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洪流把大家推進八月,相信現在已經有很多準大學生們開始收心,儘可能多做準備的去迎接自己美好的大學生活了。大學校園可以說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洋溢著青春,揮灑著汗水,那是求知者的天堂。
但是除去大家對美好校園生活的幻想後,是否有擔心過自己這段未知的旅途到底會遇到些什麼樣的人,發生些什麼樣的事。在這裡,根據歷年新上大一的同學們的反饋,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步入大學後,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學們,自己看著他們的優秀和自信,發現與他們相差甚遠,不由得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那麼作為準大一新生的同學們該如何化解這種心理落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為何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首先,想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很多同學上了大學後,面對身邊的同學產生了強烈的心理落差?其實可以從三方面去考慮這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就是在才藝方面。
到了大學會發現周圍的同學不是這個鋼琴十級,就是那個會跳芭蕾,再者就是畫畫技術一流,他們不僅高考考得好,而且才藝也沒落下。反過來對比自己就會發現,自己不僅是費了一番好大的努力才考到和人家一樣的分數,更尷尬的是自己根本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才藝展示,這點會給很多同學帶來落差感。開學後,各學校必定會有迎新晚會,這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周圍的同學都是臥虎藏龍,所以在這點上根本無可避免。
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家庭條件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以前自己在家鄉上學,周圍同學裡雖然有個別幾個富二代,但是整體大家家庭環境都差不多,很多同學都是一起在胡同裡玩耍長大的,沒有人會去刻意比較,畢竟大家出身都一樣。然而到了大學,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身邊好多同學不是家裡生意做的大,就是父母都是高知分子,而自己可能只是來自一個偏遠縣城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而已,這時很多同學都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和自卑感,甚至很多同學會開始嫌棄自己的出身和無休止的抱怨。
最後一個方面是有關學習成績方面
高中在學校雖然不見得總是第一第二名,但是很多高考考得好的同學也是年級排名前五十的風雲人物。然而進入大學後,你所遇到的不是和你是同一層次的同學,就是成績遠比你優異的同學,這時一場考試下來,也許曾經風光的你也泯然眾人矣了。此刻,一種焦慮感、落差感就會油然而生,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二、落差感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那麼這種剛入學產生的落差感會給大一新生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直接的自我否定。很多同學在心理落差下會對自己前十幾年的人生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各方面素質產生懷疑。一旦陷入這種懷疑就會讓很多同學喪失了繼續探索大學美好的動力,整個人都是疲憊和消極的。這樣的負面情緒很不利於大一新生去適應大學生活和拓寬朋友圈。
三、如何調節心理落差?
所以,在面對這種必然會發生的落差感時,準大一的同學們需要知道這幾點。
首先要明確一點,什麼可比,什麼不可比
例如未來每個學期的學習成績可以和優秀的同學去比較,激勵自己進步,這是正能量的。但是有些短時間內無可改變的事實,就不要拿來和別人對比而折磨自己了。這就例如家庭條件的彼此差距我們一時無法改變,只能選擇欣然接受,日後默默努力改善這一切。確實不得不承認很多人生的好,但是這不是你自暴自棄或者抱怨重重的理由,可以試著放下比較,放下嫉妒,放下自卑,轉化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自己改命。
其次就是面對可比的差距時,要找準自己差在哪裡,知道如何彌補
例如一個赤裸裸的現實就是大城市的孩子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要遠遠好於縣城、農村的孩子,很多小地方的英語教學都是啞巴英語。如果你發現你的同學英語口語特別流利,而你卻相差甚遠,那這就是你的奮鬥目標了,自己去努力學習,堅持不懈,總有一天你也一樣可以。
在文章最後就是想和那些自卑、敏感的同學們說一句,這個世界確實有時候不公平,因為我們無法去決定自己的出身和是否有天賦;但是這個世界也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個小時,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歸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