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1999年中國國慶日後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屬春秋時代末年青銅文物,相信為越王勾踐所使用。
形制 該劍身長不足1米;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劍面鑄有黑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
劍首為圓箍形,內有11道同心圓圈。劍身整體經過硫化處理,耐腐蝕性和強韌程度得到極大地提高,說明中國古人在金屬的冶煉和表面處理方面的技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
關于越王之劍為什麼出現在湖北境內,有多種解釋。有些歷史學家推測時楚國滅越國之後,此劍作為戰利品被楚國收藏,但有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出土此劍之墓在楚昭王或楚懷王時已存在所以也有一種更為世人接受的說法,認為越國曾經和楚國聯姻,此劍為越國公主陪嫁,來到楚國,後世楚王將此劍賜予大臣,後來被人所發現。
曾侯乙青銅尊盤
曾侯乙青銅尊盤,通稱青銅尊盤,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的一件戰國早期青銅器,分為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盤兩部分,整套器物紋飾繁縟且有很多鏤空裝飾,為失蠟法鑄造。該器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外觀 尊盤由尊和盤組成,尊置於盤中。尊盤的口沿是非常精細的鏤空的變形龍紋和龍形雕飾,均可分辨出每條盤龍上的眼睛。 製作 是採用「失蠟法」的鑄造方法。 銘文 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文字為【苦瓜苦瓜】原創,
部分數據參考相關權威網站歡迎您評論、點讚,雅正
版權作品,未經 【苦瓜苦瓜】書面授權,禁止剽竊、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