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的人生悲劇及現實意義

2020-11-28 覓陽Sunshine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該片根據菲茨傑拉德德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影片劇照)

該部影片發生的背景是在上世紀20年代,這段時期是美國歷史上最絢麗浮華的年代,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迷茫失落的年代,歐洲的政治陷於一片混亂之中,文明不復存在的絕望情緒像瘟疫一樣,當時的美國青年被稱作為「迷惘的一代」。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精彩的畫面和動人的影音向觀眾展現了男主角蓋茨比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悲劇。

影片通過敘述者尼克·卡羅維講述著男主傑伊·蓋茨比和女主黛西·布坎南之間的愛情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五年前,當時還是一名軍官的蓋茨比偶然間出現在黛西的家門前,兩人相見,一見鍾情,自此兩人陷入愛河。可蓋茨比是名軍官,需要上前線打仗,就丟下了黛西,並告知黛西讓黛西等自己,等他功成名就時再來娶她。

可就在等的第二年,一名名為湯姆·布坎南的男士用一條價值35萬美元的珍珠項鍊向黛西求婚。在當時的那個社會下,人們的價值觀因受到金錢的誘惑,貪婪欲望瀰漫。黛西母親就逼迫黛西嫁給湯姆,而黛西就向遠在前方打仗的蓋茨比寫了一封分手信。

就這樣過了五年,五年後,蓋茨比滿載而歸,成為百萬富翁之後,借著舉辦各種聚會的名義,引起黛西的關注,最終通過尼克,尼克的堂妹,邀請黛西來家,兩人相見。

由此蓋茨比期待著和自己的前女友重續浪漫,但此時的黛西已嫁為人妻。但蓋茨比相信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相信他們能回到過去那種相愛的時候,但是他卻忽略了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再也回不到過去,我們彼此都已經改變了很多。

(兩人相見時彼此相望)

在那個「美國夢」盛行的時期,在每個人追夢者孤獨且是自私的,甚至是貪婪地。最後蓋茨比在這個冷酷的時代裡,只能扮演一個無助的尋夢人,而這也給他的人生留下了悲愴的烙印。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詳細地分析一下蓋茨比的悲劇人生。

01 虛偽縹緲的愛情,最後等來的只有死亡

影片最初以一束綠光開始,又一束綠光結束。而在影片中不斷出現的「綠光」,其實隱喻著所有的美國人均在狂熱追求的「美國夢」的代表,因為它對於這群人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強烈欲望,因而它不真實。這裡的「美國夢」的實質就是想要賺更多錢,實現所謂的「財富夢」。

(那束綠光若隱若現)

這束綠光剛開始的出現就暗含著蓋茨比夢想的虛無縹緲,若隱若現。黛西對於蓋茨比來說就是那一束「綠光」,蓋茨比一生都在為之奮鬥。在未見黛西之前,蓋茨比虛張聲勢,渾金如土,大搖大擺地舉辦聚會,社會上名流人士都會被邀請到他那如城堡宮殿似的建築裡。

而這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黛西的關注,而在他們相識之後,家裡的家裡的燈光漸漸暗淡,也沒有了聚會。每次黛西來也只是悄悄地來,不虛張聲勢,家裡的傭人也被辭退了很多,家裡越發冷清。

因為他怕家裡來太多人會給黛西帶來聲譽上的汙點,他愛護她,他想保護她,他在乎的就只有黛西,五年來他從未忘記過她。

纏綿悱惻過之後剩下的就只有狼狽不堪,就在黛西因衝動開車撞死丈夫湯姆情人默爾特之後,一切都改變了。湯姆和黛西在蓋茨比被默爾特丈夫威爾遜殺死之後,離開了,連蓋茨比的葬禮都沒有參加。蓋茨比生前那麼愛黛西,連最後一面黛西都沒有來看望,這無疑是蓋茨比人生的悲哀,生命的悲劇。

莫利亞克在《愛的荒漠》中寫道:「人的孤獨是無可救藥的,甚至愛情,尤其是愛情,是一片荒漠。」

這正如蓋茨比的無望的愛情,不管是黛西的身影是否近在咫尺,但是新的冷漠總讓人不寒而慄。雖然蓋茨比無法化解等待中難言的孤獨和焦慮,但是被威爾遜的手槍打死的那一瞬間,影片中的尼克傷感而迷惘地坐在蓋茨比無數次去過的海灘上緬懷著久遠的、無知的世界,在漸行漸遠的笑語喧囂中,只有蓋茨比被人笑忘於人世間。

1997年上演的美國影片《紅角落》結尾時純情女律師對心儀已久的男子隱晦曲折、一語雙關的情感表白:

「你知道竹子為什麼生長在這裡嗎?他在等待著微風的觸及。」

這在暗示著她生命的全部意義是來自與對方的出現,來自於對方的激活,來自於對方感情的慰藉。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對於黛西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們的愛情不正是如此嗎?愛而不得的痛苦。

黛西就這樣離開了蓋茨比,黛西對蓋茨比來說在某種程度上是蓋茨比在「美國夢」下夢想的化身,再追們的路上這就是在追求黛西,但是他犯了致命性錯誤,在追夢的路上,他沒有認識到黛西雖然外表楚楚動人,但實質上卻沒有什麼思想深度的一個人,就如一些色彩斑斕、耀眼奪目的虛幻的東西。

就像那束「綠光」,虛無縹緲、若隱若現,想抓卻抓不住。

02 謊言包裹下的事業,逃不過的是旁人的質疑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紐約城市的發展迅速,人們對金錢的欲望到了癲狂的狀態,華爾街異常繁榮,固若金湯的黃金市場。建築越建越高,而人們的道德約束越來越寬鬆,禁酒令卻背道而馳,究竟越來越便宜。隨著淘金熱的盛行,有些人一夜暴富。而蓋茨比則是其中一員,由貧賤的窮小子一躍成為暴發戶。

在表面看起來鮮豔亮麗的光輝外表之外,沒有人會去在乎蓋茨比是誰。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聚會上,有人猜疑蓋茨比是德國間諜,有人猜疑他是皇室王子,有人猜疑他是殺人犯,可當問起誰是蓋茨比時,沒有人見過他,沒有人認識他,沒有人在乎他,這些享受聚會的人在乎的只是他的地位,貪戀的是他的金錢。

但蓋茨比卻不這麼認為,在向尼克介紹自己的身份地位時,他說自己是來自美國中西部地區非常富有人家的兒子,不幸的是,家裡的親人都已經死去了,從小在美國長大,並在牛津大學讀過書。

自己的先輩們都在那裡經受過幾年的教育,但是他的這種說話方式,讓人不禁懷疑他的身份是真的嗎?是不是自己偽造的?

總有人會對蓋茨比的身份地位進行調查,就在蓋茨比和黛西兩人商量好要決定在一起。要求黛西向湯姆坦白,他們只有婚姻卻沒有愛情,最後兩人遠走高飛。雖然湯姆風流倜儻、風花雪月,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婚姻還是比較留戀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出軌,與蓋茨比雙宿雙飛。

於是,湯姆就暗地裡對蓋茨比的身世進行了調查。在與蓋茨比的一番談話之後,在一次次的質問之下,蓋茨比終於按奈不住了,脾氣爆發了。

通過跟著他的老闆邁耶,迅速積累了財富,學習紳士的言行舉止,編造了學歷和家世,但還是被細節出賣,富翁船長用老兄稱呼他,男主愛用老兄稱呼人,可在貴族階層是不會用這個詞的,也不會穿粉色西裝,更不會暴跳如雷地發脾氣。

就在與湯姆的對話中,他的言談舉行暴露了這一切,他喜歡用「老夥計」稱呼人,喜歡穿粉色衣服。黛西就在接受不了真相之下離開了他們,最後就在情緒衝動之下開車撞死了威爾遜太太。自己的美夢就此破碎,連自己的生命也被搭送進去。殺人兇手本是黛西,可蓋茨比卻為她承擔了所有的罪過,被威爾遜一槍殺死。

記得阿爾巴巴亞曾經說過:「謊言是根浮木,早晚會被衝上海岸。

謊言終歸是謊言,終有一天會被揭穿。蓋茨比本是北達科他州的貧民,他從不接受他的父母是農民。在他看來他應是神派來的。為了證明自己的命,16歲時遠離故土。這樣的出身,他不承認,他總是編造自己的人生,可最後還是有人會發現端倪,引起身世的懷疑。

最後真相浮出水面,黛西離開了自己,自己也不行斷送了自己的生命,以悲劇收場。黛西和湯姆重歸於好,而蓋茨比只是他們曾經新鮮的玩物。好像偉大的蓋茨比,他的真愛不過是第三者,他的逆襲終被踩在腳下。

03 失去自我的自卑

蓋茨比的出身是他一直感到羞愧和陰與隱藏的,他想成為富人,他用物質和財富包裹了自己以後,人們對人無比崇拜、敬仰但也有揣測、嫉妒和懷疑。

當他像尼克介紹自己時,極力想要掩蓋自己的身份,「我在牛津大學受過教育」,「我是中西部的富家子弟」,蓋茨比為自己編織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他想像著自己曾經遊歷過名山大川,受過高等教育,可在「美國夢」包裹俠的,蓋茨比只是想要躋身於上流社會,但僅有財富是不夠的。

影片中,當蓋茨比認為自己是和湯姆一樣,他們認可的就只有錢,所有蓋茨比認為他們的身份是一樣的。但湯姆的回答激怒了蓋茨比,他說:

「我們是不同的,包括他們,我們都跟你是不一樣的。你看到了我們的出身,就完全不一樣,根植於我們的血液裡面,你說的話,你偷來的東西,都是不可能改變這一切的。「

蓋茨比想要的卻只有金錢可以撫平一切,認為有錢了我們就平等了,可他並不能改變最本質上的東西。他出生貧民家庭,一生下來就不一樣,逃脫了父母的牢籠,掙脫家庭的束縛。

進入社會,無意間遇到酒鬼富翁船長,船長去世,繼承了他的一筆財富,就這樣一夜間成為了富人。但他始終改變不了自己的階級地位。一直未追求財富不斷用物質和財富包裹著自己,從這一個角度來說,他失去了自我,追求者虛無縹緲的夢想。

所以並不快樂,也根本無無從滿足,他迫切地想回到過去改變,表面上是想回到五年前與黛西重新開始,更深層次的動機是想回到接納自己的時光重新開始,擺脫後來的迷失與困惑。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蓋茨比也是自卑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出身卑賤,而黛西出身富貴人家,她喜歡金錢,太想得到黛西,所以就一直想要擺脫自己的身份,在社會上獲得地位,金錢和權利。

一直追逐於外部事物,以至於忘記了「我是誰」。沒有自我的人就像是破碎的容器,裝不了夢想,也留著不住人,所以不論是追求金錢還是夢想,都不要失去夢想,清楚地知道並接納自己是誰,然後找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那麼在任何時代,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束綠光。

我們可以承認自己貧窮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出身,豐富自己的頭腦,而不應在追求生命的過程中失去自我,忘記自我。

一部優秀的作品來源於現實,同時又對現實社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時代下的作品,又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裡面的每個人物以及每個場景都對我們人生有著很大的影響。

(1)認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及時調整方向

影片中在黛西開車撞死威爾遜太太之後,蓋茨比還認為黛西會和自己一起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然而現實卻是她已經和湯姆約定好要離開這個地方。黛西害怕,害怕被警察查出來之後入獄,而湯姆就暗自謀劃好了一切,帶著自己的家人遠走高飛。

湯姆和黛西是如此的絕情,留下蓋茨比獨自面對所有,最後招來殺身之禍,最後離開這個世界時顯得那麼悲慘。

看完影片我就一直在思考著,為什麼這個事情是要你來承擔最後的結果呢?人又不是你殺的,人家黛西已經離開了,也不會再給你通電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能就在這裡。蓋茨比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沒有認清現實,一直還在渴望擁有黛西,願與黛西相守到白首。

沒有認清理想與現實,吳無疑結局是悲慘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沒有認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一頭撞向男牆,不死不罷休。

我們應認清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即便是面對現實中的不利,也應把理想放在心中,找準方向,縮小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如同塔基亞原則一樣,在黑暗中,身不由己地表面上適應,這樣是為了在黑暗之中少碰壁,但是內心決不能適應屈從,而且理想也應不改,在黑暗中積蓄力量。

理想還沒有機會實現之前,我們需要等待機會。當黑暗被驅除的那一天,抓住機會,實現夢寐以求的夢想。

(2)不要忽略精神的成長

看過影片,一直被黛西的角色所縈繞,黛西出身富家,嫁於富家,一生生活富足,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礪,沒有大災大難。可謂是順風順水。身邊的兩個接近她的男人都是有錢的人,加之黛西生活在那個時代,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被金錢和欲望所包圍,而這也就塑造了黛西的性格,物質主義、享樂主義至上,最後卻忘記了精神土壤的培養。

就像二八定律一樣,生活中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手中,而那些百分之百分之八十的人,拼了命地想要爭取那百分之而二十的財富。所以這個世界上終究是較為貧窮的人會多,但總是會有一些人,他們雖物質貧窮,但是精神卻很富有。

記得有一則有關於莊子的故事,在《莊子·山木》中這樣記載:

「 莊子身穿粗布衣,並且都打滿了補丁,而且鞋子的後跟也沒有了,用麻絲系好鞋子走過魏王身邊。魏王見了就趕緊說道: 先生為什麼如此困苦呢?莊子說:這是貧窮,不是困苦。世人身懷道德而不能推行,這是困苦;衣服鞋子破了,這是貧窮,而不困苦,這種情況是所謂的生不逢時。」

(莊子的精神世界)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戰亂不斷,民不聊生,飢餓不斷。莊子最貧窮,但他不困苦。莊子沒有錢生活,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卻很富有。我想一個人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是自己的精神貧窮,精神貧窮是最可怕且可悲的。

我想即使黛西和湯姆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他們也不會獲得幸福,他們的這種短暫的歡愉是建立在別人的生命痛苦之上的,缺乏精神層面的人,到哪都是貧窮的。

結語

探討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讓我們明白了主人公的人生悲劇。在當時那個金錢至上的美國,人人都有一顆追求夢想的心。可是蓋茨比在盲目設定人生目標時,將外在美貌的黛西作為了自己追求夢想的化身。

有夢想終歸是好的,但也要清楚現實是夢想得以滋生的沃土,真實之中孕育著理想,認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為我們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作者介紹:覓陽Sunshine,喜歡閱讀和寫作,願以文會友,記錄生活。文中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的悲劇人生源於自我迷失
    有人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美國夢」破碎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輓歌。在我看來,這本書是藉由虛幻的愛情故事,講述了蓋茨比悲劇人生的根源——並非源於求而不得的愛情,而是源於其自我迷失導致的自身毀滅。在了解這本書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作者本人——菲茲傑拉德。
  • 電影推薦:了不起的蓋茨比
    唯有蓋茨比,堅守著他對露西的愛。湯姆批判蓋茨比是個騙子,諷刺蓋茨比貧窮的出生,尼克卻讚揚蓋茨比,「他們都是混蛋,只有你不是」。蓋茨比是高貴的,高貴在於他對美好的追求以及非凡的能力和才華,他的人生真的是個傳奇。然而,他也是可憐的,出生的卑微註定無法被抹去,自卑和這個有著遠大抱負的男人似乎如影隨形。
  • 「蓋茨比」不再了不起?
    觀眾託馬斯·約翰斯頓則誠實地承認:「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小說的內容,所以《了不起的蓋茨比》像是對舊故事的全新講述。」    「《了不起的蓋茨比》永遠無法被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    對美國人來說,忘記《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小說內容並不容易。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男人的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男人的悲劇愛情在大家的認知裡是什麼樣的?是否純潔、堅貞不渝、甘願為對方付出一切?我想在大多數人眼裡愛情應該是這樣的,那大家又怎樣追求愛情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男主是「小李子」,畢竟這部電影的影迷不少,男主也是很多女孩子心中過去時的男神,但在片中,他確是當時社會上男女老少的男神,因為他富貴多金,而且是個謙謙君子,十分的有紳士風度,坐擁一座巨大的城堡,這樣的主角設定,是不是讓人好奇心爆棚,想及你不了解?
  • 《了不起的蓋茨比》哪裡了不起
    在一個人慾橫流的社會背景下,做著一個物質的夢,這並沒有什麼錯,至少錯的不是你,與眾不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不過一個物質的夢,它可能也是一個空洞虛無的夢,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所能帶給人們的一個警示。而小說刻畫的紫醉金迷的爵士時代,一出精緻的悲劇和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人物使其廣受評論家喜愛。菲茨傑拉德成為了偉大的小說家,但是他早已逝去,因《了不起的蓋茨比》與他的人生的相識程度,也披上了自傳色彩。這是一個悲劇式的愛情故事,但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
  • 導演談《了不起的蓋茨比》
    相對於小說,電影中改編最大的要屬託貝·馬奎爾飾演的尼克·卡拉威。在菲茨傑拉德筆下,這個普通人以旁觀者的身份目睹並講述蓋茨比的人生。菲茨傑拉德沒有交代尼克為何要講述這個故事,但作為導演,魯曼必須為電影找到可信的答案。
  •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們努力的方向成就了我們的人生意義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們努力的方向成就了我們的人生意義。今天下午已經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了,可是看完了以後心裡還是覺得有種說不出又道不明的複雜感覺。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切也沒有辦法讓他得到夢寐以求的愛人,他始終被現實拒之門外。男主是一個有志向,也有行動力。更可貴的是他也懂得把握住機遇的勇敢男人;可是,從幾人的那些隻言片語裡,我們就可以輕易的看出這個人的事業大概並不是上得了臺面的。可是又能怎麼樣呢?
  • 《了不起的蓋茨比》:痴情釀成的悲劇!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所著,自1925年出版到現在一直經久不衰。電影也是多次翻拍,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這一部。該片於2013年5月10日在美國正式上映。梗概主人公詹姆斯·卡茲本是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貧窮的農家子弟。
  • 從敘事、人物、符號、現實等解讀《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文學魅力
    面對學業不佳和失戀的雙重打擊,菲茨傑拉德希望通過戰爭的洗禮來尋找人生的突破,但應徵入伍的他還沒來得及奔赴前線,戰爭就宣告結束。後來,他把對自己在戰場上的設想、期待寫進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取得的所有的光輝戰績都扣在了主人公蓋茨比的頭上。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說結局悽慘的蓋茨比了不起?
    因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知道了菲茨傑拉德這個作家,也才知道之前在看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原來是他寫的。電影是幾年前看的,現在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可能因為當時年少看不懂,對劇情人物也沒那麼深刻的印象。所以,我特地買了這本書回來,重新來讀一讀,看看蓋茨比是否如書裡所說的那麼了不起。
  • 淺談《了不起的蓋茨比》:愛情主義與物質主義,必然的愛情悲劇
    在這段感情線中,我看到了永恆不變的愛情,也看到了因為金錢地位而轉移的愛情;看到了蓋茨比為愛無限付出,也看到了為物質為金錢出賣自己;看到了主角夢想的美好,也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在這個故事裡面,愛情主義很明顯的敗給了物質主義,才形成了這一美好的愛情悲劇。
  • 《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有什麼了不起
    這個痴情的男人就是蓋茨比,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人公。電話是打給蓋茨比的,聽尼克說蓋茨比已死,那人馬上掛斷了電話。電影鏡頭強化了電話的神秘,蓋茨比常常在特定的時間去打電話,接聽電話時一直在避人耳目,以此暗示他從事的並非經得起陽光的勾當。                                     蓋茨比有什麼了不起?
  • 讀書|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
    除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公眾對他的了解甚少。就連這部作品,被人們記住的也往往是經由電影改編留下的故事印象,對他內在的文學風格卻少有感觸。菲茨傑拉德是美國小說家。1896年9月24日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父親是家具商。他年輕時試寫過劇本。十四歲之前,家境還不錯,不善經營的父親給了他最初的文學教育,13歲的時候,就在他上學的聖保羅私立中學校報上,發表了第一篇習作。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對紐約很多人來說, 蓋茨比的一生充滿著戲劇性,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也很荒唐可笑。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熱映引發同名原作閱讀熱
    如果說,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因為「多情自古空餘恨」,因為「散盡千金換一笑」,從而成了愚者中的愚者和勇士中的勇士的話,那麼,對爵士時代的絢麗縱情,既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對人生的千變萬化,既感到陶醉又深刻厭惡的菲茨傑拉德,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他也就同樣證明了自己的了不起。   由於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熱映,引發了新一輪對菲茨傑拉德所著同名原作的閱讀熱。
  • 為什麼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當時對美國文學有較大偏見,認為「沒有歷史」的國家出不了偉大的文學作品,所以我們看了很多美國電影,卻忽視了其文學的存在。初看標題,《了不起的蓋茨比》,有點像大力水手或者小兵張嘎之類的兒童文學,如果是偉人或者英雄,有誰會說了不起的華盛頓,或者了不起的艾森豪嗎?
  •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在哪裡?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看完電影,卻迷惑於蓋茨比到底偉大在哪裡?他的財富,或許是不義之財。他的痴情,看起來荒唐而不值。他的確是與眾不同,並且世俗與他格格不入。蓋茨比的純粹是無與倫比的,電影沒有展現菲茨傑拉德在小說裡寫的,蓋茨比早已知道黛西已經不是從前的黛西了,蓋茨比曾說過「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而電影卻描繪了蓋茨比在愛情美夢裡一往情深,荒唐而終。
  • 是什麼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會如此成功?為什麼說是悲劇
    是什麼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會如此成功?為什麼說是悲劇電影拍得很美,而且忠實原著。仔細想想,本書對人性的描寫十分真實,這是反映現代化開啟真實唯物,沒有價值評價,時代即在轉折點和巨變期的一部作品,很現實,不唯美。
  • 《了不起的蓋茨比》:令人回味的愛情悲劇
    前言:《了不起的蓋茨比》被認為是菲茨傑拉德最好的小說,它的問世奠定了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多影人鍾情於這個迷人的故事並試圖將其呈現在銀幕上,巴茲·魯赫曼便是其中之一,由他指導的版本於2013年上映,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飾演蓋茨比。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2013年5月10日,同名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美國上映,由巴茲·魯赫曼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託比·馬奎爾等主演,獲得了2014年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還在豆瓣獲得7.9的評分。相較於它的小說原版,我更喜歡電影的表達方式,大開大合,場面宏大,直接將小說背後的時代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