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時代藝術家如何創作?深圳美術館提出了「3W+」

2020-12-07 晶報

在被微信、微博、網絡包圍的網際網路時代,藝術家該如何做?對於這個問題,深圳美術館幾年前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3W+」項目計劃。

什麼是「3W+」? 「3W+」指向當下被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微博、微信包圍的無所不在的網絡新時代中,藝術家為什麼而畫(why)、畫什麼(what)、怎麼畫(how)這三個藝術創作中最質樸的問題。那麼,藝術家是如何回答的?從最近展出的「深圳美術館3W+水彩交流計劃:五大經濟特區水彩畫聯展(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中,我們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水彩畫的啟蒙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畫卷、波斯人富有異國情調的細密畫和歐洲中世紀聖經手抄本的插圖,以及我國古代的傳統洛陽東郊顧人殘墓中布質畫幔的遺蹟。真正的水彩畫從歐洲興起,約一個世紀前傳入中國。可以說,水彩畫在中國歷史雖短,但融會中西方藝術精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深圳匯聚了一批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水彩畫家,他們在這片熱土上不斷探索開拓,使深圳水彩畫呈現出豐富多彩、蓬勃興盛的藝術面貌,也展現著深圳這座移民城市多元開放、包容創新的文化特色。

本次畫展的策展人黎曉陽說,深圳水彩畫創作人才之多、作品獲獎之頻繁、展會活動之豐富,在全國水彩畫格局中佔有重要一席。水彩畫已然成為深圳文化的一個重要品牌。無論是從政府到基層、從純藝術到實用領域、從專業水彩畫創作到基礎美術教育,深圳水彩畫已形成良好的生態體系。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水彩畫創作者來到深圳呢?值得一提的是領軍人物的號召力,陳希旦和黎楚池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到深圳的,他們的到來吸引了一批水彩畫家前來。1999年,17位來自不同地域的水彩畫家成立了深圳水彩畫會。近年來,深圳水彩畫會每年都舉行年展,並把深圳水彩畫家的作品推介到外地,進行交流學習,有力地推動了深圳水彩畫的發展。

其次,從陳希旦一代的領軍人物,到中生代的方曉龍再到年輕的水彩畫家,這些畫家伴隨著深圳特區的成立和發展從五湖四海而來,他們傳承了各自地區的水彩畫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但卻能在深圳這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彼此尊重,相互扶持,和諧發展,展現了新興城市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

從這些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回歸藝術創作的本源,追問藝術創作的本質,於當下這個急功近利的消費時代和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顯得尤其重要,也將有利於開啟中國水彩畫創作新的探索。

作者:謝晨星/文 溫文鋒/圖

來源:晶報

相關焦點

  • 傳承藝術創新精神 譜寫時代嶄新華章——江蘇省美術館藝術家群體與創作述評
    不同的創作門類,使江蘇省美術館成為江蘇省綜合性的重要藝術創作基地。這是很多美術館所沒有的,也成為江蘇省美術館引以為豪的特色。幾任館長既是美術館人又是藝術家,對提升美術館的實力、地位與聲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發揮創作機構的組織功能和群體力量,江蘇省美術館有效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促進藝術家創作觀念的成熟和創作水準的提高。
  • 現場創作、網上直播 「馬精虎人性三部曲深圳展」深圳美術館開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由深圳美術館和青島市美術館聯合主辦的「馬精虎人性三部曲深圳展」11月27日在深圳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匯集了馬精虎從藝14年來的30餘幅精品畫作,其中包括他極富深意與內涵的代表性作品,如《圍觀》、《秋蟲》、《新八仙傳奇》等,以及今年8月在青島美術館舉辦個展時現場公眾創作的寫實油畫《羅生門2020盲人騎瞎馬》。
  • 深圳藝術家齊聚一堂「藝述華強北」
    對談現場此次對談沙龍特別邀請到了《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以下簡稱「深圳時間」)的策展人、關山月美術館學術部負責人張新英作為特邀學術主持,與跨媒體藝術家、先鋒派演奏家、策展人沈丕基 (亦為「深圳時間」展的特邀策展人 ),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藝術部總監、藝術家楊光,抽象藝術實踐者、藝術家應麥可作為對談嘉賓展開對話。
  • 關注青年藝術家,深圳美術館「1+N項目」展出易國棟「青出於藍」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深圳美術館2020年度「1+N項目」11月22日正式開場,「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出青年藝術家易國棟近期創作的40餘幅作品,通過作品和相關文獻對其近年來創作的作品進行了一次梳理和研究
  • 2019深圳(福田)喜劇藝術節「新時代、新作品」創作座談會召開
    、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主辦,深圳市曲藝家協會承辦的2019深圳(福田)喜劇藝術節「新時代、新作品」創作座談會。這裡的「兩創」,是指在繼承傳統曲藝說唱表演藝術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的觀眾的審美需求,進行適度的發展和創新,在保留傳統曲藝特質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就當前曲藝創作的整體格局看,如何創作出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曲藝精品?尤其是相聲,要不要諷刺,諷刺對象與尺度如何把握?相聲以什麼「笑料」激發觀眾欣賞熱情?如何避免落入「三俗」的泥淖?等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曲藝創作者。
  • 「張凱作品展」亮相深圳美術館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已成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40年來,深圳人不斷開啟新視野、開創新觀念,奮鬥出各行各業的新氣象。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區有著獨有的文化性格和鮮明的改革創新基因,如今更是崛起成為一片新的文化熱土。
  • 他們都在深圳美術館留下印記
    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作為紀念深圳美術館建館40周年的大展,「登高望遠——紀念深圳美術館建館40周年百名中國畫名家特展」將於11月拉開帷幕。展覽匯集了百餘位當代一線中國畫名家,參展的每一位藝術家都與深圳美術館有著深厚的淵源。其中不少更是在深圳美術館40年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 北大荒版畫藝術家張禎麒 深圳美術館展出作品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由深圳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黑龍江省版畫院聯合主辦的「『南國開花·北國結果』──張禎麒版畫展」7月8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藝術家張禎麒的版畫作品六十幅,展期至7月17日。 此次展覽展出版畫藝術家張禎麒六十多年來創作的60幅作品,題材涵蓋了北大荒、大興安嶺、烏蘇里江、新疆、內蒙古、海南、非洲等地。
  • 深圳美術館 | 線:傳承與發展——2019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
    深圳美術館自2002年舉辦「觀念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以來,陸續成功地舉辦了一系列中國當代藝術展,這些展覽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中國當代藝術創作方面的探討和研究,不僅全面、充分地展示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成果,還出版了多本具有文獻價值的畫冊和文集,受到了藝術界廣泛地關注,也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
  • 深圳美術館丨透鏡——2017中國當代藝術展
    深圳美術館用展覽、收藏、研究等方式積極扶持本地的美術創作,以此來宣傳深圳藝術創作的成果,展示深圳畫家的面貌。 2009年,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相聚熱土——2009深圳青年藝術家邀請展」,首次較為集中地呈現了深圳本土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實力和成果,共展出19位深圳青年藝術家的優秀藝術作品。
  • 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即將亮相鵬城
    戴澤 《武漢的漢口碼頭》 39x27cm 1973年 2020年9月22日,福田美術館將為公眾呈現「以美育人——深圳福田美術館開館邀請展」
  • 徵集|「對話」——深圳地鐵美術館藝術展作品徵集
    一、背景「深圳地鐵美術館」是2016年深圳地鐵公共藝術項目建設中啟動的概念性「美術館」,旨在實現深圳地鐵由單純的交通服務功能向城市文化的輻射,為乘客創造更好的乘車體驗第一期活動由流動藝術展、固定牆面展、地鐵百科展組成,是深圳「文化地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城市地鐵站公共空間轉化為文化藝術空間,完成藝術話語權交予公眾的機制探索。深圳地鐵5/9號線二期延線公共藝術項目是由深圳市地鐵集團主辦,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廣東蒙娜麗莎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聯合承辦,負責開展相關研究、組織及策劃統籌執行工作。
  • 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東莞舉辦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文藝創作座談會
    如何讓鄉村振興與新時期文藝創作有機融合。鄉村壁畫創作中應當畫什麼?如何讓文藝更好地服務美麗鄉村建設?帶著這些問題,11月11日、12日,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茶山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文藝創作"美術主題座談會。
  • 美術館的「深圳模式」:在探索中發展
    同時從去年開始,關山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部還將展覽或部分藏品整理後安放到社區、學校等,並組織了一些觀眾可以參與的活動,如邀請藝術家或深圳大學的老師、學生現場教市民如何印畫等。」 張新英說,「老百姓只有在了解了之後,才有興趣去參與。我們通過這些活動和普及性的講座來提高普通市民的興趣和藝術鑑賞力,吸引他們前往美術館參觀。可以說,在實現深圳市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方面,全市美術館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貢獻。」
  • 青年藝術家盧徵遠做客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
    藝術家盧徵遠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解讀《公共·藝術》    市民和嘉賓聆聽講座  央廣網深圳6月27日消息(記者於鑫淼) 近日,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在深圳開講,青年藝術家盧徵遠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解讀
  • 深圳美術館四十歲了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為了慶祝深圳美術館四十周年,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登高望遠——百位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昨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收到了105位藝術家近期精心創作的畫作,其中許多是專門為此次特展而作。深圳老領導李灝等出席了開幕式。
  • 看展覽|藝術家告訴你,如何讓社交網絡照片進入美術館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的發展,照片的拍攝量以遠超以往的速度增長,「無圖無真相」成為了網絡日常用語,似乎沒有記錄下的事情就不能說真實發生過。羅曼•馬德爾,葉卡捷琳娜:洛伊克巴德的婚禮,2012儘管以上論斷來自於當下的網絡時代和消費主義文化,但藝術家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了一個多世紀。
  • 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
    11月22日至29日,由深圳美術館主辦,長沙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湖南省油畫學會、長沙民進開明書畫院協辦,遊江和黎智鏵策劃的「青出於藍——易國棟藝術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藝術家易國棟近年來所創作的作品近
  • 美術菁英在深圳——深圳美術館館藏系列專題
    原標題:美術菁英在深圳——深圳美術館館藏系列專題   原標題:美術菁英在深圳   本報深圳訊 遊江 8月1-30日,深圳美術館館藏系列專題「美術菁英在深圳——現代書畫藝術大家創作影像紀實暨典藏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舉行。
  • 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2019年度駐館藝術家及策展人介紹
    年12月,光州市立美術館作為韓國國公立美術館,率先在中國北京設立了創作中心, 在大山子環鐵藝術區運營到2016年,自2017年1月份遷到宋莊藝術區, 由此開啟了宋莊時代。北京創作中心的設立目的是評選出少數精銳的藝術家,向世界推廣優秀藝術家, 通過各種創作支援活動,幫助藝術家的發展。還有從2018年開始增加一位策展人駐館,為更加有效的交流添上了一筆。我中心目前有第11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1名/6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