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並非宋仁宗的親母,為何宋仁宗登基後並沒有廢掉她?

2020-12-21 王程觀靜

宋仁宗雖是宋真宗和劉娥的養子,但是劉娥對待宋仁宗一直都是視如己出。如果不是劉娥,宗仁宗的身份也不會成為皇帝。這件事情就要追溯到宋真宗了,不知是何原因,宋真宗可能就是個缺少子孫的命,宗真宗在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取了一位妻子,不過這位妻子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有為宋真宗留下子嗣,後來又娶了郭氏,也就是郭皇后,郭皇后為宋真宗生了三字嫡子,不過最後都早早的夭折了。後來郭皇后因為孩子去世,傷心欲絕,最後也鬱鬱寡歡而終。

宋仁宗

《宋史·卷九·本紀第九》: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

宋真宗坐上帝位之後,郭皇后也病逝了,那麼需要另封一位皇后,劉娥和宋真年齡相當,有十分的恩愛,那麼皇后之位就是非劉娥莫屬了,但是大臣們紛紛不同意立劉娥為皇后,因為劉娥沒有生育能力。所以劉娥就想到了借腹生子這樣一個想法,能夠為皇帝生下孩子的人必然是自信信得過,有為人厚道的,於是劉娥就想到了李氏,李氏是劉娥身邊的侍女,平時為人也是沉穩的,這樣就讓李氏去侍寢,代替自己生孩子。不久後李氏就誕下了皇子,也就是宋仁宗,後來宗真宗就對外宣布劉娥產子,她也順利的成了皇后。劉娥並沒有殘殺李氏,而是給了李氏非常優厚的待遇,後來還為李氏晉升。

劉娥

後來宗真宗死後,把政權交給了劉娥,就這樣雖然仁宗是明面上的皇帝但是政權一直在劉娥的手裡,她也垂簾聽政數十年。在劉娥死後她依然沒有將政權交給宋仁宗而是交給了楊淑妃,不過楊淑妃非常的識大體,稱自己年邁,就這樣政權就回到了宋仁宗的手裡。

垂簾聽政

劉娥死後,大臣們無所顧忌,告訴了宋仁宗的身世,宋仁宗得知自己身世之後非常的悲哀,想要打算重新安葬自己的生母,其實劉娥早就知道大臣們會告訴宋仁宗他的身世,所以一早就以皇太后的冠服安葬了李氏。宋仁宗見狀,不但沒有治罪劉氏家族,還給了她,他們優厚的待遇。

趙禎墳墓

總結

在古代也是尤其的講究嫡出,其實劉娥本身也並不惡毒,她和宗真宗也是真的恩愛。雖然是借了李氏的腹生了孩子,但是李氏的出生並不好,不過就是一介宮女,而宋仁宗能夠成為皇后劉娥名義上的兒子對他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參考文獻:

《宋史》

《宋論》

《續資治通鑑》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王程觀靜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宋仁宗恨冒充他母親的劉娥嗎?他為什麼沒有廢掉她的太后之位呢?
    「借腹生子」的事情也不是如故事裡講的由劉娥和太監暗中謀害了李宸妃而進行的,而是由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趙恆和劉娥一起策劃實施的,所以說,劉娥不論是不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但作為他的嫡母,地位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作為兒子是沒有資格廢掉太后的,因為「太后」不是「皇后」,不是作為兒子的皇帝能夠廢掉的。
  • 宋仁宗後宮佳麗無數,為何獨寵張貴妃十四年,逝世後還追封皇后?
    在宋朝,如果一定要給大宋皇帝弄個情種排行榜的話,宋仁宗趙禎可能會穩居榜首。身為一國之君,後宮三千本是常事,然而這個宋仁宗卻偏偏獨寵一人,在她被立為才人到去世的十四年間幾乎霸佔了宋仁宗的所有寵愛,那麼宋仁宗為何對她如此情深呢?
  • 她本為賣唱女子,卻臨朝稱制11年,為什麼沒有登基稱帝?
    ,但她最後卻沒有登基稱帝,這是為什麼呢? 趙恆即位後,更是第一時間將劉娥接入宮中,甚至原配皇后去世後,想要立劉娥為皇后,但立後一事卻被大臣們阻止了,但趙恆可不幹了,一氣之下,乾脆將皇后之位空懸,你們不讓我立劉娥為皇后
  • 為什麼宋仁宗不廢掉劉娥太后之位
    為什麼宋仁宗不廢掉劉娥太后之位,讓自己親媽當太后?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簡單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不能廢,不會廢,三不敢廢。更何況劉太后有功於社稷,她的任期內沒有出現大的政治波瀾,沒有犯任何政治錯誤。在領導執政層面,仁宗是沒有廢除劉太后的理由的。二、仁宗皇帝為什麼不會廢太后從《宋史》來看,一直到劉太后去世的時候,仁宗皇帝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
  • 十餘載養育恩情,宋仁宗對太后劉娥究竟是恨之切,還是愛之深?
    熱播劇集《清平樂》講述的是宋朝宋仁宗(王凱飾演)年間的皇室故事,故事開篇便講述了宋仁宗不太美好的身世以及童年。先王早逝,宋仁宗年幼便登基聽政。憑著先王詔書的旨意,太后大娘娘劉娥(吳樾飾演)一直垂簾聽政,輔助年幼的皇子。隔著龍座上珠簾的是,這對並無血緣之親的母子,那糾葛著的愛與恨。
  • 宋仁宗為何沒見過生母?劉娥11年一手遮天
    從此劉娥就跟著宋真宗一起入宮。因為特別喜歡她,所以宋真宗打算把劉娥立為皇后,可問題是劉娥沒給宋真宗生下一兒半女,因此滿朝文武都不答應。其實劉娥之前是嫁過人的,她的前夫是個銀匠,帶著她從老家到汴京來討生活。結果日子過不下去,所以前夫哥就把劉娥送到了宋真宗的王府。
  • 劉娥輔佐宋仁宗趙禎那些年,她的種種行為像不像要稱帝?
    在宋仁宗得知生母為李宸妃後,昔日的養育與教導之恩,相比現在的輔政之責,都被擴大為毒如蛇蠍的黑手段,劉娥沒有辯解,在無休止的爭議聲中,劉娥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宋仁宗也通過不斷的反思與察驗,還給了劉娥一個公道。那麼,歷史上的劉娥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女人?對大宋,對宋仁宗而言,她又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連龍袍都穿了,為什麼沒有登基為帝,是不想還是什麼原因?
  • 劉娥垂簾聽政11年,為何沒有學武則天自立?難怪慈禧最崇拜她
    慈禧最佩服的古人就是宋仁宗時期的太后劉娥,為什麼?因為這個女人跟慈禧很相似,都是權傾朝野的太后,都有登基稱帝的可能,都沒有稱帝。劉娥這個大姐很不安分,她做了太后以後,最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穿龍袍,沒事兒就穿龍袍睡龍椅,壓根不把宋仁宗放在眼裡。
  • 北宋太后劉娥臨終前不斷拉扯衣服,宋仁宗為何下令給她脫下來呢?
    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對北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人常常將她與漢朝的呂后和唐朝的武則天相提並論,誇她有呂后、武則天的才能,但卻沒有獨攬朝綱,可謂德才兼備。劉娥也是這樣。她甚至還萌生過效仿武則天稱帝的念頭。據史籍記載,有一次,她問魯宗道:「唐武后如何主?」以劉娥對歷史的熟悉程度,她自然不會不知道武則天是如何稱帝的。她這樣問,必然有其深意。於是魯宗回答道,武則天是唐朝的罪人啊,她幾乎毀掉了李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聽了,默然不語。
  •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去世後的她對朝廷影響頗深
    因為劉娥沒有擅自換過皇帝,也沒有謀朝篡位。這句話,是對劉娥一生,最好的評語。然而,劉娥真的沒有稱帝野心嗎?綜觀劉娥的一生,她津津樂道地觀看《武后臨朝圖》,玩命地立國號、建生祠、改殿名、祭太廟、穿龍袍……這一切的一切,可都是武則天稱帝前的必經之路。
  • 宋仁宗廢掉郭皇后,郭皇后是被宦官毒死的嗎?司馬光:死的很蹊蹺
    宋仁宗趙禎生於1010年,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也是宋真宗當時唯一的兒子。宋仁宗出生後,宋真宗為她取名為趙受益,對外宣稱趙受益乃是寵妃劉娥所生,因此立劉娥為皇后。實際上,趙受益的生母是李宸妃。趙受益5歲被封王,8歲被立為太子,並且改名為趙禎,13歲那年,宋真宗去世,宋仁宗登基。
  • 執掌朝政11載,太后劉娥穿袞服祭祀,為何引來不滿?
    在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中,雖然太后劉娥的戲份不多,5集就下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娥確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在宋真宗駕崩後,年僅12歲的宋仁宗即位,太后劉娥則臨朝稱制,垂簾聽政。她一把持朝政竟有11年之久,即便宋仁宗成年,也不願還政於皇帝。
  • 劉娥皇后垂簾聽政多年,她是否有想過自稱當帝王呢?
    劉娥皇后真的想當皇帝嗎?劉娥垂簾聽政十一年,為什麼沒有稱王,是不想還是不敢,我覺得她是很想,從她垂簾聽政十一年,卻遲遲不肯歸政,即使後來的仁宗已經成人,就可以看出。但是她不敢,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她的身世太單薄,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支撐。而很明顯在這方面她太欠缺了,她是個孤女,無父無母,沒有兄弟,沒有親人,只有一個被認作哥哥的前夫在朝堂上做著沒啥用的官。
  • 宋仁宗並不喜歡曹氏,為何還立她為皇后?她的家族太厲害
    電視劇《清平樂》講的是宋仁宗趙楨與皇后曹丹姝的故事,與真實的歷史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之前我曾講過在眾多的后妃之中,宋仁宗最喜歡的是張貴妃,而不是曹丹姝的原型曹皇后,仁宗甚至有打算廢掉曹皇后的行動。那麼既然宋仁宗並不喜歡曹丹姝,為何她還能成為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母儀天下呢?
  • 歷史上發生在宋仁宗年間「狸貓換太子」一事是否屬實?
    與史料稍稍對照一下就能發現,案件審理之時,即歷史上劉後過世、宋仁宗親政的明道二年(1033年),包拯剛中進士不久,而且因為父母年高,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的職務,他都辭不赴任,一直在家侍奉雙親。直到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才出來做官,擔任天長(今安徽天長市)知縣這樣一個小官,根本沒有機會和能力去審理這樣一個大案。
  • 太后劉娥病逝前不斷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麼?下令給她脫下來
    太后劉娥病逝前不斷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麼?下令給她脫下來說道-我國封建歷史的進程中,所謂至高無上的皇權,大都是掌管在男人的手中,真正臨朝稱制的女人卻是少之又少,後人能夠想到的就是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以及清朝的慈禧,然而在宋朝的統治進程中,依舊是存在著一位鮮為人知的執政皇太后,她就是北宋太后劉娥,為北宋之際真宗與仁宗皇位的交接,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 宋仁宗去世後,後輩人是怎麼對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仁宗即位時,劉娥攝政,而朝廷的文官與之抗衡,其中就有呂夷簡、範仲淹、韓琦等人。仁宗就是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性子柔軟。畢生連生母都見不到,但他也善良,沒有追究劉娥的獨裁。仁宗很容易被文官牽著鼻子走,所以他的命運裡,不得不提到的他的賢內助,他的第二位皇后,曹彬之孫,曹皇后。沒有愛情,但卻深深依賴曹皇后?。
  • 宋仁宗竟沒有遺傳到他父親宋真宗的深情?遲來的深情,比草都輕賤
    這久而久之,就導致大家有了一個默契,那就是只要皇帝沒有死,那麼就必須要有皇后。這也就導致宋代的皇后特別的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宋仁宗和宋真宗了。宋仁宗的皇后一共有四位,但是這還不算特別多的,最多的是宋真宗有五位,這可是非常多的。
  • 郭皇后和妃子爭風吃醋,竟然打了宋仁宗,宋仁宗的處理方法對嗎?
    張氏容貌美麗,遠比郭皇后漂亮,宋仁宗對張氏一見傾心。可是宋仁宗此時年紀還小,還沒有親政,他的婚事由太后劉娥拍板,劉娥選中了郭氏當皇后,為了照顧宋仁宗的情緒,劉太后也把張氏選入宮來,封為美人。同來選秀的王姓姑娘最為漂亮,可是她是富商之女,劉太后怕她狐媚惑主,就把她賜給自己的侄子為妻。
  • 揭破宋仁宗身世的並非包拯,而是宰相呂夷簡,他的建議被劉娥採納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段故事並不存在,是作者結合宋仁宗和明孝宗的人生經歷而改編的。由於作者的目標是弘揚包拯的優秀品格,所以將故事背景立足於宋仁宗趙禎時期,於是包拯成為揭破趙禎身世的關鍵人物。實際上在原本的歷史之中,揭破趙禎身世的並非包拯,而是仁宗朝的第一個宰相呂夷簡。從真實的歷史發展來看,當時的包拯並沒有資格處理這樣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