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20-12-11 騰訊網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成語釋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一個漢語詞彙,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鑑。

【成語出處】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成語辨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與「吃一塹,長一智」要區分開,後者指的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訓,增長一分才智。是經過失敗取得教訓的道理。」

【成語故事】

晉出公年間,智伯是晉國的正卿,執掌晉國實際權力。因在晉定公年間中行氏、範氏叛亂而國力大耗的晉國,在智伯的治理下,國力有所回升。

為了振興晉國,重建霸業,智伯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裡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晉公,你們呢?」

三家大夫都擔心失去土地後,自家的實力會下降,都不願獻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晉公;魏桓子也懼怕智伯的威力,也把土地、戶口讓了。

智伯又問趙襄子,趙襄子不答應,智伯回報晉出公,晉出公命令智家和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趙襄子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但人們誓死不投降。

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表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

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 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首詩

一杯茶

一份溫柔綣繾

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近義詞: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有一天,一位姓鄒名忌的人前來叩門,自稱懂得彈琴,知道威王愛好音樂,特來拜見。 威王召他進來,取琴給他。鄒忌只是撫摸著琴弦,並不彈奏。威王問:「先生為何只是撫摸而不彈,是琴不好麼?」 鄒忌放開琴,嚴肅地說:「微臣懂得琴理,至於彈琴,那是樂工們的事。」於是鄒忌大談了一通琴理。
  • 【成語一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三家分晉,春秋止戰國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出處】《戰國策·趙策一》【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成語出現在春秋末期晉國這個紛亂的時期,一個導致三家分晉,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人物——張孟談身上。張孟談是晉國趙家趙湘子的家臣,要說他是怎麼改寫歷史走向的呢?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語怎麼翻譯?
    informed by history: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歷史得知)。以史為鑑,意思是向歷史學習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以知興替。
  • 他創造了「唇亡齒寒」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功成身退,有大智慧
    「唇亡齒寒」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兩個成語我們經常聽到,他們的含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含義,這兩個成語非常的形象,從字面上就能輕鬆的理解其含義,可見創造這兩個成語的人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是的,他確實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他是春秋末年晉國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在那個紛亂的時代,他輔佐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滅掉智家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原標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當前,在反腐敗鬥爭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有的人拋出了反腐敗對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的觀點,認為反腐敗是引起當前經濟下行的原因之一,並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流言止於智者,縱觀古今,因為吏治腐敗而導致政治經濟停滯不前,甚至朝代更迭的前車之鑑不在少數。
  • 約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前面發生的事情,不可以遺忘,可以為日後做事情,當做借鑑,這句話提醒人們應當以史為鑑。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日本倉庫守護戰犯在華歷史
    這間倉庫守護一段日本戰犯的在華歷史【環球時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邢曉婧】從東京乘坐一個多小時快速列車,到達埼玉縣「鶴之島」車站。這裡距「NPO中歸聯和平紀念館」步行需要30分鐘。由於沒有任何公共運輸工具,該館事務局長兼理事芹澤升雄專程開車接送記者。「交通太不方便了,本來就沒什麼人來」,芹澤說。
  • 成語故事典故:「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和「強弩之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不忘記以前的事,以後的事就好辦了。表示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借鑑。師:師表,榜樣,引申為鑑戒。這則成語來源於《戰國策趙策一》:臣觀事成,聞往古,天下之美同;君主之權均而能美,未之有也。
  • 南京大屠殺見證者星雲大師談國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對於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星雲大師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大家繼續發憤圖強,讓中國更強大;我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對日本的態度,知道歷史是永遠存在的。 左側是兩個趾高氣揚的日本軍人在砍頭大賽之後獰笑,其中一個還正擦拭沾滿鮮血的戰刀,整座屍山背後是硝煙滾滾的中華大地和奔流滾滾的長江。星雲法師看到這幅畫作時,久久不發一語,眼角的淚水奪眶而出…… 星雲大師看到,還有很多日本人執迷不悟,在靖國神社供奉日本戰犯。他鼓勵李自健把《南京大屠殺》帶到世界各地,開始了它在全世界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出的旅程。
  • 火災的電視報導:告誡人們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所有這些報導的焦點都在一個「人」字上,即人的傷亡的問題上。當日本普通老百姓由於災害而受到威脅或侵害時,本與他們無關的媒體都對其表示出莫大的關注和同情。對比之下,國內一些地方對一些重大事故的處理和報導卻令人憂心忡忡。
  • 歷史文化源流|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 一線老師推薦:小升初常考成語,精選30個,家長替孩子收藏起來!
    成語是小升初必考的一個內容,小學階段的成語很多,這裡我們精選30個小升初常考成語,每個配備解釋和例句,幫助孩子高效複習,做好考試準備。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解釋: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解釋: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鑑。造句:我們做事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犯相同的錯誤。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戰國時期,趙國在此建都158年,演出了許多英勇悲壯的歷史話劇,經司馬遷寫進《史記》後,形成數百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據邯鄲一位專門研究成語典故的學者考證,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其中直接與邯鄲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密切相關的也有200則。
  • 河南南陽: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南陽是中原抗戰的重要後方戰略基地,是全國抗日戰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75年前,南陽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為捍衛民族生存、拯救國家危亡、保衛家園安寧而英勇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我們回顧和總結這段歷史,是為了讓更多的南陽人知道,尤其是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奮發圖強。
  • 《論語》中的成語精髓,看看你知道幾個?
    說到成語,我們也就不得不提到典故。的確,很多成語本身就誕生於典故之中,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看出自於《論語》的幾則成語。一、比而不周《論語 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個成語寫出了孔子學習或工作的努力。在現代意為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常與「樂以忘憂」連用,形容十分勤奮。三、剛毅木訥《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邯鄲(組圖)
    有時千言萬語也表達不明白的事情,一句成語典故卻能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邯鄲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很多有名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裡,為成語典故的形成培育了豐饒的土壤。邯鄲不同於其他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點就是成語典故,我們很難再找到一個與如此之多的成語典故有關的城市。2005年10月26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邯鄲「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稱號。
  • 2020中考語文複習重點成語
    中考複習重點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水被凍結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     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師:借鑑。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鑑。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q世上難辦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辦到的。指成事在人,只要專心一致,     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 一天一個成語·運斤成風.奇怪的成語很多
    一天一個成語3——完璧歸趙【戰國趙】一天一個成語5——指鹿為馬【秦朝】一天一個成語11——火燒赤壁【三國】一天一個成語12——逐鹿中原【西漢】>一天一個成語17——運籌帷幄【西漢】劉邦的」攻心計「一天一個成語18——臥薪嘗膽【春秋】一天一個成語22——一敗塗地【秦】劉邦起家於沛縣,也是為什麼各種史書中常稱他為「沛公」一天一個成語25——彈冠相慶 冠讀一聲,多為貶義,以後用成語可不敢亂用哦一天一個成語26——傾國傾城【西漢】美人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 一天一個成語——心照不宣.
    >【成語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語釋義】照:知道,宣:公開說出。【成語出處】1.清·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儘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2.《玉嬌梨》第十九回:「千裡片言,統祈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