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的「深圳模式」:在探索中發展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華·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

本報記者 高素娜

2000多平方公裡的深圳,目前已擁有數家全國知名美術館,如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深圳美術館、華·美術館、大芬美術館、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美術館等。有人稱讚這些美術館是藝術與生活結合得很好的城市文化樣本,也有人認為它們發展緩慢,遭遇發展瓶頸。但如此多的美術館緣何集體出現於深圳而不是其他地區?它們看重了深圳什麼?又為深圳帶來了什麼?

以公共教育激發 市民的藝術興趣

9月19日至26日,僅一周時間內,「我負丹青——上海美術館館藏吳冠中作品展」「異域行旅——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畫家國外寫生專題展」「水墨鍊金術:谷文達實驗水墨展」「江南城色——長三角地區書畫名家迎世博作品展」等十幾個重要展覽相繼在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處開幕,吸引了包括珠海、廣州、香港等許多外地人士前往參觀。這使人們在感嘆「深圳市民幸福」的同時也不禁思考,深圳的美術館為何如此紅火,它們的吸引力何在?

這種吸引力可能由諸多方面構成,比如單位面積內美術館的數量大、展覽的頻率高、參觀免費、美術館及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性強等。據了解,目前深圳市美術展覽的數量每年保持在200場以上,且擁有相對固定的觀眾群。「我們大多數美術館都有各自的網站和《美術館之友》,會及時地將展覽信息和各種活動告知觀眾。」 據關山月美術館副研究員張新英介紹,深圳市所有美術館近幾年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公共教育活動,如定期舉辦面向市民的普及性講座以及文化義工第二課堂活動等。「關山月美術館舉辦的講座除美術專業外,還包括社會學和歷史文化知識等,會根據不同的時間和節日進行各種知識的普及。同時從去年開始,關山月美術館的公共教育部還將展覽或部分藏品整理後安放到社區、學校等,並組織了一些觀眾可以參與的活動,如邀請藝術家或深圳大學的老師、學生現場教市民如何印畫等。」 張新英說,「老百姓只有在了解了之後,才有興趣去參與。我們通過這些活動和普及性的講座來提高普通市民的興趣和藝術鑑賞力,吸引他們前往美術館參觀。可以說,在實現深圳市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方面,全市美術館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貢獻。」

經濟發展成就美術館活躍

深圳的美術館無疑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但國內許多城市的美術館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卻並沒有出現如深圳這般集中和活躍。「美術館之所以在深圳非常活躍,一是經濟發展的推動,二是政府文化管理層的重視和政策支持。」 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說,「美術館是一種消耗型、公益型的文化,它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城市,要支撐公益型美術館的運行是比較困難的。」

據深圳市文聯主席董小明介紹,深圳的美術館建設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分別為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至今。「現在的何香凝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畫院陳列館等專業美術場館即是在上世紀90年代相繼建成的,它們開創了新時期中國美術館建設的風氣。」董小明說,2000年後,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全國各省市的美術館建設進入第二輪高潮,深圳與此同步,誕生了一大批特色各異的美術館項目。就目前的情形來看,深圳市美術館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定位,如何香凝美術館以當代藝術為主,關山月美術館以關山月藝術研究和20世紀中國美術為主,深圳美術館以當代油畫為主,深圳畫院陳列館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水墨文化的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為主,華·美術館以當代藝術和設計藝術為主,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美術館以版畫為主且正在籌建中國最大的版畫博物館,另外還有大芬美術館、雅昌藝術館等諸多私人、企業建設的美術館,它們遍布在深圳的各個角落,已經成為深圳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館在深圳發揮了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作用,為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資源。在過去的20年中,深圳提出了『城市山水畫』『都市水墨』等中國畫革新的重要課題,且以美術館為平臺對這些課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創作和展覽,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術館也是當代中國美術轉型的實驗場。同時,歷屆全國美展中深圳都是重要展區,而其它許多國內外的重要展覽也都選擇了深圳,如國際水墨雙年展舉辦7屆以來,已有上千位外國藝術家參與其中,可以說,深圳的美術館不僅展示了這個城市藝術創新的成果,更發揮了中國美術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用。」 董小明說。

文化生態和人才 是發展瓶頸

雖然深圳的美術館在全國赫赫有名,圈內對於其展覽質量也較為認可,但仍有許多顯在因素制約著這些美術館的發展和進一步提升。在孫振華看來,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的文化積澱不夠深,公眾的參與度不夠是主要原因。文化是一種生態,美術也需要一些相關行業來互相支持,國內美術館做得好的城市一定有一些美術學院等高端的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同時畫廊、拍賣行等相關市場也比較活躍,社團、組織和收藏人群也較多,只有形成了這樣良性循環的生態面,它的藝術及相關行業才能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它的生態鏈條還不完整,既沒有美術院校,也沒有活躍的藝術品市場和藝術媒體,這對於藝術傳播、公眾影響、公眾參與有很大影響,不能產生良性循環。我們雖然有硬體和政府支持的優勢,但公眾參與還不夠,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城市很年輕、文化積澱不夠、文化生態面沒有建立起來。」 孫振華說,「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文化硬體建設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一個城市文化水準的普遍提高,這是一個綜合性、多方面且需要時間培育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就能奏效的。我覺得深圳美術館的發展也能說明我們文化發展中的某些有規律性的東西。」

誠然,文化藝術積澱的薄弱,已成為新一輪美術館發展的瓶頸,但在這個環節中,建立一支現代化的、專業的人才隊伍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在美術館事業大發展的時候,建設者對於當代美術館的認識,是直接影響到新時期美術館建設成敗和水平的最關鍵問題,在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並不是建美術館就是好事,建設者要有科學發展的觀念,衡量當地美術館的布局是否合理,對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是否合適,以及美術館應該是一個怎樣的機構、應該具有怎樣的功能等,如果這些認識不足,往往建完美術館後會發生很多問題,這在全國普遍存在。」董小明說,關鍵要看該地區是否具備建館條件,是否需要此種文化設施,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的財政投入,對於文化發展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這些資源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全國美術館的合理布局下,在對於美術館的功能、性質有充分認識的前提下,才能產生有效的美術館建設的成果。

「對於國家來說,當前還是缺乏專業的美術館建設和管理隊伍,如果建設者、專業人員的素質跟不上,我們國家對於美術館建設的管理、對於美術館發展的規劃就不能上升到科學的水準,這也是當前最大的瓶頸。」董小明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深圳美術館 | 線:傳承與發展——2019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
    線:傳承與發展——2019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
  • 文化築城丨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被評為廣東省一級美術館
    近日,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評定為廣東省一級美術館(民營美術館類)。評審委員會對OCAT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OCAT作為民營美術館,在廣東省內起到了標杆榜樣作用,同時在業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機構的學術定位清晰、展覽活動多樣化,並擁有優秀的人才團隊在大力、積極地推動藝術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 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
    「我要做一個老百姓喜愛的美術館,讓更多的人發現美,了解中華民族文化。」11月18日,上海寶龍美術館正式開館,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表達了創建寶龍美術館的初衷。寶龍美術館的公開,標誌著寶龍集團文化產業走出重要一步。
  • 從一個展覽縱觀深圳美術館拓荒之路
    希望借這樣有溫度、有意義的展覽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獻禮,也希望40年前的這段深圳文藝拓荒歷程,能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中國文藝發展、文化產業繁榮帶來新的啟示。深圳美術館的前身深圳展覽館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機構,其展覽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文化交流和推廣,而是通過「以文養文」「展銷結合」的實踐,探索出的一條特區以文化產業帶動文化發展的道路,並通過這個窗口來服務於中國的美術界,激發中國的藝術市場。可以說,這是21世紀的中國所興起的展覽經濟的前奏,也是帶動20世紀80年代之後中國博物館和美術館發展的一種嘗試。
  • 深圳特區發展40年,198件藝術作品在關山月美術館展出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不少作品都是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關山月美術館的重要館藏,既有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嶺南名家典藏,也有部分來自全國優秀美術家的重要作品此前,該展於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廣東美術館展出。廣東省文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東美協主席李勁堃認為,此次展覽的作品由廣東美術界一批中堅力量勇於探索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新手法,創新筆法描摹經濟特區40年來的變遷與成就,達到了思想、情感與形式、技巧的統一,展現了廣東美術界勇攀文藝高峰的最新成果。
  • 關山月美術館品牌展覽「在路上」深圳開幕
    作為以青年為主體的年度藝術項目,第7屆主題「共生」整理了近20年來興起的中國社區介入式藝術(Community Art),呈現43個藝術案例,拓展藝術邊界,探討藝術介入和城市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探索藝術創作的多樣可能。針對主題對深圳城市的重要意義,此次展覽首次啟用「主題展+外圍展」的方式,呈現深圳當地鮮活的藝術生態。「青年批評家論壇」與展覽開幕式同期舉辦。
  • 開進深圳了,「目的地美術館」今日開放
    本次藝術計劃讓幾米筆下的人物走進地鐵車廂和站廳,觀眾在列車或站點打卡拍照,參與「在幾米的世界遇見你」徵集活動,就有機會獲得「目的地美術館」限量版幾米明信片和環保袋。「目的地美術館並不存在固定的地點,而是希望通過把城市裡的地鐵站、商場、寫字樓變成小型美術館,給深圳和所有深圳人帶來一次藝術驚喜,提醒大家生活中永遠不缺少新的可能性。」
  • 深圳美術館四十歲了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為了慶祝深圳美術館四十周年,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登高望遠——百位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昨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收到了105位藝術家近期精心創作的畫作,其中許多是專門為此次特展而作。深圳老領導李灝等出席了開幕式。
  • 首屆當代藝術國際IP授權展7.25在深圳大芬美術館正式開展
    首屆當代藝術國際IP授權展7月25日上午在深圳大芬美術館正式開展,展期將持續到8月4日。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改革決策部署的關鍵之年。十九大為中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擘畫了新方位。
  • 點驗,美術館展覽的「保險絲」——山東美術館布撤展點驗工作模式探索
    ……其實,山東美術館的「體檢項目」已實施多年,而且在繁多的收退件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點驗模式。三方共同點驗釐清安全責任隨著美術館行業的蓬勃發展,展覽不斷增多,美術作品的流通頻率相對增多。確保每場展覽的安全運行,特別是保證任何作品不出現龜裂、劃傷等安全問題,已成為體現美術館管理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
  • 肖慶書美術作品展在深圳新新美術館舉辦
    四十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勇於突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深圳的文化建設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先進文化理念和優秀文化成果,體現著時代的風貌和前瞻的視野。為了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獻禮,深圳新新美術館近期聯合深圳美術館、深圳市陳香閣、汕頭市三香茶畫館、汕頭市陳香閣共同策劃「逍遙遊——肖慶書的世界」美術作品展,展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肖慶書的水墨、水彩、書法、小品和寫生作品共計180幅,向深汕兩地的廣大市民獻上豐富多彩的文藝體驗。
  • 深圳各大美術館推出重大展覽 集中呈現藝術中國風
    國慶期間,深圳各大美術館紛紛推出重磅展覽,擁抱假期前來觀展的市民。一場場精彩的文化視覺盛筵讓人們在藝術的世界裡流連忘返。深圳美術館:「文兮歸來」中國風「文兮歸來——中國當代藝術展」國慶期間在深圳美術館展出,展出14位藝術家的近40件當代藝術作品。參展藝術家來自北京、深圳、臺灣、香港、澳門、廣州、成都和杭州,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家都是中國當代藝術新潮流之中的代表人物。
  •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幕
    2020年11月2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羅湖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幕。
  •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盛大開幕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盛大開幕
  • 深圳美術館新館年底前開工,深圳科技館已確定方案
    市領導掛點「新十大」建設據悉,去年深圳推出《深圳市加快推進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大手筆規劃深圳文化設施的全新版圖以來,目前已確定「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模式,建立工作聯絡機制、月報制度和工作例會制度,並明確由9位市領導分別掛點「新十大文化設施」,負責協調各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各大事項和問題,保障項目迅速推進。
  • ...闖出特色工會道路 深圳工會「寶安模式」從艱難探索到走向全國
    翻開深圳工會壯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寶安工會工作模式 " 以其璀璨的光芒躍然紙上。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新經濟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吸引一撥又一撥的勞動者軍如潮水般湧向寶安。雄厚的資本市場與充裕的勞動力資源相互碰撞,迸發出寶安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火花,亦形成了一個充滿矛盾和過渡色彩的社會生態。
  • 水墨走向現代之路——2018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
    水墨走向現代之路——2018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學術主持&策展人陳履生參展藝術家石虎 袁運生策展助理遊江 張騰 鄧麗君主辦單位深圳美術館支持單位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展出地點深圳美術館展期2018年11月22日 至 12月10日開幕式時間2018年11月22日 下午4點「水墨走向現代之路——2018深圳美術館當代藝術展」,擇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墨畫發展中的兩個重要個案,通過石虎和袁運生這兩個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為樣本
  • 在水彩畫中回望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年!深圳美術館新展明日展出
    記者從深圳美術館官方微信公號了解到,為慶祝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周年," 熱土夯歌——當代水彩畫家作品展 " 將於 7 月 31 日正式展出,展覽共分三個篇章,分別是相聚熱土創深圳輝煌、八方助力顯祖國力量、40 年深圳水彩發展大事記,展覽持續至 8 月 23 日。
  • 深圳美術館丨透鏡——2017中國當代藝術展
    日開幕式時間:2017年8月4日下午4時地點:深圳美術館鳴謝: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劃排列)柏志威、車建全、董永康、E-M藝術小組、高少康、黑一烊、柯明、綠野、林山、劉明鑑、劉清華、李景湖、李啟菁、任四四、商成祥、宋漢奇、田曉磊、吳達立、伍詩妮、萬巧
  • 深圳美術館提出了「3W+」
    對於這個問題,深圳美術館幾年前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3W+」項目計劃。什麼是「3W+」? 「3W+」指向當下被網際網路World Wide Web、微博、微信包圍的無所不在的網絡新時代中,藝術家為什麼而畫(why)、畫什麼(what)、怎麼畫(how)這三個藝術創作中最質樸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