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結緣崑曲 追夢二十載」青春追夢人——單雯

2020-12-04 BTV每日文娛播報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每日文娛播報》將聚焦文化產業領域,尋找有夢想的年輕人。這一期我們迎來了一位青春追夢人,她來自南京,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她10歲學習崑曲,13歲時獲首屆「紅梅杯」金獎,14歲獲「梨園杯」一等獎,16歲憑藉《1699桃花扇》成名。她追夢20年,成為了繼承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她是一名年輕的崑曲演員——單雯。

崑曲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在崑曲大院裡長大的單雯,從小看爸爸練功,看到戲團裡的叔叔阿姨光鮮亮麗的妝容,她便開始心嚮往之。在十歲那年,單雯與崑曲正式結緣,自此之後她便開啟了追夢之路。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單雯,了解她和崑曲的故事。

在生活中,她很享受生活帶給她的樂趣,平時喜歡喝喝茶、寫寫字、追追劇。從藝20年的單雯雖說很享受這份職業帶來的榮耀,但單雯也說,戲曲這一行,對演員近乎苛刻,甚至可以說是殘忍的。談到自己與戲曲的緣分時,單雯表示從曾祖父那一代至今,與其說是自己在追夢,不如說這是家族的追夢之旅。

相關焦點

  • 單雯:一個崑曲閨門旦的十年
    劇中李香君的扮演者、青年崑曲演員單雯,初演時16歲,如今已經25歲,她是青春版崑曲演員的一個縮影。日前,單雯接受了廣州日報及廣娛大本營(微信公眾號gzrbgydby)的獨家專訪。她說,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美好,雖然如今自己的舞臺表演技藝更成熟,但是依然很懷念16歲時的青澀。
  • 單雯:要和崑曲一輩子糾纏下去
    有著偶像明星風採,青春絕美氣質的單雯,17歲時因出演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一舉成名,之後常登大型舞臺,巡演國際多年,以出演杜麗娘、李香君、林黛玉等閨門旦角色著稱。雖正值桃李年華,卻早已聲名鵲起。作為崑曲大師張繼青的關門弟子與傳承人,單雯的唱腔與表演都極為講究細緻,扮相令人驚豔,被認為是中國崑曲新生代中最出色的旦角。
  • 單雯,與崑曲相守的十年
    崑曲 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所以,崑曲是藝術界的瑰寶。而單雯是繼承這一文化遺產的建國後的第四代傳人。她演繹的崑曲也是獨一無二的。△單雯的演繹她塑造了無數個動人的形象,不少廣大熱愛崑曲的戲迷們都如痴如醉的沉浸於單雯的崑曲之中~
  • 紀錄片《吟唱之美》崑曲篇爆火 女神單雯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也讓更多的網友注意到了「崑曲女神」單雯。二十載戲曲生涯,她是最美的杜麗娘,是嬌媚的李香君,還是善感林黛玉,更是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她是戲迷心中最美的崑曲女神。紀錄片《吟唱之美》通過挖掘單雯臺前幕後的故事來體現崑曲的美,從而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審美、傳承與創新。
  • 單雯的崑曲世界
    在原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神父給男女主角的毒藥就是由曼陀羅花提煉而來的,這種毒藥能夠讓人假死,所以「醉心花」這個名稱也揭示了崑曲《醉心花》的由來。2018年6月8日,單雯攜2.0版崑曲《醉心花》來到重慶,與施夏明一同演繹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一次是單雯第三次帶著作品來到重慶,對這座網紅城市早已不陌生的她也坦言自己與重慶女孩的性格頗為相似。
  • 人物 | 單雯:一個崑曲演員的自我修養
    在不久前剛公布的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評獎結果中,我省著名崑曲演員單雯榜上有名,位列名單榜首。在30歲生日那天,單雯拿到這個屬於中國戲曲演員的最高獎項,也讓她成為梅花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崑曲演員。在江蘇省崑劇院「江寧府學」古色古香的大院中,我們約了單雯坐下來聊一聊,聽她講述自己的戲曲人生。
  • 單雯 「 奪魁梅花 」
    1989年,單雯出生在南京的一個戲曲世家裡。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唱京劇的,到了父輩這一代才改唱崑曲。或許是從這時開始,單雯對於崑曲:情之所起,一往而深。在此之前,她與張老師的結緣還是2003年的「紅梅杯」戲曲大賽,她有幸得到張老師的指點。後來,江蘇省宣傳部為第一批非遺傳承人舉行收徒儀式,張繼青老師點了單雯的名。
  • 崑曲名旦單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單雯:我覺得崑曲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因為外面的世界是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但是我又能夠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地從事崑曲這個職業,我覺得這也是崑曲從小賦予我這樣子的一種心境,我覺得我跟崑曲的節奏一樣,溫文爾雅,然後慢慢地去揣摩它、研究它,想把每一齣戲都唱好,表現好,帶給觀眾,對。
  • 擇一事,事一生——崑曲演員單雯:梅花獎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從藝20年的青年崑曲演員單雯,以戲曲類榜首的名次如願摘得中國戲曲人的最高榮譽——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30歲生日後的第一天,拿到了這麼重要的獎項,這種巧合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一定會帶給大家更多好看的崑曲,排練更多的新戲,能夠讓更多的觀眾愛上崑曲!」  單雯,著名崑曲演員,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 。13歲時獲首屆「紅梅杯」金獎,14歲獲「梨園杯」一等獎,15歲拜師國寶級崑曲大師張繼青,16歲憑藉《1699桃花扇》成名。
  • 崑曲單雯入圍第29屆梅花獎最終決選名單
    江蘇省優秀青年崑曲演員單雯入圍終評,她也是唯一入圍的江蘇演員。   此次終評,單雯將與進入終評的17位優秀選手爭奪最終15個梅花獎名額。所有進入終評的名單如下:   單雯的參賽曲目是《牡丹亭》,表演時間為4月23日下午,南寧人民會堂。
  • 七大崑曲院團進京 南京崑曲演員單雯施夏明領銜南柯夢
    原標題:七大崑曲院團相聚國家大劇院 單雯施夏明領銜《南柯夢》首進京導讀:2014年年底張繼青等老輩藝術家上演的大師版崑曲《牡丹亭》,至今被崑曲迷們津津樂道。從2月27日起,北方崑曲劇院、蘇州崑劇院、上海崑劇團、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等七大院團將再聚京城,演出經典劇目,包括《紅樓夢》《牡丹亭》《長生殿》《南柯夢》等,以及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張協狀元》。
  • 崑曲名家單雯:戲曲這行其實挺殘酷 作不來假
    單雯:戲曲這行其實挺殘酷,作不來假你不一定熟知崑曲,但你八成在劇院,或是各大晚會裡見過崑曲演員單雯。面容姣好的年輕人,踏著古老的節拍,嫋嫋婷婷演繹著幾百年前的「奼紫嫣紅開遍」,這在快節奏的當下,無疑是清流一般的存在。單雯也因此成為了崑曲的「頂級流量」。
  • 崑曲演員單雯奪魁梅花獎
    江蘇青年崑曲演員單雯憑藉恩師張繼青親授的《牡丹亭》一舉奪魁,榮登本屆梅花獎榜首,成為江蘇戲劇界第48朵「梅花」。 梅花獎被譽為中國戲劇表演領域的最高獎項。從1983年開評至本屆,共評出696位獲獎演員。第29屆梅花獎是中國文藝評獎改革後的第二次評選,名額由原來的30名壓縮至15名,含金量更高,競爭更加激烈。
  • 七大崑曲院團相聚大劇院 單雯領銜《南柯夢》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超)昨天,由國家大劇院舉辦的崑曲藝術周在京舉辦媒體見面會,蔡正仁等全國七大崑曲院團的表演藝術家介紹了劇目看點。其中,崑曲演員單雯、施夏明領銜的《南柯夢》是首次進京演出。  2014年年底張繼青等老輩藝術家上演的大師版崑曲《牡丹亭》,至今被崑曲迷們津津樂道。從2月27日起,北方崑曲劇院、蘇州崑劇院、上海崑劇團、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等七大院團將再聚京城,演出經典劇目,包括《紅樓夢》《牡丹亭》《長生殿》《南柯夢》等,以及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張協狀元》。
  • 帶你走樣崑曲舞臺上最璀璨的第四代傳人 單雯!
    單雯,江蘇省崑劇院女演員, 工崑曲閨門旦和正旦。 10歲開始學習崑曲 ,1999年進入江蘇省戲曲學校,成為了建國後繼承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 。2005年出演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中, 16歲單雯演繹16歲李香君 ,一戲成名。
  • 江蘇省崑劇院當家花旦單雯:要跟崑曲糾纏一輩子(圖)
    她就是江蘇省崑劇院的當家花旦——單雯。最重要的起點——桃花扇出生戲曲之家、抓住江蘇省戲曲學校崑曲班20年才招一批學生及補錄的機會,1999年,10歲的單雯正式步入崑曲這一行。在戲校,每天5點多就要起床練早功。但那時的她,從沒覺得苦。5年的戲校生活,她逐漸成長、蛻變。
  • 施夏明與單雯:希望與年輕觀眾共成長
    但這卻是一個十分與崑曲意味熨帖的劇名,「醉心花」在中國是曼陀羅花的別名,有微毒。在原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神父給男女主角的毒藥就是由曼陀羅花提煉而來的,這種毒藥能夠讓人假死,所以「醉心花」這個名稱也揭示了此劇的由來……南京的初冬,暖陽中帶著幸福感。在江蘇省崑劇院的排練現場,鳳凰江蘇對話了80後知名青年崑曲演員施夏明與單雯。
  • 【大師說戲鬧新春】單雯:崑曲發展迎來了一個好時代
    在本屆戲曲晚會上,「崑曲名旦」單雯為江蘇觀眾帶來了崑曲經典劇目《牡丹亭》選段《皂羅袍》。單雯在接受荔枝新聞、我蘇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崑曲發展迎來了一個好時代。」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單雯非常謙虛,她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在新春佳節之際與各位戲曲大師同臺競藝。
  • 施夏明、單雯在2019紫金文化藝術節「藝動青春」等你
    單雯、施夏明演出劇照   為了更好地扶持我省優秀青年藝術家成長為行業領軍人才,彰顯「文藝蘇軍」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本屆藝術節專門增設「藝動青春」優秀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示版塊,為大家呈上3場影響力、知名度具備的江蘇青年藝術家專場演出。
  • 崑曲演員單雯入圍梅花獎終評
    我省優秀青年崑曲演員單雯入圍終評,也是唯一入圍的江蘇演員。 單雯出生京昆世家,是85後崑曲新生代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最美杜麗娘」,先後擔當主演的大戲有《1699·桃花扇》《南柯夢》《紅樓夢》《牡丹亭》《玉簪記》《醉心花》《幽閨記》《西樓記》等。 據介紹,目前我省共有梅花獎演員47位、梅花大獎1位、二度梅2位(其中有3位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