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為什麼空前繁榮?看看宋代皇帝們的「愛好」,你就明白了

2020-12-15 一點文心

眾所周知,宋代文化空前繁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化盛世」。有宋一代,各種文學集會、文學團體、文學流派風起雲湧,蔚為大觀。此外,還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形成了儒家新思潮——理學;此外,在書法、繪畫、音樂、文學創作等方面,宋人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那麼,宋代文化為什麼會空前繁榮?其中原因很多,例如中唐以來的社會變革,工商業的發展、小市民階層的壯大等等。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重要原因呢?看看宋代皇帝們的這些「愛好」,你就明白了。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愛好有多大影響力?

對此,宋代著名史學家範曄在他的《後漢書》中表述地很形象。他說:「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痍;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全匹帛」。此言: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在宋代,皇帝們業餘時間都喜歡幹啥?有哪些愛好呢?

一:宋代的皇帝們都喜好「釋老之學」;

宋代的皇帝們都喜好「釋老」。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朝歷代皇帝都對儒、釋、道三教進行大力扶持,從而促使了融儒、釋、道為一體的宋代理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程朱理學」。

首先,大力扶持儒學;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朝歷代皇帝都大興儒學,尊崇孔子後人。宋太祖剛一建國,即命人修葺孔廟,塑孔子像,優待孔子後裔,讓孔子四十四代孫作曲阜主簿。此後,宋代的皇帝們也都加倍優待孔子後裔,以此來表明他們崇儒的態度。

宋太宗時,他不僅讓孔宜襲封文宣公,還免除了其賦稅。到了宋真宗時,孔子後世子孫更是被各種照顧:孔子四十六代孫為同學究出身、奉禮郎,後又襲封文宣公;宋仁宗時,孔子後裔又被封為衍聖公,代代沿襲,直至南宋滅亡。

其次,大力宣揚佛法,推崇佛教;歷史上,周世宗因為寺院佔有了大量土地和人口,於是下令廢除寺院。而宋太祖趙匡胤立國後,卻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他下令修葺廢寺,禁毀佛像,並派遣157位僧人到印度求取佛法,還派人往成都監雕《大藏經》,即著名的《開寶藏》。

到了宋太宗時,政府又特設譯經院,大量釋譯佛教經典。他還親自為經書作序,盛稱「大矣哉,我佛之教也!」此外,他還大建佛寺,廣度僧尼,僅太平興國元年就普度天下禪子17萬人。自此,宋以後諸帝,除徽宗崇道抑佛外,其他皇帝幾乎都極力扶持佛教。

再次,宋代諸帝也崇奉道教,尤其是宋真宗和宋徽宗,更是達到了狂熱的程度;據《宋史》載,宋太祖在徵討北漢的途中,曾經特地召見真定府龍興觀道土蘇澄隱,還特賜以茶繩銀器;宋真宗時,各地大建道觀,皇帝還親率文武大臣進觀參拜,尊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而到了宋徽宗時,皇帝對道教更是尊崇到了極致。歷史上,宋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政和三年冬,宋徽宗讓100個道士執威儀前導,大建玉清和宮。宣和元年,他甚至以道代釋,下詔將佛祖釋迦摩尼改號為大覺金仙,將僧稱為德士,改寺為宮,改院為觀。

然而,徽宗這種過度尊崇道教的行為卻加劇了釋道之間的矛盾,天下被鬧地烏煙瘴氣。於是,宋欽宗剛一繼位就下令恢復祖宗舊制,取消道士特權。但是,對道教,南宋的皇帝們還是依舊推崇,只是再未出現宋徽宗時那種畸形興盛了。

最後,宋代皇帝對儒、釋、道的特殊「愛好」,雖然也產生了種種弊端,但就主流來說是有利於宋代文化繁榮的。宋代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就是其重要標幟之一。後來,它更是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宋代的皇帝們都愛讀書、愛藏書、愛編書;

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歷代封建帝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當數宋代的皇帝了。宋代的皇帝們不僅特別愛讀書,還喜歡藏書;此外,在宋朝時,歷代帝王都曾下詔組織文臣大規模地校編群書,使很多珍貴的歷史典籍得以保存下來。

宋代皇帝愛讀書,從宋太祖的父親宋宣宋趙弘殷時就開始了。當時,趙弘殷雖為武將,卻認為聚書要比斂財重要的多。據《宋史 太宗本紀一》載:「宣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不取,第求古書遺帝(太宗),恆飭厲之。帝由是工文業,多藝能。」

在父親的教導下,宋太祖趙匡胤也喜好讀書和藏書。他生性嚴肅,寡言少語,沒有什麼其它嗜好,唯獨喜書。當時,宋太祖還在軍中,卻常常手不釋卷;每攻克一地,他必讓人先收集書籍。聽到哪裡有奇書,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得到,甚至不惜用重金收購。

與宋太祖相比,宋太宗更加嗜好讀書。他曾多次對手下文武大臣說:「朕每日所為,自有常節。辰巳間視事既罷,便即觀書。深夜就寢,五鼓而起,盛暑晝日,亦未嘗寢」。而《宋史 太宗本紀》也載:「上萬機之暇,不廢觀書。」

對於讀書,宋太宗還有自己的心得。他說「朕性喜讀書,開卷有益,每見前代興廢,以為鑑戒。雖未能盡記其未聞見之事,固已多矣。大凡讀書,須性所好。若其不好,讀亦不入。」意思就是說:對於讀書,要發自內心的喜歡,要多讀。

此外,宋太宗也像宋太祖一樣特別喜歡藏書。在位期間,他曾多次下詔求書,鼓勵人們將家中藏書送官,並優賜錢帛。而且,捐書二百卷以上的人還會酌情給與官職。據宋人江少虞編撰的《宋朝事實類苑》載:徐州民張成象就曾因獻醫書而補翰林醫學。

宋太宗還經常組織文臣校經史群書,編纂新書。先命人校定《五經疏義》,後又命人對其他七經加以校定;同年又下詔分校《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在杭州版印行。北宋編有四部大書,有三部都是宋太宗時編的。

當然,宋太宗下詔編書不僅出於好文,還有政治目的:用文化典籍來禁錮前朝臣子。但在客觀上,這些舉措也確實起到了保存古籍和繁榮文化的作用。而後,宋代的皇帝們幾乎都保持了太祖、太宗的傳統:好讀書,喜藏書。

現在,我們翻開任何一部古籍目錄都不難發現:古代典籍到了宋代突然增多。這固然與宋代印刷術的發展,宋代士人喜歡著述,喜歡收藏整理古籍有關係。但我們應該明白,宋代「嗜好讀書藏書著書」的風氣是由宋代的皇帝們宣揚開的。而宋代皇帝們的這一嗜好也確實極大地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繁榮。

三:宋代的皇帝們幾乎都愛好吟詩作詞,並且水平很高;

在古代封建王朝,能吟詩作詞的皇帝很多,例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中寫詩最多的,據歷史記載他一生作詩有4萬多首,令人驚嘆。然而,要說起乾隆皇帝詩作的水平,那就只能說一句「呵呵」了。

對於吟詩作詞,宋代的皇帝們不僅十分喜好,而且水平頗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宋太祖趙匡胤只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趙赴武夫,但事實上他很喜歡寫詩。寫地怎麼樣呢?且看《詠月》「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初日》「一輪頃刻上天衡,逐退群星與殘月」,是不是很有氣勢?

而後的宋太宗更是青出於藍,頗有文才。例如他的《賜陳傳詩》恢宏大氣,情致懇切,極有韻味,既彰顯了一代帝王的風範,又表現了他渴望人才的思想:「曾向前朝號白雲,後來消息查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在歷史上,宋人說宋徽宗是李煜化身。這種說法自然有迷信的成份在,但也確實指出了他們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事實:身為帝王,二人都是缺乏治國理政的才能,但在文學藝術上卻都堪稱天才。最後,二人都成了亡國之君,最後客死異鄉。

事實上上,在宋代的帝王中,就國家文化建設成就而言,以宋太宗為最;但就個人的文學藝術成就而言,則當以宋徽宗為最。歷史上,宋徽宗所寫的詩詞有百餘篇,其中「感傷時事」的詩詞頗似李後主的詞,情韻俱佳。

例如他的《眼兒媚》詞,上闕憶玉京繁華,下闕嘆胡沙蕭索,更似李後主風味: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裡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笨笆。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美管,吹徹梅花。

而同為階下囚的宋欽宗也留下一些哀婉悽美之作。如《西江月》:「南雲藏曉日,眼前路憶平蕪。寒沙風緊淚盈福,難望燕山歸路」;《眼兒媚》:「如今在外多蕭索,迤邐近胡沙。家邦萬裡,伶丁父子,向曉霜花」等,都是歷來為後人所稱道的名篇佳作

此外,宋代的皇帝們還喜歡與臣僚詩詞唱和,常召兩府、兩制、三館詞臣賞花、釣魚、賦詩。據《庚溪詩話》云:「太宗皇帝暨登寶位,尤留意斯文。每進士及第,賜聞喜宴,必制詩賜之,其後累朝遵為故事。」

我們知道宋代文人大家頗多,而宋代的皇帝們敢與大臣們賦詩唱和,那可見這些皇帝們作詩的水平一定也不會很差。畢竟,如果水平太差,即使身為皇帝,也是會被人嫌棄和嘲笑的。乾隆皇帝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

四:宋代的皇帝們很多都痴迷書畫藝木,還十分精通;

在古代,書法和繪畫可以說是文人們的必備技藝。事實上,歷史上的很多文人名家幾乎都多才多藝,全面發展。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不僅詩寫得好,在繪畫藝術上更是個天才;再有,宋代大詞人蘇軾,不僅詞好,書法繪畫更是一絕。

在宋代,不僅文人們痴情書畫,就連歷代的皇帝們也對書畫很是痴迷,並且十分精通。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就下旨設立了翰林書畫院,網羅了當世的很多書畫名家。其中不乏前朝舊臣,例如後周的郭忠恕,後蜀的黃竺、高文進父子,南唐的周文矩、董羽等。

宋太祖平定江南時,除了搜羅各種古籍外,還大力搜羅前人名畫,將其所得五十餘軸名畫賜給畫院;而宋太宗繼位不久,也立刻下詔諸州搜訪先賢筆跡圖畫,獻給朝廷。其中名畫有王維摩潔像、韓乾馬、薛偎鶴、戴嵩牛、李贊華千角鹿、黃竺白兔等。

當然,名畫看多了,研究地多了,繪畫技藝自然也不差。這些宋代皇帝們不僅喜歡收集書畫,而且本身的書法和繪畫技藝也很高超。例如北宋歷史上以仁厚聞名的宋仁宗,他13歲的時候就因善畫馬而被宮禁內外稱為神童。

提到繪畫,宋徽宗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帝王畫家,無論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墨竹無不精通。他的工筆花鳥畫《芙蓉錦雞圖》、《四禽圖》、《翠竹雙雀圖》等都是爐火純青的大師級作品;他大興土木,籌建畫院,別出心裁地以唐人詩句作為畫院考生的命題,成為中國繪畫藝術史上的美談。

史載,龍德宮建成後,宋徽宗命畫師畫宮中屏壁,併到現場親臨指點。他說月季花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孔雀升高先舉左足,這表明他確實很懂繪畫藝術。可以說,宋徽宗在政治上雖然昏庸無能,但在繪畫藝術上決對稱得上大師。

除了具有高超的繪畫藝術以外,宋代的皇帝們在書法藝術上也很有造詣。例如:宋太祖工書札,風格似顏真卿,有晚唐氣象;而宋太宗諸體皆精,連書法大家米芾都稱嘆不已;此外,宋真宗、宋仁宗都善長「飛白」。

到了宋徽宗更是自成一家,獨創了著名的「瘦金體」,風姿綽越,極具個性,堪稱一絕。其後的宋高宗亦是書法名家,初學黃庭堅,繼學米芾,後專學二王,頗得其風骨。他的作品也成為後世很多文人爭相學習的典範,影響深遠。

五:結語 宋代皇帝們的尚文愛好,利弊兼有;

在古代封建社會,作為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然很容易就會忘乎所以。因此,宋代皇帝們的嗜好自然也不全都「惟文史是樂」。他們也有一些不良嗜好,例如聲色犬馬之欲,花木竹石之好。歷史上,宋徽宗時的花石綱之役,更是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雖然宋代皇帝們的愛好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他們都能普遍尚文。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帝王們崇尚文化,整個國家的文化水平自然也就很高。而這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空前繁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過,我們也應明白,宋代皇帝們的嗜好都偏向於文,雖不排除「性之所嗜」,但更重要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出於維護國家統治的需要:即通過提高文臣的地位,來防止唐末五代以來的武將專橫擅權犯上作亂。

可是,尚文不一定需要抑武。為了維護統治,宋代皇帝們都把尚文、抑武作為鞏固統治的基本國策。這樣做,雖然一方面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空前繁榮,但也造成了宋代軍事實力的空前衰落。有宋一代,在對外戰爭中,幾乎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對此,宋代皇帝的尚文愛好,可以說利弊兼有。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璀璨的宋代文化: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宋代文化的繁榮?
    每次我們批評宋朝積弱積貧的時候,總有人會強調宋朝的文化多麼繁榮,以此證明宋朝是一個很好的朝代,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宋朝的文化事業為什麼這麼發達,他是一種歷史必然的趨勢,還是宋朝統治者們的功勞。我們撇去文人們的主觀感受,也得承認宋代的文化,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確實達到了登峰極的高度。為什麼宋朝的文化能達到樣的高度,為什麼後來的封建王朝再也沒有將其超越,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我們來一一分析。歷史不能割斷,我們追根溯源的話就會發現,宋代文化發展的基因也是從隋唐發展傳承而來。
  • 宋代皇帝愛繪畫,空前獨創的「宣和裱」畫作欣賞
    宋代因書畫繁榮,裝裱亦獲空前發展,多用綾絹作裱料,裝裱樣式豐富多彩。北宋宣和年間,裝裱多是畫心上下鑲隔界,不鑲綾邊,周以古綢絹邊欄之,稱宣和裱。宋朝的幾代皇帝都嗜畫成癖,宋徽宗趙佶開歷史先河,在宮廷中設立書畫院,專門供養一批文人畫家進行書畫創作,裝裱也隨之受到重視。
  • 宋代體育文化的繁榮,展現了一個社會文明的發展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帝國時期,體育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在宋代宮廷之中體育更是多種多樣對於時代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通過體育文化我們可以發現宋代自身繁榮的文明。體育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特殊文化形態,對於宋朝來說正是能夠展現自身繁榮的象徵,隨著體育文化的形式的傳播不僅影響到了宋代的社會還對於後來的王朝的體育文化產生了持續的影響。
  • 陳寅恪為什麼如此高度評價宋代
    陳寅恪和柳詒徴的觀點如今已得到學術界普遍認同,事實上中國文化在唐代還是一個吸收外來文化兼收並蓄階段,至宋代才真正做到對外來文化(包括佛教)融會貫通,並最終形成一個文化高峰。我們知道南宋定都杭州,就杭州文化而言,也是在宋代呈現出繁榮氣象,不過北宋時期的杭州文化發展遠不如南宋時期,原因就是杭州在中國行政版圖的地位發生變化。
  • 宋代空前繁榮的詞與元代突出的元曲
    詞,在宋代達到空前的繁榮。著名詞人風格各異,各領風騷,是由他們經歷的時代特點和個人遭遇不同造成的。柳永(約987一約1053),字耆卿,福建人。雖進士出身,曾任電田員外郎,但因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陽(浙江紹興)人,是宋代的大詩人。他有強烈的愛國心,主張堅決抗金,到秦檜排斥。孝宗時做過兩任通判,後移居四川。他的詩有9000多首,收在《劍南詩稿》中。他也善於作詞。其詩詞風格,雄渾章放處,類似蘇軾。陸遊至死念念不忘恢復中原,臨終前寫下了感人至深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眾所周知,戰亂時代的珍藏古玩,高雅文化都不如一家人平平安安,吃飽穿暖重要,所以戰爭是文化發展的天敵,而一旦和平時代的來臨,也就必然帶來文化的大發展,而宋代市井音樂的發展正是源於此。宋太祖以文立國,重用文臣,推崇儒學,廣開科舉,這也就推動了全民對於文化需求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市民階級的文化需求,百姓對音樂文化的需要應運而生,有需求就會產生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市井文化會在宋代得到大發展的原因了。
  • 為什麼宋代官方藏書如此興旺?從「雛形」一詞,漫談中國傳統文化
    儘管開國皇帝宋太祖出生於軍隊,但他仍然重視文化,文人和書籍的作用。太宗皇帝繼承了太祖的文化統治政策,並在地圖書籍方面進一步發展。逐漸試圖擴大藏書的規模,建立了宋代的官方藏書系統,並建立了三座博物館以豐富這個宋朝文明。在宋初兩代皇帝的指導下,宋代已經形成了一個兼顧內外兼備的中央官方藏書收藏體系,成為中國古代官方藏書收藏史上的高峰。
  • 書摘|中國文藝復興:屢遭欺凌的宋代為何文化繁榮?
    部分出於這個原因,關於「大道」的學說被視作是僵硬、缺乏頭腦的,構成了人們所認為的中國文化後期發展緩慢的一個因素。但無論如何,「北宋的知識活力產生於重新發現儒家價值」——換句話說,對過去的回顧帶來了文化的繁榮。自宋代以來,除了蒙元時期,中國的上層階級不再像以前那樣對軍事職業感興趣——那是僱傭兵做的事情。
  • 宋代茶文化的繁榮,主要有哪些表現?
    如果說唐代茶文化是宮廷文化和士人階級的代表,那麼入宋後茶文化才真正意義上在民間普及。宋代茶文化的繁榮,主要都有哪些表現?1.對唐代茶文化的繼承唐宋兩代是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盛世,宋代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唐代的茶文化,也讓茶文化在平民階層遍地開花,在此期間,宮廷對茶文化的重視功不可沒,更少不了士大夫階層的推動。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與民間文化的接軌,華麗外衣下的市井氣息
    因為在宋代之前,音樂雖然已逐漸向民間流傳,但普及度和繁榮度遠遠不及宋代,主要還是以宮廷樂為主,一直到了宋代,音樂才成為百姓生活中的一種常態,出現了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民間音樂。,一方面是因為統治者所倡導的禮樂制度只是用來規範人的行為準則,百姓們沒資格作為欣賞者去看待音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生活水平比較低下,很多普通人民為了基本生計已經費盡心力,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別的。
  • 《宋代史學的繁榮與傳布》出版發行
    本報訊 (記者田野)兩宋時期特殊的社會環境、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系統完備的修史體制以及日趨發展的印刷技術等,對宋代史學的繁榮發展及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作用幾何?近日,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代史學的繁榮與傳布》為史學界進一步理清了脈絡,也為宋史普及化和通俗化提供了幫助。
  • 宋代家具繁榮發展受到商品經濟影響,得益於禮制衰落、思想解放
    一、宋代前家具發展歷程1、遠古到東漢時期在新石器時期, 祖先就發明了用於防潮的席,這是我國最早的家具雛形。 到商周后,席逐漸變成了人 們的生活必需品。>宋代皇帝趙匡胤在推翻前朝建立宋朝時,充分吸取唐代優秀體制的同時,又吸取了關於「安史之亂」中的教訓,避免武將權利過大以及開國功臣流血的尷尬局面,轉而以文治國,形成了一個以士大夫為主導文官政府機制。
  • 宋代科技文化繁榮與工匠精神
    無論是土木工程還是航海技術,無論是印刷還是火藥,無論是機械、紡織還是冶金,宋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都離不開工匠精神。        ——你現在用我去換書,無端捨棄我,比古人換馬還決絕,以後咱們相遇了你也別難過別後悔,就像春風吹過路旁的樹枝,我們就形同路人了。    朱大韶不僅是書痴,也是情種,讀到詩後方才後悔不迭,從此對她日思夜想,竟然憂鬱成疾,很快就死了。    與朱大韶以美婢換得宋版書類似的趣談還有很多。
  • 唐代,為什麼出現詩歌空前繁榮的局面?歷史必然?文化現象?
    唐代為什麼會出現詩歌如此空前繁榮的局面呢所以,唐詩的空前繁榮基本是在初唐、盛唐時期奠定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時代的產物,歷史之必然。唐代開國皇帝李淵依靠農民起義軍的力量取得了政權。國富民安為文化、文學的興起與傳播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唐代在政治、外交、軍事、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出現了蓬勃的景象,文學藝術方面像傳奇小說、散文、變文、詞曲、歌謠、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等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偉大的時代必然成就偉大的文藝繁榮。
  • 繁榮的宋代文化,為詩詞文章增加了「講道理」的新功能
    尤其是到了宋代,詩文變成了文人士子講道理的載體。生活在宋代的文人士子們非常幸福,因為那時候的言論自由可以說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們可以任意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也喜歡講用詩文講道理。與宋代以前以言志言情為主的詩文風格相比,又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其中歐陽修、蘇軾、陸遊都是此中高手。
  • 宋代的「五大名窯」制瓷業繁榮
    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現今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北宋窯址的就有130個縣,約佔總數的75%.當時的窯廠各有特色,定窯、景德窯清秀,汝窯、耀州窯渾厚,官窯、哥窯典雅,鈞窯絢麗,建窯淳樸,磁州窯、吉州窯具有民間風採,都是我國的藝術精品。其中,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流傳至今的瓷器價值連城。
  • 從詩詞歌賦到文藝學術,談談百花齊放的宋代文化。
    宋代是個創新的時代,其學術思想和文藝,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至於宋詞,更是獨絕文化史,無論是豪放還是婉約,在宋代都有無數大師級人物,比如二晏、蘇軾、柳永、秦觀、周邦彥等等,這裡就不多介紹了。可以這樣說,如果給宋朝印製一張名片,那麼名片上的首欄應該就是宋詞。同時,宋代的禪學空前的發達,所以形成了以禪入詩、以偈成詩的現象。
  • 中華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為何能在古代科技發展史上獨領風騷
    二、宋代朝廷開明的文化政策,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人才儲備宋代思想文化方面,最重要的一項是宋朝朝廷對文化政策的變革,宋朝皇帝力圖「用文德制治」,因此右文政策成為宋政權的一項重大國策。所謂右文政策,就是重文輕武。
  • 古代蹴鞠運動在宋代鼎盛的社會背景和表現
    導語:宋代在統治階級親身實踐的大力提倡和市民百姓的廣泛參與下,蹴鞠在唐代繁榮的基礎上再上一個高峰達到了鼎盛的狀態。雖然當時&34;思想的影響下,競技性蹴鞠開始衰退,但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民娛樂性蹴鞠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
  •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宋代書院文化為何如此繁榮?
    學校制度由來已久,到了宋代有一種學校開始繁榮起來,成為眾多學子們求學的處所,沒錯,就是宋代的書院,就是我們現在的私立學校,有別於當時官辦的學校。宋代出現了的以四大書院為首的眾多書院,其發達程度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