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每一位衡陽人了解的衡陽歷史文化特色及價值

2020-08-27 衡陽同城

衡陽,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在人類文明進程和華夏文明發展過程中,衡陽從來沒有缺席,不但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樹有無與倫比的豐碑。無論是在遠古,還是近代,衡陽歷史文化都是厚重的,深遠的。她是中華五嶽之一南嶽衡山所在地;是火文化的發祥地;是大禹治水的智慧獲取地;是制蠶始祖嫘祖的「安身」地;是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誕生地;是偉大的思想家王船山學說發源地;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石鼓書院的承載地;是抗戰史中衡陽保衛戰的發生地;是漢民族「春社」習俗最完整的保存地。衡陽歷史文化作為中華文明一脈,既集聚了中華文明的發展的共性,又彰顯了地域文化發展的個性,既傳承了文明演進的統一性,又凸顯了文明遞進的多樣性。衡陽歷史文化特點與價值,是由其源頭與發展過程決定的,具有鮮明的農耕文明色彩和濃鬱的湖湘文化味道。

一、衡陽歷史文化源頭探究。

作為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衡陽的文化積澱深厚,文化特色明顯。與其他地方的歷史文化一樣,衡陽的歷史文化呈現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不是單調的,而是豐富的;但眾說紛紜的文化現象,必有綱目之別,主次之分。歷史文化的脈絡,必有主線。衡陽歷史文化的主線是什麼呢?有三條:一是以火神崇拜為源頭的祭祀文化演變史;二是以神農炎帝為標誌的農耕文明進化史;三是以南蠻血性為基因的湖湘文化發展史。無論是人們總結出的大雁文化、宗教文化,名山文化,還是書院文化、船山文化、抗戰文化,等等,都是由前述三大文化文明而產生衍變出來的文化現象。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本與末,源與流的關係,而不是並列與平行的關係。而且,這三條主線不僅具有包容性,其特色還具有唯一性和差異性,是衡陽歷史文化的標籤和標誌。

(一)火神崇拜是衡陽歷史文化的主要源頭。說到火神崇拜,離不開南嶽衡山。然而長期以來,衡陽人「不識南嶽真面目」,一講南嶽的文化底蘊特色,就講是壽文化、佛道共存、祭祀文化、名山文化、香文化等等。這些當然沒錯。但是這些文化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源頭在哪裡?朝廷和民間為什麼要在南嶽衡山祭祀呢?祭祀的對象又是誰?很少有人思考,以至於今天說到衡陽文化特色,都呈碎片化,沒有系統性,缺乏獨特性。為什麼說火神崇拜是衡陽歷史文化的主要源頭呢?

1.衡陽的名稱來源于衡山。衡陽與衡山具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繫和血脈關係。因為地處衡山之南,故名衡陽。這是衡山予衡陽市歷史文化天然的烙印,不可磨滅。

2.衡陽、衡山在歷史上曾經是一體,不分彼此。秦置郡縣,以岣嶁山名衡山,置衡山縣。漢初,分衡山縣為承陽、酃二縣。三國時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衡陽郡,郡治即在衡山縣城北。晉改衡陽縣為衡山縣,仍屬衡陽郡。隋改郡為州,廢衡陽郡為衡山郡,治所為衡州。唐沿舊制,改隋衡山郡為衡州,移治湘江(臨蒸)。宋承唐制,衡州城牆始建。元以衡州為衡州路;明改衡州路為衡州府;清沿明制;民國二年廢府存道,民國十一年廢道存縣,1942年3月設市。1949年以後仍為市,1983年6月地市合併。

3.祝融是衡山的象徵與代表。南嶽衡山連綿八百裡,共有七十二峰,其中五十二峰在衡山縣境內。誰是象徵或者代表呢?自然是主峰祝融。祝融作為嶽衡山主峰之名,古已有之。而祝融之名,則更久遠,在中華民族始祖黃帝時期,是一個負責司火的火正官,一個可以世襲的職位,最初幾位火正死後封為火神,後世子孫以祝融為氏。這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海內外華人的共同信仰。祝融作為火神的地位是中華文明史的一部分,與炎黃子孫的概念是同等的。

4.火神崇拜對于衡陽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根本性的影響。衡陽的火神崇拜源遠流長,特色鮮明,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心理。由祭祀火神祝融衍生而來的禮樂制度,演變成為衡陽地區節日與婚喪儀程的範式,其遺風至今仍然得到部分保存,成為有別於他處的獨特習俗。如南嶽古鎮正月十五耍龍燈獅子,突出的是火龍手獅,以稻草紮成龍形,上插點燃的線香,每人用竹竿豎一條,列成長隊,人多時長至裡許,極為壯觀。衡山周邊縣區老百姓祭灶神叫祭「司明老爺」。過去還有「鬧田燈」,春插完畢,約定日期,每戶舉一排燈,雜以火龍,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走遍。界牌、高塘兩個古鎮分別保留至今的「火燈節」與「火龍節」,渣江春社的社火「打鐵花」;衡陽人喬遷新居叫「搬火」,兄弟父子分家叫「分火」,紅白喜事特別喜歡放鞭炮焰火,「搬火」擇吉日良辰,送火、接火要焚香燒紙禱告,特注重保持火種亮堂,燒過的紙灰嚴禁踩踏跨越,火在衡陽風俗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5.衡陽最先最深打上火神崇拜的烙印。因為衡陽是火神祝融的駐地、封地、墓地、紀念地,火文化對于衡陽文化的產生與發展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火文化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根本標誌,是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文明進化的分水嶺。人類從學會取火到學會管理火種與掌握使用火的方法,是三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偉大躍進。祝融的功績就是教化人們管火用火,他是歷史中具體哪個人物或者職位已經不重要,因為他早就是族神崇拜的圖騰和文化象徵,是一個文化符號。

理清了上述關係,就可以明白,由火神崇拜而產生的火文化與南嶽衡山以及衡陽城是源與流、根與葉的關係。

其一,從古至今,南嶽衡山祭祀的對象主體一直是祝融,即南嶽聖帝。祭祀火神的活動是南嶽衡山所有祭祀活動的源頭與肇始。南嶽衡山從最原始的祭祀天地,到後來改為祭祀人格化的神靈,是從祭祀祝融開始的。其他佛道場所都是後來因為有祭祀火神祝融而逐漸出現的。因為人們對祝融是火神的認同與崇拜,所以才祭祀他,才有祭祀場所(廟宇觀庵)的出

其二,一度被熱炒的壽文化並不是南嶽衡山的文化本質與特色,只是火神祭祀崇拜的目的之一。人們拜的是火神祝融,求的是福祿壽喜。而祈求長壽是漢文化圈所有人們的共性,不只是南嶽衡山獨有,不具有唯一性。壽比南山之說也並非指南嶽,一直沒有共識。

其三,佛道共存不是南嶽衡山的特色,僅僅只是宗教場所的建築物同處一山一院(真正佛道共存的代表是山西懸空寺)。何況宗教本來就應該具有包容性,講求和諧共處。如果建築物同在一個院子就說是特色,甚至上升到文化的高度,那這是對宗教價值的貶低。宗教的價值在於其教義的高度與深度,而不在於哪一家宗教建築物建不建在一個院子裡。這與民間建築物的共處有什麼區別?這樣的所謂特色沒有文化意義上的價值。

其四,祭祀火神的活動帶來並造就了南嶽衡山的文化地位與影響力。正是因為有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祭祀祝融的活動,才有南嶽衡山在朝野的地位與影響,然後才有儒釋道三教共處於此的文化現象,才有隨之而來的祭祀文化。南嶽之所以香火旺盛,就是因為香客朝拜南嶽聖帝-火神祝融。

其五,也正因為有祭祀活動、祭祀場所,才有來自官方與民間的絡繹不絕的祭祀人流,然後才有南嶽古鎮的出現相應才有因為到南嶽祭祀而出現的周圍數百裡範圍的古道古亭古渡古驛站,也才有古代衡州的繁榮與發展。

其六,正是因為歷朝歷代源源不斷來自官方朝廷在南嶽衡山的祭祀,才逐步提高了南嶽衡山的影響力,知名度,從而有文人名士慕名而來,帶來一系列文化進入與影響、教化,才有衡陽的人文興盛與文化發展,才有衡陽文化在中華文化以及湖湘文化中的作用與地位。

火神祭祀崇拜形成火文化。火文化的核心是祝融名字本身的含義:祝在古語中為持久永遠之意,融為光明之意。即永遠光明。那麼,衡陽歷史文化的本質、特色、價值之根,就在這個美好的嚮往追求之中。

除了古典文獻記載與歷史文化實物遺存,還有專家學者們所說的,馬王堆帛書上有關炎帝、祝融主持祭祀的場面,證明夏(熱炎火黃)都是在衡,黃帝以遊牧為生,炎以農業為基,堯舜禹在衡都有印跡。郭沫若《鳳凰涅槃》就是反應以火為圖騰的炎部落與祝融氏在衡陽大地生存生活下來的豪邁場景。衡陽風俗習慣的根,都源於因祭祀祝融火神而產生、演變的祭祀文化。此外,衡陽雅稱「雁城」,與火文化中崇拜光明、追求美好的特徵是契合的。

(二)農耕文化是衡陽歷史文化的重要源頭

衡陽是一個內陸城市,農業地區。衡陽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其生產內容和形態。與同樣地處湖南境內的湘西北地區又有不同,衡陽與湘北比較,屬於乾旱地區。與西部比較,屬於魚米之鄉。與湘南其他地區比較,則屬於交通發達、水利發達、文化發達地區,農業相對發展。農耕文化始終是流淌在衡陽大地的文化血脈。

1.農耕文化,是指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漢族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但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中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追溯漢族農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織」之說,它不僅是指早期的勞動分子,也是農耕文化形成的基礎。而隨時間推移,長期沉澱形成的文化內涵及外延、各種表現形式(如前所述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文化類型。

2.農耕文化標誌性創始人物與衡陽緊密關聯。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黃帝的妃子嫘祖在衡陽發明養蠶,用蠶絲紡織製衣,使人們告別了著獸皮樹葉的時代,死後葬岣嶁峰嫘祖墳;漁獵經濟時代,衡陽原住民「火耕水耨」,炎帝「神農氏」到衡陽後「創耒」,後世稱「耒陽」。《周易繫辭》曰「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開創了農業時代。炎帝死後葬酃縣鹿原陂,酃縣歷史上屬衡陽;舜帝南巡,在衡陽雨母山祭祀帝嚳,死後葬寧遠,歷史上亦屬衡陽;大禹上岣嶁峰求「金簡玉書」,留下「禹碑」,得疏導之法治水,推進了水利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測繪、交通等相關技術的進步;到漢代,蔡倫發明「造紙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更直接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可以說,中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農業技術的發明與創造、農業的制度與理念,均與衡陽密切相關。而且至今有史名可證,遺蹟可考。

3.衡陽在農耕文化中的地位。一是衡陽在農耕文化中是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這是由衡陽對於農耕文化的貢獻決定的。神農創耒、大禹治水、嫘祖製衣等等,都與這片土地有密切的關係。有的歷史性發明就發生在這裡,有的是在這裡有過重大意義的經歷,有的長眠在這裡。二是衡陽是農耕文化中重要的表現和發展地之一,衡陽農耕文化地域性鮮明。與其他地區相比,衡陽的農耕文化更具原始性和完整性。無論是語言、稱謂、民歌、童謠,還是生活習俗、社會風氣,農具、農資,耕作方式,或者人際交往、建築格局,無不保留著濃厚的農耕文化色彩。比如衡陽人稱呼男人為「外者人」,稱呼女人為「屋裡人」,這是典型的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農耕文化密碼。

(三)楚蠻文化是衡陽歷史文化的核心源頭

千百年來,華夏分九州,荊州為其一。衡陽屬古荊州南境,俗稱南蠻之地,三苗族與古越人遺址遍布衡陽城鄉。古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青銅冶煉技術,反映出衡陽長期以來作為楚蠻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霸蠻、剛烈的基因源遠流長,根深蒂固。霸蠻實際上體現出堅定執著,勇往直前的品質;剛烈體現出責任擔當,義無反顧的精神。與儒家提倡的仁義道德,「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是一致的。即使是後來成為主體的外來移民,亦入鄉隨俗,深受其浸,並且發揚光大,使楚蠻文化特色始終明顯,持久。

楚蠻文化與湖湘文化的關係

現在泛指湖南境內的具有鮮明的湖湘地域特徵、相對穩定並有傳承關係的一種文化形態為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則源於楚文化。隨著歷史進程的演變,特別是秦漢&34;以後,到宋代出現了儒學地域化。衡陽的儒家學人士子一方面吸取其他地域學者的思想精華,一方面弘揚衡陽南蠻文化崇尚血性、性格剛烈的特點,形成了不同於湖南甚至湘南其他地區的文化特質。南嶽衡山的宗教活動興盛以後,中原及其他文化發達地區學人大家紛紛來此交流、講學,在北宋時期,有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兄弟的洛學;到了南宋,則有朱熹的閩學,後朱熹在嶽麓書院、石鼓書院講學(「朱張會講」),使理學在湖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還沒有自成一家,僅僅只是儒學地域化的學術形態。

衡陽作為楚蠻文化的腹地,以宋代福建人胡安國來南嶽衡山開創湖湘學派為轉折點,以周敦頤在西湖讀書悟理為驕傲,以明末清初王夫子(船山)開創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新局面為高峰,再通過清同治年間曾國藩在衡陽興辦湘軍廣延人才,宣傳王夫之思想,一批衡陽人才開始成批次露頭。又通過王闓運、曾熙先後主持石鼓書院、船山書院,培養人才,補充、豐富著楚蠻文化,逐步形成湖南地域意義上的文化形態-湖湘文化。從學術界歸納的湖湘文化基本精神四個方面「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來看,其結構核心還是楚蠻文化。

從現在學術界對湖湘文化概括來看,本質上還只是對理學的高度提升式的探索和儒家思想影響力的地域化。無論是湖湘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史學,還是教育、宗教、科技,與京津江浙等地區的文化特色更多只是地域差別,並無自成體系的理論學說。如王夫之,也主要是對於中國典籍的不同解讀,所引發的不同思考方式。特別是王夫之的著作在其逝世147後年才由鄧顯鶴正式刊印於世,173年後曾國藩兄弟重新刻印,才逐步傳播開來,所以其思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為人所知。又由於其著作內容高深,只是也只能在部分讀書人之間傳播,而不為大眾所了解,這就導致其在衡陽本土沒有大而廣泛的影響,他對于衡陽人的深遠影響主要是在風骨氣節方面。比如他託病拒絕張獻忠的延攬重用;與志士在南嶽舉義抗清,失敗後隱居著書立說;特別是他在清初不分晴天雨天,出門總是舉紙傘著木屐,以示「頭不頂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人們至今還津津樂道,引以為榮。實際上這是典型的楚蠻文化精神的體現。

2.衡陽楚蠻文化基因對湖湘文化的影響

今天,衡陽本土家族歷史在1000年以上的原住民已寥寥無幾,大多數是明末清初及後來逐步遷移來的。所以,原始本土文化的載體已不可考。但是,隨著人群的不斷遷移,文化也在其過程中不斷交流融合。一個地域的文化總會保留著或多或少當地最初的文化元素和密碼。楚蠻文化如此,湖湘文化如此,衡陽的文化同樣呈現出這樣的特點。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衡陽以及整個湖南地區歷經五次大的人口遷入,一是遊牧漁獵時代由於中原水旱災害導致炎黃部落的南遷;二是秦滅楚,三是晉代中原八王之亂導致的「永嘉南渡」;四是元滅宋;五是清滅明。這幾次大的事件都帶有血洗屠殺、種族清洗、滅國亡家性質,對流入的移民來說,這裡是苟延殘喘之地,舔血療傷之地、積蓄能量之地、復國振興之地。幾次大規模的移民,除帶來中原相對發達的文明之外,移民心中強烈的自強復國、重義尚武、經世為用的思想意識,與楚蠻文化的血性、剛烈和淳樸的民風契合在一起,在這裡交匯、滲透並相互融合,加上儒家學人士子的潛心研究和大力倡導,使士民在習俗、風尚、思想觀念上均發生了重要變化,逐步孕育了具有鮮明湖湘地域特色的文化體系。加上自宋以降,以石鼓書院、蓮湖書院為代表的十餘家書院致力於理學的培育和傳播,有力促進了楚蠻文化的豐富與提升,對於湖湘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造血功能和舒筋活血功效。

二、衡陽歷史文化的特色與價值分析

前面我們分析了衡陽歷史文化產生的源頭,基本理清了其發展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衡陽歷史文化特色價值主要有三點:

1.衡陽是以祝融祭祀、神農崇拜的民風習俗為鮮明代表的農耕文明活化石。火神祭祀與南嶽衡山聖帝、火神祭祀與古城衡州、火神祭祀與民間風俗的關係;神農崇拜與生產生活習俗、神農崇拜與文化心理的關係,充分體現了農耕文明「活化石」的特點。

2.衡陽是以南蠻血性、船山風骨的精神品質為顯著特點的湖湘文化大本營。著名歷史人物如王船山、李芾、彭玉麟、曾熙、夏明翰、羅榮桓,都是這一精神品質的體現者;著名歷史事件如湘軍從衡陽成型出發、抗戰時期四十七天保衛戰、衡陽教案等等,都反映出衡陽人南蠻血性、船山風骨的精神特質;文化繁榮如書院匯聚、名士輩出現象,證明了衡陽是湖湘學派的重鎮;明清兩代衡陽手工業的發展,抗戰後期以來衡陽工業的興盛,內陸交通樞紐優勢,促進衡陽成為南北文化經濟交融發展的重地,反映了湖湘學派中實學主張的生動實踐。

3.衡陽是以名山為憑、三江匯流的風水格局為突出特徵的生態文化樣板城。以南嶽衡山作為築城的依靠,以南嶽首峰作為築城的依託,以蒸水、湘江、耒水匯流處作為築城的依憑,體現了城市擇址依山傍水、藏風聚氣的傳統標準,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人居理念應用的典範。雁到衡陽不再南飛,雁峰為南嶽衡山首峰,歷代文人墨客都把衡陽作為雁城來歌吟,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有三曲誕生在衡陽(《瀟湘水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充分彰顯了衡陽山川秀美生態優美地靈人傑的特色。萬年如斯的山水洲島地貌,千年不變的主城址,數百年未改的城市格局,是衡陽有別於南方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色。

三、衡陽歷史文化的保護建議

1.建立統一的城市規劃與歷史文化保護機制,全市城區及紅線範圍內的建設規劃,全市範圍內旅遊開發應與歷史文化保護通盤考慮,不能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參照中央和湖南省文史館的模式,成立衡陽市政府文史專家庫,凡是牽涉歷史文化的市政規劃必須經過文史專家論證和評審程序。凡是財政資金出版的各類文史類資料,統一由市政府文史專家組評審定稿,以體現統一性、權威性。

2.城區各個公園、來雁新城、濱江新區、衡山科技城、雨母山風景區的規劃,要統一考慮歷史文化保護,既不要五花八門,也不要重複建設。酃湖公園建設要與古酃縣遺址、衡州窯遺址保護統一考慮。樟木寺古鎮與橫江溼地公園、衡州窯遺址保護統一規劃。城市地形地貌的大致格局不要破壞,儘量不要平山填湖堵河,要根據山水自然地貌去規劃。蒸水風光帶的修建,要停止剷平沿江山頭的做法。原有古渡老碼頭一律保護修復,把渡口碼頭周邊規劃為傳統風貌區,以體現城市的歷史厚重

3.保護恢復古蹟要優先主城區,後發掘城郊;保護修繕既有的,恢復和標記已經滅失的。嶽屏公園、雁峰公園儘量不要再動山體,不再增加建築物;雁峰公園要延伸到江邊,以自然風貌呈現;把接龍塔周邊稍加修整,保留歷史遞進脈絡;東洲島不要拆除老建築,儘量保持歷史風貌;主城區現有的50年以上的老街區老建築儘可能不再拆遷。如:湘江東岸的申公館(方伯第)及周邊老建築應立即停止拆除。風光帶建設要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注意保護原有風貌。如果地質條件允許,可以不動親水區,留出3米以上的自然地貌帶,讓人們感受傳統的山水自然風光。

4、打好南嶽衡山「火文化」品牌,做好「赤帝」文章。火文化與體育宗旨天然契合。打火文化品牌,可以爭取成為奧運會、全運會、城運會、工運會、農運會、大運會等體育盛會的火炬採集地,提高南嶽衡山的國際知名度,資源開發利用前景空前提升、廣闊,形象也從壽文化的落後僵化氛圍煥然一新。可以與央視聯手,發起尋找赤帝祝融墓地活動。在赤帝峰恢復祝融墓地,建設高規格赤帝陵,建設一個大型的中華聖火園。建設赤帝巨型雕像,參照「黃帝」、「炎帝」的祭祀模式,舉行「赤帝」祭祀活動。提高南嶽衡山在全球華人中的文化影響力。調整行政區劃,整合大南嶽資源。收集和發掘火文化史料、遺蹟,搜尋開發湖湘大地上「火神」赤帝活動遺蹟及範土為金的古窯遺址、冶石打造火文化宣傳大平臺。舉辦全球性火文化和赤帝文化論壇,邀請與火相關的城市、企業代表和名人舉行一系列活動。在原佛教音樂館的基礎上,打造一部以南嶽衡山深厚文化為背景,融合宗教音樂、歷史故事、神話傳奇為一體的大型演藝精品。出版火文化書籍和音像製品。如「火的起源」、「祝融傳」、「祝融戰蚩尤」、「祝融戰三苗」等。編排一些「火神」赤帝傳說的折子戲,在南嶽廟會期間演出。舉辦全球華人戲曲、舞蹈大獎賽,擴大影響。

5、對於城區周邊的古村古街古碼頭古渡口古橋梁古驛道等等,一律分級負責保護修復。對於名人墓地,故居,一律掛牌保護。即使是因為行政區劃有難度,也可以由市政府統一公布為市級保護單位,組建統一的建設投資公司負責修復開發,集文物保護旅遊於一體,滾動式開發。

6、來雁塔及周邊規劃可以明代桂王府後花園復建為統一載體,避免與其他城市文化風情區的同質化。以古街區為主題風格,以古院落群為基本樣式,以衡陽歷史文化名人、事件為題材,以衡陽老八景中的「酒百家」為重點,集中古玩城、書畫工作室、傳統酒家茶館,與石鼓書院呼應。打造既有衡陽歷史文化魅力,又有旅遊吸引力、商貿活力的標誌性品牌。濱江新區以珠暉塔為核心,呼應老江東岸歷史街區,把楊、彭、黃、唐家的故事與中國二百多年來的歷史聯繫起來,形成真實具體的家族命運與國家民族歷史風雲緊密聯繫的特殊街區。以吸引幾大家族海內外後裔和與衡陽有著特殊歷史淵源的著名人物回來尋根。把老飛機坪、建湘老街區規劃建設成為近代鐵路、工業歷史文化區。

7.加大宣傳力度與廣度。在公交站點等處標記和介紹古地名變遷歷史。在人文歷史遺址處設立石碑標誌。推出專門的公眾號,系統推介宣傳。要在中小學生中進行衡陽歷史文化教育。介紹衡陽歷史文化的文本要統一,不能混亂,誤導。

需要重點保護的項目

1.十一遺址一尊神。

江洲遺址、金山嶺遺址、魚形山遺址、苗圃春秋墓葬群、鳳凰山古墓群、天子墳、新平城址、衡州窯、衡山窯、湘軍水師造船廠遺址(筷子洲)、彭玉麟墓;

南嶽聖帝火神祝融祭祀場所及墓地。

2.三江水口四山嶺。

湘江、蒸水、耒水;雁峰山、嶽屏山、接龍山、石鼓山;

3.三城四塔六街區

酃縣故城、衡州古城、抗戰名城;來雁塔、珠暉塔、接龍塔、文峰塔;接龍山街區、原建湘廠街區、新建裡街區、老地委大院(市委黨校)街區、樟木寺街區、北支街街區

4.八渡二壕三城門

望嶽門、柴埠門、回雁門;北城壕、西城壕;瀟湘門碼頭、柴埠門(賓日門)碼頭、鐵爐門(閱江門)碼頭、泰梓碼頭、唐家碼頭、粵漢碼頭、先鋒碼頭、汽輪碼頭

5.三街四巷八古井

草后街、易賴西街、司前街、河街;城基巷、陝西巷、濂溪巷、雨花巷;人民路口五代水井一口,北區院子南朝水井一口,司前街口唐代水井一口、羅家井、春溪井、蘇眼井、七裡井、老市委對面水井

6.三橋一洲二古坪

青草橋、湘江浮橋、公鐵大橋;東洲;演武坪、王衙坪

7.三館三寺四祠堂

申公館、退省庵、程公館;羅漢寺、雁峰寺、護國寺;莫氏宗祠、謝氏宗祠、龍氏宗祠、丁氏宗祠

8.三院三校一學宮

石鼓書院、船山書院、蓮湖書院(青少年宮改造);省立三中舊址、三甲種工校舊址、省立三師操場;湘南學聯舊址

9.三戲一坊一戲臺

衡州花鼓戲、湘劇、祁劇;餘德堂牌坊、回雁峰戲臺

10.三條古道一古亭

南嶽祭祀三古道:衡炎古道、湘粵古道、衡古道;樟木鄉九渡鋪望嶽亭。

整理編輯:曾小晴

相關焦點

  • 湖南衡陽:「文化衡陽、雁行中國」衡陽文創聯盟今日成立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劉民偉 鄧勇 王繼斌 記者袁雪飛報導 「文化衡陽,雁行中國。」走進衡陽市文化創意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會場,暖白色的畫上大雁展翅飛翔,遠看是文,近看是雁,一股文化與創意交融的氣息撲面而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 古代衡陽的文化1:衡陽的大雁文化
    大雁文化起源非常早:《詩經》中有四篇古詩是以大雁為主要的敘述對象、《周易》中的「漸卦」通過對大雁習性特徵的描述來象徵人的命運、戰國末期著名美男子、辭賦家宋玉在《九辯》中提到:「雁雍雍而南遊兮,鵾雞啁哳而悲鳴」、漢武帝
  • 中國特色美食——湖南——衡陽
    衡陽為國際旅遊名城,歷史悠久,古蹟頗多,自然景觀優美,南嶽衡山、蔡倫竹海、江口鳥洲等,人文景觀更是值得一遊,藏經殿、石鼓書院、衡陽抗戰紀念城等。遊玩之際,還可以品嘗湖南特色的以辣為主小吃美食。1、魚粉魚粉因為味道鮮美、湯汁濃稠、食後爽心養胃,並且具有很強的飽感,也不容易餓。
  • 衡陽房子的價值高度,究竟在哪裡?
    當我們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會從哪裡入手?>//0 1· - 老城區and新城區 -中心老城區承載了衡陽一代人的回憶(來雁新城華僑城文旅)來雁新城和濱江新區規劃的總體思路是尊重山水風格、彰顯歷史文化、打造現代新城,定位為「現代商貿核心區、文化風情展示區、旅遊休閒引領區、城市開發示範區」,突出「水綠環城」理念,將兩個新區打造成彰顯衡陽山水和雁域歷史文化的現代新城。
  • 「鐵血衡陽抗日戰爭勝利展」正式啟幕,現場亮點大探秘
    而衡陽,這座在抗戰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的城市,也有一場展覽提供著「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機會,值得市民為之一去,那便是崇盛國際柏石藝術中心「鐵血衡陽」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圖片展。  蕭培老師此次將畢生研究精髓悉數傾獻展覽,全景呈現喋血孤城47天的衡陽保衛戰,讓每一位衡陽人,都能親見歷史!同時,其收藏近3米的墨筆畫主題長卷,以及數百份中外珍貴歷史文獻及研究書籍,也將首次公開面世。
  • 小小講解員、工業攝影展……衡陽工業博物館這樣為衡陽工業代言
    紅網時刻衡陽5月18日訊(記者 蔣楠)5月18日,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衡陽工業博物館舉辦「大城衡陽 工業先聲——為衡陽工業代言」國際博物館日系列主題活動,小小講解員講解展品、攝影大咖展出工業攝影作品……他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卻共同為衡陽工業代言、發聲,回顧衡陽工業昔日不朽榮光,展望未來錚錚發展。
  •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 衡陽日報社官網_衡陽全搜索
    追尋先賢足跡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文/晚報記者 羅宇雯 圖/晚報記者 王翟  一座城市的人文厚度,不僅因為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同時因為有那些燦若星辰的名人先輩衡陽的人文厚度,正因為有了那些高山仰止的先賢,有了被銘記的歷史根系。  如今,我們瞻仰先人遺蹟,從保存的的細枝末節或飽含血淚與深情的字裡行間中,去感悟他們的歷史光輝。王船山、夏明翰、唐群英、羅帥他們的光芒穿越浩如煙海的歷史,仍然耀眼。
  • 衡陽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那麼關於「衡陽八景」你了解麼
    的先來說說衡陽這個名字的由來,古時候很多地方的命名都是以旁邊的名山大川來命名的,衡陽地處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為「陽」。故而名為衡陽。衡陽山川秀麗,名勝薈萃,自古以來就是有著眾多的文言雅士對其是讚美不已, 其中「衡陽八景」更是聞名遐邇,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衡陽八景」以至於大家更好的了解衡陽。
  • 衡陽國家高新區攜手騰訊·大湘網賦能衡陽新文創產業
    ,以大文創產業為發展方向,積極引進文化龍頭企業、搭建文創產業平臺,發展特色文化品牌,打造衡陽乃至湘南湘西地區文化產業高地;當前衡陽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市最優質的一批文創公司,全國首家網紅培訓學院祝融學院正式開學運營,即將開工建設的豐家洲文創園也將是全國建設標準最高的文創園之一。
  • 舌尖上的衡陽特色美食
    衡陽,為湖南省下轄地級市,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衡陽在衡山以南,衡陽也叫雁城。衡陽為湘菜兩大中心之一,美食都以辣味為主,特別講究調味,尤重酸辣、鹹香、清香、濃鮮。夏天炎熱,其味重清淡、香鮮。冬天溼冷,味重熱辣、濃鮮。
  • 雁城衡陽重現「平沙落雁」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陣斷衡陽暫此回,清明水碧岸莓苔。」「幾行寒雁影,寂寞在平沙。」「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這些古詩詞勾起人們對大雁和衡陽的萬千思緒衡陽也被雅稱為雁城衡陽自古以來,借大雁之遠志,取天地之遼闊,融人文之和諧,抒壯士之情懷。衡陽的城市文化與大雁能量互遞,彼此成就。該園負責人劉仕良介紹,衡陽歷史文化悠久,大雁更是這座城市的圖騰。為傳承大雁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雁歷史、大雁精神,大雁文化園工作人員幾乎走遍國內飼養豆雁的基地,克服巨大困難,幾經波折成功馴養了1000多隻豆雁,僅供觀賞,並使之勃發野性展翅翱翔於湘江之濱。
  • 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周
    船山故裡、南嶽首峰——衡陽福地雁峰區  一、活動成效  2019年5月30日,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遊周活動在雁峰區舉辦。  (二)活動融入旅遊、對接經貿,雁峰文旅融合模式正在形成  活動期間,雁峰區發布了歷史人文一日遊、文化地標一日遊、山水綠地一日遊、抗戰遺址一日遊、工業博物一日遊、鄉村休閒一日遊共6條經典特色旅遊線路。在招商項目籤約儀式上,籤約中核醫療產業園暨康養示範中心、金茂健康文旅城項目等7個項目,協議總投資額約650億元。
  • 衡陽需要一座茶文化博物館
    對茶葉有著專門研究的衡陽市生態茶葉科學研究院院長洪載輝認為,衡陽的茶文化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整個中國茶文化中都曾佔據過重要席位。  從神農到《茶經》:衡陽茶葉的特殊歷史地位  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據考究,歷史上神農主要在湘南一帶活動,其「得茶」的地方大體就是今天衡山至炎陵一帶。
  • 衡陽搭建多彩舞臺 特色德育活動鋪就未成年人成長底色
    為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近日,衡陽各地中小學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各樣特色的主題德育活動,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從校內走向校外,從思想認知到親身體驗,讓學生走出校園、擴展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幹,增強對國家、對民族、對家鄉的熱愛,幫助孩子們打好人生底色,進而在全社會營造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主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衡陽簡史
    除石鼓書院外,衡陽還有中國最早的書院、建於唐代中期的南嶽鄴侯書院,湖湘文化發源地——衡山文定書院及以王夫之命名、清代最著名的書院——船山書院。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衡陽湧現出無數志士,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
  • 衡陽市有哪些歷史名人?給衡陽與中國歷史,帶來過哪些貢獻?
    ,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他曾經在劉備面前說蔣琬是「社稷之器」,還在《出師表》中告訴劉禪,蔣琬是值得信任與託付之人,如果他不幸離世,國家大事可以放心交給蔣琬。而事實證明,蔣琬也確實有那個才能。諸葛亮北伐在五丈原病逝後,蔣琬就成為了尚書令和大將軍,統管國家軍政大事。
  • 衡陽有哪些歷史名人:人才輩出、佛道並存
    衡陽有宗教聖地衡山,有蔡侯祠、石鼓書院、湘西草堂、天子墳、杜甫墓、錫巖仙洞、退省庵、歐陽故宅等名勝古蹟,有羅榮桓元帥故居、夏明翰故居、毛澤建墓、歐陽海墓等革命紀念地,有蔡倫、王船山、夏明翰、羅榮桓、曾熙等歷史名人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 韓愈只是衡陽的過客,十幾天的行程卻對衡陽影響這麼深!
    衡陽歷史之源,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在今天長沙嶽麓山北峰上,有一座銘記禹王治水功德的禹王碑,這塊碑最早便發現在唐代的南嶽七十二峰中的岣嶁峰,後被宋人拓印輾轉到了嶽麓山,如今與炎帝陵、黃帝陵同為中國三大瑰寶之一。
  • 「湖南·衡陽」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細品雁城衡陽
    | 衡陽 · Hengyang |在衡山之南,湘江中遊有這樣一座城市,它穿越歷史變更留下大自然的眷顧與歷史的印記它就是衡陽地處南嶽衡山之南而得此名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於市區回雁峰,故雅稱「雁城」衡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它飽經過火與血的洗禮卻又一直追求創新的變革它的美深沉又年輕,它值得你去細細品味- PLAY -/逛/| 南嶽衡山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以壯美的自然風光和佛、道兩教並存的人文景觀而著稱,被譽為「中華壽嶽」景區內深谷青翠、飛瀑流泉
  •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追尋先賢足跡 衡陽歷史文化名人館不完全地圖   文/晚報記者 羅宇雯 圖/晚報記者 王翟  一座城市的人文厚度,不僅因為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衡陽的人文厚度,正因為有了那些高山仰止的先賢,有了被銘記的歷史根系。  如今,我們瞻仰先人遺蹟,從保存的的細枝末節或飽含血淚與深情的字裡行間中,去感悟他們的歷史光輝。王船山、夏明翰、唐群英、羅帥他們的光芒穿越浩如煙海的歷史,仍然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