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微博、知名人士的公開演講裡出現錯字,往往會引發一場排山倒海的熱議,但與這些相比,危害最大的當屬書籍中出現的錯別字。
給孩子買一本教輔,答案卻和問題對不上,這種令人抓狂的情況你是否也曾遇到過?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質量管理2018」社科、文藝、少兒、教材教輔和生活類編校質量不合格出版物,包括中國經濟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等在內41家出版單位的65種出版物。按照要求,這些出版單位需要自檢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內全部收回不合格出版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此次公布的65種「不合格」書籍,竟然有18%涉及學生課外讀物、教輔,如《青少年能源教育知識讀本》《聽海澱小學教師講數學 小學三年級(上冊)》等,數量多達12種。
資深出版人如何看待書籍編校上出現的錯誤?怎樣提高出版物質量,讓讀者盡享優質精神食糧?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種學生課外書、教輔不合格 責令30日內全收回
今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發布了《關於開展出版物「質量管理2018」 專項工作的通知》,通知認為「加強出版管理,提高出版質量,對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新聞出版署對此開展了專項工作,重點圍繞社科、文藝、少兒、教材教輔、生活和地圖類出版物開展編校質量檢查,共組織抽查出版物355種。近期,經專家最終審核,認定65種出版物編校質量不合格,涉及41家出版單位。
對於「不合格」的出版物,處罰措施十分嚴格:要求相關出版單位自檢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0日內全部收回不合格出版物。同時,連續2年在抽查中有不合格出版物的出版單位或同一批次抽查有2種不合格出版物的出版單位不得參加當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獎。
圖片來源:《關於開展出版物「質量管理2018」 專項工作的通知》截圖
通過詳細查看「不合格」的65本書籍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其中有12本書籍是K12階段學生的課外讀物及教輔,佔比達到18%。《青少年能源教育知識讀本》《聽海澱小學教師講數學 小學三年級(上冊)》《3年中考滿分作文解讀》《一本.英語完形填空.高二》等赫然在列,差錯率分別高達:5.3、3.95、2.56和1.26。
「國家對出版物差錯率的忍受標準是萬分之一,即一萬個字裡有一個字是允許出現錯誤的。」中信出版集團前COO兼副總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盧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優秀的出版社要求會更高,進行多遍審校,降低差錯率出現的情況。
作為一名資深出版人,盧俊已有近20年的從業經驗,他坦言,國家每年都會公布「不合格」出版物,「今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對出版物的要求更加嚴格。對很多出版社而言,出現一個出版物不合格就會砍掉一半書號。」這樣做是為了控制低水平、重複的、非精品出版物的出版數量,提高出版效率和品質。
蘿蔔快了不洗泥 導致出版物錯誤率上升
反觀2017年全年,每經記者統計發現,「不合格」的出版物總數為57種,而今年要召回出版物數量同比上漲14%達到65種。與此同時,記者還注意到,少兒類和教材教輔類這兩個品類的出版物合計為20種,佔比31%。
「書籍質量出現問題,顯然是把守各個出版環節上的品控人員工作認真程度不夠。」盧俊向記者表示,但應該理性客觀看待,相對其他品種的出版物來講,字數少的少兒類圖書和教材教輔,「只要錯一個字,就可能『不合格』,出錯概率高於一般類圖書,這是個事實因素。」
加之近年來,出版行業人才流失嚴重,同時「各類出版物增長迅速,造成『蘿蔔快了不洗泥』的現象,因此錯誤率也隨之增高。」
書籍不僅是知識海洋的「源頭」,還代表著「詩和遠方」。一旦出現錯別字,將對讀者產生錯誤示範作用,閱讀興趣也會受到負面影響。那麼,怎樣降低編校環節中發生的錯誤,提高出版物質量?
對此,盧俊有豐富的經驗,他做出的「10萬+」和「百萬+」暢銷書合計超100種,盧俊建議可以從三方面來提升出版物品質。
首先是好的流程,所有品控環節,都要由專業人員來把守重要的審讀工作。
其次,制定超越行業基本標準,更加細化、有針對性的標準。「各個出版社,都應根據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比如教育類、財經類等來制定高於行業標準的審校執行準則。」
再者,對員工業務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尤其是新人多的出版社,必須對新編輯進行大規模、高頻次、嚴格的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