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多場數字閱讀為主題的活動成為亮點。從內容融合到產業生態融合,飛速發展的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正在推動出版業的更新進化。「紙電聲一體化」帶來的「無邊界閱讀」正在引領數字閱讀新時代。
在上海書展「網絡文學會客廳」,現實主義網絡文學徵文大賽的紙質書出版首發儀式和影視籤約儀式正在舉行。從2016年開始,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指導、閱文集團主辦的現實主義網絡文學徵文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年,徵集作品超過3萬部,湧現出眾多弘揚正能量、書寫新時代精神的優秀獲獎作品。
「記錄時代,書寫時代,無論是網絡文學作家還是傳統作家,這是大家的共識。」著名作家蘇童表示,網文作者擁有現實主義題材寫作的天然優勢。他們貼近生活,紮根於生活。「近年來,網絡文學有很多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各個族群,不同社會角色都有,多元化與複雜化是這幾十年來網絡文學發展的最大收穫。」
大賽湧現的優秀獲獎作品也得到了線下實體出版與IP衍生孵化雙向發展的機會。在閱文展臺,擺放著書展首發的現實主義網絡文學作品,展臺的數字閱讀專區,提供部分優秀作品的電子版試讀與音頻版試聽,吸引了不少年輕讀者的關注。線上連載推廣,線下實體出版,通過「線上+線下」聯動,IP衍生孵化雙線發展,閱文集團實現了在閱讀場景上的全覆蓋。PC端、移動端、實體書、電子書、有聲書,不同閱讀場景的全覆蓋,打造了一座全民閱讀數字圖書館。
「我們是打開了一扇窗戶,幫助大家了解到,網絡跟出版結合之後,其實是可以成功的,並且有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的。」閱文集團聯席CEO吳文輝表示,隨著網絡文學的成長,從傳統出版社購買的版權,上線之後也吸引了更多讀者來閱讀。「線上線下兩者結合起來,把閱讀的整體邊界大大擴張,也讓中國數字閱讀用戶的規模不斷擴張。」
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網絡文學讀者已突破4.3億,總體營收超過342億。隨著內容創新與IP衍生孵化不斷發展,網絡文學影響力隨著下遊文化市場不斷擴張,並且不斷給予整個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更大的想像空間。從內容融合到產業生態融合,網絡文學發展已經步入全新階段。飛速發展的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正在推動傳統出版行業進行數位化變革。
在靜安嘉裡中心的上海書展分會場,上海譯文出版社的閱讀體驗空間展示了三部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其中一座藝術裝置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於村上春樹的經典作品《挪威的森林》。掃描二維碼,就能聽到《挪威的森林》有聲書的經典片段。一段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令人迅速進入作家筆下的世界。
在領聲工作室,配音演員吳磊正在為上海譯文出版社錄製《挪威的森林》有聲書。早在2013年,領聲工作室就開始投入有聲讀物的製作。不過,與傳統出版社合作錄製經典文學作品還是首次嘗試。
出版社正是推動數字出版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向日方提案爭取數字版權時,就以新的閱讀人群、新的閱讀場景以及新的閱讀習慣為切入點,致力於說服版權方授權村上春樹更多作品的數字出版權。「數字出版對我們爭取新一代的年輕讀者非常重要。」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表示,「全版權、多形態的出版理念,是基於未來讀者的閱讀需求,它的形式延展到哪裡,出版社閱讀服務的能力也要延伸到哪裡。」
去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同步推出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紙質書與電子書並大獲成功,憑藉「紙電同步」模式的成功,上海譯文出版社近期又獲得了21部村上春樹作品的數字版權。這是村上春樹首次授權中國出版社電子版權,也是目前村上春樹作品最大規模的數字版權開放。
來自亞馬遜中國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紙質新書前100名中有近70%的書實現紙電同步發行。與此同時,音頻數字平臺也開始與出版社競爭有聲書版權。蜻蜓FM、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平臺更加積極地投入有聲書業務,閱文、B站等新玩家也相繼入場。
如今,「紙電同步」已經成為一些出版機構的重要戰略,但對於名家新作,真正實現「紙電同步」還需要不少先決條件。以《刺殺騎士團長》為例,韓衛東告訴記者,這部新作實現「紙電同步」首先有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作者把他的這部書的紙書和電子書的版權同步地授予了我們,這是一個前提,在之前其實都不是完全同步的。再加上技術、平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這一模式的成功運作。」
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總量已經超過4億,人均數字閱讀量達12本。數字閱讀目前已經成為信息消費產業中很重要的一環。上海市委宣傳部網絡出版處處長丁曉玲表示,數字閱讀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因為它的文化屬性,也成為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很重要組成部分。在可見的未來,不同閱讀載體將無縫切換,不同閱讀場景互相交融,「紙電聲一體化」與「無邊界閱讀」將引領數字閱讀新時代。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攝影:張凱 實習生:卜陽芳 蘆藝 實習編輯:朱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