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水滸(二十五)晁蓋為什麼提出處決前來投奔的楊雄石秀

2021-01-08 驚心鳥

在小說情節中,從晁蓋上梁山開始,一直個人以江湖豪傑義氣為先的印象。無論什麼樣的人來投奔梁上,他都極力款待,並安排一個好的職位。然而在楊雄和石秀前來投奔的時候,晁蓋卻一反常態的大怒,並要斬殺這兩人祭旗。這與晁蓋一向對來投奔他的江湖好漢的態度大相逕庭,仿佛大家又看到了那個梁山第一任頭領王倫的影子。很多《水滸傳》的讀者對這一段情節都難以理解,是什麼原因讓晁蓋態度轉變這麼明顯?本章節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晁蓋對楊雄和石秀二人定義的罪名是冒充梁山人士,做了偷雞摸狗的勾當,敗壞了梁山的名聲。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梁山泊就是一個山東地面上的土匪,談何名聲而言?況且晁蓋連百日鼠白勝這種出賣兄弟的人都能救上山,那多一個偷東西的時遷又能如何呢?倒是冒充梁山人士這個罪名勉強可以接受,但是卻也不用這麼大發雷霆吧。實際上晁蓋一反常態的變化,其原因還是要從宋江身上找尋。倒不是說他們之間已經出現裂痕,而是由於山寨的形勢不同,兩人的理念出現了偏差。

晁蓋是真正的江湖綠林人士,所有的行事準則都是以江湖好漢為標準的,所以說他義氣為先也不為過。然而晁蓋的這個義不是廣泛意義上的義氣,而是私人意義上的義氣。簡單來講,和晁蓋有關係的且來往密切的人按義氣為先,如果是沒有關係的則是幫親不幫理。而楊雄、石秀和時遷正是屬於那種與晁蓋沒有來往關係的人。這三人上梁山的間接原因是宋江在江湖上的及時雨名聲,直接原因是戴宗對石秀髮出的邀請。這兩個都和晁蓋無關,晁蓋自然沒有非接納不可的理由。況且時遷還惹出了麻煩,這讓晁蓋就更不爽了。

時遷

晁蓋在梁山上雖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本質上還是用的傳統的山賊和土匪那一套。這就決定了梁山泊的經濟基礎和財富來援仍舊沿用了打劫過往客商,和官府庫銀的方式,對梁山周圍的鄉村並無太多的侵犯。這就是所謂的兔子不吃窩邊草。然而時遷惹下的事情逼迫梁山要對附近的祝家莊下手,這是與晁蓋的理念不合的,晁蓋自然不願意幫他救他。況且祝家莊實力不弱,再聯合附近的扈家莊和李家莊,這讓晁蓋完全不願意去啃這樣的硬骨頭。因而,他找理由殺掉楊雄和石秀實際上是為了斷掉以後的麻煩。

晁蓋是一個沒有多大志向的人,他是典型的一心一意當土匪,對梁山泊未來的發展和生存沒有更深遠的考慮。他對於當前梁山在山東地面上當土匪老大已經是非常滿足了,並沒有太大的野心。但是宋江卻不同,從他在潯陽樓上題反詩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他雖然沒有包藏宇宙之機,卻也有縱橫天下之志。所以宋江一上山就開始加大了對山寨嘍囉和各部頭領的整頓力度,提高水陸兩軍的戰力,為將來做準備。從九天玄女一段劇情可以看出,宋江已經有了招安的意向,並且開始了他縱橫天下的計劃。

宋江

晁蓋對宋江的野心有所察覺的時候,已經不能阻止宋江了。以宋江在山寨中和江湖上的威望程度,完全有可能單獨拉出一票人馬來。然而晁蓋對宋江的不放心卻並不是基於嫉賢妒能,而是對殺官造反這種事情的反對。晁蓋知道作為土匪在綠林中混混,偶爾乾乾打家劫舍的事情,官府也沒有多強烈的剿滅欲望。然而真要是扯旗造反,那就是跟北宋朝廷剛正面的,這個勝算的確太低,所以晁蓋是極力反對的。楊雄和石秀的到來,卻給了宋江一個下山劫掠,搶佔山下地盤的機會,晁蓋也就感覺到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

從本身的意願上來講,晁蓋更願意在山上當土匪,而不死縱橫一方的諸侯或者藩王。這點是晁蓋與宋江的本質區別,也是宋江在梁山泊上更得人心的原因之一。宋江可以帶著兄弟們博取一場富貴,哪個兄弟不願意跟隨呢?說到頭來落草為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真要有機會博取一場富貴,成為一方諸侯,梁山兄弟們一定會是踴躍參加的。當然梁山兄弟們一開始的願望是比較強烈的,宋江當皇帝,兄弟們各自封疆一方,這才是理想的狀態。後來宋江搞了個招安出來,把大家心中的熱火都澆滅了大半,才讓兄弟們難以接受的。

扈彪

正是由於有著諸多原因的,晁蓋想從源頭上掐滅宋江那一點點暴露的野心,使其能夠老老實實的當山大王。然而這不但宋江不同意,兄弟們也不會同意,大家一起反對下,晁蓋一個人也不好獨斷專行。梁山兄弟們對下山攻打祝家莊非常的積極,這不是晁蓋一個人能阻止的,因而他只能任由兄弟們帶兵下山開戰。而祝家莊也是梁山兄弟踏上徵途以來的第一個強敵,這也是決定梁山未來的轉折點。當然晁蓋也抱著一些僥倖,也許打不下來,宋江的野心也就熄滅了。

三打祝家莊可以說是梁山泊兄弟第一次遇到大場面的戰爭,這與以前打劫過路客商,或者潛入州府搞偷襲和暗殺完全不同。宋江也是第一次正式的帶兵出戰對付祝氏三傑,可以驗證一下他從天書上學來的東西是否管用。宋江對這一戰一開始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只要能打贏這一戰,他在山寨中的威往就可以凌駕在晁蓋之上。他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手段,一方面架空晁蓋控制梁山軍大權,另一方面利用蒸蒸日上的威往招兵買馬,四面出擊,逐步完成他縱橫天下的想法。

石秀

從是否殺楊雄和石秀這個小事情就可以看出,晁蓋和宋江之間已經有了理念的差別,對於梁山的將來也有了不同的想法。這兩人雖然是結義兄弟,而且都是在江湖綠林上混得風生水起,但兩人對江湖和綠林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宋江的野心比晁蓋大得多,能力也強得多,因而他有更多的想法和機會。宋江更加的擅長揣摩和利用人心,從各種方面掌控的梁山兄弟們的想法,給了他們更好的未來和希望,自然得到了兄弟們的擁護和肯定。從這一次兩人的理念差異開始,晁蓋和宋江將在山寨中開始一輪明爭暗鬥,最終將決定梁山的歸屬和山寨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水滸傳:楊雄和石秀為何差點被晁蓋殺掉?金聖歎曾作出解釋
    大家好,歡迎觀看今天的水滸故事,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呦!在《水滸傳》中好漢楊雄和石秀二人上梁山的過程真的是一波三折,潘巧雲出軌之事被石秀發現,石秀不忍心楊雄受到欺騙,於是告知了楊雄事實並設計殺死了潘巧雲,兩人商量之後決定前去投奔梁山。
  • 水滸結義二人組:楊雄和石秀實力平庸,為何宋江卻讓兩人位列天罡
    水滸中,因意氣相投,惺惺相惜而義結金蘭的英雄好漢數不勝數。其中一對「病關索」楊雄和「拼命三郎」石秀,二人形象格外突出。首先兩人的出場對推進水滸整部小說情節起到關鍵作用,衍生出大鬧翠屏山、三打祝家莊等章節。著墨頗多。
  • 《水滸傳》裡晁蓋因何不收留楊雄、石秀?原來他跟此人的做法一樣
    店裡的夥計發現時遷三人宰了店裡的雞,於是喊來大隊人馬來捉楊雄、石秀、時遷三個。楊雄、石秀二人運氣好,跑掉了,時遷不走運,被捉住了。楊雄、石秀不能丟下時遷不管,他們先是讓跟祝家莊關係密切的李應去向祝家莊要人。沒想到祝家莊非但不放人,還射傷了李應。石秀跟楊雄只得離了李家莊,向梁山求救。石秀、楊雄上梁山到沒有遇到什麼麻煩。
  • 《水滸傳》裡楊雄、石秀因何差點被晁蓋斬了?只有此人看明白了
    在聚義廳裡,楊雄、石秀見到了晁蓋、宋江兩個大頭領、二頭領,及眾兄弟。到此梁山頭領對楊雄、石秀都是既熱情,又客氣。可楊雄、石秀把祝家莊一節一說,晁蓋是惱羞成怒,當即就要讓人把楊雄、石秀拉出去斬了。晁蓋斬楊雄、石秀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人看明白了。這個人就是愛水滸如命,還喜歡點評水滸的金聖歎。楊林、戴宗在薊州城裡見到石秀的身手,回來就對梁山好漢說了。
  • 一個細節暴露出晁蓋與宋江不是一路人:晁蓋不死,他們早晚要分手
    #水滸亂彈那麼,晁蓋與宋江兩人之間是不是就沒有罅隙呢?你別說,還真有。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晁蓋與宋江其實不是一路人,如果晁蓋不死的話,兩個人早晚都要分手。在《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莊」的章節中,寫到了楊雄與石秀投奔梁山的事。
  • 《水滸傳》隨讀隨感——從楊雄石秀上山看晁蓋必須死
    楊雄、石秀上山,本來大家都高高興興,當晁蓋一聽說時遷偷了店家的雞,立馬怒了,要殺了楊雄石秀二人。理由是偷雞不光彩,連累大家受辱。還有就是正好去幹掉祝家莊。可見,幹掉祝家莊打個劫這是領導層都在琢磨的事情,大家都需要個理由。楊雄、石秀的到來正好把理由帶來了。
  • 水滸傳:楊雄和石秀剛上梁山的時候,晁蓋為何要殺他們?
    在水滸中好漢們之所以會選擇上梁山,那是因為梁山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土匪,他們做的是殺富濟貧的事情,並且都是被逼無奈才上梁山。在演義當中,大多數的英雄好漢上梁山都非常的順利,可是唯有楊雄和石秀差點死在梁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此好漢劫法場時喊了九個字,宋江聽了會慚愧,晁蓋聽後卻後悔
    不久後,楊雄、石秀便突然上了梁山。自然晁蓋就要問問這兩人的江湖來歷和各自功夫,聽聞後是大喜,立刻讓這哥倆趕緊坐下說,看樣子晁蓋很滿意這哥倆。顯然晁蓋對楊雄、石秀還有時遷,是相當鄙視的,在晁蓋眼中是「妄稱好漢」。但這一回晁蓋卻是看錯了。不說別人只說那石秀,不但是條好漢,且堪稱是水滸勇士!二、拼命三郎石秀石秀是個苦出身,父母死得早,流落到了薊州賣柴過活。在這裡結識了病關索楊雄,兩人結拜成了兄弟。
  • 水滸中石秀與楊雄,這對兄弟情裡有多少水分?
    在水滸的世界裡,大多數的英雄都是光明磊落的,但是總有一些人喜歡在黑暗的角落裡做事,比如拼命三郎石秀。在處理姦夫淫婦的問題上,石秀不像武松那樣光明磊落。水滸中石秀與楊雄,這對兄弟情裡有多少水分?當石秀和楊雄一起去梁山,當他們第一次去梁山的時候,晁蓋覺得他們不是好人,不但拒絕接受,而且當場就地正法了。晁蓋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 宋江心腹花榮戴宗三次公開指責晁蓋,晁蓋為什麼無言以對?
    晁蓋是梁山泊第二任寨主,在山上和水滸迷心目中是一個好大哥,有罵宋江的,但很少有人罵晁蓋。可是梁山好漢中竟然有人在公開場合指責過晁蓋,晁蓋無言以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江州人,晁蓋思慮不周,讓人跟著一個「和宋三郎最好」的江州人,也是不錯的辦法。這時候,花榮應該是給晁、宋兩人提出建議,趕緊尋找船隻或者另找出路,而不是「總結」得失,追究責任,完全不是一個部下對待山寨老大所應該有的語氣。但是晁蓋卻沒有說一句話來回應花榮,倒是阮小七提出要搶船渡江,晁蓋馬上說此計是最上著。
  • 看《水滸》,談編輯
    夜雨綠燈話《水滸》 看《水滸》談編輯(5) 胡河西 今天偶爾看了一段有關《水滸》的電視連續劇,不看則罷,一看真是氣殺老夫也。這一部分故事是導演亂編亂造的,這根本和原著是不符的。要是施公在天有靈,知道有人在亂彈他的《水滸》,可能會立起來就是給他幾個嘴巴。
  • 此水滸好漢綽號很嚇人,星宿名很喜人,晁蓋要殺他,宋江卻不答應
    顯然石秀的綽號和星宿名的關係,等於是「互相抽臉」,自然就要問一句:為何石秀會這樣特殊呢?理由其實就一個:石秀的複雜決定的!水滸中公認的複雜人物是宋江。但宋江的複雜卻是隨著境遇的改變而改變。比如當押司時的「助人為樂」,動不動就掏銀子給人家。
  • 梁山上宋江的影響力為什麼比晁蓋大?從時遷加入梁山可以看出端倪
    前文我們分析了梁山兩大頭領,晁蓋與宋江之間的明爭暗鬥,最終以宋江大獲全勝收場。宋江從為人處世到戰略思想,都要比晁蓋更勝一籌。所以,梁山在宋江時代,真正發展到強大的地步。關於宋江的能力,今天筆者再用兩個故事,來說明為什麼宋江比晁蓋更眾望所歸。
  • 兩個原因可以證明:宋江不會架空晁蓋,更不會支使花榮對晁蓋行兇
    #水滸亂彈#我說過,宋江是不會支使花榮射殺晁蓋的。我一直以為晁蓋死於宋江的陰謀這個說法是一個無稽之談。為什麼呢?一是關乎他在江湖上的名望和地位,二是沒有必要。先說第一點吧。宋江在《水滸傳》出場之前,就已經是一個江湖上人人景仰的名字。他的出名除了於家大孝以外,更重要的是於外仗義,常常雪中送炭救人於水火之中。宋江在不認識閻婆、更不知道她家還有一個漂亮女兒的情況下,都痛快地拿出十兩銀子相助。
  • 水滸,遺言背後的權力之爭,晁蓋和宋江誰才是最大的贏家
    就比如對於楊雄和石秀的處理上,僅僅因為時遷的偷雞摸狗,他就要砍掉前來一起投奔的楊雄和石秀。其實他只看到了做為一個綠林好漢道德上的瑕疵,卻沒看到對未來吸引人才發展的影響和道德之外的技能。宋江,在水滸中的梁山上就是一個優秀的政治人物,而晁蓋就是一個簡單的大塊吃肉大塊喝酒的綠林好漢!誰高誰低,誰對梁山未來的發展更有幫助,顯然已經高下立判!好吧!我們又扯遠了,再回來!那麼晁蓋和宋江的權力之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是宋江從江州法場被救,已經再無退路的上梁山之後!
  • 感悟水滸,假如晁蓋沒有死
    晁蓋糾集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赤發鬼劉唐以及阮氏三雄劫取了太師蔡京的十萬貫生辰綱後,自知犯下了彌天大罪,後來東窗事發,幸得宋江飛馬報信,而前來緝捕的都頭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又與晁蓋交厚,出工不出力,故意放跑了晁蓋一夥。
  • 他在央視版水滸中扮演楊雄和王進,一人飾兩角沒有壓力
    但是,在央視版水滸傳中,有這麼一個演員,他分別扮演了東京十八萬禁軍槍棒教頭王進,同時又扮演了儈子手楊雄,他就是演員陳之輝。王進在水滸中是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故事。比如因為他出走東京,去延安老種經略府避難,從而牽出了高俅這個人物,同時因為他路過史家莊,又把九紋龍史進牽引了出來。
  • 用排除法分析,殺害晁蓋的人不是林衝徐寧,而是他
    但是晁蓋沒有採納林衝的意見,他提出,我作為老大,應該身先士卒,這樣兄弟們才會衝鋒陷陣。不如這樣,林教頭你帶一半人馬在後面接應,這十個人分別是劉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歐鵬、阮小七、燕順、杜遷、宋萬、白勝。其他人跟我走。就這樣,晁蓋和林衝制訂了一個初步的作戰計劃,到了晚上三更,兩個和尚帶著晁蓋進發曾頭市,水滸中寫道:行不到五裡多路,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
  • 晁蓋私自排了回座位,讓宋江極為不滿,差點害死了兩位兄弟
    大家都已經犯法了,只能跟隨晁蓋上梁山,所以也就是晁蓋親自帶上梁山的兄弟,但宋江一跪,就讓穆弘、李俊、張橫等好漢,變成了跟隨宋江上梁山的弟兄們了,也就成了宋江的人。這樣宋江就不是被迫投奔晁蓋,變成了帶著一幫兄弟去梁山入夥,性質完全變了。
  • 《水滸傳》裡到底是誰把楊雄推進了火坑?是潘巧雲還是石秀?
    他明確告訴潘巧雲,他殺人只因她為掩飾姦情反誣石秀調戲,「壞了我兄弟情分」。表面看,楊雄將兄弟情分置於夫妻情意之上,義薄雲天。實際上,楊雄殺妻,實屬無奈,他中了石秀借刀殺人的連環計,被石秀步步緊逼,進退失據,勢成騎虎,只得臨時性殺人。楊雄因一身好武藝被新任薊州知府看中,讓他做了看守所長。雖官微職小,卻實權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