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唐朝早期的三駕馬車是李白、杜甫、王維的話,那後期的唐朝文壇,則是李賀、李商隱和杜牧,這六位也是唐朝最具代表的詩人,他們的作品不僅描寫的很深刻,同時也非常的悽美,有的還充滿了哲理,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唐詩,那這六位的作品絕對是不能忽略,他們每個人的作品拿出來,那都是驚天地泣鬼神,所以讀他們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所獨有的藝術魅力。
唐詩到了晚唐雖然開始在走下坡,但是以李商隱和杜牧為首的詩人,他們的作品也就顯得更加的悲傷,也更加的傷感,這也是可能與他們對待社會的認識,以及自身的悲痛有關,畢竟他們所生活的晚唐,整個帝國開始搖搖欲墜,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從他們的詩作中,便是可以感受得出來,例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就是最鮮明的例子,那李商隱的詩作中,同樣也是有著這樣的諷刺和認識。
其實說起李商隱可能大家更為熟悉的還是他的愛情詩,他創作了一系列的無題詩,並且這些詩作每一首都寫得纏綿悱惻,讀來更是令人肝腸寸斷;那除了他的愛情詩之外,他的友情詩也是同樣的值得一讀,譬如他的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雖然表面上詩人看似在寫景,但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內心的憂愁之感。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代:李商隱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也是李商隱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這首詩描寫的很是傷感,如果你熟讀《紅樓夢》的話,那一定對於這首詩不會陌生,裡面的主人公林黛玉就說過這麼一句話:「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在這一段對話中,林黛玉認為李商隱最著名的一句詩,便是出自這《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裡的」留得枯荷聽雨聲」,那這兩句也是的確描寫的很生動,也非常的有意境。
李商隱大部分的詩作,那都是寫得很是傷感,也非常的悽美,這也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試想原本是一個有才華,並且有著遠大志向的人,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是處處遭受到各種打壓,這對於詩人來說,那無疑是一種重大的打擊。那李商隱寫這首詩時,也正是處於這樣的一種歷史背景之下,當時詩人離開朋友崔家,寄宿在一姓駱的人家,他在那戶人家的後院裡看到亭子裡景色,於是懷念起了自己的朋友崔雍和崔袞,所以寫下了這首詩,以此來懷念自己的朋友。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這整個的亭子都被竹林所包圍,等到雨過之後,這裡的景色則是變得完全不一樣,變得更加的亮麗,也更加的漂亮,對於我來說,這個時候相思之間早已是飛向了遠方,但是我的這相思之情,早已被那遠方的圍牆給擋住了,根本傳不到我思念的人身邊。這兩句描寫的看似很普通,但是卻充滿了一種感傷之懷。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現在正值是深秋時節,整個天空都一片陰暗,但是秋霜卻是遲遲沒有到來,遠處水中的荷花早已凋謝,只剩下幾片殘破的荷葉,其實這是留著為了讓人聽雨聲。最後兩句描寫的更為傷感,與前面的兩句遙相呼應,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加悽美。
李商隱的這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通篇描寫的很是傷感,也非常的深情,詩人不僅僅描寫了自己內心的相思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友情的懷念,雖然詩人並沒有直接描寫這種懷念之情,但是他通過對於周圍事物的描寫,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傷感。