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好作文,確實要讀書。但是,讀了書,卻未必能立竿見影的寫好作文。
人人盡知讀書好,家長買書不老少。放在案頭也讀了,作文還是寫不好。
上一篇文章說過,作文寫不好,成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苦惱。為了改變現狀,努力去讀一些書,結果依然不奏效。
原因不是天賦不佳,而是讀書的方法不對頭。
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基礎知識相對簡單,因為考察的時候只有排列組合的變化,知識的本身是不變的。閱讀需要分析和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求高一些;而寫作則是完完全全的看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在語言組織的背後,是看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審美水平。
如果基礎不夠紮實,運用不夠靈活,寫作的時候只知道按照格式套用,分數怎能高起來呢?
只讀不思考效果難保證
那讀書為什麼沒有效果?不是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嗎?問題就在這裡。
有些同學的讀書狀態有問題。宋朝的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同樣在讀一本書,如今能做到口到的人非常少,讀書的時候是否心到,是非常關鍵的。在這樣一個崇尚快的時代,很多同學走馬觀花,一本本來應該細讀的書,眼都沒到,又怎麼能心到呢?
有些同學讀書的心態有問題。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人人皆知。
那才是真正的讀書的狀態。為什麼能下筆如有神?
第一是讀的書多,第二是經常讀,要把書讀「破」。
就像傳說中孔子的韋編三絕,孔子晚年回到魯國的時候,喜歡讀《易經》,讀得非常勤奮,把綑紮竹木簡的熟牛皮都翻斷了。三國志當中也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句子。
如果能夠經常溫習所讀過的書,時間寬裕的情況下,把一本值得讀的書讀熟讀透,寫作真的不是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好書不能只讀一遍
可是當今的時代,新書層出不窮,學習任務又非常的繁重,想讀書吧,時間真的成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是粗粗的翻過,有些書能夠認真的讀一遍,已經不錯了。
作為老師,周圍有太多這樣的情況,也有許多網友通過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和我們的交流,使我們了解到更廣闊相似的情形。
我們無力改變教育的現狀,只能改變我們自己。從改變我們的心態和認識做起,來提升我們的學習。
讀和寫要結合
小學老師通常會布置大家寫讀後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但好多同學卻不能夠認真的對待,不去讀相關的著作,只是從網上匆匆的找一篇抄來充數。其實這邊是浪費了學習的機會,小學的時候時間相對寬裕,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在這個時候把該讀的書儘量多讀一些,否則初中會慌不擇路,高中會兵荒馬亂。
不要太關注初中頭兩作文的分數
學習語文,首先要有本事解決分數的問題。不能提升分數的語文課,應當受到質疑。學習一定是進步的,分數必須是上升的,但有些情況,分數是螺旋上升的。
比如從小學進入初中,由於寫作的狀況和作文規則沒有磨合好,很多孩子在初一和初二上學期會出現分數下降的現象,這僅僅是作文分數的下降,而不是寫作水平的下降。
作文分數低,很多時候是老師們按照寫作的標準來評價孩子,那些不夠中規中矩的作文,經常會受到打壓。
水平固然重要,對遊戲規則的掌握,更不可忽視。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同學是從初二下學期或者初三的時候作文才成熟的,分數也開始穩定在中高分。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寫作水平的提高,卻是分數的勝利,是考試技巧的提升。
專注初高中各學科學習,這是我們撰寫的第525篇原創文章,更多閱讀,請加關注。
初中語文,分析句子作用題目要拿滿分,答題公式和角度在這裡
初中語文,為啥能穩定高分?吃透課本夯實基礎,衝高分更有保證
中考物理,「電與磁」重點考點及解題思路
中考英語,狀語從句七個考點真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