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寶:越王勾踐劍與曾侯乙青銅尊盤

2020-09-05 苦瓜苦瓜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1999年中國國慶日後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屬春秋時代末年青銅文物,相信為越王勾踐所使用。

形制 該劍身長不足1米;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劍面鑄有黑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

劍首為圓箍形,內有11道同心圓圈。劍身整體經過硫化處理,耐腐蝕性和強韌程度得到極大地提高,說明中國古人在金屬的冶煉和表面處理方面的技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

關于越王之劍為什麼出現在湖北境內,有多種解釋。有些歷史學家推測時楚國滅越國之後,此劍作為戰利品被楚國收藏,但有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出土此劍之墓在楚昭王或楚懷王時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種更為世人接受的說法,認為越國曾經和楚國聯姻,此劍為越國公主陪嫁,來到楚國,後世楚王將此劍賜予大臣,後來被人所發現。

曾侯乙青銅尊盤

曾侯乙青銅尊盤,通稱青銅尊盤,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的一件戰國早期青銅器,分為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盤兩部分,整套器物紋飾繁縟且有很多鏤空裝飾,為失蠟法鑄造。該器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外觀 尊盤由尊和盤組成,尊置於盤中。尊盤的口沿是非常精細的鏤空的變形龍紋和龍形雕飾,均可分辨出每條盤龍上的眼睛。 製作 是採用「失蠟法」的鑄造方法。 銘文 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文字為【苦瓜苦瓜】原創,

部分數據參考相關權威網站歡迎您評論、點讚,雅正

版權作品,未經 【苦瓜苦瓜】書面授權,禁止剽竊、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百萬網友參與,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啟動近一月,吸引175萬餘人參與投票,12月9日,網絡投票排名前三的文物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人氣最高
    這20件文物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梅瓶,石家河玉人像、大玉戈、大銅鉞、崇陽銅鼓、曾侯諫銅盉、楚王媵隨仲羋加鼎、曾仲斿父壺、曾侯乙尊盤、曾侯乙金盞、彩繪漆雕小座屏、錯金銀鐵帶鉤、彩繪人物
  • 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因水「逃生」曾侯乙墓 越王勾踐劍至今吹毛斷髮(圖)
    觀展看點  看點之一:勾踐劍至今吹毛斷髮  去年曾經被熱炒過的越王勾踐用青銅劍終於來到北京,與觀眾見面。這把長55.7釐米,寬4.6釐米的春秋時期的兵刃於1965年出土於荊州市江陵區望山1號墓,現由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該劍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11道圓圈。
  • 只知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來漲知識
    省博供圖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 曾侯乙編鐘人氣最高 六件明星文物首...
    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等原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明星文物新晉鎮館之寶名單。網絡投票超268萬票 原四大寶物位列其中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 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最受關注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啟動近一個月,吸引175萬餘人參與投票,12月9日,網絡投票排名前三的文物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
  • 只知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來漲知識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曾侯乙編鐘2.越王勾踐劍
  • 到此一遊|湖北省博「十大鎮館之寶」,除了越王勾踐劍還有它們
    地點:湖北省博物館亮點:十大鎮館之寶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一個古墓,改寫了世界音樂史、青銅史、冰箱史,這就是曾侯乙墓
    以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盤龍城和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梁莊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館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 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 行走湖北省博物館(組圖)
    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為: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時期為春秋晚期,千年不鏽,由許多小暗格組成。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釐米。站在越王勾踐劍的前方,有一種迫人的寒氣。感受手持越王勾踐劍的角度,有一種王者的氣度油然而生。
  •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難點在哪?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難點不是怎樣複製出一個肉眼看來一模一樣的曾侯乙尊盤,而是怎樣通過當時的技術來完美還原一個曾侯乙尊盤。很長一段時間,學界公認曾侯乙尊盤尊口、盤口沿及獸形附飾是以「失蠟法」鑄造的,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有學者提出質疑,甚至有學者提出了: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的觀點。「失蠟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曾侯乙尊盤究竟是以「失蠟法」鑄造而成?還是「範鑄」?
  • 「珍寶檔案」曾侯乙尊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曾侯乙尊盤,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由尊和盤兩件器物組成,尊高30.1釐米,口徑25釐米,盤高23.5釐米,口徑58釐米。曾侯乙尊盤這件尊盤的驚人之處在於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裝飾,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令人嘆為觀止。
  • 就曾侯乙尊盤附飾鑄造法 譚德睿駁斥範鑄之說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張雲寬、實習生李振、通訊員喻少柏)曾侯乙尊盤附飾究竟何法鑄造?昨日,著名鑄造專家、中國鑄造協會藝術鑄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譚德睿研究員在漢說,該文物附飾採用失蠟工藝鑄造不容質疑,27年前權威機構鑑定結論並非「歷史的誤判」。
  • 窮畢生精力主持發掘研究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 考古大家譚維四...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湖北進行大規模楚墓發掘,湖北省博物館如今的四大鎮館之寶之一越王勾踐劍,便是在此次發掘中驚世亮相。譚維四曾撰文回憶當年的發掘工作,著重提到當時針對劍身上所寫的「越王」身份之謎,全國考古界展開的熱烈討論。最終,郭沫若、唐蘭、夏鼐等近20位頂級專家普遍認定:這位越王就是勾踐。
  • 侯乙尊盤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個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它叫曾侯乙尊盤,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曾侯乙尊通高33.1釐米,口徑25釐米,重約9公斤;曾侯乙盤通高24釐米,口徑57.6釐米,重約19.2公斤。
  • 交通| 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武漢地鐵8號線新站點亮相
    交通 | 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武漢地鐵8號線新站點亮相 2020-10-16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00多年前的曾侯乙尊盤,為何難以複製,現代工藝還不如戰國?
    曾侯乙是戰國時期曾國的國君,這位老哥給世人留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1978年考古隊在他的墓中挖掘出了大批大批的寶物,共15000餘件文物,有9件被列為國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侯乙編鐘」。但真要說精美程度,編鐘在這件「曾侯乙青銅尊盤」面前,就是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