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日本倉庫守護戰犯在華歷史

2021-01-09 環球網

這間倉庫守護一段日本戰犯的在華歷史

【環球時報赴日本特派記者 邢曉婧】從東京乘坐一個多小時快速列車,到達埼玉縣「鶴之島」車站。這裡距「NPO中歸聯和平紀念館」步行需要30分鐘。由於沒有任何公共運輸工具,該館事務局長兼理事芹澤升雄專程開車接送記者。「交通太不方便了,本來就沒什麼人來」,芹澤說。

1945年日本戰敗後,約60萬戰犯被押送到西伯利亞勞改。1950年,969名戰犯被引渡到中國,收監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2年,又有140名戰犯被引渡到太原。中國不僅沒要他們「血債血償」,反而給予了人道主義待遇。1956年,瀋陽和太原軍事法庭共起訴45名戰犯,其餘全部釋放。即使被判刑的,也都在1964年回到日本。在埼玉,便有一個紀念館見證著當年的這段歷史。

十幾分鐘的車程,路上漸漸不見人影,窗外一片荒涼。汽車在一座鐵門緊鎖的倉庫前停下。這個紅色倉庫實在簡陋,牆壁就是一層薄木板,屋裡比外面陰冷。芹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年大家集資1500萬日元(按當時匯率約合117萬元人民幣)買下這間約80平方米的倉庫。他和另一名工作人員宮本都是志願者,運營方面開銷不大,所以能在免費參觀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到今天。

1957年,首批回國的日本戰犯自發成立「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中歸聯」),宣傳在華服刑期間得到的人性化待遇,提醒日本正視歷史。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質疑,「遭中共洗腦」「賣國賊」等大帽子一個個扣下來。

儘管處境艱難,「中歸聯」的活動一直持續45年,直到2002年成員平均年齡超過80歲才不得不解散。為延續「中歸聯」精神,在各方努力下,於2006年11月在埼玉成立這個紀念館,狹小簡陋的倉庫裡收藏了戰犯手記、認罪書原件或複印件等約5萬份資料。

芹澤說,館內本來設計了面向兒童的讀書空間,可惜這幾年都沒有小孩來,年輕人也少之又少,擺出來的小桌椅和玩具落了厚厚的灰,統統收起來了。

記者原本想採訪當年受到中方優待的戰犯,得知雖有幾人健在,但身體已經不允許接受採訪了。唯一有可能的是一名叫西尾克己的老人,他已住進位於日本中部岐阜縣的一家老人院裡,現在幾乎喪失了聽力。

芹澤今年76歲,本身跟「中歸聯」沒有關係。「說出來挺不好意思的,其實家人不支持我做這件事,他們認為應該往前看,不應該老回顧歷史,可我覺得不懂歷史,就看不清未來」。宮本也71歲了,她說,不知道還能幹多久,希望趁還幹得動多整理出一些資料,流傳下去。

日本《東京新聞》曾對這家紀念館進行過報導,記者採訪當天正好遇到看了報導後慕名而來的5名老人。他們中最大的82歲,最年輕的69歲。芹澤用PPT給他們詳細講述了當年的歷史。72歲的伊東對記者說,日本人必須正視歷史,必須了解當年中國人對日本戰犯的人道主義寬恕,遺憾的是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對這些失去了興趣。

克服年紀大、人手少、經費緊等困難,「中歸聯」每月依然按時發行會刊《中歸聯》,封面根據內容不同有所設計,但是每期封底正中央都用中文印著八個大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成語釋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一個漢語詞彙,比喻人們應當牢記以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鑑。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語怎麼翻譯?
    informed by history: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歷史得知)。以史為鑑,意思是向歷史學習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以知興替。
  • 南京大屠殺見證者星雲大師談國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會在南京出席國家公祭儀式,公祭對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同胞。近日,臺灣佛學家星雲大師接受媒體專訪,作為倖存者的他首次公開講述了記憶中的南京大屠殺。對於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星雲大師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大家繼續發憤圖強,讓中國更強大;我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對日本的態度,知道歷史是永遠存在的。
  • 成語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近義詞: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威王心悅誠服,立即拜鄒忌為相國。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中國有句話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果有人敢於翻案,就讓他們看看證據確鑿、罪行俱在,讓他們無法否認。抗戰勝利後,作為東京審判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國民政府在南京、上海、武漢等10個城市,組織軍事法庭對關押的2300餘名日本戰犯中的800餘人進行了審判,這是中國第一次獨立進行的國際審判。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原標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當前,在反腐敗鬥爭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有的人拋出了反腐敗對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的觀點,認為反腐敗是引起當前經濟下行的原因之一,並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流言止於智者,縱觀古今,因為吏治腐敗而導致政治經濟停滯不前,甚至朝代更迭的前車之鑑不在少數。
  • 他創造了「唇亡齒寒」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功成身退,有大智慧
    「唇亡齒寒」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兩個成語我們經常聽到,他們的含義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含義,這兩個成語非常的形象,從字面上就能輕鬆的理解其含義,可見創造這兩個成語的人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是的,他確實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他是春秋末年晉國趙襄子的家臣張孟談,在那個紛亂的時代,他輔佐趙襄子說服韓魏兩家滅掉智家
  • 【成語一則】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三家分晉,春秋止戰國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出處】《戰國策·趙策一》【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成語出現在春秋末期晉國這個紛亂的時期,一個導致三家分晉,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人物——張孟談身上。張孟談是晉國趙家趙湘子的家臣,要說他是怎麼改寫歷史走向的呢?
  • 火災的電視報導:告誡人們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在日本看電視,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當你正沉浸於一部電視劇或娛樂節目的時候,突然電視會發出一種嘀嘀嘀警報聲,旋即在電視屏幕的左上角出現一排文字,速報某某地方發生幾級地震,或者某個城市出現車禍,或者哪裡出現颱風海嘯。
  • 堅定自信 明晰信仰 撫順所組織民警參觀撫順戰犯管理所
    為了解撫順市歷史文化,強化全所黨員民警的四個自信,激發民警的愛國熱情,12月23日,撫順所組織黨員民警到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參觀,走進戰犯管理所,在講解員的帶領解說下,民警們參觀了戰犯們當年被改造、教育、生活過的歷景,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將一個充滿了血腥罪惡、痛苦折磨的侵略者魔窟-遼東第三監獄
  • 歷史文化源流|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 約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前面發生的事情,不可以遺忘,可以為日後做事情,當做借鑑,這句話提醒人們應當以史為鑑。
  • 河南南陽: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75年前,南陽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為捍衛民族生存、拯救國家危亡、保衛家園安寧而英勇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我們回顧和總結這段歷史,是為了讓更多的南陽人知道,尤其是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奮發圖強。
  • 大江健三郎:日本正在走向孤立,極有可能重複歷史
    大江健三郎在演講中稱:"日本正在走向孤立,日本民眾對於歷史的遺忘令我深感不安,日本正在往鎖國的大道上狂奔,極有可能重複當年的歷史"。大江健三郎最終坦言,他現在只有兩大希望:一是日本與亞洲和中國的和解,或許需要很長時間,但我懷抱希望;二是日本國民、尤其是年輕人能接受教育,深刻反省,做一個未來愛好和平的日本人。他說,這也許在我的有生之年已不能實現。
  • 讓日本戰犯「由鬼到人」(銘記歷史 警示未來)
    很多戰犯克服了「可能被判死刑」的恐懼以及「不說也可能不會被暴露」的僥倖心理,開始積極坦誠地供認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最終,45名前高級軍官戰犯在供述書中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進行詳細敘述,其他戰犯則通過手記非常詳細地記述了日軍在中國的眾多罪行。不少戰犯回到日本後還將自己的手記出版。例如有一本叫《三光》的書,就是對他們所親身經歷的日軍在華罪行的忠實記載。這些是誰都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 ...奮楫篤行——院黨委組織民主黨派人士赴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參觀...
    原創 上海市胸科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鑑往知來 奮楫篤行今天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為瞻覽歷史滄桑
  • 日本靖國神社裡都供奉著哪些甲級戰犯?歷史不應遺忘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裡面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他曾是日本陸軍大將、陸軍大臣,及至內閣總理大臣。作為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他策劃了侵華、侵蘇戰爭,並策劃珍珠港事件,引發了太平洋戰爭。
  • 《日本戰犯懺悔備忘錄》展映 聽日本戰犯及其後代怎麼說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楠)在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記者獲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與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紀錄電影《日本戰犯懺悔備忘錄》,將於12月13日、14日登陸南京24家影院展映。
  • 日本團體放映《拉貝日記》:「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
    每個日本人都應該來看看。包括南京大屠在內的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不僅中國,日本也應該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為了觀看《拉貝日記》,家住神奈川縣的稻田坐一個半小時車趕來東京。稻田說,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對於一部分日本人否認侵略戰爭的行徑怒不可遏。
  • 歷史定論不容篡改-駁日本政要為戰犯翻案的言論
    在世界各國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的時刻,在人們追憶反思歷史祈求世界和平的今天,作為發動這場人類大浩劫的責任國之一的日本卻逆時代大潮而動:日本政要一再發表「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內政」的言論;文部省通過歪曲歷史、否認侵略的右翼歷史教科書;日本某些政客近日更是公然為日本的侵略歷史和戰爭罪犯「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