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 磨鏡人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江離專欄

        

「城市幾何」江離 | 專欄

帶一臺膠片相機出門拍照,或能最直接感受到參與的「緊張」。一臺Nikon F2,重量大概在1.2公斤,當沒有電子程序幫你對焦,調整光圈和ISO,一切都要手動調整的時候,有時拍一張照片就會明顯感到手臂肌肉的緊張。

到了那些需要等待的時候,這份重量就更加明顯。等一個腳步踩進一處光的陷阱,等一陣風吹起人家牆外掛著晾曬的雨衣,等一隻貓慵懶又戒備地抬頭與你隔著鏡頭對視。一切都發生在極短的瞬間,那些時刻,重量就不僅是壓在手臂上的,也是壓在心上的。

監督遊樂場 Pan 50 Nikon F2

金屬機身在手中的重量,需要上卷的動作,隔著視窗的瞄準以及心力在緊張下地高度集中,甚至是某些瞬間的呼吸暫停。都使得手持一臺相機的體驗趨近持槍的感受。在英文中上膠捲和上彈都是load,而拍攝和射擊都可以用shoot。

這樣的類比讓我心生畏懼,因為這攜帶著一種殺戮的錯覺,仿佛你按下快門的剎那,那刻的影像就已經死去,而獵物屍體的殘像扁平地留在你的底片上。生的立體被就地抹殺,一地的彈殼,每一枚都是對時間襲擊的證據。

或許是懦弱如我在逃避所有形式的對峙,我更願意把攝影者想像成磨鏡人而非獵人。他們走街串巷,將鉛、錫的粉末灑在那一柄柄已然黯淡生鏽的銅鏡上,用羊毛刷子反覆擦拭,直到它再次光可鑑人,照見青娥與白髮,照見家庭悲歡與世間百態。

無光晚餐 TRI-X 800 Yashica 103

打磨的鏡子多了,磨鏡人自己就成了一面鏡子。鏡內的影子是虛像,然其反射的對象仍有骨血支撐。

每一幅影像,無論是拍下的,還是錯失的,都是攝影者對「心鏡」反覆磨拭的結果。每一次上好膠捲,按下快門,都是對外界與自我的一種找尋和驗證。如果說寫作是藉助文字想像並構建圖景,那麼攝影就是藉助對圖景的還原感受拍攝者彼時彼刻情感地流動。這不是個殺戮或伏擊的過程,而是心緒的延續、催生和反射。

原住民少女家族史 TRI-X 800 Yashica 103

攬鏡自照無法阻止年華老去,留住的光陰片刻也抵擋不住時間消逝退散。記憶,從模糊到變形,最後隱身在過去龐大的細節中。可當你翻閱那些昔日的影像,卻也可以藉此翻越一路走來的生活動盪,回到那拍攝的原點和過去的自己,過去的生活對視。鏡的另一面是一次次感動後不知發往何處的邀請,讓當下的我們接獲並不由自主地欣然赴約。

我將手中的F2調轉過來,看向那不同的凹凸鏡片疊起的單眼。那不是預言死亡的槍口,那洞見的微光裡面有我自己的影子。

{ 鏡 頭 背 後 的 日 常 }

歡迎關注 ➕

入駐攝影師申請,請後臺留言

值班小編 | 落葵

攝手記/萬千光陰,只覓一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攝影,膠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唐代人磨鏡也是技術活
    還有人更直接地問:磨鏡這個活,是不是跟今天的快遞一樣,沒啥技術要求?  要說磨鏡,先說鏡子。中國銅鏡歷史可分為起始期(齊家文化與商周),流行期(春秋戰國),鼎盛(漢代),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繁榮(隋唐), 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 磨鏡客:磨鏡子嘞…戧菜刀
    有一次,人們看到他在一戶人家中賣力地磨著銅鏡,經他的手這枚銅鏡又恢復了往日的風採。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朋友黃瓊死了他去弔唁沒路費。他夾著包袱,帶著磨鏡工具,從南昌徒步去江夏,每到一個地方,就掙點磨鏡的錢,一步步地走到了朋友家鄉。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歷史上遭多次損毀。
  • 《野草莓》成膠片電影絕響 導演陳兵十年磨一劍
    電影《野草莓》目前正在全國熱映,導演陳兵表示,「我做了很多年的演員,拍了不少戲,現在雖然主要在北京電影學院教表演,但一直想自己導演電影,《野草莓》又是用膠片拍攝,可以說一下子完成了兩個夢想。」
  • 新民晚報數字報-聶隱娘與磨鏡少年
    其中,專門用了一段全屏畫幅,讓嘉誠公主邊撫琴,隱娘邊畫外音講述「青鸞舞鏡」的故事。這個故事典出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 「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饈,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 『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衝霄一奮而絕。」  鏡子照出了無類無侶的孤獨,仿佛隱娘自己。這時,磨鏡少年出場了。
  • 南嶽區:磨鏡臺資產收購協議昨日籤訂
    衡陽日報12月14日訊(通訊員文蘭) 12月13日,經過1年多時間的談判,南嶽區委區政府和南嶽衡山磨鏡臺實業有限公司籤訂磨鏡臺資產收購協議,標誌著作為南禪祖源的磨鏡臺資產終於回歸。  磨鏡臺資產自2002年以來,歷經3次轉讓,於2016被南嶽衡山磨鏡臺實業有限公司收購。其資產長期閒置,建築大量損壞,嚴重影響了旅遊景區形象和發展。收回南嶽衡山磨鏡臺資產一直是南嶽區委、區政府以及南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強烈願望。
  • 修煉寂寞:「官二代」聶隱娘為何嫁給磨鏡少年
    讀過小說《聶隱娘》的人想必都會注意這樣一個片段:出生於武將世家、本領過人、能殺人於無形的聶隱娘,在挑選夫婿時,既沒有選世家子弟,也沒有選少年俠士,而是選了一位「但能淬鏡,餘無他能」的磨鏡少年,讓人大惑不解。
  • 塵中縱有人磨鏡:古人如何打磨一面平整光潔的銅鏡
    給人磨拭昏鏡,只收取很少的費用。趁磨鏡的時候,他順便詢問鏡子的主人,了解他們是否染疾。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藥丸送給他,吃藥的人沒有不痊癒的。他看似以磨鏡為業,實則為患者送藥治病,懸壺濟世,宛似傳說中的仙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名的磨鏡客。而「負局」也成了磨鏡客的代稱。南朝江總《方鏡銘》便有:「價珍負局,影麗高堂。」劉禹錫《磨鏡篇》也有:「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佛。」
  • 南嶽磨鏡臺終於官方回購了,悲喜交加中
    南嶽磨鏡臺官方消息稱:12月13日,經過1年多時間的談判,南嶽區委區政府和南嶽衡山磨鏡臺實業有限公司籤定磨鏡臺資產收購協議,標誌著作為南禪祖源的磨鏡臺資產終於回歸。原來南嶽磨鏡臺已經在2016年以前三易其主了,加上這次的磨鏡臺所有權人被南嶽區負責人深深感動以後,籤訂了收購協議,已經是第四次易主了。文章表示:因為磨鏡臺資產長期閒置,建築大量損壞,所以要收回,再加上南嶽區人民的心願,因為有了群眾的力量,所以回購磨鏡臺理由是充分的。
  • 古代磨鏡:為銅鏡上光,與制鏡開光處理鏡面是兩回事
    在宋代之前,社會興起了磨鏡行業。「磨鏡」一詞最晚在唐代已出現。唐代詩人賈島《黎陽寄姚合》詩曰:「去日綠楊垂紫陌,歸時白草映黃河。新詩不覺千回詠,古鏡曾經幾番番磨。」由此可知,唐時已有磨鏡。這種磨鏡,是與制鏡的開光處理鏡面是兩回事的。
  • 古代同性戀為何男子稱斷袖女子叫磨鏡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無論在性愛、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這樣的興趣並未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對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稱為同性戀者。雖然「同性戀」是一個現代名詞,但其實中國古代早已有之。在中國古代,男同性戀稱為「斷袖」,而把女同性戀叫作「磨鏡」。  「斷袖」的典故來源於二千年前的西漢。
  • 「磨鏡」與「對食」:揭秘古代女同性戀[圖]
    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兩種人,有男同性戀,勢必也有著女同性戀,在中國古代,女同性戀怎麼稱呼呢?  在中國古代,女同性戀多稱為「磨鏡」,雙方相互以廝磨或撫摩對方身體得到一定的性滿足,由於雙方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似乎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而在廝磨,故稱「磨鏡。」  古代男性同性戀行為,史不絕書,但記錄女同性戀的卻比較少。
  • 「磨磚做鏡」百家號綜合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磨磚做鏡百家號近期文章情況 磨磚做鏡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18%為中等文章,82%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他因忠心於建文帝去刺殺朱棣,結果被誅九族,同村人也不能倖免!」
  • 宮花寂寞紅,她們是被逼出來的「磨鏡」
    在古代,史學家將她們稱之為「磨鏡」。至於由來顯而易見,她們非常熟悉對方的結構,看到對方,仿佛看到了自己一樣。從「磨鏡」可以看出古代中國女性地位的卑微以及皇權制度下帶給中國女性的摧殘是有多嚴重。這些「磨鏡」原本應該享受作為女人應有的快樂,怎奈那寶殿上面坐著的那個人卻將他們活生生的逼得改變了自己的取向。
  • 磨心如磨鏡——米拉日巴尊者的修行故事
    瑪爾巴大師為磨他的心性,故意給他出很多難題磨鍊他。一日,大師命尊者在山頭給他建座石頭房子,承諾房子建好後傳他大法。後經人勸止。大師估計看看對他折磨得差不多了,才開始傳他密法。古人磨鏡,鏡子光亮,可照萬物。磨心如磨鏡,須受萬千磨難,心才能通透明亮。人人皆有佛性,但這佛性如沙中之金,不經千淘萬慮,難見真金。
  • 古代銅鏡科研:宋元明清磨鏡藥的奧秘,部分秘技已經失傳
    關於磨鏡,目前只能憑藉有限的資料,窺測歷史的原貌,但不能主觀臆斷。磨鏡藥應該是汞消化錫形成的泥糊,塗於鏡面,然後加熱,則「汞去而錫存」。元代的陶宗儀也在《輟耕錄》中說:「製作古銅器之法以水銀雜錫末,即今之磨鏡藥也。」早在宋時,也有類似記載。
  •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 南嶽衡山有個磨鏡臺
    南嶽有個磨鏡臺,講的是中國南禪七祖懷讓以磨磚作鏡之舉頓悟江西馬祖道一的故事,馬祖道一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天天念經打坐,以為這樣就可以悟道成佛,懷讓於是在他草庵外面日夜磨磚,霍霍之聲吵得馬祖道一不能專心,於是出來問懷讓為何磨磚?懷讓答道,磨磚以成鏡!馬祖說:磨磚怎能成鏡?
  • 「磨磚做鏡」和「子真牧牛」~馬祖道一的故事
    在而佛教傳入我國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真正把它徹底改造成「中國佛教」的人,就是從馬祖道一開始的。故事一:磨磚做鏡道一法師沒有開悟前,曾經在南嶽衡山終日坐禪。懷讓禪師知道這位年輕法師乃法門龍象,實為可造之材,於是上前開示。
  • 揭唐傳奇《聶隱娘》:丈夫是磨鏡少年 吃妻子軟飯
    關於聶隱娘婚姻的描寫實在是少之又少,原文節錄如下:  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夫。」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鏡,餘無他能。……至門,遇有鵲前噪,丈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自元和八年,劉自許入覲,隱娘不願從焉。云:「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劉如約,後漸不知所之。
  • 唐傳奇《聶隱娘》:丈夫是磨鏡少年 吃軟飯
    原標題:揭唐傳奇《聶隱娘》:丈夫是磨鏡少年 吃妻子軟飯   閱讀《聶隱娘》原文並不難,藉助相關的工具書和網絡就能飛躍橫亙在現代與唐代之間一千多年的時空,感悟艱澀的文言文下那個滿身俠義的聶隱娘,加之以小說本身描寫場景之詭異,聶隱娘武藝之高超,神秘邪術之變幻莫測更讓人情不自禁地放大腦洞去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