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給地主寫了副春節春聯,地主差點氣死,其實是絕世好聯

2020-12-10 歷史客棧

中國人過年,不管有錢無錢,都要在大門上貼副春聯,沾沾「春」的喜氣。

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有史可查的,是五代十國的後蜀後主孟昶(chǎng)。孟昶是個風流才子,跟當時的南唐李煜很像,治國不在行,但在藝術上很有一套。

公元964年的春節,孟昶寫了一副春聯,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這副春聯的水平很高,意義也很重要,但更讓人稱奇的,是之後的故事。

就在孟昶寫春聯的這一年,北宋趙匡胤出兵伐蜀,孟昶這個酒色才子當然不是對手,第二年就舉手投降了,被送去了汴京,很快就死了。

請注意,趙匡胤早在幾年前,就把自己的生日(農曆二月二十六)定為「長春節」,而孟昶投降的那一天,正好就是趙匡胤的生日。所以有人說,孟昶寫的那副春聯,就是寫給自己和後蜀的輓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太巧合了。

很多人沒有孟昶那麼有才華,只能求人寫春聯,但也鬧出了很多笑話。

古代有個很摳門的地主老財,正好在春節期間開了一家酒店,缺少一副春聯,就懸賞求對。春聯有什麼要求呢?就是要誇我釀的酒好,養的豬肥,還讓店裡的老鼠絕跡。

不過,這個老財太摳門兒了,只肯出三分銀子,簡直就是打發叫花子,所以沒有人願意給他寫。

當地有個很有名的秀才,想給這個老財點教訓嘗嘗,就說我來給你寫吧。

老財一看,高興得不得了,這個秀才名聲在外,平時花三兩銀子都請不來,這次怎麼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財也沒多想,立刻就讓人準備筆墨,請秀才寫春聯。

秀才提起筆,刷刷刷,一副春聯就寫好了。不過,老財一看,臉都綠了。

為什麼呢?只見上聯寫著: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下聯: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這樣的春聯,任誰誰都得發瘋啊!老財氣得兩眼冒火,想上去撕了這個秀才,但秀才在官府裡有人,老財也敢怒不敢言,只能幹瞪眼。

這時,秀才笑道:「你給三分銀子,只能寫這樣的春聯,要想轉運,得三兩銀子才行。」

老財沒辦法,只好讓人拿出來三兩銀子,請秀才給轉轉運。

秀才又提起筆,在春聯上加了幾個點,於是立刻成了喜慶聯——

上聯:養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下聯:釀酒缸缸好,造醋罈壇酸

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這個老財多少還有點品味,但有的老財卻口味比較重,你寫的春聯太好了,他還不願意,比如明朝的這個地主。

快到過年了,這個地主想找人寫副春聯,報酬很豐厚,找誰來寫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

看在錢的份兒上,唐伯虎也很給面子,提筆寫了一副春聯——

上聯:生意如春意

下聯:財源似水流

這副春聯寫得非常好,但人家地主偏偏不喜歡,說你還是唐伯虎呢,這是寫的啥玩意兒,半點意思都沒有!

唐伯虎很生氣,心說你口味重是吧,老子就成全你。於是,唐伯虎又寫了一副——

上聯: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下聯:夜裡銅錢要像冬天蝨子越摸越多

好好的春節,進來一大群蚊子、蝨子,多掃興啊,但沒想到人家地主卻大喜,說這才是我要的春聯,給唐先生加賞錢!

做設計的朋友是不是很有同感?你辛辛苦苦給他做了個高大上的東西,但人家根本不喜歡,就要花團錦簇的土豪金,你有什麼辦法?客戶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嘛!

相關焦點

  • 秀才給地主寫了副春節春聯,地主差點氣死,殊不知卻是絕世好聯!
    秀才給地主寫了副春節春聯,地主差點氣死,殊不知卻是絕世好聯!匆匆忙忙的一年過去了,2019年春運從昨天開始已經正式拉開帷幕!春節也即將到來,每當過春節時,每家每戶都會貼上春聯,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期許!其實中國最早的春聯是後蜀後主孟昶,雖說孟昶無治國才能,但文藝才華卻是有的!
  • 秀才給地主寫了副春節對聯,地主不懂意思,其實是絕世好聯
    在中國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會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的內容大多都是為來年討一個好的氛圍,為下一年繼續出彩先給出內心的期許。既然是對聯考究的就是文辭用法,一副對聯能讓人心潮澎湃,一副對聯也能讓你寒意驟起。在古代的時候有些財主都沒啥文化,過年想要寫個春聯也要找個秀才給寫一副。
  • 秀才寫了一副春聯,地主看後差點氣死,秀才解釋後他轉怒為喜
    我們中國過年的時候,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都會貼上幾副對聯,也就是我們說的春聯來沾沾喜。那麼說了這麼多,大家知道春聯最先來自哪裡嗎?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春聯其實是來自五代時期,那個時候有一個風流的才子,當時的後蜀的君主,雖說在治理國家上面沒有建樹,但是才華卻是實打實的。有一年新年,他就寫下了一副對聯,叫做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地主花錢請秀才寫一副對聯,秀才走後差點把地主氣死
    地主花錢請秀才寫一副對聯,秀才走後差點把地主氣死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一直被人們誇獎,像是剪出來栩栩如生的剪紙,繡出來真實漂亮的蘇繡,和貴族平民都喜歡的對聯。說到這小編就想起來自己看過的一個關於對聯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地主,他的文化程度很低,不要說是小學生了,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比他認識的字多,地主知道自己文化低就想讓一個有文化的秀才學霸幫自己寫一副對聯,並且地主還說給學霸三兩銀子,秀才會是貪圖那三兩銀子的人麼?再說了,地主還是個不講信用的人。
  • 秀才一副千古絕對:地主花3分錢買下,看完內容卻氣得直跺腳!
    秀才一副千古絕對:地主花3分錢買下,看完內容卻氣得直跺腳!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春節時候貼春聯,這是我們多少年來的傳統文化,寫春聯有很多的寓意,貼春聯也有很多的講究。不管是有錢人家還是貧窮人家,過年貼春聯這都是不會省的,仿佛貼了春聯才有過年的感覺。
  •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很絕,秀才變相罵人,地主卻還被蒙在鼓裡
    對聯,一個在中國已經是人人皆知的存在,至少我們在春節的時候會有貼春聯的習俗的,那家家戶戶有也是充盈在歡樂當中,當然千百年來也已經是成為了文化瑰寶,要說對聯的成就是在於它至少有足夠大的傳播力度
  • 秀才給地主寫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罵人不帶一個髒字
    話說古時候有個地主,就對農民剝削十分嚴重,他家裡很有錢,又十分顯擺,等到過年的時候,他想要寫一幅對聯,炫耀自己的好處,結果管家告訴他,村頭有一位秀才,此人十分有才識,可以請他來寫,地主便派人去請秀才了。
  • 教書匠給地主寫對聯,改動兩個字後,地主家門口擠滿了人
    對聯,也叫春聯,對子等,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每逢過年,我們第一件事就是貼春聯,一副好的對聯,能顯示出主人的品味和修養,以前的對聯家家戶戶自己寫,現在大多數都是買機器印刷的,沒有了過去那種傳統的感覺。今天為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對聯故事。
  • 秀才嘲諷地主寫下「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聯,下聯更是讓人拍手叫好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這幅對聯是出自一個大秀才之手,這個秀才利用這副對聯,不帶任何一個髒字的嘲諷了地主。這個對聯的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更是讓你們意想不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怎樣的一副對聯能讓人拍案叫絕的。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一個小鄉村裡有一個出了名的農民,他整天就知道剝削農民,壓榨百姓,很多村民非常氣憤,但是又不敢吭聲。
  • 春聯本來要寫的喜慶,古代窮秀才寫的春聯,叫人哭笑不得
    民間流傳一個流傳很廣的對聯故事,說是呂蒙正小時,一年春節,家裡冷冷清清,他貼出這樣的一副對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這副對聯初看上去總感覺少點什麼,原來上聯缺「一」,諧音「缺衣」;下聯少「十」,諧音「少食」。橫批:南北,少了「東西」二字。全聯意思是:缺衣少食,沒有東西。這當然不是「哭窮」啦,這也許是他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
  • 第一副獵奇的春聯和最出名的5大春節音樂,請鑑賞
    那麼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是何時所寫?又是出自何人之手呢?公元964年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可是當群臣們把對句寫好給孟昶過目時,孟昶都不滿意。於是他親手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曾經一度我們認為,這就是我國史書文字記載中最早的一副春聯。
  • 他借錢不還,還寫了一副流氓春聯,債主看了都不敢再要帳了
    仗著肚子裡有點墨水,寫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來堵地主的嘴。春聯是這樣寫的——上聯:米無面無油鹽醬醋皆無,如此貧寒,哪個孫子敢討帳?下聯:筆有墨有琴棋書畫俱有,陡然富貴,何愁老子不還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家裡都這麼窮了,你還敢來要帳,你也太孫子了;老子才華橫溢,將來中了進士當了官老爺,還愁還不起你那兩個臭錢?
  • 好地主?壞地主?
    大作家方方曾經寫個一部小說,叫做《軟埋》。文中鼓吹地主階級是多麼「善良」、「無辜」,攻擊當年的土改政策。我們讀現當代作家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似乎「地主不是那麼壞」,似乎地主中也有「好人」,比如說《白鹿原》中的白嘉軒,《亮劍》中的田墨軒。
  • 劉開波:春節話春聯丨美文欣賞
    攝影:壩河視角單位組織開展「迎新春送春聯」惠民活動,受到群眾熱烈歡迎,警民和樂融融,一片節前喜慶之景。春節,普天同慶。寫春聯,貼春聯就是喜慶新春佳節的重要元素之一。說起春聯,由於我知識膚淺,在生活中既熟悉親近,又司空見慣,卻又不知來龍去脈。小時候,每逢春節,外公就會給左鄰右舍寫春聯,我是屁顛屁顛地跑前跑後,幫忙晾春聯。
  • 為母慶壽地主故作高深寫對聯,上聯天增歲月媽增壽,下聯卻很搞笑
    為母慶壽地主故作高深寫對聯,上聯天增歲月媽增壽,下聯卻很搞笑文/愚人對聯可以說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在人們對對子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極有意思的故事,為我們的生活平添了許多趣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兩個有趣的對對子故事。
  • 過本命年、寫春聯、包餃子、逛廟會 外國姑娘愛上中國春節
    過本命年 寫春聯 包餃子 逛廟會  春節是中國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的節日,對於身在北京的外國朋友來說,春節之於他們,既是新鮮的體驗,又是深入了解風俗民情的好機會。2018年,就有三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姑娘在北京過了一個快樂又充實的春節。
  • 地主將自己女兒與丫鬟調包嫁給窮秀才,誰知最後丫鬟被賜一品稱號
    當時一個窮秀才看上了一個地主的女兒,湖南有就有這麼一個才子,他叫做陶必銓,當時他的家庭條件十分貧苦。他還有一個兒子。考上了秀才,但是由於家裡生活比較拮据,沒有錢,眼看自己已經到了該結婚成家的年紀。作為父親十分著急,在他的眼裡,肯定是想要給兒子找一個好人家。經過多番走動之後,他就攀上了一個姓黃的地主。當時地主還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 春聯的內容可不能隨便寫,歷史上記載最早的一副春聯卻一語成讖
    後來,春節的時候,人們就把這兩個神的名字寫在桃木板上,或者把他們的神像畫上,掛在門前闢邪。這就是春聯的起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在春聯上寫上祝福的吉祥話,慢慢地演變成對仗工整的詩文。當然,那時候的春聯,都是士大夫之流以及富豪之家的風雅之物,貧賤的普通人家,未必會在春節的時候花錢寫春聯。據說春聯的推廣,起始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 王安石寫春聯,金榜題名娶嬌妻,紀曉嵐寫春聯,卻差點被殺頭
    (一)春聯起源春節寫春聯,可謂歷史悠久,據說在周朝時期便有了雛形,那時是寫在兩塊桃木板上,然後懸掛在大門兩邊?而之所以選桃木板,是因為自古桃木便被人們定義為,有驅災闢邪功能 。故而,演化成了道士們手中那柄桃木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