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愙齋書法」顧苓隸書梅花詩卷
important}明末清初顧苓隸書梅花詩卷,故宮博物院藏。工詩文,擅書法、篆刻,精鑑金石碑版。尤潛心篆隸,其隸書八分,斬筋截鐵,極有古法。
-
「愙齋書法」王羲之的寫字習慣
楷書和篆隸書相比,線條的中段沒有篆隸書沉實、厚重,但起筆和收筆要比篆書、隸書精緻、豐富、謹嚴;在橫折的處理上,楷書以轉折為主,相比較於篆書和隸書絞轉筆法的使轉,雖少了厚重和沉實,但多了幾分爽利,特別是向下折筆的筆勢為行草書打開單個字的結構、加強連帶形成字組合和字群,以致整幅作品的貫氣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
「愙齋書法」隸書筆畫字帖實用教程
這份隸書筆畫教程,只有8頁,筆跡和範字講的很詳盡!
-
「愙齋書法」莫友芝隸書錄語軸
《錄語》軸,清,莫友芝書,紙本,隸書筆法結合隸書與魏碑的特點,渾厚頓錯,具有濃重的金石意味。
-
「愙齋書法」隸書口訣,總結得相當好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
「愙齋書法」怎麼練習篆書?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途徑,也是書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臨摹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因為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向更高層面的發展過程。書家創作靈感往往是在臨帖的過程中激發出來的,可以說臨摹碑帖為書法創作提供了不盡的營養。
-
「愙齋書法」歷代最值得推薦的小楷書法名家名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寫經體,特別是敦煌寫經,這些墨跡,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是當時民間書寫的代表之作,這些不容忽視。時與宋廣、宋燧並稱「三宋」。善章草,草書當時被譽為「國朝第一」;工小楷,不為時尚趙孟頫所囿。宋克最負盛名的小楷莫過於《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窺晉唐,書風古雅,變化隨意,一掃平板之氣,啟明朝小楷之先河。
-
「愙齋書法」中國書法,斷裂了五次
,使得宋代書法要取得一絲進展,書法家付出的精力與物力比前代要多出數倍。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有著它特有的發展規律,書法更重筆法的傳承和藝術形式的借鑑。而社會的動蕩與戰亂,則是書法斷裂以至不連續的直接原因。三次斷裂,廢黜百家,獨尊二王
-
「愙齋書法」書法欣賞 | 宋拓《松桂堂帖》
米芾認為,謝安的書法水平在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之上,而他的《八月五日帖》又是其中的精品;而王羲之的草書除《王略帖》外,其它都是偽品;《十二月帖》則是王獻之的重要書帖,傳世「中秋帖」就是從《十二月帖》失去前六字「十二月割至不」之後,從「中秋」二字開始而得名的。
-
「愙齋書法」書法美育亟須美學原理和常識的啟蒙
要知,傅山的「四寧四毋」是在晚明之際,針對帖學妍媚甜俗之風所倡導的一種主張,自有其美學價值,但不能就此而理解為傅山就是「審醜論」。其實,傅山「四寧四毋」中「寧」和「毋」的對象是有對比的,只是相對而言。也就是說,在妍媚、巧滑、安排過甚的情況下,寧可選擇醜拙、支離、直率,但並不等於把書法寫得醜拙支離殘缺不全就是好書法。這是古人的一種特定的漢語表達,帶有假設意味,並非就是傅山真的喜歡醜怪。
-
「愙齋書法」初學書法,要知道的書法知識
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時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毛筆應該用軟毫、硬毫還是兼毫?●硬毫筆:筆性剛健。如:狼毫、山馬、牛耳毫、鼠須、山兔、鹿毛筆。●軟毫筆:筆性柔軟。如:羊毫筆。藏鋒指的是筆鋒的運作要在畫內完成。唯一的目的是避免筆鋒在轉換體勢時,鋒端將已寫好的點畫造型塗抹破壞掉、鋒欲藏,必須縮,縮鋒必要提筆。一畫之內要數次變換筆鋒,因而要數次提筆。所以古人特別強調「要提得筆起」。所謂「提得筆起」是說要提得精準,要恰到好處,既不過,又不可不足。之後,還有筆心位置問題。這又是一項高難的技術。
-
中國書法蘭亭獎銀獎得主張繼,隸書渾厚古拙,篆刻不拘一格
關注「陳洪標寫字說畫」給你精彩今年的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空缺,五人獲得銀獎。從今天開始本號獨家發布這位五位獲獎者的作品。內容分獲獎者簡介、作品解讀、專家評價、書法作品欣賞、篆刻作品欣賞。今天首推排名第一的張繼。
-
「隸書名家解讀」鮑賢倫的隸書為何受追捧
老齊發帖搞了個買書贈齋號的活動,500大洋一套,本以為應者寥寥,不想一周之內,跟帖寫齋號的超過了300人!聰明絕頂的齊老大感慨了:早知如此,我該向鮑先生要回扣!話雖玩笑,盛況足見一斑。夢想秦漢,使我知道一個寫隸書的人物叫鮑賢倫!鮑賢倫的隸書得到追捧,得到熱議,或因其氣象暗合了國人深層的精神擴張,或緣於對陌生感的需求。
-
「愙齋書法」學行草,為什麼得懂「篆隸筆意」?
"篆隸筆意"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階段並對行草書創作產生了影響、隸書的意味,強調了草書要沉著,忌浮淺直過。,最早可以上溯到宋代,宋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書法觀念,是由於隋唐以後真、行、草書中的「篆隸筆意」日漸喪失,至宋代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注意。
-
「愙齋書法」草書鋼筆書法作品欣賞:鋼筆字寫這樣服氣
草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這種風格的字體非常的隨性,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現如今,草書的鋼筆書法作品對我國書法的發展有促進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書字體鋼筆書法作品圖片。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
「愙齋書法」書法用印的講究
古人云:「印不過三」,若數量太多,則有喧賓奪主之嫌。鈐蓋兩方以上印章,要注意變化;若兩枚相連,一般是一朱一白,若接下有第三方,則用白文;若壓角印是方形白文印,引首則用長方形、圓形或隨形朱文印。一幅作品中若使用多方印,要兼顧整體上的審美,儘可能朱白相參、錯落有致,避免印距相等和位置平行。
-
「愙齋書法」田蘊章書法講座是不是誤人子弟?
三是包含了許多書法小白急需的乾貨,比如怎樣選帖、怎樣執筆、如何落款、如何疊格等等。4,價值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他不講臨帖,不示範臨帖,我想這和這個節目的內容設計本身有很大關係,既然要講一個字的「楷行草」三種書體的寫法,示範臨帖就是一個無法操作的偽命題,你不能楷書示範歐陽詢的版本,行書示範王羲之的版本,草書示範孫過庭的版本,你想示範同一個人的三個版本,那就只能是田蘊章的了
-
「愙齋書法」乾隆臨帖,怎麼樣?
乾隆是清代書法界優秀的學習者、收藏者和突出的宣傳委員,他對書法的喜好與清初期皇帝們主推米芾、乾隆在書法方面最大作為是刻成了《三希堂法帖》和編成《石渠寶笈》,兩個工程彙編了大量法帖,為書法的整理、傳播作為極大貢獻。
-
「愙齋書法」學習書法,這3個壞習慣不改,就不要再浪費紙了
important}很多老師教書法喜歡強調「天賦論」,認為學習書法需要有好的「悟性」,也就是天賦,不二齋並不這麼認為,誠然,對於書法的學習,天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你不想成為大師級書法家,僅僅想希望通過書法謀生,或者作為一個興趣愛好,不二齋覺得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在書法尚取得一定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