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念佛必定往生 參、行道不難

2020-09-10 如此愚人丶



參、行道不難

一、「難行道」和「易行道」

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所以前往不退轉地,也有許多種法門,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當中,將所有一切到達不退轉地的法門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簡單來講,難行道是全靠自己的力量,或者是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這些法門就是指淨土宗(阿彌陀佛救度法門)之外的各種修行法門;而龍樹菩薩所強調的易行道,則是完全靠他力,這個他力是單單指阿彌陀佛救度的力量而言,所以易行道可說是全靠阿彌陀佛的力量,絲毫不假借自力。

譬喻有一個人掉入大海中,自己不會遊泳,沒有辦法到達彼岸,就在即將滅頂而痛苦掙扎的時候,阿彌陀佛駕著本願船來到他身邊,告訴他說:「你沒有力量,也沒有人可以救你,我來救你。」就把他接到大願船上,這個人不必買船票,也不用幫忙駕駛,就安全快速的到達彼岸了,龍樹菩薩譬喻這個法門如同「乘船」的法門。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有一位淨土宗的祖師叫做曇鸞大師,他繼承龍樹菩薩的思想,認為龍樹菩薩這個乘船的法門,是乘上一艘不退而快速的船,而其他法門,龍樹菩薩譬喻為步行,就是用自己的力量走路。乘船的意思是,自己儘管有什麼力量,在船上都無用武之地,而且也置於無用之地,何況自己就是因為沒有力量才會墮落,必須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易行品〉裡面主要是用兩個問答來說明易行道的內容,以下是其中的一個問答,由這個問答,就能夠充分顯出龍樹菩薩易行道的思想:

問曰: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或墮聲聞、闢支佛地。若爾者,是大衰患……
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難易二道判〉九九-一○一頁)

二、「聖道門」和「淨土門」

龍樹菩薩說:「佛法有無量門」,又說:「菩薩道亦如是」,所以說「佛法就是菩薩道」。但是,不論是佛法,或是菩薩道,皆可分為兩門,就是難行道和易行道。難行道的內容就是陸道步行,走起來很辛苦,是「諸」、「久」、「墮」-- 必須勤行精進,長劫修習種種法門,而且有退墮的可能。

易行道就不是這樣子了,它像經由水道坐船,坐在船上很舒適,同時既「易行」而又「疾至」,是「一」、「速」、「必」。「一」就是只要專「一」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假借其他的功德來回向,單稱阿彌陀佛就夠了;而且快「速」,現在、當下就得到了;同時也是「必」定的,百分之百的必定往生,沒有或許會退下來的危險。

龍樹菩薩將佛法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曇鸞大師則進一步解析為「自力」和「他力」,曇鸞大師的弟子道綽禪師又區判為「聖道門」和「淨土門」。也就是說,這「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綜合言之,整個佛法可分為二門:「聖道門」是難行道,是自力的,是聖者根器才能修的,是講修行,須什麼行都要修,這就如陸道步行,所以是「苦、諸、久、墮」,既然有退墮的可能,那就表示證果的可能性不確定。而易行道的淨土門是怎麼樣呢?「淨土門」是易行道,是他力的,凡夫都可以做得到,是講信心的救度法門,信什麼呢?信念佛,專一念佛便可,就好像水道乘船,是「樂、一、速、必」,而且往生決定。

聖道門和淨土門都是佛法,難行道與易行道也都是佛法,自力、他力也是佛法,所以我們不能說精進勇猛修行的才是佛法,輕鬆念佛的就不是佛法,不是這樣。一般佛教徒,大都比較崇敬苦修苦行者,他們認為,既然是學佛,而佛法重在實踐,所以要修苦行,越有修苦行的人,越得到大眾的信服;而你們跟老太公老太婆,不認識字的人一樣,只是動動嘴巴念念佛,那有什麼可貴呢?有人甚至於會懷疑難道這樣也是佛法嗎?

這個當然也是佛法,而且不但是佛法,反而是佛法裡面最快速的。但是仍然有人很看不起念佛者,認為我這麼有學問,能夠深入經藏,這麼的精進,能夠學這個法門,學那個法門,難道我還跟你們這些老太公老太婆一樣,只是在那裡單單念「南無阿彌陀佛」嗎?因為有這種偏執,所以就生起高慢心了,如果是這樣的情形,那就會如《無量壽經》所講的「難以信此法」了。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難易二道判〉一三九-一四二頁)

三、「聖道門」是自力修行之教

聖道門就是「自力修行」之教,自力修行就是期望能以自己的力量,生生世世於六道中不失人身,修行六度萬行以證果,但這隻有聖者的根器才能,故謂之「難」。而淨土門則是「他力信心」之教,今生此時於娑婆世界一向念佛,往生極樂淨土以證果,這是凡夫所堪,故謂之「易」。

換言之,如果要走聖道門,那麼你必須先具足那一種根器,要有本事確定如果這一輩子不能完成道業,下一輩子還有把握能重得人身,而且要有因緣能接續這一輩子沒有完成的道業,繼續修行。要有這一種能耐,如果沒有這一種能耐,那就免談了,因為下一輩子不曉得你會到哪裡去呀!而且往往逃不出所謂的「三世冤」,就是說這一輩子學佛、布施累積了很多的功德,下一輩子就享受富貴,接著,人在歡樂當中,不知不覺就造惡了,第三輩子就墮落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不是要我們行善積德來升天或當人享福樂,不是!是要我們回向臨終往生極樂世界。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難易二道判〉一四三-一四四頁)

四、「淨土門」是他力信心之教

淨土門與聖道門不一樣,淨土門是他力信心之教,他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願力。所謂「信」就是信客觀存在的事實,因為如果沒有一個外在客觀存在的事實,那我們的信仰就是空洞、空口說白話的!然而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存在是佛為我們保證的客觀事實,所以阿彌陀佛的存在就是我們的信心根源,我們只要信佛所說,無須種種籌量計度,自然純樸,無疑無慮,當下即能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這就好像天上的明月,映入水中成為月影,月影不是水自己產生的,只要有月亮,水面就會映現出月影來,是不假方便而產生,大的湖也好,小的杯子也好,就怕你用東西把它蓋住,不然的話,千江有水,千江都是月。只要我們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人人心中就都有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就跟你我同在一起,同出同入、同睡覺、同工作,永遠保護我們。可是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心水蓋住了,懷疑哪有阿彌陀佛?哪有極樂世界?哪有那麼容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呀!這樣的話,就自失大利了;這就如同太陽普照大地,照大樹也照小草,照出家人也照在家人,照會修行的也照不會修行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一直躲在洞中、屋內,那麼,太陽就跟你沒有交集了。

所以這淨土門是「他力信心」之教,是今生此時在這個娑婆世界「相信念佛必得往生」而「一向念佛」,臨終往生極樂世界證果位。所謂「一向」就是沒有二向三向,不會今天念佛,等一下或者是明天又念別的,如果心思不定,修這個又修那個,那就不是一向。一向是從現在發心開始,一直到往生都不會改變,才是一向念佛。真正信佛的人就是一向念佛,臨終往生極樂淨土以證果位;意思是說,淨土門不是要求念佛人在這個娑婆世界證果位,而是在極樂世界證果位。聖道門才是要求修行人在娑婆世界證果位,這一輩子不行,下一輩子再來,下輩子如還不行,就下下輩子再繼續修,一直下去,直到證果。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想到自己並沒有能力累生累世苦修「諸、久、墮」的難行道,而且想到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所以是到極樂世界證果位,這是每個善惡凡夫都可以做得到的。

總之,佛法中的聖道門是修行之教,是難行道,是自力,是苦,是以修行六度萬行為宗;而淨土門,則是信心之教,也就是信佛,是易行道,是他力,是樂,是以信願專稱佛名為宗。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之〈難易二道判〉一四四-一四七頁)

五、善導大師的見證

唐朝,善導大師(六一三-六八一)在長安西京寺內,曾與金剛法師較量念佛的勝劣,善導大師升高座發願說:

「按佛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都說:『念佛可以往生淨土。不管是平時學佛、一生念佛的人,還是臨終才曉得念阿彌陀佛、只念幾天佛的人,甚至是最後快要死的時候才曉得念佛,只能念十聲、甚至一聲阿彌陀佛的人,仗阿彌陀佛願力,都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這是真實、絕對不欺騙眾生的話,那麼就讓這個廳堂中的佛像,全部都放出光明,為作證明。如果說這個念佛法門竟然是假的,其實並不能往生淨土,只不過是佛為了安慰眾生所說的一種欺騙性的話,那麼就讓我善導現在就從這個高座上,立刻墮入大地獄,受長時間的痛苦,永遠都不出地獄。」

話說完後,善導大師立刻就用手中的如意杖向堂內所有的佛像一指,此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佛像竟然全部都大放光明。(唐朝,道鏡、善道《念佛鏡》)

(《念佛感應錄一》之〈念佛勝益〉七○頁)

相關焦點

  • 慧淨法師法語丨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 點擊收聽 第五篇 淨宗傳承《慧淨法師法語》——慧淨法師1、善導大師1.善導大師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每念佛一聲,便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聲聲佛號,聲聲光明。
  • 曇鸞大師:修行不用勁 念佛御風行
    謹按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云:「菩薩求阿鞞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義工救濟搬遷喻,慈悲給與希望附:慧淨法師:二種成佛的方法(節選)所謂易行,易在把自身及所背負的重量都放在船上,借物力、憑他力,所以輕鬆、高效、安穩。淨土法門,從頭到尾靠的都是阿彌陀佛的力量,佛以其大慈大悲、大願大力,保證每一個念佛眾生當生就能往生,往生必然成佛。
  • 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
    無論你是什麼工作,工人也好,家庭主婦也好,只要你一心念佛,二六時中都能憶佛念佛。 第二,要修福、修慧。修福,就是我們經濟上不錯的,要扶弱濟貧;修慧,就一定要多聽經聞法,看你跟哪個法師比較有緣。經典裡面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少善根沒辦法往生,少福德沒辦法往生,少因緣也沒辦法往生。那麼,如何三個都能具足呢?
  • 大安法師談母親念佛及往生
    記得母親剛念佛時,聽一位法師說『萬修一二去』,老人家洩氣了,說『我業障深重,肯定去不了』。後來在我的一再開導下,老人家鼓起了往生極樂的信心和勇氣。」 大安法師提高嗓音鼓勵說:「淨土法門,『信、願、行』是關鍵,只要我們不懷疑不猶豫不自卑,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就一定能感得佛菩薩現前接引,帶業往生;就一定能在一剎那間蓮花化生,永脫輪迴!」
  • 慧淨法師談念佛的方法
    如何成為一個念佛生活化的人呢?要以念佛為生命的重心,也就是念佛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念佛;使得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那要怎麼養成這樣的習慣呢?一句話十個字──「一天的生活,從念佛開始」。
  • 慧海慈航: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 念佛最穩當
    圓瑛法師勸修念佛法門,念佛最穩當。(圖片來源:資料圖)蓮池大師云:「越三隻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此經為持名念佛法門,發起之因緣也。故我佛開示念佛法門,欲令眾生,發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見也。諸佛世尊,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法華經》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為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佛之知見,即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眾生之三德秘藏。
  • 無條件的救度:雖不懂信願念佛必定往生,因為信願歸於稱名念佛
    下品下生的眾生之所以能夠「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進而脫離地獄、往生極樂,憑靠的是什麼?經文說「稱佛名故」。由於「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因此 無所謂信,無所謂願,顯示若信若願,皆歸稱名,「只要念佛,必定往生」,信者信此,願者願此。亦即信者信「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願者願往生而「稱名以往 生」。
  • 大安法師: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
    我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大安法師答 :往生的必要條件是信願持名,尤其是信願。然業力凡夫以深信切願執持名號(此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即以果覺願力加持接引(此為所應之法),一念感通,彌陀的全體功德便顯現在念佛人的身心,令其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往生安養,速成佛果。是故信願持名乃淨業三資糧,由信啟願,由願導行,由行證所信滿所願。
  • 《淨土聖賢錄》|怎樣念佛才能達到必定往生的效果?來跟祖師學學
    以為行道之節。既而四方清信之士。聞風而至者。百二十三人。遠曰。諸君之來。能無意於淨土乎。乃造西方三聖像。建齋立社。令劉遺民著發願文。勒之石。慧遠大師於是率領大眾行道,開鑿水池,種上蓮花,水上立了十二葉蓮花,隨水波旋轉,分刻晝夜,作為行道的時節。後來四方的清信之士聞風而來,共有123人。慧遠大師說:「諸君來此地,能對淨土不用心嗎?(意思是既然都到了東林寺,就應當共同立志求生西方。)」
  • 德亮法師往生見聞錄
    幾個月來,師在從瑣碎事務中抽身的同時也加緊了念佛,專闢一室為佛堂制定了周密的念佛功課,並做了「若於房內念佛時,其他事能緩則緩,念佛第一」的交代,常常命我護關。按照師的慣例,往年安居期間,會通過網絡帶領居士們念佛報數共修,今年則完全未提及此事。有居士問起,師亦未做答覆。6月中旬,師離寺前幾日又於床頭寫下「嚴持淨戒,念佛不斷,堅持定課,必定往生」的自勉。
  • 14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所以必須要順著這些人,先呵斥一頓,這些人的氣撒了,然後也就記住了,「哦,除了難行道還有易行道」。如果他們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遇到障難了,就會想起來「除了難行道,還有別的方法」。當然,這也是我以凡夫來測度佛菩薩的境界。
  • 慧淨法師:念佛拍手操 誰拍誰知道
    大陸有很多地方目前都在推廣「念佛拍手操」,就是原地一邊念佛、一邊踏步、一邊拍手,這叫作念佛拍手操。這有很大的好處,治療種種疑難雜症。我來說一件事跡。自從拍手、念佛、踏步之後就開始睡得著,也好睡了,即使半夜醒來,去一趟廁所以後,回來躺下,照常睡得著。也就是說,她的失眠症,在念佛、拍手、踏步當中,不知不覺已經好起來了,已經治療好了。可見,這個念佛拍手操可以治很多病。本來拍手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 慧淨法師: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因為只要真的有極樂世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成佛,必定脫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必定擁有跟佛一樣的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無量慈悲,跟阿彌陀佛一樣具足四十八大願,能夠分身到他方世界、十方世界、無量世界去廣度眾生,所以,這一個願心豈不是大大賺到了!
  • 老實念佛 坐化往生
    老實念佛 坐化往生我的法名是淨雪,今年23歲,2014年接觸到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信順不疑。因為我在新加坡上學,曾經有一次慧淨法師來到新加坡,與上人見過面,受益良多。我祖母的家族歷代皆虔信佛教,吃齋念佛者特別多。祖母自身也是終生念佛之人,她曾跟我講過我的高祖母張氏的故事。
  • 慧淨法師 | 三心、五念、四修歸結於專稱佛名
    同時顯示: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等同念佛三昧,而不是要念到功夫成片、夢寐一如,或者沒有妄想雜念、獲得清淨心、入定才是念佛三昧。亦即:三心、五念、四修,就是「專稱佛名」,這名為「一行三昧」,也名為「念佛三昧」。
  • 這位法師告訴我們,真正相信念佛往生的樣子是這樣的!功德無量
    淨宗法師講解《法然上人法語》第28課言「眾生稱念」者,我豈非此眾生乎!言「必得往生」者,我豈獨漏來迎乎!所以,他的解釋既說一聲、一念必定往生,比如「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這不就是一聲嗎?既說一聲一念,必定往生,又說念念不舍,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人會矛盾。這裡法然上人倒是非常簡潔明了地告訴我們,一聲一念這樣的解釋:我們相信念佛就要這麼信,相信一聲、一念決定往生,這是相信念佛的樣子,但是不是就念一聲、一念?
  • 迅師說禪(9):念佛是誰,禪淨雙修
    迅師說禪(9):念佛是誰,禪淨雙修隆迅法師(左一)與五臺山普壽寺住持如瑞法師合影參話頭的修行法門,就是一個字‌「參」,叫你時刻系在心中。虛雲老和尚講過,‌「像母雞孵雞蛋一樣,撫摸來撫摸去。保留一句話頭在心中,不遺不忘,時時刻刻去觀照他。有一天成熟了,雞蛋殼一破,小雞就出來了。」這就是參。只此一句話頭。民國初年,虛雲老和尚、來果老和尚、金山活佛、明印老和尚、八指頭陀敬安寄禪都是禪門中的最令人景仰之大德。最常參的一句就是:‌「念佛是誰?」 很明白啊!念佛是誰?念佛是我啊!
  • 第二章,禪淨互通,禪淨雙修
    凡此皆因未曾深入禪與淨土的各種法門而生誤會,以致教內互動幹戈,或者言語批評,或者寫文章打筆仗,讓教外人士看笑話,也是某些即將學佛的人因而退心,轉入外教去了,這便是斷人慧命罪過極大。弘一法師說得好:「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 慧公老和尚生西見聞錄(天因法師、果良法師敬述)
    慧公老和尚   上慧下天老和尚,乃正覺精舍第三任退休方丈,恩師籍貫吉林省懷德縣人,生於民國十七年,往生於民國一O三年十月五日上午六點十分吉辰
  • 理淨法師:虛雲老和尚的禪學思想 參禪與念佛_佛教_鳳凰網
    理淨法師:中國佛學院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籍貫中國甘肅省渭源縣人,1986年出家。自宋明以後禪淨兩家逐漸相融,實行參禪念佛相結合的「禪淨雙修」。本文主要闡述的是近代中國佛教史上著名高僧虛雲老和尚的「禪淨雙修」思想,虛雲老和尚是禪門巨匠,稟承了禪宗五家的法脈,成為近代禪宗中興祖師。其禪學思想主張參禪與念佛不二,推行「禪淨雙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