家孩子。
  • 《霍亂時期的愛情》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對比,差異結局的啟示
    這一次之所以想要動筆,是因為最近再次翻閱《了不起的蓋茨比》時,忽然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了不起的蓋茨比》與《霍亂時期的愛情》存有一定類似的地方——兩部作品中的男主角傑伊·蓋茨比與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愛情中有著一定相同的經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已為人妻的黛西·費伊·布坎南,而《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更是用半個世紀來等待已為人妻的費爾明娜
  • 《了不起的蓋茨比》:「爵士時代」下最動人心弦的美國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幾乎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一部作品,每讀一遍都能感受到這本書帶給我新的震撼。作為「爵士時代」的青年作家,菲茨傑拉德一方面沉溺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時代裡,另一方面他又無比清晰地認識到看似繁華的生活其實都是泡沫,背地裡只有無盡的空虛和逃避。《了不起的蓋茨比》便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喧囂的年代,愛情從來不會有好的結局。
  • 是什麼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會如此成功?為什麼說是悲劇
    是什麼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會如此成功?為什麼說是悲劇電影拍得很美,而且忠實原著。仔細想想,本書對人性的描寫十分真實,這是反映現代化開啟真實唯物,沒有價值評價,時代即在轉折點和巨變期的一部作品,很現實,不唯美。
  •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喜劇還是悲劇?有什麼地方值得回憶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喜劇還是悲劇?有什麼地方值得回憶《了不起的蓋茨比》看過兩次,第一次是2013年 一上映就看了。但是當時還有點看不懂。最後,我覺得蓋茨比是喜歡小雛菊的不然不會給她頂罪。但是他也喜歡小雛菊給她帶來的身份認證。魚和熊掌他都想要,所以他畸形了。 又一次回顧,為了愛情,你真的需要理智,蓋茨比可憐又可恨,為了黛西付出那麼多。最終把一段美好的戀情弄得扭曲。而黛西卻沒有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勇氣,而是選擇了現實。
  • 今日好電影推薦——《了不起的蓋茨比》最偉大的愛情莫過於守護你
    《了不起的蓋茨比》——豆瓣評分7.81影片簡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凱瑞·穆裡根、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尼克和蓋茨比相識,並對蓋茨比充滿探究的興趣。探究的結果是:尼克了解到蓋茨比內心深處有一段不了之情。年輕時的蓋茨比並不富有,他是一個少校軍官。他愛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對他也情有所鍾。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蓋茨比被調往歐洲。似是偶然卻也是必然,黛茜因此和他分手,轉而與一個出身於富豪家庭的紈絝子弟湯姆結了婚。黛茜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因為湯姆另有情婦。
  • 《了不起的蓋茨比》和破滅的夢幻
    但相對而言,我更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奠定了作家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並讓其成為20世紀20年代「爵士時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作家的佳作。出版於1925年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田志雲譯)是以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小長篇。主人公詹姆斯·蓋茲本是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貧農子弟,但他從小有志氣,意欲成為一個出人頭地的大人物。
  • 「蓋茨比」不再了不起?
    該報認為,魯曼喜歡講述「不可能的愛情故事」,其經典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紅磨坊》都是如此,因此《了不起的蓋茨比》應是他駕輕就熟的題材,但不可否認,這部影片的情感節奏「很失敗」。    此外,魯曼的3D視覺花樣有時也顯得「多餘」,比如屏幕上彈出尼克興奮寫下的句子,羽毛、五彩紙屑和飄帶在蓋茨比的狂歡晚會上飛向觀眾,但這「無助於讓觀眾產生沉浸其中的感覺」。
  • 《了不起的蓋茨比》——得到與沒有得到,到底哪個更悲劇呢?
    作為村上春樹粉,我完全是由於他在《挪威的森林》裡對《了不起的蓋茨比》不遺餘力的推薦,才按圖索驥買來觀摩的也許在他看來,得到與沒有得到,都是一種悲劇。我也不認同譯者對黛西的評價:「從頭至尾,黛西只是一個世俗的、拜金的、貪圖享樂的『金姑娘』,她不可能具有和蓋茨比風雨同舟、共同進退的品質,她也不具備為實現理想付出高昂代價,作出巨大犧牲的精神品質,這就註定了蓋茨比的悲劇結局。」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說結局悽慘的蓋茨比了不起?
    因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知道了菲茨傑拉德這個作家,也才知道之前在看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來是他寫的。電影是幾年前看的,現在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可能因為當時年少看不懂,對劇情人物也沒那麼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特地買了這本書回來,重新來讀一讀,看看蓋茨比是否如書裡所說的那麼了不起。
  • 讀書|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
    除《了不起的蓋茨比》和《人間天堂》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緣》(1941)。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代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