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隱的一首鬼節詩,非常冷門,卻很值得一讀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正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自古就是大節,相傳這一天鬼門大開,亡魂歸來,所以民間多以放河燈焚紙錢等習俗祭祀先祖。中元節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因而中晚唐的唐詩中也不乏有一些中元節詩作。有些描繪民間中元節的習俗狀況、有些則以中元節開鬼門的傳說來寄託自己對已故親朋的哀思。
-
李商隱一首經典的無題詩,寫出了愛情的真諦,道盡了愛情的悽美
自古以來,有很多愛情詩的名家,像晚唐的李商隱、清朝的納蘭性德。他們都寫下過很多經典的愛情詩句。當然晚唐的李商隱,也是一位這樣的存在。李商隱的詩非常注重構思,他經常能作出構思新奇的詩,他的詩還有一個特點,便是鍊字鍊句,用詞用句十分華麗。而愛情詩,則是李商隱最擅長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愛情詩的專家。
-
李商隱與美人橋上分別,寫下一首很感人的愛情詩,還處處引經據典
前一段時間李商隱被人說成是「冷門詩人」,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即使是你沒有讀過李商隱的詩,那麼一些經典的詩句,也一定是聽說過,譬如「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只是當時已惘然「等等,這些可都是千古名句。這只能說明有一些人對於古典文學,還是缺少最起碼的了解,作為晚唐最重要的詩人,李商隱的才華可以比肩李白。
-
李商隱的《錦瑟》,難解的一首詩,也是美妙的一首詩
若說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恐怕首推《錦瑟》。有人說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的愛國之情,有的人說寫的是對亡妻的思念,還有的人說是對逝去年華的悵然之情。歷年來,對這首詩的主題爭論不斷,莫衷一是,但這首詩讀來有說不出的美妙,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思。
-
李商隱《馬嵬》:把一段悽美的愛情釀成一首醇美的詩
他們有的指責紅顏禍水誤國殃民,有的讚美穿破藩籬、感人至深的李楊愛情,有的則總結教訓,發人深省……最先問世並廣為流傳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一詩一文,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尤其是前者,至今被選入中學課本,影響深遠。這首詩也成為白居易的代表作,為他在當時詩壇博得了聲譽,也圈了無數粉絲。
-
被吟誦千年的愛情詩竟蘊含這樣的深意,李商隱究竟遭遇了什麼
大中二年(848年)二月,李商隱黯然離開昭州,此後他輾轉長安、徐州、成都等地擔任節度使幕僚等官職,詩風變得更加哀愁迷惘、悽美迷離,也寫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千古絕句,而他在詩中運用的謎一般的語言和難解的典故,也讓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苦思索、考據。那麼,他為什麼要把詩寫的那麼隱晦難解呢?
-
戲說李商隱的愛情詩,纏綿悱惻,讓人心碎
不知道為什麼之前有人說李商隱是一個「冷門的詩人」,如果將唐朝詩人按照粉絲量進行排名的話,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輸給李商隱吧。因為李商隱的詩受眾非常廣泛,李商隱的詩寫的實在是太美了。李商隱擅長寫情詩,年輕時候的李商隱可是很多年輕姑娘的夢中情人。他風度翩翩,而且情話張口就來,這樣的他寫的愛情詩怎麼不讓人心碎。李商隱在玉陽山遇見了生命中的一個姑娘,名作華陽。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在萬千紅塵之外,李商隱跟華陽四目相對,那一刻,電光火石。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這首詩是現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初一上冊收錄的內容。是現在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現在學校老師都這樣教:這是對這首詩通用的解釋,獨步所到師兄對此提出了異議。核心就是對【何當】及【卻】,在詩中應取何意的立論。師兄認為通用解釋【何當】:何時,什麼時候;【卻話】:再說,回述,不是詩人的意思。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故事
這首詩是現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初一上冊收錄的內容。是現在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讀一首古詩,對詩境有一見鍾情的感姓認知;有觸電般的情感共鳴,最重要。經典古詩的魅力就在於,不同閱歷和境遇的人面對同一首古詩會有不同直感和共情。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情景,不同心境中也會有不同的詩情畫意。想真正進入這首詩的意境,應該了解李商隱和髮妻王晏媄愛情故事。李商隱:813—858,只活了45歲。
-
李商隱的《錦瑟》是愛情詩嗎
眾所周知,這是李商隱的一首名作,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被這首詩中的華美辭藻所吸引從而日夜吟誦,被這首詩中蘊含的多個典故所折服從而崇拜上這位晚唐才子,然而,更多的還是因這首詩的內容無解而心生困惑。「錦瑟」二字,所以有人便猜測說李商隱後來創作的這首《錦瑟》詩可能就是懷念他妻子的,是一首悼亡詩。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寫得纏綿悱惻!
那麼李商隱和杜牧都是偉大的詩人,兩人也都是情種,更是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愛情名篇,特別是李商隱,作為那個時代一位橫空出世的詩人,他寫下了無數悽美的愛情名篇,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也足以令人感動,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對於愛情細膩的描繪卻令無數的詩人望塵莫及;可能他寫其它類型的作品寫不過杜牧,可是要論愛情的話
-
寫下「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人李商隱,唯一一次主政就在廣西
李商隱乘船沿江順流而下,在路過陽朔進入平樂境內時,寫下了一首《江村題壁》大中二年(848年)二月,李商隱黯然離開昭州,此後他輾轉長安、徐州、成都等地擔任節度使幕僚等官職,詩風變得更加哀愁迷惘、悽美迷離,也寫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千古絕句,而他在詩中運用的謎一般的語言和難解的典故,也讓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苦思索、考據。那麼,他為什麼要把詩寫的那麼隱晦難解呢?
-
寫下「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詩人李商隱,唯一一次主政就在廣西
李商隱乘船沿江順流而下,在路過陽朔進入平樂境內時,寫下了一首《江村題壁》大中二年(848年)二月,李商隱黯然離開昭州,此後他輾轉長安、徐州、成都等地擔任節度使幕僚等官職,詩風變得更加哀愁迷惘、悽美迷離,也寫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千古絕句,而他在詩中運用的謎一般的語言和難解的典故,也讓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苦苦思索、考據。那麼,他為什麼要把詩寫的那麼隱晦難解呢?
-
李商隱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一首感傷之作,通篇無一字不充滿憂愁
李商隱也是一位多情之人,尤其是他與妻子王氏的愛情,那也是感人至深,兩個人初次相遇時,李商隱就被他迷人的外表,還有高貴的氣質所吸引,於是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並且不顧老師的令狐楚的反對;由於王氏的父親王元茂屬於李黨,而令狐楚是牛黨,兩派一直是水火不容,於是令狐楚好言相勸,無非是希望李商隱可以放棄,但是他為了愛情毅然決然選擇了與老師決裂娶了王氏。
-
李商隱極冷門的一首詩作,含蓄唯美到極致,香豔往事,纏綿悱惻
在這首詩中,藏著作者的一段香豔往事,纏綿悱惻。全詩如下:中元作絳節飄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據史料記載,在遇到妻子王氏之前,李商隱還有一個初戀,宋華陽。她是公主身邊的一個宮女,是李商隱年輕時在終南山修道期間偶遇的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兩情相悅,墜入愛河。後來,宋華陽有了身孕,二人情事敗露,這段苦戀也就無疾而終了。這首《中元作》就是李商隱借七月十五中元節道觀法會之日,到靈都觀找宋華陽幽會後,在歸途中寫下的。
-
李商隱聽著雨打殘荷,寫了一首悽美的詩,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在群星閃耀的大唐詩人當中,晚唐詩人李商隱應當是擁有姓名的。他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李商隱的一生仕途非常坎坷。他雖然擁有極高的文學天賦,但是卻沒有正常的政治態度。在朋黨之爭中飽受摧殘,可謂一生不順。索性李商隱有一個美滿的愛情,他與妻子的愛情故事大多體現在了他那些唯美的情詩當中。
-
杜牧和李商隱在同一個地方,寫下同樣的一首詩,你更喜歡哪一首呢
唐詩到了晚唐很明顯在走下坡路,不過這一時期還是有大咖,那就是杜牧和李商隱,這兩位詩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寫下過很多纏綿悱惻的愛情詩,而且他們的才華也是直追李杜,成為了那個時代最重要的詩人,因此也被後人稱為「小李杜」,這可是極高的榮譽,畢竟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所代表的正是唐詩的高度,兩個人王不見王
-
李商隱最悽美的一首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其實說起李商隱可能大家更為熟悉的還是他的愛情詩,他創作了一系列的無題詩,並且這些詩作每一首都寫得纏綿悱惻,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那除了他的愛情詩之外,他的友情詩也是同樣的值得一讀,譬如他的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雖然表面上詩人看似在寫景,但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內心的憂愁之感。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故事
這首詩是現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初一上冊收錄的內容。是大家都學習過的一首唐詩。讀一首古詩,對詩境有一見鍾情的感姓認知;有觸電般的情感共鳴,說明這首古詩觸動了你。 經典古詩的魅力就在於,不同閱歷和境遇的人面對同一首古詩會有不同直感和共情。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情景,不同心境中也會有不同的詩情畫意。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能觸動大家,應該是李商隱和髮妻王晏媄悽美愛情故事,讓我們能和詩人產生感情的共鳴。
-
李商隱少年時代愛上尼姑,晚年依舊念念不忘,還寫下一首感人的詩
唐朝的詩人大多都是情感細膩,愛得也是很深沉,以晚唐詩人李商隱來說,那就是一位情聖,還在少年時代,他在玉陽山學道時,愛上了女弟子宋華陽,兩個年輕人一見鍾情,愛得轟轟烈烈;這段戀情也是李商隱的初戀,正是由於初戀才更加彌足珍貴,李商隱對於這段戀情,一度也是很看好,這也是典型的才子與佳人的愛情,但是很可惜這段戀情,最終還是無疾而終,也給李商隱留下了諸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