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黎明:朦朧斑駁的天光雲影,寄託我對山水田園詩意生活的嚮往

2021-02-08 網易

2021-01-07 11:53:00 來源: 020藝術觀察

舉報

  人生不長,需要懂點藝術,關注020,持續接收好文章

  

  田黎明,安徽省合肥人,文學碩士學位,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導師盧沉教授。歷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畫學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及中國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課堂習作之三

  紙本水墨

  100cm×100cm

  1983年

  我的水墨創作

  文/田黎明

  我在學習繪畫和逐步走進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創作研究與人文體驗,都努力向著華夏文化精神,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領悟大時代的精神氣象,融之於心性與自然,秉著溫柔敦厚的心去體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個人與群體合一的人文境界。

  

  夏日

  紙本水墨

  84.4cm×103cm

  1996年

  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創作法則,推動自己在創作中對平淡天真的審美理想的孜孜以求。在人文體驗中,從古與今、中與西,注重筆墨重構方式,於傳統向現代轉換中把握既有現代意味又具詩意文化的筆墨語言。

  

  課堂寫生

  紙本水墨

  139cm×70cm

  2001年

  我在藝術創作實踐中逐步探索出融染法、連體法、圍墨法等中國畫沒骨水墨表現方式,並在傳承傳統沒骨法基礎上深化和完善,在創作中將中國畫色彩向著澄懷精緻、平淡天真的理念,去拓展和呈現清雅含蓄、自然清新的表現方式,以意象的中國畫色彩風格表現時代審美意蘊。

  

  松的生活

  紙本水墨

  54cm×46cm

  2017年

  在筆墨中,創造氣韻生動和朦朧斑駁的天光雲影,寄託我對山水田園詩意生活的嚮往和當代人醇厚、清澈若水般的生命境界,讓筆墨境界生發在情感與藝術語言的融合,寫時代勞動者真善之美,寫傳統人文氣象之美,寫平凡生活之美,寫時代奮進者之美,寫心體感悟時代的純淨之美。

  

  初

  紙本水墨

  200cm×86cm

  2012年

  

  綠

  紙本水墨

  70cm×40cm

  2020年

  

  青

  紙本水墨

  70cm×40cm

  2020年

  

  忘我之時

  紙本水墨

  46cm×54cm

  2017年

  

  近在眼前

  紙本水墨

  55cm×41cm

  2017年

  

  難得一遇

  紙本水墨

  55cm×41cm

  2017年

  

  清風拂來

  紙本水墨

  90cm×200cm

  2018年

  

  山上陽光

  紙本水墨

  260cm×130cm

  2018年

  

  聽山的聲音

  紙本水墨

  120cm×190cm

  2018年

  

  透明空氣

  紙本水墨

  260cm×130cm

  2018年

  

  向雲深處

  紙本水墨

  55cm×41cm

  2017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山水如畫,生活如詩,南京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藏在這家民宿裡
    山水如畫,生活如詩,南京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藏在這家民宿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古人淡雅清閒生活的寫照 原以為這樣的生活很遙遠 不曾想竟然也藏於不老村鳳桐院民宿 山居生活,是恬靜而樸素的
  • 詩意田園桂花村
    在嵐皋,最具田園詩意的地方要數桂花村。桂花村地屬南宮山鎮,人少田多,古梯田成片成片,依山而修,形隨山走,從山腳一直綿延到山腰,遠遠望去如樓梯,層層疊疊上遠山,蜿蜒逶迤繞雲間。春末夏初是高山水稻育種插秧的好時節,也是桂花村古梯田從歲月深處甦醒的日子。近日,我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古樸寧靜鄉村生活的嚮往,與家人來到桂花村古梯田,去感受田園風光。
  • 李子柒「鏡像」的背後,是我們嚮往的詩意生活
    廣泛的海外傳播是李子柒獲得再次關注的重要原因,《人民日報》、《新華網》這兩天都做了相關報導,可見李子柒的熱度和關注度有多高,哲木觀察注意到,關於李子柒引發的爭議也很多,有人說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魅力傳播出去,也有人覺得她的視頻並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應中國的鄉村生活。
  • 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使多少人嚮往鹿門山水,末2句又讓人望而卻步
    詩意縱橫,詩情蘊藉又搖蕩了多少玲瓏的性靈!高遠的意境,異彩紛呈的姿態點綴多少人的情懷,又裝飾了多少人的夢境!《唐詩三百首》中,唐代大詩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詩情畫意讓後來無數人嚮往鹿門山水,嚮往隱士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最後2句卻寫寂寥落寞,又讓人望而卻步。
  • 王綦的《山水田園冊》,文人墨客嚮往的田園生活
    田園山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代畫家均有涉獵。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對寄意於山林、田園有著某種獨特的情懷!王綦 《山水田園冊》王綦畫的這套《山水田園冊》,描繪的是明末文人在隱居中的種種愜意作者將自己的生活所見融入到所作繪畫之中,庭院小景,幽桐修篁
  • 山水相逢丨生活的另一半,就藏在鼎龍·十裡桃江
    山水相逢丨生活的另一半,就藏在鼎龍·十裡桃江 發布時間:2021-01-08 16:16:23      來源:北國網   有人欣賞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有人偏愛小舟從此逝的豁達,有人嚮往無絲竹之亂耳的寧靜
  • 李子柒式的詩意生活:你所嚮往的,都在古琴曲裡
    李子柒爆火,讓很多人看到了真正的田園生活,但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卻只能感嘆如此詩意的生活離自己太遙遠了,回歸田園生活的志趣,只能留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在以前,古人看到自然的峻山秀水,閒適田園而無法得到的時候,除了作詩,還會譜曲,然後用古琴演奏出來,以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對自然山水的熱愛。
  • (硯邊雜談)我們為什麼嚮往田園生活?
    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有幾人不羨慕、嚮往、陶醉於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來,寫幾首《飲酒詩》罵一罵出口惡氣,再來幾首田園詩讓他們羨慕我這閒雲野鶴的歸隱生活,怎麼著也得找回些場子來。 陶淵明是矛盾的結合體。心中的憤懣激發了他的才情,逐漸的自我調節帶來的平靜又有了意境。於是,我們讀他的飲酒詩、詠懷詩、田園詩,既看到一個牢騷滿腹的可愛老人,也看到一個躬身田園的高人,真讓人唏噓不已。
  • 很多人都不知的「雲上仙境」,有你想要的山水、田園、詩意……
    很多人都不知的「雲上仙境」,有你想要的山水、田園、詩意……世界是喧鬧的,遠離幹擾。古民居一步一步地布置,斑駁的牆壁在陽光下顯得嫵媚動人。古老的樹木,高聳的房屋,陽光明媚的山丘。面對遙遠的山巒,守護著繁星松陽歷史悠久,古村落眾多,保存完好,特色豐富,村民淳樸好客。
  • 田黎明新文人畫作品欣賞
    田黎明,1955年生於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盧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擅長於中國畫山水、人物。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生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北京市美協理事。
  • 狀元郎王維,一心嚮往山水田園,卻做了一輩子的官
    唐朝詩人王維是個很奇怪的人,他一生都嚮往山水田園生活,更是一輩子參禪悟道,深信老莊哲學。可以說,他心中住著一個陶淵明,看破世俗,憎惡官場,如此清高飄然的人物,卻到死都在做官,即使為了實現自己的田園夢,他不惜在長安郊區建造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 山水相逢|生活的另一半,就藏在鼎龍·十裡桃江
    有人欣賞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有人偏愛小舟從此逝的豁達,有人嚮往無絲竹之亂耳的寧靜,有人憧憬種豆南山下的生活……每個人心中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從來都不曾停止。而心靈的故鄉不在遠方,就在鼎龍·十裡桃江。鼎龍·十裡桃江以寫意的手法,詩意還原如真似幻的度假場景,氤氳出一方人間仙境。
  • 6首田園詩詞:讓我們嚮往山水的清歡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畢業後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生活,久了就不免心生厭倦,恰巧早上聽康震老師講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讓我又想起了農村寬敞的家庭小院,蔚藍的天空,早起的雞鳴,夜晚田間地頭的鳥叫蟲鳴,村裡鄉鄰間的「吃了嗎」的問候聲,充塞了我滿滿的回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田園的詩作。
  • 仿佛居於世外的桃源村落,是最令人嚮往的田園風光,這裡是婺源
    當我們終日掙扎在城市生活重擔裡的時候,總會在心中生出如此渴求,希望能夠有一日逃離繁雜塵世,去到一處和世間相隔的桃源村落裡,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休的日子,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可現實卻是,你依舊遊走在公司或者校園與居所之間,日復一日,唯有外出旅行才能在你平淡的生活中添填些許光彩。
  • 這個宛如仙境的小縣城,把中國的山水詩意,演繹到了極致
    浙江,則是我的感受。浙江山水寂寥,丹青屏障,平湖煙雨,煙嵐朦朧,恰似中國人含蓄隱忍的特性。在浙南腹地,有一個人口不足50萬的小縣城,卻將這種難以捉摸的山水詩意,演繹到了極致,它就是縉雲。周身山水宛如水墨國畫,霧嵐朦朧,渾然蒼潤,畫作裡抹掉了界線,隱去了邊痕,恰如古詩裡形容的那般:煙裡水墨,不見山間輪廓。
  • 品讀《過故人莊》,這才是我們嚮往的,純粹的田園生活
    田園風光雖然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美好,但我們所嚮往的田園生活,若是有一個模板,有個對比的方向,我以為,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所描繪出來的場景,便是最標準,最純粹的山水田園生活。或許,我們所嚮往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活,更是嚮往著這一份由內而外的輕鬆和愜意吧。
  • 王維這首山水田園詩,優美的田園生活畫卷,意境甚是唯美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時代時,人們過慣了市井內枯燥且無味的生活,偶爾總需要去找點樂趣。然後一些有文化的詩人就寫一些山水田園之類的詩,表達自己的個性,去寄託自己的情感。寫出了農民在下過雨之後急忙耕地的場景,表達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田園風光的嚮往的這種情懷。整首詩是小清新的一種風格,語調輕快,緊緊的將農村雨後的農忙情節特徵描述出來,構造了一幅農村田園生活的優美畫卷,也表達了詩人較高的藝術水平。
  • 王文學所嚮往的田園生活
    因此,王文學最嚮往的就是蒔花弄草,修籬烹茶,耕稼陶漁的田園生活。在王文學看來,土地是博大深沉的,你種下什麼,他就回敬你什麼。做一些耕種、澆水、除草之類的農活,雖然要耗費不少力氣,卻讓人通體舒暢,心情愉快。在老家的老房子周圍,王文學開闢了幾塊土地,圍上了菜園子,種上了幾壟瓜果蔬菜。
  • 十一長假玩樂京郊 這些小院有我嚮往的田園生活
    就在京郊,在最近的鄉村,找個院子小住幾日,將嚮往的田園生活過成現實。風林宿:把自己寄宿一晚風林宿每間院落都有一個充滿禪意的名字,緣起、晚山眉、巢棲、翰墨香、西軒、欣遇……。每個小院都保留了房屋原本的結構,根據自身的形態特點,重新裝修翻新,駐足便不想離開。
  • 《皆大歡喜》觀後感,莎士比亞所描繪的「嚮往的生活」
    《皆大歡喜》插圖我們中國文化中,山水田園,自帶詩意,王維,陶淵明等名家留下了無數田園詩詞名篇,讓我們後人讀來,賞心悅目。而即便是現在,電視上各種回歸農舍,體會自然類的生活被大眾所喜愛,其根源,在我看來,也是我們文化中,田園文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