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六十四卦反映了人生哲理與自然運作法則。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反映了世間萬物變化的因果關係、相反相生的規律,在陰陽相生相剋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卦理推衍宇宙人生發展變化規律。《易經》的六十四卦彼此之間不是相互孤立靜止不變的,因此才會發展出錯掛、綜卦、交卦等等易理知識,理解和掌握了這些變化關係有助於我們理解和記憶易經六十四卦。
01錯掛、綜卦、交卦的概念
錯卦是將本卦的陰陽爻在位不變的情況下,本卦每爻陰陽互變後就是錯卦。典型的錯掛就是乾卦與坤卦互為錯掛。整個易經六十四卦中有8組錯掛,即乾卦與坤卦、頤卦與大過卦、坎卦與離卦、中孚卦與小過卦、泰卦與否卦、隨卦與蠱卦、既濟卦與未濟卦、漸卦與歸妹卦。綜卦就是事情的一體兩面,它是將本卦的爻位倒置,可以理解為將一個卦象放到桌子上,一個卦象的綜卦就相當於坐在桌子對面看本卦。在整個易經六十四卦中有28組綜卦,即屯卦與蒙卦、需卦訟卦、師卦比卦、小畜卦履卦、泰卦與否卦、同人卦大有卦、謙卦豫卦、隨卦與蠱卦、臨卦觀卦、無妄卦大畜、噬嗑卦賁卦、剝卦復卦、夬卦姤卦、鹹卦恆卦、遯卦大壯卦、漸卦與歸妹卦、晉卦明夷卦、家人卦睽卦、蹇卦解卦、損卦益卦、萃卦升卦、困卦井卦、革卦鼎卦、震卦艮卦、豐卦旅卦、巽卦與兌卦、渙卦節卦、既濟卦與未濟卦。交卦就是本卦的上卦(外卦)與下卦(內掛)相互交換,典型的交卦就是泰卦與否卦。除了六十四卦中的八純卦外,剩下的五十六掛都是兩兩交卦的結果,這裡就不一一展開細說了。
02巧記六十四卦實例
《泰》卦與《否》卦是錯掛(對應卦位互補關係的兩個卦象),同時也是綜卦(相互整體顛倒關係的兩個卦象),而且還是交卦(內掛與外卦對應的兩個卦象),可見兩者關係非常密切。按照六十四卦卦象的順序,應該是泰極否來,然而易經卻倒過來說否極泰來。這就表明雖然否卦要經過很漫長的變化才能到泰卦,但是易經告訴我們有另外地辦法不必走六十二卦。這就是以人為的方式加速否極泰來。當否卦的幾個爻只要輕微變化,情況就變化了。由於否卦的初六和九四是相對應的,它們分別是否卦的下卦初爻和上卦初爻。所以,通過爻變的方式,將否卦的初六爻跟九四爻兩爻對換就變成益卦。益卦的綜卦就是損卦,再通過爻變的方式,將損卦的六三爻與上九爻對換九變成泰卦。這樣只經過兩個階段,否卦九變成了泰卦。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泰與否、損與益在片刻間相互轉化。
易經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是相互關係的,幾個卦同時去看才能全方位的理解六十四卦的深層含義。泰卦的二爻與五爻對換就變成既濟卦,否卦的二爻與五爻對換就變成未濟卦。既濟卦與未濟卦是乾卦與坤卦最密切配合與最優秩序的交合所造成的結果,兩個卦象是錯卦、綜卦、交卦的關係。泰卦與否卦是相綜卦,同樣既濟卦與未濟卦也是相綜卦。泰卦與否卦是互錯,同樣既濟卦與未濟卦也是互錯。泰卦與否是交卦,既濟卦與未濟卦也是交卦。
由此,可以看出巧妙運用錯、綜、交卦會很方便的幫助我們理解和記憶《易經》六十四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買本《周易》圖書,結合上面的講解開啟自己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