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龔自珍的筆下的《己亥雜詩》,我們經常用此來歌頌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但是這首詩原本卻不是歌頌老師的,你知道它本身是寫什麼的嗎?
《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離別京都的愁思向著日落的方向無限延伸,揮舞馬鞭,去往廣闊的天涯之地。本應該是高興的事情,遠離了官場和朝廷上的煩惱,但其實這是詩人不得而為的辭官,官場上的打壓讓詩人喘不過氣,詩人把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人民的擔憂都融於了這首詩中,儘管如此,詩人並沒有放棄對國家前途的關心。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儘管遠離了官場,但是詩人說:我雖然辭官,但就像那樹上落下的花,它並不是無情之物,化作了春天的泥土,還可以成為花的肥料。借著落花,詩人想說,我雖不能在朝廷上盡心盡力,但是我依舊關心國家,心繫百姓,我想為國家貢獻我的一份綿薄之力。詩人終究是放不下心中的執念,憂國憂民,身處江湖之中,卻也不能忘記國家之事。
龔自珍借落紅表達了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後代的我們也不禁被此深深吸引,所以就有了歌頌老師的一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把國事放在心上,一心只想國家之事。老師不也正是這樣,用他們的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把我們充實起來,當我們走出校園的時候,會發現,老師所交給我們的知識,遠超過課本的知識,他們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道理。
相比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燃燒自己,不斷地奉獻。筆者認為落花更能表現老師對我們的影響力,他們不光是奉獻自己,更是培育下一代的園丁。因為他們所交給我們的知識,不光是學習,還有生活上的,他們隨時都能給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案,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想起他們的鼓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帶給我們的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史達林
老師,是最美好的一個詞,落紅,最貼近他們精神的一個詞。他們教會了我們知識,我們學會的卻是責任與愛。時間很快,我們終究要離開老師,但是,老師所教給我們的會一直陪伴我們,培育下一代,是他們的責任,但是,我們也需要好好去用我們的進步去回報給他們。願老師們永遠年輕,師恩難忘!
觀迎閱讀,你們喜歡這首《己亥雜詩》嗎?分享出來你們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