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名家單雯:戲曲這行其實挺殘酷 作不來假

2020-12-08 央廣網

單雯:戲曲這行其實挺殘酷,作不來假

你不一定熟知崑曲,但你八成在劇院,或是各大晚會裡見過崑曲演員單雯。面容姣好的年輕人,踏著古老的節拍,嫋嫋婷婷演繹著幾百年前的「奼紫嫣紅開遍」,這在快節奏的當下,無疑是清流一般的存在。單雯也因此成為了崑曲的「頂級流量」。新編崑曲《醉心花》巡演之前,單雯接受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的專訪,聊到自己的人氣,單雯說得挺有底氣,「年輕靚麗的演員能夠不被淘汰,一定是因為她在不斷努力。戲曲其實挺殘酷,作不來假。」

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從16歲唱到28歲,到底唱過多少遍《牡丹亭》,單雯自己也數不清了,但她說唱不膩,不同的年齡段演杜麗娘,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物層次。

見到單雯的第一面是在省昆門外。記者站在「江寧府學」門前等待同行的攝像,單雯的車停在了記者面前:「為啥不進去?」記者解釋了緣由,單雯點頭,接著一腳油門駛向了停車場,乾淨利索地停車。嘿,想不到「杜麗娘」的車技還挺溜。

五分鐘後,單雯輕快地走入了記者的視線。一身牛仔裝,背著雙肩包,包上賣萌的娃娃跟著她的腳步有節奏的晃動著。如果不知道單雯的職業,或許根本沒辦法將她的年齡和幾百歲高齡的崑曲掛上鉤,這分明就是個時尚的都市女生。

眼前的小女生和杜麗娘的距離,其實只有省昆蘭苑劇場登臺的那幾級臺階。當天上午,單雯要為隔天的《牡丹亭》演出響排。排練場裡只有齊整的樂隊,舞臺上絕大多數時候只有單雯和飾演春香的同事唐沁。儘管是自己已經演出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牡丹亭》,但響排時單雯還是一絲不苟,和樂隊一點一點核對著節奏。其實,單雯最初走入觀眾視野,留下驚豔的第一印象,便是源自《牡丹亭》中的一曲「皂羅袍」。16歲時的她中規中矩唱著「原來奼紫嫣紅開遍」,端正的氣質讓不少人眼前一亮:杜麗娘的感覺找對了!

能把《遊園驚夢》唱好的閨門旦不多,戲迷們因此對初出茅廬的單雯有了期待。2006年,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排演大戲《1699桃花扇》,從戲校畢業進入省昆工作沒多久的單雯,幸運的成為了「女主角」李香君,一下子站在了舞臺的正中央。此後,她又陸續排演了小全本《玉簪記》《幽閨記》等,並在江蘇省演藝集團和臺灣「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製作的傳奇崑曲《南柯夢》中飾演瑤芳公主。各種獎項也紛至沓來:「中國戲曲紅梅金花」、第四屆中國崑曲藝術節優秀青年演員表演獎,江蘇省「五個一批」人才, 「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

一晃過去12年,重新回顧當初,單雯覺得,《1699桃花扇》對於自己的確有著特別的意義,「剛剛畢業出來工作就有機會排演大戲,這樣的機會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太難得。這部戲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起點,我覺得,是時代的需求把我們這批年輕演員推到了舞臺中間。」

鎂光燈聚焦下的單雯,趕上了「流量」最為火熱的時候。古老的戲曲,被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演繹,走進劇場的觀眾充滿了新鮮感。嫵媚鮮豔的單雯因此獲得美稱「崑曲女神」。

崑曲劇場裡的「白頭髮」觀眾逐漸變成了「黑頭髮」,單雯也收穫了大把忠實的年輕粉絲。她開了微博,曲友們還給她建立了粉絲QQ群。有空的時候,單雯還在群裡驚喜的「空降」,引來粉絲的一片驚呼。

伴隨著年齡和名氣的增長,老觀眾們已經能熟絡地和單雯開起玩笑,「我們是看著你一點點成長的。」哪怕是平時和小姐妹一道逛街,都有看過單雯演出的觀眾驚喜地認出她來,「你是單雯?可以和你合個影嗎?」單雯總是笑盈盈地答應,內心還有些小小的開心:「卸了妝,竟然也有觀眾認出了我!」

認出單雯的不止是普通觀眾,還有紛至沓來的影視劇演出邀約。面對讚譽和誘惑,單雯表現出了超齡的清醒,「『女神』是舞臺上演繹的每一個角色的光芒,這一切都是崑曲賦予我的。」單雯表示,靚麗的外表並不能「保鮮」,對於演員來說,更應該在意的是自己專業藝術上的積累。「能夠站在舞臺中央,並不僅僅是因為起點高或者說是你排過大戲,各方面都還比較好。這樣的『起點』其實是站不住的。你如果不努力,不去揣摩人物,『起點』和『青春』很快會失去。」單雯說,「戲曲演員是一個攢年資的職業,伴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對人物的把握會越來越成熟。我覺得我能夠走到今天,是在不停的努力,觀眾同樣也見證了我的成長。」

年少成名,單雯享受聚光燈下的矚目,也扛住了蜂擁而來的紛爭。「經常有人會告訴我,『單雯吶,又有網友因為你而掐起來啦』。」單雯回應,「我不會去看網友爭議的內容,因為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演員,而且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所以我覺得這些議論無所謂。」

單雯「佛系」對待爭議,但善意的提醒,她照單全收。「有時候,你並不會知道自己的狀態,但觀眾席上的觀眾們會看得非常清楚。有戲迷和我說,為什麼我演苦戲的時候還會笑?其實我沒有笑。」單雯指了指自己的嘴角,「我的嘴角天生有一點上揚,一張嘴一發音,看上去我的嘴巴就是像微笑一樣揚起來的。」單雯說,自己現在演出「苦戲」,都會有意識的收一收嘴角,「後來再也沒有人說我演苦戲像在微笑了。」

「女神」沒這麼好當。除了清醒的自我認知以外,還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苦練。單雯說,自己在戲校時也曾坐過「冷板凳」,「戲曲其實挺殘酷,作不來假。」

印證實力的最好佐證之一便是票房。單雯在蘭苑的演出,戲票總是早早的銷售一空,戲迷們到處苦苦求票的景象一度成為新的「現象級」事件。而她拜師張繼青的故事,更是成為了實力和幸運的印證。「在戲校學習的時候,因為要參加一次戲曲大賽,老師把我們幾個學員送到張繼青老師那裡,讓張老師給我們指點指點。也許是那時候張老師看我學戲比較靈,所以留下了挺好的印象。」2007年,張繼青難得一見的公開收徒,頭一個就想到了4年前自己曾經指點過的「小姑娘」,單雯得以順利拜入張繼青門下。

「張老師跟我說戲,講到《離魂》時,她特別強調,如何把握杜麗娘臨死之前的感情。」單雯滔滔不絕,「張老師告訴我,杜麗娘此時的離去,其實是擺脫封建禮教後的一種超脫,是一種另外意義上的重生,可以『放開』去尋找心中真正的愛情。杜麗娘臨死前惋惜的,是對不起母親的養育。所以這時候的感情不是慘,而是惋惜。」

單雯表示,張繼青對人物的理解,自己做到了蕭規曹隨。「張老師和我說,演《離魂》時,如果我自己在臺上掉眼淚,那是不成功的,應該是通過我的演繹,讓臺下的觀眾掉眼淚。」伴隨著舞臺經驗的積累,單雯對人物的演繹逐漸從模仿轉向了創造。此次的新編崑曲《醉心花》巡演,她所飾演的人物「嬴令」其實是東方世界裡的「朱麗葉」形象。和杜麗娘一樣都是為情而死,單雯的體會更加深刻,「創造新的角色對我來說是一個跨越,一種成長。」

對於未來自己的個人規劃,單雯想的很明白,老師張繼青最拿手的崑曲「三夢」(《驚夢》、《尋夢》、《痴夢》),自己還有一折《痴夢》沒有「拿下」。「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清醒的一個演員,知道自己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還沒有完善,還沒有具備演出《痴夢》的能力。但老師的這一齣戲我一定會繼承下來,將來合適的時候一定會拿出來。」

崑曲講究程式,舞臺上的單雯極為規矩地遵循著程式,收斂著自己的性子。臺下的她則有些「放飛」,杜麗娘的嬌羞或是林黛玉般的敏感,那是不存在的。

讓單雯挑一個和生活中的自己性格最貼近的角色,單雯想了半天,最終選定了崑曲折子戲《百花贈劍》裡的主人公百花公主。「我還挺喜歡百花公主英姿颯爽的感覺的,演起來也很舒服。生活中的我比較直爽,陽光。」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咯咯大笑,全然不見舞臺上的「扶風弱柳」。單雯將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沉浸在戲裡「走不出來」這樣的情況基本不會在她身上發生。「臺下的我很少會有女孩子的那種扭捏,那些都放到舞臺上去了。」

粉絲眼裡美在雲端的「女神」,一旦解鎖「放飛模式」,一下接地氣了許多。她的朋友圈裡,除了演出打卡,出現的高頻句子是「吃點好的補一補」。看著單雯長大的崑曲老前輩都忍不住在她的朋友圈評論裡留言,「小孩子不能吃這麼補!」

「我是金牛座,對美食比較感興趣,到哪個地方都是先找吃的。」作為美食達人,平時會在家裡自己做飯嗎?單雯又咯咯地笑了,回答的毫不猶豫,「絕對不會!在家裡都是我爸做飯。」很顯然,這是個被寵壞的姑娘。

「套路」對於臺下的單雯來說也不存在。本來還想和單雯聊聊她喜歡的茶藝,如此喜歡白茶,單雯會不會專門去學一些擇水烹茶的門道?誰知道,單雯的回答再一次「自我放飛」:「我覺得這些都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程式,隨心所欲,泡出來自己覺得好喝,舒服就好。」

快問快答

Y = 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S = 單雯

Y 覺得自己時髦嗎?玩抖音嗎?

S 不覺得,不會。

Y 會考慮跨界嗎?

S 不會。舞臺藝術講究一氣呵成的,我覺得這樣更過癮一些。

Y 在KTV,你是麥霸嗎?

S 我不會唱歌,我沒有大嗓子的。KTV從來不去。

Y 不論是《牡丹亭》還是《1699桃花扇》,你一直都是「女一號」。假如有一天團裡給別的年輕演員排新戲,要你去做配角,你願意嗎?

S 問得好犀利呀。這種情況可能……比較少。如果團裡的前輩排戲需要我們,肯定義不容辭地上,我們是一個整體。

Y 舞臺上的「書卷氣」你是怎樣演繹出來的?

S 戲曲表演中展現書卷氣是有技巧的。舉個例子,演出《寫真》,杜麗娘描容時的書卷氣,完全就是靠面部肌肉的控制,還有聲腔的技巧。

Y 如果不做崑曲演員,會給自己選擇什麼職業?

S 我對養生挺感興趣的,所以可能會去當醫生。

相關焦點

  • 單雯:要和崑曲一輩子糾纏下去
    演遍崑曲佳麗  單雯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祖上最早是唱京劇的,到了她父親、武生名家單曉明,才改唱崑曲。小時候,她經常跟著父親去排練廳,也會和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戲曲節目。在單雯的童年記憶裡,「從睡夢中醒來都可聽見小劇場裡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當然更多時候,我是歪著腦袋坐在臺下看戲,或者在後臺化妝間裡亂竄。」
  • 紀錄片《吟唱之美》崑曲篇爆火 女神單雯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二十載戲曲生涯,她是最美的杜麗娘,是嬌媚的李香君,還是善感林黛玉,更是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她是戲迷心中最美的崑曲女神。紀錄片《吟唱之美》通過挖掘單雯臺前幕後的故事來體現崑曲的美,從而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審美、傳承與創新。
  • 人物 | 單雯:一個崑曲演員的自我修養
    單雯出生戲曲世家,太爺爺單德元是著名的京劇武老生,爺爺單玉梁和奶奶彭正芝是當年上海灘的京劇名角兒。到了她父親單曉明這一輩,戲曲已經成為這個家族的標籤。單曉明在江蘇省崑劇院唱武生,單雯從小就跟著父母在崑劇院的大院兒裡「混」,耳濡目染之處大多是和崑曲有關的東西。
  • 單雯,與崑曲相守的十年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昨天,江蘇省崑劇院青年演員單雯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展開了一場藝術盛舉。在大報恩寺中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藝術融合,一場穿越古今的創意對話,為南京增添了新的傳奇。
  • 單雯:一個崑曲閨門旦的十年
    田沁鑫說這是她排得最好的一齣戲   她不給我們施加枷鎖,讓我們自己找感覺   廣州日報:《1699·桃花扇》從最初排演到現在已經10年了,在不斷巡演的過程中,你對李香君這個人物的理解有沒有產生變化?表演上又有哪些不同?
  • 名家賞戲在線⑰|單雯:《尋夢》是在含蓄中爆發
    「名家賞戲在線」欄目今起推出第二季,繼續特邀省內外各大劇種的戲曲名家,在線上就經典名段做精彩賞析。第二季共推出10位江蘇省內的戲曲名家,他們將把京昆越錫揚淮各大劇種的精妙之處,向大家娓娓道來。在崑曲業內有一句話:沒有一個旦角不嚮往杜麗娘這個角色,卻並非每一個旦角都能憑藉杜麗娘這個角色站到舞臺中央。演好了杜麗娘,就坐穩了閨門旦。但杜麗娘的表演,恰恰是最難的。  1984年,江蘇省崑劇院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張繼青先生以阿甲導演、胡忌編劇的《牡丹亭》榮獲首屆中國戲曲梅花獎榜首。
  • 崑曲名旦單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單雯:對,但是不能掉下來,掉下來我們整體的表演就髒了。譚飛:對,其實我覺得剛才這兩幕我們的影視演員應該學一學。特別是到含情脈脈這一幕的時候,我都不敢看,我怕我魂不守舍,這就是戲曲的美。單雯:我覺得崑曲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因為外面的世界是還是比較吸引人的,但是我又能夠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地從事崑曲這個職業,我覺得這也是崑曲從小賦予我這樣子的一種心境,我覺得我跟崑曲的節奏一樣,溫文爾雅,然後慢慢地去揣摩它、研究它,想把每一齣戲都唱好,表現好,帶給觀眾,對。
  • 這是崑曲的好時代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可是,都是青樓女子,這兩個角色卻完全不一樣,「李香君是賣藝不賣身,《西樓記》裡的這個妓女卻是一個花魁娘子,是頭牌。」基於此,單雯發現,該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愛恨分明,性格也比較強,這就決定了其角色是主動出擊的那種,「表演要更放一些。」單雯說。該劇將於今年12月進行演出。
  • 單雯的崑曲世界
    在原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神父給男女主角的毒藥就是由曼陀羅花提煉而來的,這種毒藥能夠讓人假死,所以「醉心花」這個名稱也揭示了崑曲《醉心花》的由來。2018年6月8日,單雯攜2.0版崑曲《醉心花》來到重慶,與施夏明一同演繹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一次是單雯第三次帶著作品來到重慶,對這座網紅城市早已不陌生的她也坦言自己與重慶女孩的性格頗為相似。
  • 「十歲結緣崑曲 追夢二十載」青春追夢人——單雯
    這一期我們迎來了一位青春追夢人,她來自南京,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她10歲學習崑曲,13歲時獲首屆「紅梅杯」金獎,14歲獲「梨園杯」一等獎,16歲憑藉《1699桃花扇》成名。她追夢20年,成為了繼承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她是一名年輕的崑曲演員——單雯。崑曲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 「崑曲皇后」張繼青助力江蘇戲曲晚會 要做一輩子的崑曲傳承人
    據姚繼焜老先生回憶,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狂言大師野村萬作便來到南京尋求與張老師的合作,並創作了以日本狂言+中國崑曲為表演形式的《秋江》,隨後,還與張繼青老師在國立東京能樂堂的舞臺上獻上了這段演出。而在2007年,日本國寶級的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在觀看了張老師《牡丹亭》的表演後,便一見鍾情,儘管有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等困難,但仍毅然決然來中國跟隨張老師學習崑曲。
  • 擇一事,事一生——崑曲演員單雯:梅花獎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從藝20年的青年崑曲演員單雯,以戲曲類榜首的名次如願摘得中國戲曲人的最高榮譽——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30歲生日後的第一天,拿到了這麼重要的獎項,這種巧合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這是一位聽完講座的觀眾對筆者說的原話。   其實那天單雯連妝都沒化。   這次在江寧府學的視頻專訪她也同樣沒有化妝。
  • 熱播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涉嫌侵權崑曲女神單雯的唱段
    謝巖表示,沒想到自己這條微博會這麼火,「我只不過說了幾句真話而已。」崑曲演員單雯:忙於演出不了解詳細情況謝巖所說的涉嫌侵權的片段,有微博網友說:「第57集和第58集白淺在茶樓聽戲,聽的就是崑曲,這應該就是未經授權的崑曲唱段。」記者驗證發現,確如網友所說,劇中白淺聽的正是崑曲。
  • 江蘇省崑劇院當家花旦單雯:要跟崑曲糾纏一輩子(圖)
    最重要的起點——桃花扇出生戲曲之家、抓住江蘇省戲曲學校崑曲班20年才招一批學生及補錄的機會,1999年,10歲的單雯正式步入崑曲這一行。在戲校,每天5點多就要起床練早功。但那時的她,從沒覺得苦。5年的戲校生活,她逐漸成長、蛻變。讓單雯真正一夜成名的,是她於2005年出演了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
  • 【大師說戲鬧新春】單雯:崑曲發展迎來了一個好時代
    來自省內外頂級院團的戲曲大師拿出自己的保留曲目上演了一出「梨園報春」。王平、趙志剛、汪荃珍、單雯等名角兒接受了荔枝新聞、我蘇網的專訪,帶來對江蘇觀眾最美好的新春祝願。在本屆戲曲晚會上,「崑曲名旦」單雯為江蘇觀眾帶來了崑曲經典劇目《牡丹亭》選段《皂羅袍》。單雯在接受荔枝新聞、我蘇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崑曲發展迎來了一個好時代。」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單雯非常謙虛,她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在新春佳節之際與各位戲曲大師同臺競藝。
  • 帶你走樣崑曲舞臺上最璀璨的第四代傳人 單雯!
    單雯,江蘇省崑劇院女演員, 工崑曲閨門旦和正旦。 10歲開始學習崑曲 ,1999年進入江蘇省戲曲學校,成為了建國後繼承崑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四代傳人 。2005年出演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中, 16歲單雯演繹16歲李香君 ,一戲成名。
  • 崑曲名家名段唱響南京藝術學院
    崑曲名家名段唱響南京藝術學院 2016-10-29 10:51:49泱波 攝 著名崑曲表演者單雯(左)和張爭耀(右)表演崑曲名段《幽閨.踏傘》。 泱波 攝著名崑曲表演者單雯(左)和張爭耀(右)表演崑曲名段《幽閨.踏傘》。 泱波 攝著名崑曲表演者曹志威(左)和錢偉(右)表演崑曲名段《虎囊彈.山門》。
  • 「崑曲女神」單雯開啟第29屆梅花獎最終章,獲獎名單即將出爐!
    「崑曲女神」單雯扮演的杜麗娘是許多崑曲票友的心頭好,有人說:「聽單雯唱崑曲,就像有個少女在耳邊呢喃。」   最近,這位「少女」很忙!   今天晚上(4月23日),單雯將作為最後一名出場的選手,參加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終評競演,為觀眾們獻上崑曲經典《牡丹亭》。
  • 崑曲演員單雯入圍梅花獎終評
    我省優秀青年崑曲演員單雯入圍終評,也是唯一入圍的江蘇演員。 單雯出生京昆世家,是85後崑曲新生代中的佼佼者,被譽為「最美杜麗娘」,先後擔當主演的大戲有《1699·桃花扇》《南柯夢》《紅樓夢》《牡丹亭》《玉簪記》《醉心花》《幽閨記》《西樓記》等。 據介紹,目前我省共有梅花獎演員47位、梅花大獎1位、二度梅2位(其中有3位已故)。
  • 崑曲單雯入圍第29屆梅花獎最終決選名單
    江蘇省優秀青年崑曲演員單雯入圍終評,她也是唯一入圍的江蘇演員。   此次終評,單雯將與進入終評的17位優秀選手爭奪最終15個梅花獎名額。   青年崑曲演員單雯13歲時就獲首屆「紅梅杯」金獎,14歲捧回「梨園杯」一等獎,15歲得到國寶級崑曲大師張繼青的點撥,16歲憑青春版《1699桃花扇》紅透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