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美中國」刺繡作品在蘇州高新區啟針
新華網南京4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第十二屆中國刺繡文化藝術節18日在蘇州高新區鎮湖馬山遊客中心啟幕,「繡美中國」獻禮祖國70周年華誕刺繡作品正式啟針,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落戶蘇州高新區鎮湖。
-
十字繡半針怎麼繡
一般是看整幅圖的光線是什麼樣的,如果你繡的圖沒有明顯的光源, 那就隨便繡哪一針都可以 。每樣用一份兩股的就個一股,金線用一股吧,太多不好繡。半針就是你繡全針時第一針的方向一定要一致。秀圖上面應該是有體現的,如果沒有的話,那建議你,如果你先繡左下到右上的那針,再繡右下到左上的話,那你最好半繡的時候就繡遊到左上,因為這樣最顯得整齊劃一。
-
中華瑰寶「 亂 針 繡」
說到亂針繡,大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多稱「常州亂針繡」很少有人把亂針繡與鎮江丹陽聯繫在一起,其實,亂針繡是丹陽地道的原創文化,但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裡面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對亂針繡的歷史不了解,對亂針繡產生的原因不了解,對亂針繡本身不了解所造成的。今天我就在這裡講講我所知道的亂針繡的前世今生。
-
寶應繡亂針繡的藝術特徵
亂針繡歷經八十餘年的發展,目前已日趨成熟,基於其獨特的針法以及極強的視覺表現力,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藝術品種,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下面了解一下亂針繡的藝術特徵。(一)極強的視覺空間意識民間工藝刺繡以平面表象為主,即使有些花鳥、草蟲之類作品能栩栩如生,也只是靠色彩絲線的深淺排列,借用傳統的凹凸法(即明暗畫法的初型),以形似為理念的規範操作來表現。
-
神針繡出湘世界
《山獸之君》:雙面繡,湘繡鬅毛針創新作品,2013年由香港保利以220萬元成功拍賣。經過長期演變,廣大湘繡藝人巧妙地將我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近百種針法和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畫物象外形內質的特點。「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子繡、立體繡、亂針繡等,都非常注重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即使一鱗一爪、一瓣一葉之微也一絲不苟。 」沈文強說。
-
湘繡:飛針走線繡瀟湘
1877年,湘女李儀徽發明了「摻針」針法。「摻針」就是將不同深淺、不同顏色的絲細繡線,以均勻細膩的針腳,層層交替摻合多遍繡成,這樣繡出的顏色自然和諧,達到了「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效果。這種既能變易色級,又能融合無痕的混合線色的新繡法,一經面世,廣受歡迎,「摻針」也成為湘繡最基礎的針法體系。
-
亂針繡的藝術特徵
亂針繡歷經八十餘年的發展,目前已日趨成熟,基於其獨特的針法以及極強的視覺表現力,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藝術品種,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下面了解一下亂針繡的藝術特徵。亂針繡卻移用了素描明暗法則,鋼筆畫、銅版觸刻技法,通過筆觸的交叉、重疊、疏密排列,創造物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恰到好處地表現物象的透視變化,物象的體量和質感,以及空間位置。
-
中國傳統刺繡與現代「亂針繡」
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
-
中國傳統刺繡與現代"亂針繡"
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
-
寶應繡之亂針繡的藝術價值
寶應亂針繡是一種創作型藝術,用針繡來進行調色,使作品變得更加生動,打破了傳統刺繡的束縛,不再受規定限制,從而對事物可以進行更好的描繪,使作品的色彩有了更好的體現。如今,寶應亂針繡不斷地得到各界人士喜愛,越來越多喜愛亂針繡的人決定加入這項藝術,亂針繡正在不斷地向世界表現出它的魅力與價值。
-
狄靜:亂針繡
亂針繡又名「正則繡」、「錦紋繡」,由常州武進人、刺繡工藝家楊守玉女士創始於三十年代。繡法自成一格,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使繪畫與刺繡融為一體,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 狄靜,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常州市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作品屢屢獲得國際、國家級和省級大獎。
-
古鎮藏"針上油畫" 探訪中國五大名繡之亂針繡(圖)
,繡品立體感強,內容呼之欲出,頗有西洋油畫的效果, 猶如「針上油畫」。 王磊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9日電(劉渝)傳世八十餘載,曾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禮物;源於蘇繡又超越蘇繡,自成一格的亂針繡,被譽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然而由於價格昂貴、繼承人缺乏,使得這一技藝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曾一度 「藏在深閨人不識」 ,在市場上難覓蹤跡。重慶千年古鎮磁器口上,隱藏著一座亂針繡的繡坊。
-
東臺發繡之美:萬縷青絲繡出別樣世間
【導讀】 萬縷青絲繡出別樣世間,讓我們跟隨視頻走近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感受東臺發繡之美。以發代絲,以針代筆,發繡是我國傳統刺繡中獨特的一個分支。新華社推出視頻展現東臺發繡之美讓我們跟隨視頻走近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發繡,顧名思義即運用頭髮繡制的繡品,它以人發作「線」,用綢或絹作載體,利用頭髮黑、白,灰、黃和棕的自然色澤,以及細、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針、切針、纏針和滾針等不同針法繡制而成。
-
刺繡:好美的復古玫瑰,原來是這樣繡的,像毛衣起針一樣簡單
「嘿嘿,今天就為這位可愛的姑娘,再發一組美麗的復古玫瑰繡咯。姐姐,復古玫瑰太美了,以後多發些這樣的題材,謝謝這種玫瑰,看起來好像很難繡的樣子,其實並不難,就是像我們毛衣起針一樣,一環一環往針上套繡線,一直套到我們需要的長度為止。
-
美美的繡繃子,只需學會兩種刺繡針法,緞面繡、長短針
美美的繡繃子,只需學會兩種刺繡針法,緞面繡、長短針。剛開始學習刺繡,必不可少的兩種刺繡針法——長短針、緞面繡,是一定要先掌握的。因為只要掌握了這兩種基礎針法,就可以繡出很多很多圖案的平面繡了。如上圖所示,三幅作品的刺繡線稿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更換了一下繡線顏色,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粉色的小花兒是溫柔的感覺,紅色的小花兒是熱烈的感覺,黃色的小花兒是歡快的感覺……而這麼漂亮的小花花兒,就是用了最常見的基礎針法——緞面繡啊。嘿嘿,這麼簡單的緞面繡,簡直可以稱為長直針了。
-
亂針繡刺繡技藝
按照繡稿的輪廓線和色塊滿刺一層底色,刺底色的線宜粗一些,線條可以長一些;第二層做細。需注意製作頂序,一般先刺面積大的和後面的物體,面積小和前面的物體後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後做,每做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
-
非遺在身邊——用繡針傳承藝術,常州亂針繡
「常州亂針繡是我國刺繡家族中綻放的一支奇葩。」這是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對常州亂針繡的最高讚賞,亂針繡是常州人引以為傲的民間藝術。亂針繡創始於上世紀30年代,創始人為江蘇常州人楊守玉,因其繡法自成一格,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又名「正則繡」、「錦紋繡」,是把畫理和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刺繡藝術。
-
中國·寶應亂針繡人才藝術館開館
12月10日,中國·寶應亂針繡人才藝術館正式開館。該館位於寶應新城體育公園,館內分為歷史傳承和工匠學院兩大板塊。歷史傳承部分,各式各樣的牛骨頭捻線駝、老式量尺等,見證了寶應刺繡發展的變遷歷程;工匠學院部分,闡述了寶應亂針繡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展示了寶應亂針繡藝術的勃勃生機。
-
源自宮廷之美——「京繡」
「京繡」,又稱「宮繡」或「宮廷繡」,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可謂「聚縟細膩而不亂,鮮豔富麗而不俗」,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並稱為「燕京八絕」,曾與現在的「蘇、湘、顧」並稱為「四大繡」,可謂是名滿天下。
-
蘇州鎮湖繡娘重現失傳千年「劈針繡」
據悉,《蘇繡色空不二》以敦煌莫高窟第五十七窟西壁說法圖中的觀音為範本,採用隋唐時期流行現已失傳「劈針繡」技法完成作品主要部分,並配有鄒英姿獨創的「滴滴繡」技法。「劈針繡」源於北魏,經過隋朝到唐代,用於繡制佛像。代表作有從敦煌莫高窟流失,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巨幅初唐時期刺繡《涼州瑞相圖》(英國文獻稱之為《靈鷲山說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